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脱贫实现中国梦的论文 教育在路上论文 教育在路上的有关论文 行走在课改路上论文

脱贫攻坚路上的盐池人学术论文怎么写 与脱贫攻坚路上的盐池人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脱贫攻坚路上的盐池人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4

脱贫攻坚路上的盐池人,该文是脱贫攻坚路上的盐池人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和盐池和盐池人和脱贫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革命老区盐池县是宁夏脱贫攻坚的9 个重点县区之一,可以说,盐池县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扶贫史.近年来,盐池县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结合盐池实际,创造出金融扶贫“盐池模式”,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表扬.2015 年、2016 年,全国金融扶贫培训班连续两年在盐池县召开现场会.2016 年,盐池县荣膺中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县和中国县域经济精准脱贫先进县两项殊荣.

《盐池故事》是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生动事例来讲述盐池的脱贫故事,展现“盐池模式”的强大生命力和盐池脱贫攻坚的成果,也为宁夏乃至全国提供一个真实而有说服力的脱贫范本.

去徐有银家,我们从盐池县城出发整整走了3 个小时.他家在麻黄山乡平庄村徐畔子自然村,其实就是悬在半山腰的一个小村庄.依山势挖出来的土窑早已人去屋空,被雨水冲刷得破烂不堪.举目望去,这似乎是一个废弃的村庄.

拐过山腰,看见了徐有银的家.有人就有烟火气,狗看见生人开始狂吠,几只鸡悠闲地在墙脚下散步.徐有银迎了出来,一个有点瘦弱的男人,一脸被生活打磨出来的沧桑.

徐有银快30 岁时还没娶到媳妇,家里太穷,没有人愿意嫁过来.他一直以打短工为生,今天给这家挖窑,明天又给那家打土块.家里父母年迈,弟弟还小,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在一次给人挖窑的时候,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妻子看他老实厚道,就嫁了过来,可几百块钱的彩礼就让他又家徒四壁.结婚后两个人和父母分开过,十来亩薄田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

徐有银带着妻子去大水坑打工,在一家电焊铺子里找了个打杂的活,几百块钱的工钱除过房租、水电费、生活费所剩无几,但比起在麻黄山来说,起码可以吃饱肚子.

这期间女儿出生了,妻子生病住院,300 元的治疗费还是徐有银的小叔送来的.

妻子出院后,生活再次陷入困境,徐有银决定回麻黄山,让妻子在家带孩子,他远走甘肃定边给人去放羊,一年给几千块钱的工钱.一年后,徐有银回家了,妻子的身体也恢复得差不多了,他就让妻子在家种地,他在附近又开始打零工.

后来儿子出生了,而徐有银也是更换着各种活儿.这个村子一共十几户人家,大部分以打工为生,但人家是两口子打工,慢慢都学了技术,挣的钱多,逐渐也都不回来了.可徐有银除了一把力气,再啥也不会.所以在别人都靠打工改变生活的时候,徐有银还在温饱线上挣扎.

土地上的生活没啥指望,徐有银又带着老婆孩子出去打工,当时女儿高中毕业再没上学,跟着他们打工,儿子正在读初中.一家人的日子也在慢慢改变.

一天女儿出去玩,溺水而亡.女儿的骤然离世让徐有银夫妇备受打击.

多年的打工生活,除了没有改变贫穷,还失去了女儿,这让徐有银夫妇觉得身心俱疲,再也不想流落外面,两个人又一次回到了麻黄山.

回到麻黄山的徐有银只能继续种地,他在的村庄因为大家都外出打工已经没有多少人居住,土地大面积撂荒.听说徐有银要种地,在外的邻里打电话让他随便种,看上谁家的就种谁家的,当年徐有银就种了100 亩.

也是在这一年,徐有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户,享受各种政策补贴.就在当年,徐有银地里的荞麦喜获丰收,而政府补贴这一项就有5000 元.

第二年,徐有银加大种植面积,种了苏丹草、苜蓿、荞麦、土豆一共300 多亩.我问种这么多能忙过来吗?徐有银笑着说,现在都是机械化种植收割,两个人种这些地还是轻松的.他自己也买了一辆四轮农用车,犁地、收割都是自己干.

徐有银家隔壁的废弃院子里,100 多只羊正在吃着草料.徐有银说,他种草料,享受种植补贴,再自己喂羊,这样一来收入就很可观.2016 年,连补贴带土地上的收成就有5 万多元.

他家院子里放着一台没有安装起来的太阳能热水器,徐有银说这太阳能就只交了71 元运费,再都是补贴得来的.他说别看村子小,这两年自来水、网线都有了.我问村里现在有几户人?他说只有4 户,就为了这4 户人,网线都拉进山里来了.

我问他还会不会再出去打工?徐有银说,政策这么好,谁还出去打工,以前累死累活就挣那么几个钱,还不自由,现在就是忙,但是有奔头.

