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农产品营销论文 2018农产品出口参考文献 关于农产品出口论文 上海农产品出口论文大纲 农产品出口论文 开题报告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文献综述

农产品出口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视角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农产品出口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9

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视角,该文是农产品出口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跟海上丝绸之路和出口增长和影响因素分析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金缀桥1 杨逢珉2

(1.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上海200237;2.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欧洲研究所上海200237)

摘 要:本文基于中国由农产品贸易顺差国变为逆差国、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较为稳定和中国输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结构相对稳定等3大现状,对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也即通过一定的实证研究研判不同因素的影响深度和广度.研究发现,“结构效应”与“竞争力效应”对中国出口印度尼西亚市场农产品的影响较大.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的出口,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完善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结构、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加强双方政治和经贸的友好合作和充分发挥两国资源禀赋,深入促进合作.

关键词:中国;印度尼西亚;农产品贸易;出口结构;CMS模型

DOI: 10. 13856/j. cnll-1097/s. 2016. 04. 017

作者简介:金缀桥,女,2013级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杨逢珉,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1引言

印度尼西亚是全球第四人口大国,也是东盟10国中最大的经济体.由于印度尼西亚具备特殊的地缘战略位置,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交汇处,自古以来,印度尼西亚就是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中国是印度尼西亚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伙伴,中印农产品双边贸易额排在中国和东盟10国农产品贸易额的第二位,仅次于马来西亚,同时,印度尼西亚也是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中的重要合作伙伴.2013年,中国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在印度尼西亚的积极响应下,两国已经成为共建这一构想的重要国家,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便成为两国拓展经贸关系合作的重点.但是,关于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农产品出口印度尼西亚带来的相关影响,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推进会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结构带来冲击,使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面临淘汰的风险;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将有利于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提升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整体素质、优化两国农业基础设施配置,而降低关税对两国农产品市场的冲击不大.在此背景下,中国出口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农产品出口额的快速变动究竟是来源于国际市场需求的增长还是中国农产品生产自身竞争力的提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印度尼西亚市场影响因素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分析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印度尼西亚变动的因素.

目前,关于中国农产品出口印度尼西亚市场的研究较少.吕玲丽(2006)基于1993-2003年农产品出口数据,运用农产品出口相似指数,从市场、产品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中印农产品的竞争关系,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的市场相似度较弱.郑晶等(2015)利用2003-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印度尼西亚市场的数据得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是中国农产品在东盟市场的主要出口国.随着中国和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关系日趋紧密,中国出口东盟农产品的研究日益增多.赵亮和穆月英(2012)利用1992-2009年中国农产品与东盟农产品进出口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东盟各国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可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依靠低廉的获得市场竞争力,并且竞争力逐渐减弱.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学者们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东盟整体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对东盟各成员国的单独研究较少,关于中国农产品出口印度尼西亚市场的出口贸易研究更少.而且,既有的研究关于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研究多数侧重于测算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给东盟整体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印度尼西亚市场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成因的分析较少.本文利用2001-2013农产品贸易HS92编码分类数据,利用CMS模型探究中国加入WTO以来农产品出口贸易波动及其成因,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上,为中国进一步深化与印度尼西亚合作,合理调整和制定农产品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2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特征

2.1 中国由顺差国变为逆差国

从出口规模来看,自1990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双边邦交关系正常以来,两国农产品贸易呈递增趋势,2003年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农产品贸易总额由2002年的8. 08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64. 35亿美元,增加近7倍.2002 2013年,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额由2002年的4. 86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16. 35亿美元,增加2倍以上,而印度尼西亚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也由2002年的3. 22亿美元增至34. 28亿美元,增加约9.64倍.高增长率的主要原因,可以归因于中国与东盟在2002年实施了早期收获计划,即双方在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前,就某些类别农产品项目先行开放自由贸易,该计划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双方农产品的进出口,使两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得到大幅增长.

在中印农产品贸易中,2002年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而在2003年及之后的10年时间里,印度尼西亚成为贸易顺差国,且贸易顺差额呈增长趋势.在201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历史新高27. 91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从资源禀赋下的农产品出口绩效来讲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相比,中国农产品与印度尼西亚相比不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远远小于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农产品增长速度.具体数据见表1.

