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社会调查论文 调查报告论文 调查论文 调查论文格式 市场调查论文 论文调查方法 社区调查毕业论文 武术课的调查开题报告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论文 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论文集 大学生寝室文化调查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调查报告

关于调查研究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和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参和现状与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以S学院为例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调查研究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7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参和现状与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以S学院为例,该文是关于调查研究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跟本科院校和调查研究和影响因素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吕健,朱明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摘 要] 培养基础知识宽厚、创新意识强烈、具有良好的学习、创新和科研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以S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现状、特点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三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重构高校治学理念,为学生能力培养及转型发展奠定思想基础;重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能力培养及转型发展夯实制度基础;重建师资队伍结构,为学生能力培养及转型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6)02-0098-06

[收稿日期] 2016-01-06;[修回日期] 2016-03-26

[基金项目]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科学研究项目“本科生科研对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之重要性研究”(XS-2013-03)

[作者简介] 吕健(1979-),男,河北永清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培养基础知识宽厚、创新意识强烈,具有良好的学习、创新和科研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亟待重视与解决的问题.虽然近些年来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有很多的不足:无论高校的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自身对科研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缺乏基本的科研训练, 科研素质不高;以竞赛项目为主的发展模式,对学生学习、创新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化的制度设计,且未与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相结合.

鉴于此,本文以S学院本科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现状、特点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并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本科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一、样本与资料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S学院2011、2012、2013和2014级在校本科生的抽样调查.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法,对本科学生科研参与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一)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受访者的人口统计特征,涉及性别、年级和专业;第二部分,受访者参与科研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科研训练、参与项目的多少、形式及影响因素等;第三部分,受访者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认知和态度;第四部分,受访者对学校科研管理、科技氛围的认知和了解.

(二)抽样分析

在选取样本过程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在校本科生中的四个年级中根据专业、性别进行抽取,最后的调查和访谈工作由201*和2012级部分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协助完成.

本次调查的具体时间为2014年12月9-12月22日,采用访谈问卷法.本次发放问卷500份,通过对问卷的分析、评定,并认真筛选,剔除无效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452份,回收率90.4%.

在受访对象的性别结构为:男生51.11%,女生48.89%;年级结构:四年级学生69人,占15.3%.三年级112人,占24.8%.二年级124人,占27.4%.一年级147人,占32.5%;专业结构:理工科299人,占66.2%.文科153人,占33.8%.

(三)数据处理

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是采用SPSS19.0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主要是对各变量进行频数统计和图表分析.分析基本的变量包含:一是本科学生对科研活动的基本认知、参与情况、影响因素等;二是对各变量之间的交叉关系进行分析.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假设:

假设1:大学生对科研能力的认知程度(B3)是否会对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参与意愿(B4)有影响.

假设2:性别(A1)、年级(A2)和专业(A3)是否会影响大学生对科研活动的参与行为.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自身科研能力的基本认知

1. 大学生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认知与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存在差异

关于大学生对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认知情况是通过“您认为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如何?”和“如果有申报科研项目的机会,您会怎么样?”两个问题进行调查的,统计不同回答的被试人数及百分比,如表1和表2.

我们从表1的累积百分比数据来看,约21.9%的学生对自己的科研能力的评价为“比较强”,约22.7%的学生对自己的科研能力的评价为“比较弱”,55.3%的学生对自己的科研能力评价为“一般”.但是从表2的数据分析来看,如果有申报科研项目的机会,90.7%的学生选择“可能会申报”.由此反映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知与科研活动的参与性存在差异,自我评价不是很高,但是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2. 大学生对科研活动感兴趣,但是缺乏基本的科研训练

科学研究是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等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它既需要专业的知识,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基本的科研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应用理论知识、挖掘个人创造力,锻炼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敏锐的创新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从表3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大学生对于参加科研活动态度很积极,在被调查对象中对“科研活动感兴趣”的学生占总体的85.2%.但是对于学生的科研活动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调查显示(见表4),67.0%的同学认为“没有参加过科技创新的基本训练”,29.9%的同学认为“有时参加过科技创新的基本训练”.

