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原野论文 歌剧原野文献综述

关于原野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朴素之间方显大美谈鲍尔吉原野的散文魅力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原野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9

朴素之间方显大美谈鲍尔吉原野的散文魅力,该文是有关原野论文范文素材跟原野和美谈和散文魅力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鲍尔吉·原野是从内蒙古大草原走出来的,当下在散文创作中造诣较高、收获颇丰的一位少数民族作家.他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近年来先后出版了《善良是一棵矮树》《那个叫世界的地方到底在哪》《长城之外的草香》等数十部作品.多篇作品被收录至大、中、小学课本.曾获“骏马奖”、“人民文学散文奖”等多项国内文学大奖.每一本散文集的出版,都能引起散文界的高度关注,受到散文爱好者的追捧.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于他的文章贴近生活,把笔触对准了家乡父老、山河花草、马牛羊犬,于是每朵花、每棵草、每种动物,甚至每一缕炊烟,都有了人性.于平凡中抒写无疆大爱、于朴素间方显人间大美,颂扬生命赞歌,寻找民族血脉.让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文学的星空自由飞翔.

一、语言:自然流淌却精致优雅

鲍尔吉·原野的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文字的空灵和穿透力.他的文字豪放、雅洁、细腻、宁静,貌似随意,实则是一种气定神闲后而有的潇洒,在看似自由散漫中把语言文字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使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透露出一种淡淡的诗意美.他十分注重文字的张力和思维的跳跃,忽略了当前常用的叙事风格和小说式的故事情节,另辟蹊径,通过语言来凸显散文的魅力.这一点与小说家们的散文截然不同,给人以一种全新的体验.在散文同题化、平庸化的今天,鲍尔吉·原野的散文无异于一缕清新的风,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读鲍尔吉·原野的散文,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对拟人手法的运用和语言文字张力的控制.“麦子,像海涛一样翻滚的麦浪凝固在面包里,被凝固的还有早晨的露水和夜晚的月光.”(《麦浪凝固在面包里》).寥寥数语,便让农人忙碌了几个月的农事和对乡村的眷恋之情跃然纸上,给人无尽的遐想.又比如“光是粒子,聚集、飘浮,像雾一样,而后坚硬透明,让黑暗显出凸凹.萤火虫从河面抱团而过,水纹轻如唇启.每一点光都照出来一些秘密.”(《我们能变成光吗》).文字似乎能洞穿你的内心,让你久久回味在美妙的意境中.

“风是草原自由的子孙,它追随着马群、草场、炊烟和歌唱的女人.在塞上,风的强劲会让初来的人惊讶.倘若你坐在车里,透过玻璃窗,看到低伏的绿草像千万条闪光的蛇在爬行,仿佛拥向一处渴饮的河.这是风.然而蓝天明净无尘,阳光仍然直射下来,所有的云都在天边午睡.这是一场感受不到的哗变.在风中.草叶笔直地向前冲去,你感到它们像暴躁的油画家的笔触,一笔、一笔,毫不犹疑,绿的边缘有刺眼的白光.”(《风》)风是一种可以感知却看不见的自然力量,但在鲍尔吉·原野的笔下,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风却鲜活了起来,我们不仅能感知,还能感受到它有着一种力量巨大的野性美.“低伏的绿草像千万条闪光的蛇在爬行”、“草叶笔直地向前冲去”,作者甚至用了“强劲”“哗变”“暴躁”这些有着明显性格色彩和力量动感的词.风,便化无形为有形,穿过我们的视线,一路向前奔去了.这便是鲍尔吉·原野的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文字恬淡,不假粉饰,如围炉夜话,像老友话别,似村妇叙旧,随意自然,这是鲍尔吉·原野的文字让人感到亲切的另一个特点.“燃灯人缓缓走过来,点亮灯,一盏一盏.酥油捻子遇火露出一张红彤彤的脸,它见到了熟悉的燃灯人.燃灯人的皱纹也像莲花瓣,额头三道纹代表水,智慧海上莲花渐次开.他的瞳孔回映两朵更小的火苗,也在跳,与灯对视.紫檀香的木佛像,笑容似有若无.佛超越了苦,自然无所谓乐与不乐.”(《那个叫世界的地方到底在哪》).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语言是一种自然的流淌,却并不因此显得直白和粗糙,相反有一种细腻、精致与优雅流注其间,让人感到平淡之中寄寓深味.平淡只是它的表面,就其所包孕的情味来说却又是旷远的,在所叙述的每一件琐细事物中,都浸透着作者对故土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不需要激烈的呐喊、过分的夸张.只是用平实的文字、质朴的情感、普通的口语,诉说了一些真正厚重和疼痛的东西.没有无病,也无矫揉造作.

二、情感:从故乡启程到吟颂万物生命

故乡,是作家曾经生存的现实空间,也是作家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因此乡土题材,一直是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无论是成名的大家,还是文学新秀,在其散文创作中,故乡、亲人永远是无法抹去的一道烙印.贾平凹在一次演讲中说:“为什么我的文学写作始终围绕乡土题材展开,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是从农村出来的,我无法改变我身上的农村基因.”我想,这应该也是鲍尔吉·原野和众多散文家一直以乡土为题材进行文学书写的缘由.

