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越风杂志 越城区教育专项论文评比 中越关系史论文集 杜越峰法学论文 论文图片分辨率越大越好吗 论文查重越改越高

越比越糊涂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和越比越糊涂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越比越糊涂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4

越比越糊涂,本文是越比越糊涂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糊涂和越糊涂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在某诗歌网站看到一篇煌煌大作,题目先就吓到众生,日《进入中西诗学之间的平等对话》——这个题目不知是否该网站转载时由编辑添加的,因为点击进去后,发现文章另有个标题,叫《中西诗歌比较72则》,且标明“编者:张黎”——我想知道作者是谁,却遍寻不得.想到这位“编者”是赞同文中观点的,所以,为行文方便,在需要提及作者时,姑且以“张黎先生”呼之.

我认为中国诗学(似说成“汉诗学”更为准确)有自己独立的生成机理、发展脉络、美学共性,这些东西不要说和张黎先生囫囵说到的西方诗学存在差异,就是和日本、韩国、越南等东方国家相比,也大不同.因此,作一番比较研究自无不妥,或许还会有所得,但问题是不能越比越糊涂.比如题目中的“进入”“平等对话”,究属何意?在诗学的领域,中国与世界是否有过“不平等对话”?而在当下强调“进入”这个“平等对话”,是因为当代汉诗有了足以与世界诗歌“平等对话”的创作实绩,还是因为当下汉诗学有了成熟完备的理论?

还是按《中西诗歌比较72则》这个标题为线索,来说说我的糊涂之处吧.

后学无知,看第1则,就开始颇为糊涂了.其文日:“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首先,此处所言“中国诗歌”,究竟是始自《诗经》《楚辞》的古体诗,还是唐代以降的近体诗?是否包括现代白话诗和当代汉语诗?须知时代不同,汉诗之面相神髓亦大大不同,“讲究含蓄,以淡为美”,不过是汉语诗多种征象中的一种,“予与汝皆亡”和“死亦为鬼雄”就未必如是;而且,这还是个“时段意义”很强的征象——越是靠近当代,这所谓的含蓄淡雅之风就越稀薄.以这样一个意指不明、万变多殊的笼统概念去和什么“英美诗歌”比,能比出个什么结果呢?

再说所谓“英美诗歌”,英乎?美乎?英国诗歌的历史,长度甚至是美国国家历史的数倍,两国诗风之异,亦大乎哉.英国诗歌有一路颇显阴郁,美国诗歌亦有一路惯于隐喻,如此,两国诗风真的能统一于“奔放”“感情激越”?1918年前爱尔兰还属于英国,那么爱尔兰诗人詹姆斯·乔伊斯和叶芝的诗风能不能算在“英国诗学”的范畴之内?张黎先生既然致力于此,当熟知美国的埃兹拉·庞德与入了英国籍的T.S.艾略特的关系;《荒原》或可说“感情激越”,而《在地铁站内》能读出“奔放”吗?如是较真儿之后,还能不能断然得出一个统一于“奔放”“感情激越”之下的“英美诗歌”呢?概念、时序、所指,诸般不明,先生岂非向空而论乎?

再看第2则:“中国诗词多以歌颂为主,而英美现代诗歌多以揭露为主.”这是个神马意思?中国诗歌真的以歌颂为主吗?难道“少陵野老吞声哭”是歌颂?难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是歌颂?客观地说,汉语诗人确实有不少用诗颂圣、谀上的,但经过文化自身的抉剔洗汰,这些东西大抵不能传之后世而为名篇、为代表、为风标,更不要说什么“为主”.这仅仅是个常识而已,先生何以漠视之?至于英美诗歌,难道真的是一大堆“揭露”的文本?“揭露”这个政治色彩非常强烈的词,在此究竟有何定指?是“揭露”了英美社会、经济制度的弊端,还是“揭露”了西方世界的人性丑恶?英美一些诗人对现实的疏隔间离,或有因于对现实的不满,但一旦进入诗歌创作,你说他们整天从事“揭露”,这让人怎么相信?张黎先生在第14则中明明写道:“中国诗歌习惯表达的是现世的志向、爱情还有一些社会的运动,再就是一些由现实的得意和失意所勾起的情绪和感情.而西方诗歌则习惯于表达人类对死亡的思考和恐惧并由此歌颂、追寻某种不为死亡所带走的永恒存在……”可见,中国诗歌除了“歌颂”,还有“得意”“失意”之类的情感,而西方诗歌(自然应该包含英美诗歌)除了“揭露”,也要“歌颂”“追寻”永恒——如此自攻己说、左右互搏,是哪一门功夫?