(二)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形式、动因

1.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主要形式

关于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您参加过下哪类科研活动?”的问题进行调查的,统计不同回答的被试人数及百分比,结果如表5,近一半的学生,约44.9%的同学未参加过任何科研活动.在学生参加的种类科研活动中,“实验室开放项目”占16.8%,“学术论文创作”占18.1%,“科技发明”占21.3%,“暑期社会调查”占43.8%.表6数据显示,在参与各类科研活动的学生中,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的占41.0%,参与同学主持的科研项目的占30.7%,自己主持科研项目的只有11.7%.学生参与的科研活动项目比较少,且主要以参加教师和其他同学主持的项目为主.而从科研活动的具体实践来看,“暑期社会调查”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研活动.

2.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因分析

关于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因分析,详见表7和8.表7显示,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获得249个有效个案,占个案总数的55.1%.通过对这249个有效个案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由表8得知,在249个有效个案中,选择“个人爱好”的人数最多,有183人,占总人数的73.5%;其次是“可以获得额外加分”“可以展现自己的特长”以及“评优有优势”,分别占总人数的45.0%、41.0%和40.6%;选择“有利于考研、保研”和“探索真理造福社会”的最少(“其他”忽略),分别占总人数的14.5%和13.7%.由此可见,“个人爱好”是大多数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的最主要目的.

(三)影响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和科研能力提高的因素

1. 影响学生科技创新组织效果的主要因素

关于影响学生科技创新组织效果的因素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获得250个有效个案,占个案总数的55.3%.通过对这250个有效个案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由表9得知,在250个有效个案中,选择“经费支持力度”的人数最多,有170人,占总人数的68.0%;其次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物资设备”“指导教师水平”“项目策划水平”“学生的水平”以及“活动场地”,分别占总人数的53.6%、46.8%、45.2%、44.4%、43.2%和42.0%;其他选项我们可忽略不计.由此可见,“经费支持力度”是影响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组织效能的主要因素,但同时,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很大.

2. 影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关于影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获得250个有效个案,占个案总数的55.3%.通过对这250个有效个案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由表10我们可以得知,在250个有效个案中,学生选择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物质条件不具备”(50.8%)“没有合适的载体或平台”(49.6%)“自身不重视”(48.0%)“缺乏教师指导”(48.0%)及“自身素质不够或者太低”(46.0%)等五个项目,占总人数的79.3%;其次是“没有共同学习提高的伙伴”和“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占有效个案总数的百分比都是27.2%;选择其他两个选项的我们暂且忽略不计.

(四)影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调查问卷C1部分的六个子问题,是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态度的测量量表.我们可以用对量表最适合的方法——因子分析法,对态度量表进行分析,即从中提取出若干影响因子,从而确定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态度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

我们具体来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到,从第二个因子之后,成分的分布趋于平缓,因此可以提取出两个关键影响因子.

通过采用主成分提取方法,经过旋转变形之后的矩阵图(表11)中,我们可以看到,前四项可以归类为因子a,命名为“对科研的认知状况”;后两项可以归类为因子b,命名为“科研态度的主动性程度”.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态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对科研的认知状况”和“科研态度的主动性程度”,且有着较强的相关关系.

假设1:大学生对科研能力的认可程度(B3)是否会对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参与意愿(B4)有影响.

结论:由表12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科研能力的认可程度与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参与意愿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31①,相关程度一般.由伴随系数可知,可以推论到总体.大学生对科研活动的参与意愿除了与对大学生自身对科研活动的基本认知程度相关,还受到其他条件的制约,如学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科研文化氛围、软硬件支持力度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对科研活动的参与行为的因素.

假设2:性别(A1)、年级(A2)和专业(A3)是否会影响大学生对科研活动的参与行为.

在进行量化处理过程中,我们将性别、年级、专业及参与科研活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四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表13中,我们将是否参与过实践活动作为取舍标准,将实践活动类型合并,用“0”(“没有参加过”)和“1” (“参加过”)表示,然后分别对“性别”“年级”和“专业”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4、15和表16).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452个个案中,参加过各种类型科研实践活动的249人,占受访对象总体的55.09%,未参加过任何科研实践活动的203人,占受访对象总体的44.91%.

通过以上的相关性量表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影响因素:性别和年级是影响大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而所学专业则对大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的影响不大.