鲍尔吉·原野出生在内蒙古大草原,对生养他的这片土地耿耿于怀,拳拳于心,使乡土成了他散文的一个重要起点和情感领域.一直以来,他痴迷于曾经立足的那片土地,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一切,并将这种爱与乡土情怀转化为一种美丽的执着,寄寓于文,由一微小事物展示他独特而纯粹的心理感知,昭示着乡土的深远.正是缘于这份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情结,他用纯朴的乡音、浓浓的乡情,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山水写意画.

强烈的“乡土情怀”可以说是贯穿鲍尔吉·原野散文创作的一条主线.在他的笔下,家乡的一朵白云、一只迷失的小羊羔,都是有灵性的,传递着一种悲天悯地的大爱.故乡的一草一木给鲍尔吉·原野的乡土散文罩上了一层秀丽多姿的风彩,但更深沉的是倾诉对“精神家园”的依恋与追寻,对生存以及生活本真的思索与追问,这就是鲍尔吉·原野的乡土散文令人感动、激奋之处.

“牧人们在草场支蒙古包,地上钉楔子系绳.搬走的时候,拔出楔子,垫土踩实,不然它不长草.不长草的泥土如同有一处伤口,用蒙古人的话说——可怜,于是要照顾土地.他们拣石头架锅煮饭,临走,把石头扔向四面八方,免得后来的牧民继续用它们架锅.它们被火烧过,累了,要休息.这就是蒙古人的价值观,珍惜万物,尊重人,更尊重远方的来客.”(《草原草语》).寥寥数语,却让蒙古族人敬畏天、敬畏地、敬畏万物的信仰跃然纸上.细小如珠的普通人事、平凡万物,常常震撼心灵,触动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浓浓的乡土之恋,浓浓的故土情怀,从笔尖轻柔地飘逸而来,他就像一位乡村歌手,总是高扬着这样一个旋律.草原、牛羊、蓝天、白云等景物的恬静纯真,滋养和丰富了作者的内心情感,他在乡土散文中找到了自己情感的真实支点.

鲍尔吉·原野的情感从故乡启程,但却又不仅仅局限于对故土的怀念,而是立足故乡的大草原,把视觉投射向了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青草、雨水、雪花、闪电、露珠……天地万物在他眼中皆有了生命,崇敬天地、感恩万物成了他散文创作的又一个重要情感维度.

在他眼里,世间万物皆有了灵性,物无贵贱,众生平等,任何生命都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人与自然方可和谐相处.在他的笔下,雨水是有生命的:“春雨静静地、细密地、清凉地、疏落地、晶亮地、飘洒地下着,下着.不大也不小,它们趴在玻璃上往屋里看,看屋里需不需要雨水,看到人或坐或卧,过着他们称为生活的日子.春雨的水珠看到屋子里没有水,也没有花朵和青草.”(《没有人在春雨里哭泣》).小草也在述说着生命的奇迹:“草是绿色的火,在风和雨水里蔓延.一丛、一丛的,不觉中连成一片.在草的生命辞典里,没有孤独、自杀、清高、颓唐这些词语,它们尽最大的努力活着,夜夜,长长的绿袖子密密麻麻写的全是:生长.”(《草》).此刻,平凡得根本没有人会去注意的一丛野草,俨然成了抛弃人性弱点的生命力极强的一种更加高级的生命.

春雨、小草,这些已经被太多的散文家书写了无数遍的题材,鲍尔吉·原野却能有效地避免和摆脱同类题材写作所常见的平庸、肤浅和琐碎,而代之以温馨、健朗与醇厚.究其原因,则在于他拥有一颗博大的爱心,他将这种爱作为一种生命原色,一种精神追求,赋予了笔下的芸芸众生和大千世界,其结果是深化和升华了整个作品的意蕴与格调,使那些看似寻常和普通的艺术情景,有了一种内在的敬畏与高贵,一种对生活、对人类的大同情、大关切与大悲悯.此外,如《河流的腰》、《胡杨之地》、《月光下的白马》等作品,均体现出了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三、文风:散而漫之却意境深邃

鲍尔吉·原野的散文其风格朴素而恬淡,其情调柔美而厚重,始终以情贯穿始终.借助优美的景物来抒写自己对故土的情怀,力求在自然景物描绘中注入自己的情思,使其文章中意境蕴藉深厚,使得笔下的人或者物,都有情感的灌注和理性的渗透,从而获得诗情画意的美. 文笔清新而不失醇厚,简洁而富有力度,纯澈如高山流水,婉转似莺啼一叹三咏,让你仿佛置身于一幅摇曳着多姿多彩,万般韵致的水墨写意画里,每一幅画都让人心身荡漾,并生发出无限缠绵的思绪.

