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投稿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杂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改革开放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类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跟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5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文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创新发展和报告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刘文

(哈尔滨市委党校,哈尔滨.150080)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通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报告运用物质第一性原理揭示了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和矛盾观揭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推动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坚持群众史观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报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18)01-0014-05

收稿日期:2017-11-05

作者简介:刘文(1959-),男,黑龙江肇东人,哲学教研部教授.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是中国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是中国新时代精神的精华.深入学习和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努力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运用物质第一性原理揭示出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6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第一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10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实事求是的科学判断,把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实际用“新时代”加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概括.这一概括不仅反映了今天变化了的现实,还揭示了历史大转折的时代特点这一现实变化的深层逻辑,是主观辩证法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这意味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意味着当代科学社会主义遭遇苏东剧变之后,在中国重新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重大历史转折,从而突破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困境,证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不同模式和强大的生命力;意味着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而突破了西方世界炮制的诋毁社会主义和东方文明的“历史终结论”“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等多重理论包围,证明了社会主义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必然选择.

一切从实际出发,最重要的是从中国进入“新时代”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新时代”决定“新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11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着党在制定路线、

方针、政策方面的新变化,这是关系全局性历史性的新变化.同时也应看到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时间跨度较长的历史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基本国情、国际地位都没有变化.这里的“变”与“不变”都体现着中国进入新时代、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客观实际,决定着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及“变”与“不变”的客观实际,是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出发点和新起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第一性原理所进行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判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第一性原理的精髓要义和哲学内涵.

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和矛盾观揭示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运用世界观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恩格斯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总是从现实走向不现实,也就是从合理变成不合理.”[1]1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的矛盾双方的变化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现实走向不现实,从合理变成不合理.指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320主要矛盾中有两个方面:起主导作用处于支配地位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次要作用和被支配地位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这就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和揭示起主导性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和划分社会发展阶段,认清和揭示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理论是我们在研究社会历史发展时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论工具,是我们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体现在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和矛盾观,对社会主义矛盾的发展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并致力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让中国人民摆脱贫困.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表明,虽然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经济落后,生产力还不发达仍然是我国基本国情,解决的办法要依靠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再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的矛盾双方都发生质的变化.

首先在供给方,这是主要矛盾中的矛盾主要方面.表现在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均有较大提升,但发展还不充分不平衡.2017年,我国GDP总量预计将接近8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2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的地位;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居世界前列;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等等.这些都说明,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就人均GDP来讲,我国人均GDP虽然已经超过8.000美元,但仅相当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的水平,在世界上排名70多位.劳动生产率水平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成左右.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还有4.300多万贫困人口.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都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之处的表现:一是物的要素,我们发展经济的要素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二是人的要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还要充分调动起来.

其次在需求方,这是主要矛盾中的矛盾次要方面.表现在,一方面,经过近四十年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解决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实现小康.我国的文化消费也快速增长,到2017年,人均教育文化消费支出约达到2.000元,占人均消费约11%,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财政的文化支出规模预计将超过3.400亿元,物质文化方面得到较大程度满足.另一方面,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已从物质文化的基本生活需要,拓展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同时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从内涵和质量上也在日益增长,如人们向往有更好的教育、医疗、住房、人居环境等.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更加强烈,对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强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不停地变化,朝着更高层迈进.

总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中的矛盾主要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中的矛盾次要方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矛盾中的矛盾双方都很重要,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讲矛盾是为了解决矛盾.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情况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3]222因此要在继续推动发展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方方面面的需要.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解决这个社会主要矛盾不能急于求成,要客观地、冷静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来指导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12在抓住这个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变”和“不变”的关系.“变”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变”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既要反对只强调“变”,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去追求美好生活,又要反对只强调“不变”,不思进取,不能按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去探索创新.