当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时候,曾记畔村的村支书朱玉国也给自己的村子提出了“四个梦”.

曾记畔村是盐池王乐井乡的一个自然村,下辖6 个村民小组.走进旧学校改造的村部,两面树起来的大招牌吸引了我的目光:一面是中国邮政储蓄吴忠分行树立的信用村招牌,一面是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树立的金融扶贫示范村招牌.能让两家银行在同一个村子树立信用招牌,不由得让人对这个村子肃然起敬.

对曾记畔村,别人有着这样的评价:吃水没有源,走路很艰难.三年两头旱,口袋没有钱.说起这句话,支书朱玉国忍不住直咂嘴——早些年,啥都穷!

曾记畔村从1996 年开始享受国家扶贫政策,政策最先解决的就是水的问题.960 眼“母亲水窖”解决了曾记畔人的吃水问题.每家两三眼水窖,村民的心里觉得踏实了,但贫穷仍如影随形,怎么改变,拿什么改变?是曾记畔村民都在思考的问题.

扶贫小组也在思考,怎么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找出适合大家脱贫致富的方法,一切都在摸索之中.这片土地的天然优势就是滩羊养殖,荞麦、糜子等杂粮的生长.那就先给村里的贫困户一家几只基础母羊,或者猪苗,让大家慢慢发展.

但是一年之后,贫穷非但没有解决,投放的基础母羊和猪苗都没了踪影.找了两家一了解,一家养羊的养到过年时,把羊赶到集上卖了;另一家本来家里的粮食够吃一年了,但喂了头猪,口粮少了2 个月的,过年时便把猪宰掉吃肉了.

到2006 年被国务院列为“互助资金”试点村之前,曾记畔村的扶贫没有丝毫进展.“互助资金”是农户先入股,银行才给贷款,实行“五户联保,共担风险,互惠互利”的原则.好多人不理解,怎么我贷个款还要给银行入股?有入股的钱我还不如自己干点啥.村民的抵触和不接受让扶贫工作陷入困境,村支书朱玉国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怎么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怎么才能让大家改变现在的想法?

朱玉国带着党员走访了一些思想比较开明的村民,耐心细致地解释“互助资金”的好处和贷款过程.有人动心了,找来相互信赖的邻居结成联保对象.当年,就有26 户人家相互担保贷了互助资金,他们有养羊的、买农机的、跑运输的,这些人的贫困状况开始慢慢改变,年底还款的时候,互助资金一分不差地还上了.第二年再贷,就再也不用入股,直接贷就好,任何时候不想贷了,股金就返还给村民.这些人依靠良好的诚信,打开了致富的资金支撑路.

先走一步尝试贷款发展产业的村民尝到了甜头,家庭环境一步步地得到改善.另一部分观望的村民坐不住了,开始找朱玉国也要求贷“互助资金”.朱玉国说,只要你们找到联保的对象,保证还款的时候一定能还上,我就让银行给你们贷.这些人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朱玉国还是不放心,生怕这些人贷款到手随手一花,日子过不好,反倒在还款的时候被逼得鸡飞狗跳.

为了确保贷款用到实处,朱玉国提议党员加贫困农户结队帮扶.凡是贷款的人,如果发展产业,就让一个党员去帮忙出谋划策,并且亲自监督.比如买羊,一定要把羊买进羊圈;买农机,一定要把车开进家里.这样一来,杜绝了类似前几年一样的事情发生,真真正正地把贷款用到了该用的地方.

还剩下不多的一批村民,平时在村子里信用就不怎么好,不是拖欠这个邻居的钱就是拖欠那个邻居的粮,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们结队联保.可看着别人的日子一天天地过好了,他们也着急了,就去找朱玉国.朱玉国和他们分析了人家不愿意联保的原因,苦口婆心地和他们讲信用的重要性,然后说他们的贷款村上可以担保,但前提是一定要按时归还.这些人郑重地和朱玉国保证,一定会按时还款.到了年底,这些人果然没有食言,贷款一分不差地还上了.就这样,“互助资金”在曾记畔村彻底扎下了根,成了村民脱贫致富强有力的后盾.

凭着良好的信用,给曾记畔村的村民贷款逐渐发展成了零手续.但朱玉国还是给村民设定了门槛,对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评出A 级(32 户)可贷10 万元、B级(87 户)5 万~10 万元、C 级(28 户)2 万~5 万元、D 级(47 户)2 万元,还有2 户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政策兜底,依据个人家里的发展情况再决定贷多少钱给他们.不能让他们盲目贷款,免得出现贷款落在空处,还款出现负担的情况.

说起这些,朱玉国笑了,说其实没人愿意当乞丐,贫困不是大家的本意,只是没有正确的方法和平台.信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积累的,但是互助资金培养了一批有诚信的村民.相互联保给了大家被信任和被尊重的信赖和安全感,信用是老百姓的命根子.