跳过那些意指含混、七扭八歪的许多“则”比较,请看另一论断——在第15至19则中,张黎先生集中讨论了中西诗歌的篇幅长短问题.他说:“中国诗尚短不尚长”,“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学作品是短小的抒情诗,而西方各民族最早出现的文学作品则是长篇叙事诗”,“中国最早的诗歌,如《诗经·国风》里的篇章,不仅内容十之是抒情诗,而且篇幅千篇一律都比较短小”……西方诗歌则是另一个样貌,比如“古希腊文学的发端,以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为先导……既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渊源,也开创了西方文学的史诗传统.”相比之下,中国少有的几篇较长的叙事诗,如《孔雀东南飞》等,“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短篇叙事歌(ballad),而无法算长篇叙事诗(epic),因为它和西方长篇叙事诗动辄数万或数十万字相比,差距实在太大.”

我又被张黎先生给“比”糊涂了.首先,荷马史诗那样的鸿篇巨制,开初是以口头传唱的形式出现,最终才形成文本,并经过极为复杂、曲折、漫长的修订过程.它和汉语诗人一开始就定型于文字的诗歌创作根本就不是一个路数.如果扩及到“中华诗词”这个概念,荷马史诗要放马过来和咱比长比短,那对象也不应当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或“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而应当是那几部同样先被口头传唱、后被载记成文的民族史诗,比如《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甚至《乌布西奔妈妈》,它们哪一部也不短啊!其次,张黎先生既然提到《诗经》,当是知道《诗经》中,“商颂”在时间上更早于周人的“国风”,且其意在“祀成汤也”,绝难归入“短小的抒情诗”之列.张黎先生取舍之间,是常识性的缺失,还是习惯性地混淆概念呢?再有,中国人绝早即开始了“诗学”与“史学”的分立别出,“诗”短而主抒情祝颂,“史”详而主纪事述论,此绝大智慧也.这个文、史体裁的分途,使“文”与“史”独立自成,各依其规,各呈其态,各尽其妙,相对而相向地构成文化的载记典籍,这既是一种文明成熟的表现,也是中华文明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一项领异标新的贡献.怎么到了张黎先生这里,就成了“差距”?

类似的莫名其妙的对比尚有多处,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但这一则至为有趣,不妨录下——第31则说:“朋友的交情和君臣恩谊在西方诗中几无位置,而在中国诗中则为最常见的母题.把屈原杜甫一批大诗人的忠君爱国忧民的部分剔开,他们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他们便不成其为伟大.”这就更加把我给“比”糊涂了.文学的“母题”归根结蒂要导源于文化的“母体”.中西文化的“母体”各异,故出现文学“母题”之不同,是属常态,有何异哉?既然屈原、杜甫等出于中国这样一个文化“母体”,在诗歌中关注“忠君爱国忧民”的“母题”又何异哉?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评论一个诗人的诗作,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上,未见可以“剔开”一个部分的.设若可以“剔”而言之,那么我们把人神交相爱、交相恨的部分“剔开”,一部《荷马史诗》还会剩下什么?

说到对比,有些关于对比的常识似可以说说——若要对比两物,首先是对两物的概念必须清晰严谨,用羊和马的性征,只能对比出羊、马之异同,而不能对比出牛、狗之异同.其次,在谈到诗歌这样一个具有漫长发展历史的对象时,还要谨慎地守住“时间”或“时代”的概念,这就如同有人若提出“中美军人比较”,就绝不能用美军现役的海豹突击队和大清国练勇来比较,否则,这岂不是如讨论“陈圆圆和范冰冰究竟谁更美”一般?再有,就是对异质文化进行对比考察的时候,要有一个“量”的约束,这个“量”不是机械的“数量”概念,但研究者必须执守一种“量”的自觉意识,否则就难免论及一点,伤其全貌.诗学研究,特别是对比性的诗学研究,固然高深而非我辈可窥其堂奥,但这几个基本的常识当是存在的.

