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机械专业论文 机械专业导论论文 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专业论文 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机械设计和制造期刊 机械专业的论文 机械专业论文发表 机械专业论文翻译 机械专业职称论文 机械专业论文范文 化工机械专业毕业论文

关于机械专业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跟工程认证背景下应用技术大学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机械专业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7

工程认证背景下应用技术大学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本文是关于机械专业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与机械专业和人才培养和工程认证背景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工程教育认证作为高等教育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组织工程技术专业领域的教育界学术专家和相关行业的技术专家,对工程技术领域的相关专业的工程教育质量进行评价、认可并提出改进意见的过程.从2005年起,中国开始建设工程教育认证体系,逐步在工程专业开展认证工作,并把实现国际互认作为重要目标.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通过认证协会认证的工程专业,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福建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三个方向,本专业从2014年开始对照专业认证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专业认证标准重建了课程体系,并于2016年10月提交了专业认证的申请报告并获得了受理,2017年6月接受了专家进校检查.回顾围绕工程教育认证开展的探索性工作,笔者认为人才培养体系顶层设计是当前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实施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新时期解决如何培养合格应用技术人才教育困惑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应用技术大学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以福建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剖析人才培养体系顶层设计所涉及到的人才培养理念、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达成度评价等方面如何构建的问题.

一、应用技术大学推行工程教育认证的意义

应用技术大学是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的大学类型.在应用技术大学工科专业推行工程教育认证,有其外在动力与内在诱因,对引导学校准确定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行业需求与提升国际化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工程教育认证是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的需要.工程教育认证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合格性评估,不是推优性评价.没有等级或层次上的差别,不同层次的高校、不同层次的专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教学.当前,我国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主体是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是由原来地方所举办的高职高专升格、合并、转型而来.与一般普通本科院校对比,应用技术大学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特征,办学定位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模式天然具有亲产业、近行业的特性,非常符合工程教育认证培养目标需要反映专业领域预期成就的宗旨.

其次,工程教育认证是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需要.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的历史较短,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在人才培养上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仍存在顶层设计不科学、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必然影响到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培养的质量,导致培养的学生难以达到用人单位对实践性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的要求,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育声誉.而工程教育认证体系遵循国际互认的《华盛顿协议》,对人才培养的体系设计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通过人才培养体系成果导向的反向设计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可推动应用技术大学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内涵,提高办学质量,争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再次,工程教育认证是应用技术大学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人才培养的需要.应用技术大学虽然需要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以及自身的办学传统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地球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地球村”,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外交流,人才的跨地区、跨国界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因此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人才也需要得到国际互认,因此,工程教育认证是应用技术大学应对经济全球化人才培养需要的重要途径.

二、深刻理解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从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七个方面对专业提出了相应要求,专业补充标准则规定了相应专业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方面的特殊要求,工程教育认证体现了“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三个基本理念.认证标准是紧紧围绕这三个基本理念设计的,因此只有充分理解这三个基本理念才能更好地设计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是“成果导向”理念.工程教育认证非常注重毕业生学习的实际成效,对教育产出的考察非常严谨.所谓成果导向即“教育产出”,也就是毕业要求,代表了该专业毕业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这些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是保证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也是工程教育认证国际等效性的重要体现.专业必须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通过教学实施,能够达到毕业要求,并且拥有科学合理的达成度评价体系.

其次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学生是教育的受众体,学校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工程教育认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专业培养体系的构建紧紧围绕学生展开,专业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都是紧紧围绕保证学生达到毕业要求,进而达成培养目标而设置的.事实上,毕业要求中的12条毕业要求就是围绕学生“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和“会做什么”三个问题展开的.

再次是“持续改进”理念.工程教育认证不仅关注接受认证的学校和专业当前的教学现状,更加强调认证专业具有自身不断改进的机制,通过不断调整自身体系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由于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接受认证的专业全体学生共同达标,这就要求认证专业的每一条毕业要求必须落实到明确的教学环节中去.因而需要将常态化的教学评价作为专业持续改进的基础,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使得持续改进成为每个教学环节、每位教职员工的自觉自愿行动,只有这样,专业才有持续发展的活力.

三、人才培养体系顶层设计

第一,分析人才需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学生可在相关领域内从事生产、设计、产品研究与开发及技术改造与管理等工作.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深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另外,十八大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制造业将由制造大国向着制造强国转变的战略,随着我国正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机械行业必将掀起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因此社会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将会持续上升.

结合福建工程学院的办学特色,机械专业围绕服务地方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福建省机械工业是工业经济的三大产业之一,在工程机械、电工电器、大中型客车、汽车零部件、环保机械等制造业和飞机维修业、船舶修造业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或特色.本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除能承担机电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环保设备开发、汽车零部件及工程机械装备设计、机械制造、数控加工与编程工程师等工作外,还可从事生产现场管理、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教学及营销等工作.