在写作技巧上,鲍尔吉·原野摒弃当前散文创作重叙事轻抒情,通过故事情节来表达自己感情的常规套路,选择避实就虚,把一些看似不搭界的东西凑在了一起,但你又看不出做作的痕迹,一切显得那样自然而然.在很多文章中,你看不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似乎散漫无边、天马行空,但你细细的去品味,在漫不经心下面,却又凝聚着一股沉重感.“乌鸦站在树桩上看雪,以为雪是大地冒出的气泡,或许要地震.乌鸦受不了在雪地上行走踩空的失落感,它感觉这是欺骗,每一个在雪地上行走的生灵都觉得受到了欺骗,一脚踩一个窟窿,脚印深不可测.”(《雪落在雪里》).雪、乌鸦、欺骗,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被组合到了一块儿,看似随意散漫,细细琢磨,实则是作者精心安排,意境深邃.

散文是用来享受的.它不像小说可以戴上面具给人以沉重感,也不像诗歌,给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天马行空.好的散文只适合阅读、回味,而无需作太多的阐释.正如鲍尔吉·原野的散文,读起来是一种享受,享受作者为你创造出的一种意境.我们都知道他的散文好,但又很难说出到底好在哪里.他写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和物,但却又看不出事物的原型.他以轻逸的笔触,揭示出隐藏在文字后面的情与思,去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事实形态和意义形态,用一些看似平常的文字,折射深邃的精神秘密.

评论家谢有顺说:“散文最大的敌人是虚伪和作态.没有了自然、真心、散漫和松驰的话语风度,散文的神髓便已不在.”(《散文的常道》,谢有顺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年7 月第1 版).在这一点上,鲍尔吉·原野把握十分得当.他散文创作的题材,几乎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一场春雨,一片雪花,在他的笔下娓娓道来,真切而自然,抒情却又不过度煽情,空灵但又不过度务虚,对叙事的节奏和情感的把控拿捏到位,给人留下思考和回味的空间.这好比酒要醇香、茶要清淡、水要无色无味,这才恰到好处,少一分则欠妥,多一分则质变.

鲍尔吉·原野的散文是美的,美在韵律和节奏,美在细腻的传达和取景的独特,他善于取长短句之抑扬顿挫,吟咏跌宕之声势;美在其质,美在其“神”,透过美丽而神秘的情感画面,潜伏其中的是发自心底的精神企盼和生命渴望.读他的散文,俨然欣赏一幅淡墨写意画,抑或一个不施粉黛的村妇,令人回味无穷.“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从鲍尔吉·原野的笔端飘洒出的这清新的“杏花雨”与荡气回肠的“长河落日”、“大江东去”自是不同,但它可慢慢浸润,由表及里,沾湿衣服,湿透灵魂.

作为一个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少数民族作家,鲍尔吉·原野的血管里流淌着蒙古族粗犷、豪迈、豁达的民族基因,这种与生俱来的东西深深地融入了他的文字.他爱这个民族,爱这片土地,爱天地间的万物生命,但正是因为爱之深切,在他的书写中思维和情绪难免一发不可收拾,出现了信马由缰的松驰和散漫,有些时候没有很好的梳理与节制.正如梁实秋所说:“散文的美,美在适当”,好的散文在情感上是需要节制的,而不是漫无边际.评论家谢有顺也认为:“与过度抒情相对的是情感的节制——这是散文写作的必要维度.没有节制,散文就会流于滥情,走向轻浮,而失却散文的真与美”.(《散文的常道》,谢有顺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年7 月第1 版).由衷地期待着鲍尔吉·原野在今后的创作中对此能有所克服,让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如冰山一角,给予读者更多的回味与遐想.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联)

责任编辑:杨 林

结束语:上述文章是关于对写作原野和美谈和散文魅力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原野本科毕业论文原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大乐之野吉晓祥:民宿应该放到乡旅大环境中去谈 大乐之野,引自山海经里的一个传说,“大乐之野”是一片极为繁华的广袤地区,那里森林密布,山美水美 后因上古众神争夺神位一职,在大乐之野展开血战 天帝一怒之下,将此地封闭,从此无人.

2、 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存储策略 随着新兴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社交软件的快速发展,衍生数据的增长速度惊人,网络中充斥着海量数据,这些都预示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数字化信息,而在海量数据中筛选出有效数据的相.

3、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演进和比较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演进摘要文章阐述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演进过程,分析了当前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三种模式的利弊,并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最后提出了大数.

4、 大数据时代国内图书馆精准服务模式比较 摘要图书馆精准服务模式是根据读者具体的需求实施准确的定位,借以高效率调动馆藏资源,直接提供给读者 结合国内多家图书馆的精准服务案例,对比分析国内图书馆常见的精准服务模式,找到图书馆在精准服务方面存在的.

5、 从多维视角看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图书馆 向宏华,龙军(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广西 桂林541004)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图书馆;智库;图书馆需求摘要文章从多维角度阐述了智慧图书馆的由来,深度分析了多维视角下智慧图书馆的新特点,概括了智慧图书馆的.

6、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在转型发展中也实现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的创新 基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更侧重于大数据理念与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