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量变过程中存在部分质变的发展观和矛盾观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时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推动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到了高一进程度.”[3]29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也推动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理论创新的最大亮点和最大贡献.实践的发展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指导思想在实践推动下的与时俱进,是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结晶.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点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从而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指导思想实现的一次又一次与时俱进,说明中国的理论创新,是在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理论创新从来都不是在书斋里提出和完成的,而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实践中,在党依靠人民群众解决实践中不断出现的矛盾中提出和完成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矛盾是不断发生、不断解决的.理论逻辑从来都是实践逻辑的反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18,面对这样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的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进行“四个伟大”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探索和创新过程,形成在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新发展理念、“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所有这些理论创新都建立在“四个伟大”实践基础上,根植于“四个伟大”的实践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四个伟大”的实践土壤中生长出来,并结出理论创新成果,也必将指导“四个伟大”的实践,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中,无论是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八个明确”,还是指导实践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概括的“十四个坚持”,都是对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落实于实践中.

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客观基础以及科学内涵,都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产生的科学理论,也必将指导新的伟大实践.

四、坚持群众史观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最大的贡献,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恩格斯指出:“所谓历史,就是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在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1]40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了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中心地位,历史是千百万群众的历史,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史观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从“人民”这一关键词在党的十九报告中使用的频率上看:在党的十九报告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其中,“新时代”出现35次,“改革”出现68次,“社会主义”出现100次,“人民”出现203次,“发展”出现231次,“党”出现337次.我们从最高出现的频率词就可以看出来,“党”“发展”“人民”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最重要的关键词.这就告诉我们党的十九大的核心是围绕人民展开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贯穿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条主线,三个关键词也可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党领导发展是为了人民”,或者说“党领导人民要进行一次新发展”.

第二,从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上看:“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1发展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这也是我们的性质的一个最重要的体现.所以说,我们发展的理念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它的基本要义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第三,从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上看:过去五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结果,一大批为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标志着我们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我们贯彻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四,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基本方略上看:内涵中的“八个明确”是“导航仪”,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精髓要义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以党的领导开始,明确提出“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因此我们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也必然以党的领导开始,以全面从严治党结束,这就意味着党的领导是保证,因此党的领导是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的.其次,坚持党领导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和发展、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建设.我们必须把握两点:一是党的领导是前提,“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心,它是贯穿于整个始终的;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统一的,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中.

第五,从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上看:第一个任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任务,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这个任务,总书记提出打好三场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这三场攻坚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个任务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两步走”来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使人民的生活更为宽裕,落脚点落在人民的生活上.从2035年开始我们再奋斗1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落脚点还是在人民的生活上.

.从此不难看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以为人民谋幸福开篇,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尾,体现了我们党坚定的人民立场和深厚的人民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群众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仍然是我国今后社会发展的一条红线和逻辑主线.

总书记在十九届政治局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学懂”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找到我国发展的逻辑,增强“四个自信”;“弄通”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各项战略部署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学懂”“弄通”从哲学的角度讲,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蕴含的物质第一性、发展观、矛盾观、实践观、群众史观的哲学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四者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做实”,就是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为群众所掌握,变成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责任编辑:马庆玲]

小结:此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创新发展和报告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马克思主义本科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湖北省安徽商会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体会 党的十九大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一步,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史上一个重大里程碑 总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深邃精辟,极具前瞻性,深感振奋,倍感鼓舞,结合我们湖北省安徽商会的实际情况,谈谈学习党的十九大工作报.

2、 深化金融改革 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界热议党的十九大报告 本刊综合随着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全球视线汇聚北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

3、 改写中国历史的新时代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论断的认识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文章从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切入,概述了其内涵,论述了新时代改写了中国历史的主要依据和根本依据以及“新时代&rd.

4、 论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人权意义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同志向党的十九大做的工作报告,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工作报告,本文运用人权理论从人权性质、主体、动力、必要性、主导、推动力量、领导核心、内容、形式、.

5、 略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体会 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源于中外优秀文化,但主要还是来源于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客观依据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外交工作和对.

6、 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勇担家政服务行业历史使命 文 朱晓卓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科学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准确指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