(2)性别:性别对大学生是否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有显著影响,且男生的参与度不如女生,只有女生参与度的0.65倍.

(3)年级:年级对大学生是否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有显著影响,呈逐年递减趋势,一年级的参与程度最高,四年级参与程度最低.且一年级的参与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年级.

(4)模型的解释力:模型合理但是预测能力一般,说明可以通过性别和年级准确地描述和预测大学生是否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同时,也应当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可能性.

三、对策与建议

从以上关于学生创新及参与科研活动的种种表象来看,看似反映的是学生创新、科研活动能力与意识的不足,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和我们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教学模式有莫大的关系.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其核心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重构治理理念,为学生培养及转型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没有基于思想观念转变的行为变革是不可能持久的.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必须以教育者和管理者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纯基于如何调动本科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考量,它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的超越——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转变为探索新知的过程.构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应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是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模式的变革.

以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为契机,开展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统一和深化全校教职员工对转型发展的认识,使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上,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整合构建学生科研能力体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重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培养及转型发展夯实制度基础

实践能力培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这也是当前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知识教学体系,注重知识体系的呈现,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这使教学成为一种单向的灌输过程,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是:理论灌输、实践操作少,教师讲授多、学生参与少.实现从知识教学体系向实践和实训教学体系的转变,既需要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又需要教学体制、教学条件的转变.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及学分的安排上坚持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导向,强化学生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课程实施与评价上,强调教师在授课时对学生的指导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教室、教材、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等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管理上,以学术型教育建设为中心,转移到以服务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中心的建设上来[1].

(三)重建师资队伍结构,为学生培养及转型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结构决定着高校的办学水平.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已成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基本共识.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当前转型本科院校人才引进、用人考核、评聘制度等方面存在矛盾,过于强调教学和科研能力,忽视了实践教育教学和专业实践水平[2].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资现状不仅制约着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制约学校的转型发展.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紧扣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教师的能力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重建师资结构,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人才引进上,加大具有丰富产业实践经验人员的引进力度,关注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吸引与保留;在教师培训上,指通过企业技术专家来校培训、委派教师赴企业实践等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其他应用型能力;在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上,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和激励.将生产实践、生产指导、专利发明等体现教师实践能力的环节纳入考核范围,引导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逐步由学术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3].

注释:

① 相关系数是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ρXY| 等于 1时,称X,Y完全相关,|ρXY|<1时,X的变动引起Y的部分变动,ρXY的绝对值越大,X的变动引起Y的变动就越大,|ρXY| > 0.8时为高度相关,当0.5<|ρXY|<0.8时为显著相关,当 0.3<|ρXY|<0.5时,成为低度相关,当|ρXY|< 0.3时,为无相关.

参考文献:

[1] 顾永安,刘海峰,陆正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任务与举措[J].现代教育管理,2014(11): 62-66

[2] 汪一丁,王伟英.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9):63-65

[3] 钱军平,彭寿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内部治理体系对接的路径设计——基于组织发展理论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5(6):6-11

[编辑:何彩章]

此文总结:上文是一篇关于调查研究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本科院校和调查研究和影响因素相关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成就动机、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动机的关系以张家口学院为例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地不断扩招,每年各地区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现状日益严峻 为了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状,国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对大学生进行资金方面的支持,帮助大.

2、 新疆高校民汉学生友谊现状与影响因素探析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马雨晴(石河子大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0)摘要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促进新疆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每个民族的共同努力;新疆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栋梁,更是肩负着重大责任,故在高校中民汉学生之间的交往.

3、 地方院校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以X大学教育学院为个案 摘要采用李克特五分制方式设计调查问卷,选取X大学教育学院师范生为调查样本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师范生自主学习水平处于一般状态,其中男女生自主学习无显著性差异,文科生与理科生自主学习基本持平,高年.

4、 新农村建设下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新农村建设下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欧阳志萍,王 峰(湘南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2014 年国家提出了“加强公共文化、体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便民基建设施建.

5、 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实习现状与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 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中国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实习普及度不断增高 基于对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实习现状的探讨,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围绕该专业学生实习的全过程进行追踪,.

6、 对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模块化教学改革 摘要高……数学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本文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为例,就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高……数学模块化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数学;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