张黎先生致力于此道,相信也不会对此常识置若罔闻,而他文中违背或窜乱常识之处,显然不止本文所指的几笔.比如第70则说:“世界各个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阿拉伯以及西方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诗学体系……”这里所说的“中国”,显然不是政治、法律意义上的“中国”,它的所指,当是“汉语诗歌体系”.这个“汉语诗歌体系”之所以可以作为一个“对比项”而存在,是因为它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它的生成条件是非常清晰的,要而言之,应结胎、孕生、成长、成熟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中,这要包括共同或趋向一致的道德规范、审美倾向等等要素,其中尤其是要有一个共用的语言体系.由此观之,把“中国”或“汉语诗歌体系”当作对比的一端,条件是“具足”的,可以生成“自己独特的诗学体系”,这一点没有疑义;但是,在“阿拉伯”这个至为复杂的历史概念下,究竟能否生成一个阿拉伯的“独特的诗学体系”呢?整个阿拉伯世界,民族多种、宗教多异、语言多别、历史多殊,如此情境之下,连“神”都不是一个,焉能有一个阿拉伯世界共认的“诗学体系”?若有,它是什么?如果说不清楚它是什么,怎么拿来和“中国”的诗学体系作比较?同理,“印度”这个概念,理应不是指现在的、1947年才独立建国的国家,那么,就该对南亚次大陆那一大片土地作历史区域和历史时段的考察,包括它的人种族群、社会历史、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等,然后才能得出一个所谓“印度的‘独特的诗学体系”’,否则还比个什么?而事实上,这个想象中的对比物——“印度诗学体系”究竟是否实际存在?是否清晰?是否可以和“中国诗学体系”对比出些名堂?恕直言,我深表怀疑.

对象之间的比较研究,是一项严谨、复杂、艰深的学问,常常是用之以自然学科相对容易,施之于人文学科相对困难.比如气候、地质、人种、动植物的对比研究,就会比文化、历史、法律、风尚、宗教、社会制度的对比研究更有据可考、有理可讲;而对于哲学和诗学,则是难上加难.举其难者,坚守逻辑规范和治学理路还在其次,排在第一位的可能就是高水准的多语种海量阅读,这一关不能突破,所谓研究不过是空空相对、大言炎炎而已.是故泛言“诗学比较”,可能还不如拿出两个诗人比一比更切实.戏剧界有将同时代的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对比研究者,愚以为,较之浮在虚空中的“诗学比较”要讲道理得多.

吾辈无学,绝不敢浪言什么“诗学比较”,仅献卮言,还望张黎先生恕我莽撞.

上文总结:上述文章是适合不知如何写糊涂和越糊涂方面的越比越糊涂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越比越糊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二斤哥戒酒,为啥越戒越糊涂? 小李医生那天值班,突然听到门外传来焦急的声音,“医生,快来啊”!凭着多年在临床一线工作的职业敏感性,小李医生立刻冲出诊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位40岁左右的男性,身体消瘦,满头大汗,.

2、 穿梭中越边境的越南钟摆打工族 “现在我有两条船,基本每天都能运大概100多吨货物 ”东兴市边民许老板,2014年起就看中了边贸的发展前景,转行做起了船舶货物运输生意 越南工人勤快能干,不怕苦活累活 记者在走.

3、 为什么越乖,路走得越难 这一年我接触了十几个不幸福的女读者,她们来找我倾诉,开场白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小到大,我就是那种典型的乖乖女 ”如果乖的层面只停留在得体、有教养、尊重他人,那么乖孩子的确是完美的.

4、 中国电建:依托一带一路越走越远 以中国电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不断调整发展战略,顺应“一带一路”倡议……国家规划的发展要求,创造出了一个个“走出去”的优秀案例 本刊记者 王霁平近年来,全球.

5、 穿古越今:波斯地毯的永恒魅力 书籍简介童年,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创伤……我们不断追溯与求索犯罪者的动机,探寻其中最幽微的喜怒哀乐,不是为了设身处地地同情、乃至于原谅他们,不是为了给罪行以开脱的.

6、 民间河长何波:越做越有瘾 8月的重庆艳阳高照,波光粼粼的三庙河水缓缓流过响水滩,注入南溪河,再奔流进嘉陵江,最终汇入长江 从响水滩溯流而上直到渔家滩,是28岁的何波和他的乡邻倾心守护的两公里河段 身着荧光黄的马甲,抄起3米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