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浙江农林大学毕业论文平台 农林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投稿5 福建农林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农林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关于农林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跟新形势下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农林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0

新形势下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本文是农林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与教育研究和农林和形势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摘 要:高校学生适应性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内容,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成效.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探究新形势下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问题.通过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等分析了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适应现状、适应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农林高校的特殊性和农林学子的特点,从加强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实践准绳、内容体系、有效途径和保障机制四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1-0083-04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现实紧迫性、指导思想以及基本原则.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2].而高校学生适应性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内容,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成效.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成长和个人发展.

一、适应性教育对于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的

重要意义

(一)引导学生实现角色转换

社会角色是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的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3].角色转换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要不断地切换不同的角色.步入大学意味着从注重知识积累的高中学习阶段向全新的微型“社交场域”过渡.因而,新生迫切地需要实现从思想意识单纯到具有独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个人角色变化.而这应该只能由适应性教育来完成,这是由适应性教育的内容与价值决定的.

(二)帮助学生融入社会生活

适应性教育着重培养学生面对新环境、克服新困难、迎接新挑战的意识与能力.系统的适应性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特别是农林学子的价值自信,帮助其自觉置身于社会环境中,主动接受社会行为规范;当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舍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能够适应艰苦的学习、实习和生活环境;在面对挫折时,不畏惧、不退缩,乐于体会战胜困难带来的喜悦感,时刻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准备,积极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三)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4].现代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效的适应性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思想认知转化为行为改变,做个敢想敢做的建设者,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不断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扮演好自身的社会角色,做求实创新的接班人.

二、新形势下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现状

(一)数据分析

为了获取全面而可靠的数据资料,笔者根据研究主题设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本科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80份,有效问卷663份,有效率为97.5%.其中,男生422人,占样本总数的63.65%,女生241人,占样本总数的36.35%;农村生源地学生占样本总数的49.8%,城镇生源地学生占样本总数的50.2%;独生子女占样本总数的45.6%,非独生子女占样本总数的54.4%.

1.学习适应性.从总体上看,学生入校后的学习适应性较差.在调查“对大学学习适应程度”时,只有15.69%的学生表示能很快适应,而84.31%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适应性较差,其中77.07%的学生能适应但存在困惑,6.33%的学生不适应并且很迷惑,还有0.9%的学生难以适应.由此可看出,2/3的低年级学生对大学的学习存在疑惑和迷茫.

另外,低年级学生由于对专业的不了解和不喜欢,在学习方面引发了适应不良的问题.有超过60%的学生表示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有3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缺少了解.在谈到对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有82.2%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持喜欢态度,有17.04%的学生对专业不喜欢.由此可见,在农林高校约有1/5的学生可能存在因不喜欢、不了解本专业而出现学习适应不良的问题.

2.生活适应性.第一,低年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不高.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人数约占样本总数的57%,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约占样本总数的43%.可见,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大学生活较满意,1/3的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持一般的态度,还有小部分学生对大学生活不满意.

第二,低年级学生由于校园生活不充实而引起对生活的不适应.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的学生约占60%,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不够充实的学生约占40%.这说明40%的学生还不适应大学生活,他们甚至可能会因为大学生活的不充实而产生一系列负面的心理或人际关系问题.

第三,低年级学生的经济问题引起了生活上的不适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家庭经济负担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调查显示:有24.13%的学生认为没有经济负担,75.87%的学生认为有家庭经济负担,这使得部分学生在大学阶段选择做一些工作以缓解经济压力.

3.心理适应性.第一,低年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高达92.7%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有心理落差,部分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他们受攀比心理影响,会与身边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进行比较,产生心理落差,导致心理严重失衡,使得其参与性、融入性和主动性大大降低,这种心理落差严重阻碍了其角色转化的过程.

第二,心理健康知识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而造成心理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因此,大学生必须具备较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根据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对心理健康知识比较了解和相对不太了解的学生分别占样本总量的44.34%和41.78%.问卷调查结果还进一步显示,遇到心理问题有意愿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学生较少,仅占样本总量的4.37%,更多的学生愿意去寻求身边父母、亲戚和朋友的帮助,而21.87%的学生选择将问题压抑在心里,不去寻求任何帮助,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学校的育人工作埋下了隐患.

4.人际交往适应性.不知该如何与来自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同学相处是部分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因交际能力的欠缺产生交往上的困难而引发的心理不适让部分学生感到焦虑甚至产生自卑心理.调查显示,近10%的学生与同寝室的同学关系冷淡;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接受舍友的生活习惯;有的学生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也没有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还有一些学生在处理与异性的关系上存在困惑.