就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结构而言,蔬菜、水果和畜产品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是,相对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和巨大的国际农产品进口市场而言,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结构还显得比较单一.当然,由于印度尼西亚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结构的原因,也决定了中国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第15章的动植物油脂、第14章的编结用植物材料、第20章的蔬菜和水果等、第24章的烟草及其制品,以及第10章的谷物及谷物制品等,其中第14章的编结用植物材料是印度尼西亚出口比较优势最强的产品,因此,中国是印度尼西亚该类产品的第一大进口国,印度尼西亚平均每年该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占中国该产品在东盟进口的80%.

2.2中印农产品贸易占中印商品贸易总额的比重较为稳定

就相对值而言,2002-2013年,中印农产品贸易额在中印商品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稳定(图1),基本在9%~12%浮动,仅有2005和2013年,印度尼西亚农产品贸易额占中印商品贸易总额的比重稍低于其他年份的平均水平,分别为7. 81%和7.41%.其中,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在2002-2005年下降较为明显,之后呈上升趋势,2007-2011年在7%上下波动,而在2011年之后明显下降.而印度尼西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占印度尼西亚对中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变化较大,在2002-2008年比重迅速上升,由6. 4%上升至18. 31%,但2008年之后又出现下滑,由2009年的16. 42%降至2013年的10. 91%.由此可见,中印农产品贸易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另外,虽然两国贸易额基本维持稳定,但是相比于矿产品和化工产品仍然占较低比重,因此两国农产品的贸易存在提升空间.

2.3中国出口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结构比较稳定

从图2可以看出,中国出口印度尼西亚的农产品主要包括:“植物产品”“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烟草替代品的制品”,以及“活动物、动物产品”,其中“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所占比重非常小.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出口农产品结构相对稳定,2002-2013年“植物产品”始终是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出口的最主要农产品,2002年占比为66. 76%,2003年占比高达72. 49%,2004年下降到52. 41%,之后连续4年一直上升到2007年的72. 06%,随后继续波动,但整体下降,直至2013年占比为48. 85%.“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烟草替代品的制品”仅次于“植物产品”,而从2002 2013年占比一直在第二位,其占比在波动中整体提高.2002年占比为24. 80%,最低2003年占比为16. 40%,随后在波动中直至2010年占比26. 60%后,连续4年一直上升,达到2013年的38. 61%.中国出口印度尼西亚的“活动物、动物产品”占出口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的比重波动较大,从2002年的2. 09%上升到2004年的14. 58%,最低至2007年的1.91%,增长到2010年的9. 06%之后3年一直下降至2013年的7. 69%.同时,第15章产品的出口占比也有所提高.但整体来看,中国出口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的结构相对保持较稳定的状态.

从图3可以看出,世界对印度尼西亚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烟草替代品的制品”“植物产品”以及“活动物、动物产品”以及“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这4大类分布很平均,从20042013年,“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所占比重一直是排在第一位的.从2004年的31. 88%到2013年的38. 81%.“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烟草替代品的制品”占比一直很稳定,从2004年以后一直排在第二位.

对比图2和图3可知,中国出口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结构虽然稳定,但与世界输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占世界输印度尼西亚比重一直排第一位的情况下,中国输印度尼西亚该类产品占比却是非常小,几乎处于末位.由此可见,中国出口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的结构方面可以根据印度尼西亚对世界的需求来调整,以期实现更高的出口额.

3中国农产品出口印度尼西亚的CMS模型分析

本文采用CMS模型(恒定市场模型)研究中国农产品在印度尼西亚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的影响因素.

3.1模型的建立

CMS模型最早由泰森斯于1951年提出,其后Jepma (1986)和帅传敏等(2003)等对这一模型做了进一步地改进和补充,使其成为学术界研究一国对外贸易增长源泉的重要计量分析工具之一.杨逢珉和翟慧娟(2014)在关于中国农产品出口欧盟市场的增长变化分析中就采用了修正后的CMS模型.本文采用的CMS模型如下:

式中,ET表示中国所有产品出口的总量,F为中国出口产品在目标市场所占的份额,Fa为中国的产品a(农产品)在印度尼西亚市场全部a(农产品)的进口中所占的份额,Fb示中国的总出口在印度尼西亚市场6的总进口中所占份额,Fab表示中国的产品a(农产品)在印度尼西亚市场b全部a(农产品)的进口中所占的份额;IT为印度尼西亚市场的进口总额,ITa为印度尼西亚市场对产品a(农产品)的进口额,ITb为印度尼西亚市场b的总进口额,ITab为印度尼西亚市场b对产品a(农产品)的进口额;上标0表示基期的指标数据,△表示相邻两期的变化量.