第二,确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定位的具体体现,专业定位除了要依据行业和社会需求以外,还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来确定专业人才类型和服务面向.福建工程学院的办学定位为:教学型、区域性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科发展定位为: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工文渗透、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福建,面向基层,贴近行业,服务社会.

根据人才需求分析、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经过多番征求意见与论证,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养要求、服务面向和人才层次五个方面进行凝练.最终,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掌握宽厚的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技术创新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终身学习和跨文化交流的综合素养,可从事机械工程相关的产品开发、设计制造、运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第三,梳理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本专业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培养,在毕业时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依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活动、文艺文化活动、生产实践与实习、各类创新活动与竞赛、职业规划与人生观辅导讲座等教学实践环节,使本专业毕业生掌握一般性和专门性工程技术知识,具备应用现有的技术及工具来发现、分析和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能力.

由此,从专业培养目标提出的五方面要求出发,依据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的12条标准,将本专业的毕业要求梳理成12条基本要求,涵盖了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12个方面.在梳理毕业要求的时候,遵循“围绕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支撑培养目标、体现专业办学特色”这一基本原则,逐条剖析.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之间应该构成足够的支撑关系,这种支撑关系表明本专业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各项毕业要求需要达成的指标情况,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毕业生达到各项毕业要求后即可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第四,重建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课程设置要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要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同时规定: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至少占总学分的20%、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

为了保证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一致性,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建,使课程体系能够有效支撑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实现.相应地,需要对毕业要求进行指标点分解和调整课程教学大纲.通过对机械工程师的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可将12条毕业要求细化为可衡量、有导向、强逻辑,专业特色明显的指标点,同时每个指标点分解到对应的若干门课程,使得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可控、教学效果可评价.课程体系需要依据“课程计划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持矩阵图”进行调整,但不管怎么调整,各类课程必须满足标准要求的学分占比,同时补充标准中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三类课程中指定的课程必须开设,课程体系能够对毕业要求实现支撑.本专业课程体系由理论课程体系和集中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其中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模块、学科与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个性化发展课模块组成,集中实践教学体系则由实习与工程训练、综合训练模块、社会实践模块以及科技创新模块构成.

四、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课程是毕业要求的最重要支撑,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课程评价.专业通过对课程进行权重赋值和定量计算来实现毕业要求达成度的科学评价,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评价依据各门课程过程考核及结果考核,包括考试、测验、大作业、实验(实习、设计)报告、过程汇报等.形成“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记录文档,包括“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和“课程达成度评价表”等,本专业大部分课程已经实施课程考试考核方式改革,每门课程的成绩按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50%.

课程对某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的评价值计算方法举例如下:某门课程采用的某个考核项对指标点A达成的权重为0.2,该考核项支持指标点A的部分总分为15分,学生平均得分为12分,则该考核项对毕业要求指标点A的达成度值为:0.2×(12/15)等于0.16,加权所有支撑指标点A的考核项的达成度值,即为该门课程对指标点A的达成度.

按照同样的方法,可分别对课程支撑的其他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进行评价.计算完各门课程的达成度值,加和求出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结果,得出专业该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明确该项毕业要求评价结果是否“达成”,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持续改进.

五、结语

工程教育认证是促进工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行业适应性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我国“五位一体”高教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对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这是各个高校工科专业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以福建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证为例,从应用技术大学推行工程教育认证的角度深入分析和探索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实践表明,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可以进一步提升专业的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为同类型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认证提供参考.

综上资料,此文为一篇关于经典机械专业专业范文可作为机械专业和人才培养和工程认证背景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机械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如何构建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摘 要 国家和政府对中职教育进行大力度支持,职业教育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普通大众对中……职业教育仍旧存在偏见,改变中职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真正在国家的支持下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的多样化人才 .

2、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和实践 薛永毅,苏利敏(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北京100101)摘要结合通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遵循“分层教学、人人成才”的教育教学理念,按照不同的出口方向设计.

3、 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从2009年起我国汽车产销量连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当前已经成为汽车大国,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剧增,石油资源需求攀升,而高能耗带来了高排放、高污染,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力发.

4、 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摘要首先分析了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其次结合已经完成的行业企业和其他院校调研情况,分析了在跨境电商背景下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及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职院.

5、 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近些年,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民生改善,城镇高层建筑剧增,电梯的数量迅猛增加,电梯的种类也随之增多,居民楼宇、商业观光、工业传送……经济社会发展所涉及的领域都在广泛使用电梯 在技工教育中,以前只有&.

6、 工程教育背景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 摘要矿物加工工程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在分析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构建更加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把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与工程教育理念要求深入融合,为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