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产业经济学论文选题 科技和产业杂志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 中国卫生产业期刊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产业经济学论文 国内外网络游戏产业文献综述 文化产业的参考文献 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产业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产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 体育产业管理论文

产业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与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协同的路径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产业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6

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协同的路径,该文是有关产业论文怎么写和产学研和战略性和新兴产业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摘 要:通过分析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的合作能力、构建产学研合作组织要有创新性、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几个方面,提出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成绩;问题;路径

一、引言

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为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已成为宁波市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

《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详细指出了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成就和未来发展要求,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了新方向和新机遇.2017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又出台了配套文件《关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想健康发展,不仅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还需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通过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三者的合作,充分发挥创新优势,带动企业发展.

二、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发展目标

2017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30%,[1]发展迅猛.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材料、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生命健康、创意设计八个产业.其中,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未来主要发展的三个千亿级产业.“十三五”规划指出了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在增长规模还是质量都将迈向新台阶,为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出重要贡献.

三、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取得的成绩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方面

1.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总体来看,宁波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总量的90%,专利申请和授权大部分来自企业,企业技术创新是宁波市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的主要来源.[2]通过实施创新型初创企业引导工程、高成长企业培训计划、“810实力工程”等计划,企业创新体系逐步形成.2015年,宁波共有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82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含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13家;78家企业研究院,其中34家为省级重点研究院.宁波企业的实力不断提升,千亿元级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创新能力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企业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主体之一,其实力的增长将为协同创新工作的发展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2.高校和科研院所实力不断增强

2014年,宁波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申请专利超过2000项,专利授权量超过1300项,较之前增长率显著提升.宁波的研究机构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果,如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等院所已建成.一批新型研究机构正在加快建设中,其中包括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宁波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中科院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宁波国际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等.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载体方面

宁波市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了一批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和创新中心,在协同创新载体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

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载体为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路径,同时也迎合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还需要搭建更多的创新型产学研合作载体,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共同为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队伍方面

1.通过“人才计划”引进创新人才

截至2015年,宁波市通过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73名、通过省“千人计划”引进人才198名,以及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000余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路径的发展更加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人才的引进是必然也是正确的发展方略.

2.人才队伍配套要素建设起步

宁波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人才相关的系列扶持政策,建立了金融服务体系等要素,用以人才队伍的建设.

四、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动力不足

1.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目标不同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满足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在研究的投入方面动力并不是很足.而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以研究为目标,如何创造更多的研究成果是其关注的重点,对成本利润的考虑并不多,研究的成果实用性不强,造成了创新主体动力不足.[3]

2.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主管机构不同

企业通常是经工商局备案,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运营,有自己的制度和规定.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管机构一般都是国家相关部门或组织,遵循其相关工作安排.隶属机构不同,导致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动力不足.[4]

3.资源共享存在壁垒

由于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的经营目标与隶属关系存在差异,因此要素在三者之间的流动还不强,如人才共享、科研设施共享等还存在壁垒.资源不能有效流动,必然会制约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不能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载体横向关联性不强

目前,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上都是在不同产业内部搭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载体,如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都建立了创新联盟等组织,纵向的协同创新载体搭建工作初见成效.但是,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合作并不明显,产学研协同创新载体的横向关联度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

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载体之间的横向关联度是今后需要重视的问题,横向关联度的增强可以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如一些研发基础设施和设备都可以实现共享,减少投入成本,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另外,搭建关联度更强的载体,也有利于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合作共赢,为人才与资源的流动创造条件,同时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宁波市产业结构升级.

(三)人才引进的精准化程度有待加强

宁波市的人才引进计划虽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成功引进了部分所需人才,但是人才引进的精准化程度还应不断提高.[5]

未来几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宁波市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因此需要大量的高精尖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才能不断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前期的人才引进工作还未经过充分的统计,只是从大方向上进行人才输入.宁波市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梳理,统计出各个产业所急需的人才,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人才引进,避免资源浪费.