3.2数据处理

本文将2002-2013年的数据分为3个时期:2002-2005年为第一个时期,2006-2009年为第二个时期,2010-2013为第三个时期.为了提高数据的可信度,模型采用的数据为每个时期的均值,以避免某一年数据由于偶然因素,如天气因素、经济危机和自然灾害等异常变动等.

3.3模型结果分析

CMS模型的原理表明,印度尼西亚市场的需求、中国产品的竞争力等诸多因素均对中国农产品对印度尼西亚的出口造成影响.由表2分析可以看到,各类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在两次模型分析中均有变化.

3.3.1 第一级分解下的时段分析

如表2数据所示,在第一级分解下,从第1~2期,中国出口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实际额增加了3. 74亿美元,其中“结构效应”是促成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增加的最主要因素.“结构效应”使得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的出口增加了3. 84亿美元,其贡献率达到了102. 72%.这个结果说明,印度尼西亚市场的进口需求促进了中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农产品出口,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增加主要靠印度尼西亚增加对中国农产品的进口需求实现.同时,“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对中国向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作用效果,都是负的,分别是-0.02%和-0.08%.因此可以判断,中国出口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仍然有待增强.从第2~3期,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增加了9. 66亿美元,相比起第1期有较大提高.其中“结构效应”是导致中国出口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增加的最主要影响因子.“结构效应”使得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的出口增加了7. 46亿美元,其贡献率达到了77. 2%,表明“结构效应”引起了中国农产品出口印度尼西亚的出口额77. 2%的增加.同时,“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对中国向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作用效果,都是正的,分别是14. 50%和8. 30%.由此可见,中国农产品在印度尼西亚市场的竞争力与印度尼西亚农产品进口需求变化的交互作用引起了中国农产品对印度尼西亚市场出口额的8. 30%的增长,增长幅度相对上期更大.

3.3.2第二级分解下的时段分析

在第二级分解中,把“结构效应”分解成“增长效应”和“产品结构效应”的和,把“竞争力效应”分解为“综合竞争力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的和,并结合交叉效应,分析5大影响因素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印度尼西亚市场的贡献.

从第1~2期发现,“增长效应”是影响中国农产品对印度尼西亚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其贡献比率远高于其他4个因素.这一时期“增长效应”使得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出口增长达到3. 31亿美元,贡献率达到88. 50%.该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对印度尼西亚出口增长主要是依赖印度尼西亚对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的增长而引致的.同时,由“结构效应”分解的“产品结构效应”对中国农产品的贡献为正值,其贡献率为0. 53%,这说明中国输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可以适应印度尼西亚进口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竞争力效应”分解成的“综合竞争力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印度尼西亚的影响有较明显的差距.“综合竞争力效应”带来的中国农产品对印度尼西亚出口增长0. 25亿美元,贡献率为6. 70%;然而“产品竞争力效应”却给中国带来了0. 27亿美元的损失,其贡献率为7. 36%.可见,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出口的农产品占印度尼西亚进口农产品的比重增加导致中国出口印度尼西亚市场的农产品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中国对其出口的农产品整体在印度尼西亚市场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部分产品的竞争力则相对较弱.“交叉效应”的贡献率为2. 06%,制约了中国农产品对印度尼西亚的出口,这说明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的出口并未能及时跟上印度尼西亚市场的需求变化.

从第2~3期,“增长效应”和“综合竞争力效应”二者对中国输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的增长贡献比率高.其中“增长效应”虽然是贡献最大的因素,但是与第1~2期相比,增长因素的贡献率已经有小幅下降,由之前的88. 50%降为69. 29%,贡献值也降为6. 70亿美元.上述情况说明,印度尼西亚农产品进口增长引起的中国对其农产品出口的增幅略有降低.“综合竞争力效应”引起的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出口的农产品增长1. 65亿美元,其贡献率为17. 06%,与第1~2期相比有大幅增长,可见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出口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在印度尼西亚市场有所提高.在“竞争力效应”中,由前期的-7. 36%下降为-2.56%,其贡献率就第1~2期而言有了一定的提升,可见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的个别农产品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中.