(二)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当今社会的复杂化和信息的多元化导致人们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不同学生之间的价值观念存在较大差异,在对其进行适应性教育时,这些差异因素可能会导致其拒绝接受和认同适应性教育的内容.价值观的多元性直接影响着适应性教育内容所围绕的核心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一国家和学校所期望学生建立的价值观可能面临着部分学生无法接受的风险.同时,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对利益至上的追求与学校倡导的道德教育存在较大冲突.

2.家庭环境.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给予子女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义务和责任.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发展.家庭教育观念中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凭、轻素质;重成才、轻成人”的教育误区,学生在“四重四轻”的落后观念中成长,难免会在德育、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此外,调查对象中有45.6%的学生作为“95后”新一代独生子女在时代背景和家庭培养方式的双重影响下,一定程度上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3.自身因素.自我评价的盲目导致实际落差的产

生.问卷调查中,有超过51%的学生对自我评价不够满意,对自身认识不够深刻和全面,甚至有所偏差,这些是影响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各个方面的潜在因子.心理素质的脆弱导致挫折心理的产生.部分农林高校的贫困生因心理严重失衡和自卑,在各方面不愿意主动去参与竞争,从而影响其全面发展;部分学生因独生子女身份受到家庭的过分保护和溺爱,心理十分脆弱;部分学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性格的缺陷,如依赖性强、偏执、敏感多疑、虚荣心强等;有的学生抗挫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如遇到生活或学习上的困难,便在精神上无法承受.

(三)存在问题

1.时间短暂,缺乏连续性.目前,多数高校的适应性教育集中在入学之初开展,甚至有高校仅在入学首日集中进行一次适应性教育,而对农林学子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应性教育的农林高校更是少之又少.教育者在此阶段对学生的了解并不全面,甚至还很陌生,且对其适应性情况也掌握不足,这使得适应性教育的效果不明显.而适应性教育本身也因教育时间的短暂而使得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2.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教育者在开展适应性教育工作时,往往将其作为每年入学程序的重复,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教育内容上也简单复制,未根据学生特点和社会变化及时更新.学校相关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部署,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管理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教育缺乏联动性.

3.形式单一,缺乏感染力.农林高校开展适应性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集中于理论讲授、参观讲解、心理咨询等.理论讲授是灌输式授课形式,具有普遍性,但因未形成有效的互动而缺乏针对性;以参观为主的实践教育虽不同于课堂讲授,但学生也处于“一对多”的被动接受状态,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导致其“人在,心不在”,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度非常低;心理咨询虽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上有明显的效果,但它的启动是被动的,导致受众范围狭窄,参与者有限.

4.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农林高校对适应性教育重视不足.教育活动存在形式化、简单化、短暂化的问题,学生切实存在的适应性问题并未真正得到解决.同时,农林高校乃至其他高校在教育实践中普遍将“新生入学教育”视为“新生适应性教育”,使学生未能接受持续而有效的真正意义上的适应性教育.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认真探究“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适应性教育中来,真正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

三、加强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

建议与对策

(一)科学设置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基本准绳

1.坚持立足实际.与其他高校相比而言,农林高校部分专业比较冷门,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且一些农林高校地处非中心城市,导致部分学生入校后,心理上存在落差.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林高校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与他人和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更容易缺乏自信,因此,农林高校必须深刻认识自身的特性,实事求是、对症下药地开展适应性教育.

2.务求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5].适应性教育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不能仅局限于满足学生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的成长需求,而且要从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情怀,真切地关心和服务学生,解决学生不同的诉求.适应性教育应将学生的过去表现、未来发展与当下的教育活动相结合,将其成长成才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中,激发其自我成长的动力,发挥其自我教育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从而走好人生成长的每一步.

3.注重教育实效.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持续性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而当前多数农林高校短暂的适应性教育与教育持续性的特点不相符.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应注重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从学习、生活、心理、人际等各个方面在学生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加以引导,使其尽快地适应大学,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系统构建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内容体系

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现有内容比较分散,不成体系且不够全面,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适应需求和指导学生实现角色的转变和自身价值的体现.笔者在综合分析现有的适应性教育内容及其不足之处的基础上,试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内容体系,即环境认同与自主融入教育并举、校纪校规与行为常识教育并举、专业知识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并举、心理健康与价值自信教育并举等,以期进一步强化高校的学风建设,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调控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矩意识和行为习惯,最终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

(三)积极探索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开展积极健康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同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得学生更快地融入大学氛围中.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共同参与,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从而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2.增加参与性强和体验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部分农林高校距离大城市较偏远,受到地理位置和学科特性的双重因素影响,学生社会化的速度较慢,为学生搭建参与性强和体验性强的社会实践平台,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对环境的认同,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生存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由单一的学生角色向多元化的社会角色的转变.