(四)产学研协同创新观念有待提升

从我国的整体情况来看,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要素投入、人才引进等创新路径的关注度较高,宁波市也是如此.

在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产学研系统创新路径早就提出过,但是在“十三五”规划中才从各方面进行了着重强调,因此产学研合作的观念意识一直不强.

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这也是今后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宁波市打造千亿元级产业及企业,必将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而科技创新必然要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路径来实现.

五、促进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

(一)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的合作能力

1.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层次

对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产学研合作应由技术咨询为主向产学研主体的联合技术攻关转变,[6]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进入企业,加强合作,联合攻克核心技术难题.提升合作层次,有助于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能力.

2.创新产学研主体的合作模式

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创新性技术的支撑,因此需要产学研合作主体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以攻克更多的技术难题.该市现有的产学研合作主要是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今后可加强与国外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取长补短.

3.推进现有产学研合作的深度

根据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依托省级高性能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强化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全力建设科技创新创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现代服务外包四大特色基地.

(二)构建产学研合作组织要具有创新性

1.创建利益共同体型协同创新组织

由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者的利益追求存在差别,因此三者之间的合作动力不强,今后可能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桎梏.所以,在创建新型创新组织的过程中,应充分考率合作主体的利益,不仅满足企业经济利益的需求,还要满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需求,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既有利于要素在不同产学研主体之间流动,也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和效率.

2.创建横向关联型协同创新组织

宁波市主要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型组织主要存在于产业内部,横向关联组织较缺乏.因此,应着力构建横向关联型创新组织,充分考虑人才共享、资源共享等问题.同时,建立横向关联型创新组织,也有利于提升产学研合作组织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1.制定高端人才引进战略

宁波市应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人才引进战略应向高精尖人才倾斜,特别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口的人才引进.有丰富经验的高端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需条件,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方向.

2.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高校应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学科设置,有侧重点地设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学科,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7]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要的人才,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3.校企联合培养高职人才

企业在注重人才引进的同时,还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培养高职人才.企业可通过与高校签订合同的方式,让高校培养所需要的职业人才后输送给企业.同时,可通过委托培养的方式,让企业现有人才去高校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四)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理念提升

对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产学研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升是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理念的提升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更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

1.引导产学研合作主体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对产学研合作主体进行引导,提高其重视程度,加强三者之间的深度合作.

2.搭建创新平台

政府应搭建创新平台,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同时加快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

3.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起来,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政府可通过投资项目,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个主体联合起来,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只有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才能为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提供指导,合作才更有动力.

此文结束语,这篇文章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产学研和战略性和新兴产业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产业本科毕业论文产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中原城市群产业协同的路径 城市群协同发展涉及规划协同、产业协同、基础设施协同、公共服务协同……多个领域协同发展 产业协同发展实现显著突破是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 产业协同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区域内存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优势的.

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县域之路 张家勇(肥东县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1600)摘 要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是加快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县域经济与省、市经济而言,它的传统产业所占比例较大,资源统筹范围十分有.

3、 风险投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北京市为例 何砚1,郑又源2(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北京 100101;2 西安电子科学技术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摘要文章从理论上阐述风险投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入手,结.

4、 医药类院校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现状分析 ——以广东药科大学为例蔡帆 林松青 林华庆【摘 要】随着医药产业及健康产业的迅速发展,新药研发和各类医药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要 产学研合作对于提升新药研发能力、各类高层次医药人才.

5、 新兴产业的机会在哪儿? 文 梁信军未来新兴的产业或者机会在哪作者从B2F、B2G、B2B 三个领域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 同时,作者强调了移动互联网是中国最具有全球战略竞争力的行业,要拥抱移动互联网,否则一定会后悔 关于新兴产业.

6、 政用产学研协同的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模式和实践 摘要 政用产学研协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对比了中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发展趋势,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提出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顶层引导、核心实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