4积极扩大对印度尼西亚市场出口的相关建议

4.1 充分发挥两国农业资源优势,促进深入合作

就目前两国的自然资源看,印度尼西亚和中国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印度尼西亚的棕桐油、天然橡胶等是出口中国的主要农产品;而中国的蔬菜、水果和谷物是出口印度尼西亚市场的主要农产品.在中印农产品贸易中,印度尼西亚对中国的温带水果需求量很大,中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橡胶需求量很大.中印两国应按照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原理,在依据两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前提下,才能发展两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例如,两国可以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搭建中印农产品出口贸易种植和销售平台,从而相应调整各自农产品生产结构,对于出口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可以作为发展的重点;对于缺乏出口竞争力或者竞争力较弱的农产品,则可以减少出口.通过这些手段,有利于在中印农产品贸易中两国都可得到比较利益,从而进一步推动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4.2完善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结构

对比图2和图3可知,中国农产品对印度尼西亚出口的结构相对稳定,而与世界范围内对印度尼西亚出口的农产品的结构差异较为显著.从图2和图3中发现,HS标准下的第15章农产品始终占据了世界输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的首位,而在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出口的农产品结构中,这类农产品所占比重却是最少的.中国应改善农产品的出口结构,在保持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相应改进不同农产品的出口在所有农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以促进中国农产品对印度尼西亚出口额的增加.

4.3提高中国农产品对印度尼西亚出口的综合竞争力

由表2数据可知,第1~2期,竞争力因素对中国的农产品向印度尼西亚市场出口额的增长解释比重为-0. 66%,第2~3期,竞争力因素对中国农产品向印度尼西亚市场出口额的增长解释比重为14.5%.可见,中国的农产品在印度尼西亚市场上的竞争力虽然处于上升的趋势,但上升速度过慢,世界范围内对印度尼西亚的出口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会影响到中国农产品对印度尼西亚市场出口的增加,因此需要更快地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印度尼西亚市场的竞争力.中国应该加大对农产品种植资金与科学生产基金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绿色无污染的标准.只有从农产品质量、无污染等多个方面提高标准,才能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印度尼西亚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也才能使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更加显著.中国农产品只有在保证成本效益的同时,将重心放在质量上,才会为中国农产品在印度尼西亚市场上赢得更大的竞争力.

4.4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双方农产品经贸合作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两国都处于对外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在两国政治关系和平稳定的前提下,才能促进两国经贸关系有序健康发展.2013年,中国提出了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印度尼西亚对此予以了积极响应.在此背景下,中印更应加强农产品贸易的合作,特别是在农产品进出口方面可以形成互补的关系,如在政府方面切实对接好各自农产品发展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消除两国农产品贸易壁垒,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背景下加强农产品销售领域的互利合作等方面进行突破.

4.5借力农业合作自由贸易区,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将为中印在农业领域的友好合作缔造新机遇,特别是为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中国可以率先探索两国农业合作的建设模式,如在中国广西构建中印农业合作自由贸易区,该自由贸易区将建成集农产品生产、商贸、仓储为一体的国际农业合作自由贸易区,成为促进中国农产品相关企业走向印度尼西亚市场的重要载体.同时,制订和修改农产品合作政策的方案;鼓励中国农产品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为农产品企业与东盟的合作搭建海上贸易平台.从而在营造农业合作自由贸易区的带动下,进一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化发展.

此文评论,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海上丝绸之路和出口增长和影响因素分析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农产品出口本科毕业论文农产品出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中国公民海外创业现状分析以印度尼西亚为例 摘要近年来,中国涌现出创业热潮 但是中国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行各业尤其是传统行业出现较为严重的供大于求现象,创业者在中国市场难以获得成功 而海外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市场则存在较多的商业机会 中国.

2、 解读印度尼西亚音乐的典雅和神秘 【摘要】印度尼西亚的音乐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其音乐风格丰富多样 由于印尼的政治文化背景较为复杂,因此其宗教文化底蕴深厚 在诸多条件的助推下,成就了其锣群文化及民族音乐 本文将从印尼的地理条件及历史文化.

3、 印度尼西亚投资法律规则 一、印度尼西亚对中国企业投资合作的保护政策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政府在1994 年签署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政府在2.

4、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水产养殖情况与合作 水产养殖是新时期我国渔业“走出去”的主要内容和载体 东南亚地区具有发展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东盟“一带一路”热带地.

5、 中国不同技术复杂度农产品出口特征分析 王腾坤林海李军(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本研究通过改进技术复杂度测算指数,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相关信息,对中国不同技术复杂度农产品出口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①农产品.

6、 中国对印度农产品出口波动与影响因素基于CMS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对20002016年中国对印度农产品出口波动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中国对印度农产品出口整体水平较低且发展缓慢,以非食用畜产品和园艺类产品为主,前者比重逐渐下降,而后者比重稳步上升 CMS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