2016 年初,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营业点入驻曾记畔村,解决村民领取养老保险和低保难的问题,也更加方便了村民贷款.而“小额贷款”“妇女创业款”都由盐池县政府补贴全息,进一步方便和带动了大家致富创业的信心.

如今的曾记畔村,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自来水通到了锅台上,家家翻修了新房子.依托创新的贷款扶贫模式,种甘草、小杂粮的,养猪养羊的,跑货运的,经营农机车的,再也不是那个兜里没有钱的曾记畔村村民了.村部的荣誉墙上,挂着村上脱贫致富的历程和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除了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的表彰奖牌,最瞩目的就是朱玉国从北京背回来的国家级荣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一块块奖牌的来历朱玉国说起来如数家珍,而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见到朱玉国的时候,他正忙着开会,接待来访的各级领导,以及来他这里取经的兄弟村的村支书.

朱玉国是土生土长的曾记畔人,自幼母亲去世,和父亲相依为命.朱玉国高中毕业考上固原师范,原以为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但贫穷这个现实掐灭了他的梦,没钱交学费,父亲没人照顾.朱玉国的两个老师听说他要放弃去读师范的事情,急了,两个人凑了400 元钱送来,让朱玉国去上学.当时老师的工资是一个月35 元,朱玉国的父亲看着这400 元“巨款”,更是不让朱玉国去读书.父亲说,他的造化就看他自己了,我们不能欠你们这么大的人情,400 元,我们这辈子都还不起.

说起这件事情,朱玉国苦笑了一下,当年,几百块钱就断送了他的梦想.所以他当了村支书以后,下决心要带领曾记畔村脱贫致富.

十几年风雨兼程,曾记畔村脱贫的人数达到了90%,而朱玉国也在心里给曾记畔村规划了“四个梦”.

第一个梦:人人有医保.以前看病难,看病贵,他的母亲因此才早早离开了人世.如今的曾记畔村,村民的医疗保险由村委会统一购买,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第二个梦:人人有养老保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他要让每一个村民都享受到养老保险的实惠,而这部分保险仍然是村委会购买.

第三个梦:不让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失学.如今,只要村里的孩子有考上大学的,朱玉国都会根据实际情况由村委会补贴学费.他说,不能再让他的悲剧重演.

第四个梦:做一家农民身边的草根银行.说起这个梦,朱玉国忍不住笑了,前面三个梦都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有点大.不过没关系,他期望有一天这个梦也可以实现.

说起这两年村子的变化,朱玉国总结了四个字“五多两少”.我们奇怪,什么多了,什么又少了?

他掰着手指头给我们介绍,“五多”:第一是村民的诚信多了;第二是集体收入多了,但这些收入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第三是羊只的存栏量多了,从2006 年的3000 多只到现在的1.3 万余只;第四是农机车辆增多,从以前的20 多台增加到现在的170 多台;第五是人均收入多了,从2000 年的2400 元到现在的8000 多元.“两少”:第一是贫困户少了,从以前的385户减少到现在的19 户;第二是劳动强度减少了,机械化现在覆盖了全村,解放了人力,让大家腾出时间可以做别的事.

说起这些,朱玉国是骄傲的.他相信,曾记畔村的前景一定越来越好;而他,一定也会更用心、用脑、用情为大家服务.

该文总结:本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盐池和盐池人和脱贫方面的脱贫攻坚路上的盐池人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脱贫攻坚路上的盐池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精准监督护航脱贫攻坚 “专”注脱贫摘帽纪律建设西北乡纪委深化全市“作风纪律深化年”活动,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纪律建设,力促脱贫摘帽“春季攻势”取得实效 .

2、 东溪河镇:五盯工作法护航脱贫攻坚 东溪河镇纪委以“五盯”工作法为抓手,扎实开展扶贫领域监督 紧“盯”人 该镇纪委利用每周例会学习精神和省委、市委、区委重要指示 学习之余入户访谈、随机抽查.

3、 《盐池故事》之脱贫攻坚路上的盐池人 革命老区盐池县是宁夏脱贫攻坚的9 个重点县区之一,可以说,盐池县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扶贫史 近年来,盐池县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结合盐池实际,创造出金融扶贫“盐池.

4、 脱贫攻坚要发挥人体作用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 作为一名扶贫人,在此,向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向各位关注民生的同仁长期以来对国家扶贫事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由衷的敬.

5、 脱贫攻坚关键时刻 今年1 0月17日是第5个扶贫日,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格外引人注目 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改革开放的40年,是我国逐步消除贫困的40年 .

6、 希望工程助力脱贫攻坚 编者按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青基会”)希望工程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理念 希望工程实施以来,中国青基会陆续开展&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