3.加强以新媒体为载体的网络文化教育.“95后”学生处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社会,新媒体成为了现实生活中文化传播与情感沟通的重要载体,为适应性教育搭建了新平台,而调查数据显示,低年级学生经常用网络获取知识资源的仅占样本总量的36.8%.因此,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微信等新媒体加强网络文化教育,积极推送与农林学子息息相关的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心理知识、文化活动等方面的信息,同时搭建学生线上互动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地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四)建立健全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保障机制

1.经费保障.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有力的经费保障.一方面,高校要为校园卫生环境、住宿条件、教师办公条件和实验室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改善提供经费支持;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各项适应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在适应性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各类资源的需求.

2.队伍保障.在教师辅导队伍方面,高校应将适应性教育纳入高校辅导员和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任务中.在学生工作系统中设置负责解决学生适应性问题的专门部门和管理人员,统一制定适应性教育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协调和管理适应性教育工作的开展,监督适应性教育工作的具体落实.在管理过程中,将就业、后勤、学生及教学等部门全部纳入到学生适应性教育的工作体系中,充分发挥各部门在适应性教育中的协同作用,让相关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动践行者,而不是工作的被动执行者.

在朋辈辅导队伍方面,以学生自身为主体的朋辈辅导在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前面的研究中提到,农林高校学生遇到问题会倾向于找身边的人交流与倾诉.一方面,同学、朋友或老乡等作为朋辈辅导员,拥有同样的身份、环境和经历,能够随时地、主动地、准确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适应性教育的持续性要求,改善一线辅导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朋辈辅导员作为高校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打破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同时还能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他们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带动低年级学生正确地面对自我、主动地接受教育,增强了适应性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3.制度保障.制度保障由国家和高校两个层面组

成,缺一不可.在国家层面上,我国应从政策上引导适应性学习,充分肯定适应性教育在实现教育目标即“培养教育对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上发挥的重要性[6].同时,将大学教育的手段前移至中学生的培养,纠正应试教育和成绩教育的方向,加快中学生认知社会的节奏,从大学入口处降低适应性教育的难度;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高校的专业结构和评估体系、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作为学生两大核心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为适应性教育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在高校层面上,高校特别是农林高校应结合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自身的特点和农林学子的需求,遵循三大规律即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因事、因时、因势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法、更新工作状态.对适应性教育做出科学而系统的规划,及时更新、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大学生适应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

结合新形势下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笔者在后续的研究中将适应性教育的研究对象由低年级学生拓展到高年级学生,进一步研究农林高校学生适应性教育全程化问题,具体围绕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如何增强低年级学生的适应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第二,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实现“大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第三,结合农林高校的特点和农林高校学生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农林高校开展适应性教育全程化的过程中遇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从而,为农林高校学生适应性教育全程化提出指导性建议,帮助农林高校保质保量地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大任务,在真正意义上践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2][5].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

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

业发展新局面[R].2016-12-09.

[3]钱应武,李天.浅析军人先进典型发挥社会导向功能的优

势与不足[J].理论观察,2012,(4).

[4]黄蓉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三因”要求论析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0).

[6]郭春明.当前我国大学生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主要问题及

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综上资料:此文为一篇关于农林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教育研究和农林和形势相关农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芳香植物在校园绿化中的应用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芳香植物在校园绿化中的应用初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杨 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陕西咸阳712100【摘要】我国芳香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在园林的植物造景中承担.

2、 高等教育新常态下地方高校特色办学路径探析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 摘要本文从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动性……方面对新常态下地方高校特色办学提出建议与策略,以期对高……教育新常态下地方高……院校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教.

3、 新时期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探析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一、电子科技大学关工委工作现状目前,大多数高校能充分认识和加强关工委建设和发动的重要意义的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和规范活动1 机构和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是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关工委工作推进的重要.

4、 新形势下上海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机制 摘要归国留学人员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群体之一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高校部分归国留学教师进行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存在没有充分认识归国留学人员的作用,对他们的政治引.

5、 新形势下健全高校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机制 彭蓓龚政镇学初汪维鹏黄小波【摘要】本论文针对现阶段高校研究生党员日常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基层党委实际和从严治党的要求,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梦&.

6、 新形势下广西高校宗教事务管理的现状和 摘 要在社会新形势下,境外宗教势力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呈现多样化、隐蔽化的趋势,且在新媒体高速发展下,如何正确引导和提高高校及学生预防和抵御境外宗教势力渗透的能力成为迫切的要求 文章深入分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