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能源和动力工程论文 能源和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环境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 给排水科学和工程论文 能源和动力工程期刊 动力工程编辑部 热能和动力工程毕业论文 动力工程学报怎么投稿 动力工程学报期刊类别 热能动力工程期刊

动力工程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跟基于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能源和动力工程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和有关论文例文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动力工程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9

基于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能源和动力工程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和,本文是动力工程方面硕士论文范文跟核心课程和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分析能源动力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基于“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在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使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口径大大拓宽,学生基本知识面得到拓展[1].但在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定强化基础、弱化专业教育的不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与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某些脱节的现象;偏重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不利于注重实践的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校内实训基地缺乏仿真生产现场的环境,校外企业实习(或实训)时,因企业生产和经济的原因学生难以上岗实训;培养过程沿袭传统的普教模式,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工程适应能力以及最能体现设计开发型工程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未得到真正的体现.

因此,按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如“陶瓷工业窑炉”“窑炉施工与调试”“热工测量与过程自动控制”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组织及教学手段等进行研究与改革.重构教学内容;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增设实验项目和完善实验平台;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学生的工程能力评价.

1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心课程都含有基本理论部分和实际应用部分,因此其教学既抽象,又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2-3]:1)理论知识罗列,没有点明理论间的有机联系,也没有突出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的比例不当,课程理论课时过多,实验实践项目过少,使学生畏惧枯燥的理论学习,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方面的能力;3)学时数少而教学内容多,使得很多内容都是泛泛而谈,没有突出重点;4)考核制度仍停留在书面试卷考试,没办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5)缺少企业的参与,因此教学与实训、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是完全脱节.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若不解决,难以达到“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质量要求.

2 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心课程的教改措施

以能源与动力工程的核心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内容重构、实验教学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考核形式等研究与实践.

2.1 重构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学时数精简的现状,有必要整合与调整教学内容,紧扣陶瓷热工这个特色,删除一些与实际应用关联度不大的内容,同时避免核心课程间重复的理论授课.基于“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利用课程安排中的企业实践教学环节,制定详尽的企业实践课程内容,如每一天参观学习的内容以及需要主要了解的问题.并调整教学大纲,将核心课程的部分内容和窑炉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纳入企业培养阶段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企业,并尝试解决企业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一是可以及时巩固课程知识,将所学知识尽快与生产实际相联系;二是提升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对企业技术问题的了解,激发学生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动力.

2.2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内容,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基础实验项目多而专业实验项目少是一个普遍问题[4].国内各高校开设的实验项目多围绕“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燃烧学”“测试与自动控制”等基础课程设置,目前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验项目如下:“传热学”对应有2 个验证基础性实验,2个综合设计性实验;“热工测量与过程自动控制”对应有5个验证性基础实验,2个综合设计性实验;“燃烧学”对应有1 个验证基础性实验,1 个综合设计性实验;“流体力学”对应有1个验证基础性实验,2 个综合设计性实验;“工程热力学”对应有3 个验证基础性实验.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对核心课程的原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构建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为基础实验模块,可利用现有资源在学校实验室进行,包含导热系数测定、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测定、强制对流换热系数测定、热值测定等演示与论证的实验教学内容,意在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模块为综合设计性实验模块,可在学校的综合设计性和开放创新性平台完成,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第三模块为热工参数现场测试及故障调试模块,可在企业进行,包含窑炉热平衡测试的全部内容(如流速、流量、温度、窑压、管道压力等的测定),热工设备常见故障的诊断及调试,意在培养学生合理的智能结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选择一些综合性强、设计性强、工程背景较强的实验进行重新设计,新增了一批实验项目,明细表如表1所示.

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以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建设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分为基础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和工程实训型四个层次,如表2 所示.实验教学课程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根据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分别建设基础实验平台、综合实验平台、创新实验平台和工程实训平台.基础实验平台和综合实验平台基于现有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教学场地,创新实验平台基于科研团队的科研平台,工程实训平台基于校内的实训工厂和校外的实训基地.

2.3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手段方面,我们针对本专业特定的需要,开发出一套“硅酸盐热工基础及设备”CAI 教学软件.该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工理论,图像逼真地动态呈现陶瓷行业常见三大窑型———辊道窑、梭式窑和隧道窑热工设备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情况等,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感性化;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及时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查,循环地对知识进行巩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发挥课程的企业培养阶段的优势,让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当然遇到停窑检修的时候,到工厂做现场教学可视为最佳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扩大学生知识范围.

在教学方法上,着力推行基于案例的讨论式研究性学习方法.案例库的建设来源于三个部分:1)工程案例:以企业老师为案例设计主体,由他们根据窑炉生产过程中碰到的常见问题,设计制作教学案例库.2)科研案例:以学校任课老师为案例设计主体,从分析课程特点及课程教学现状入手,在教学内容上尝试选用专业任课教师及课题组已完成的应用到该课程基础知识的科研项目,将其设计、组织并呈现于课堂[5].3)实践案例:以学生为案例设计主体,以学生参加节能减排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内容,利用学生自己的方案来分析如何结合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在创建丰富案例库的基础上,在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通过面对实际、分组分工、自主探究、讨论互动、批判改进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应用与创新能力,同时可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组织管理、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综合素质.

2.4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考试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激励作用.选择恰当的考试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实际水平的正确考评[7],因此需要将考试融入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使考试成绩能更公正地反映出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考核主要分校内考核和校外考核两部分.校内考核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按一定权重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的成绩结合进行评分.平时成绩除了出勤外,主要是参与课堂参与案例讨论的情况和提交作业的质量来进行评定.期末考试的试卷精心组织,注意基础知识的考核也兼顾学生灵活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核.校外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实际操作能力、专业实践成果等几个方面[8].校外考核成绩中企业指导老师和学校指导老师各占50%的权重,根据学生的表现按照优(90)、良(80)、中(70)、及格(60)、不及格五个等级进行评分.而课程总成绩则由校内考核成绩和校外考核成绩各占50%进行加和.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建立以学生工程能力评价为主体,以课程、实践、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3 实践效果

根据“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对2010级至2012 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研究,采取了突出重点,重构教学内容;新增实验教学项目,构建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并搭建了相应的实验平台;创建丰富教学资源,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推行基于案例的讨论式研究性学习方法;改革学生考核与评价机制,建立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的能力评价.经过四年的努力,在多个方面收到一定的效果.重构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强调了理论知识点的融合;精心设计的企业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调整和增设的综合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项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综合设计的能力;基于案例的讨论式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组织管理、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更公正地反映出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使学习变得具体化和实效化,有利于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

4 结论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通过开展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重构了教学内容,完善了本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推行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了课程考核方法,开拓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教学效果,保障了本专业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琳,汪和平,潘小勇.陶瓷专业特色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13,30(3):90-93.

[2] 王海.“热工基础及设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1(27):183.

[3] 潘小勇,朱庆霞,胡国林.“硅酸盐热工基础及设备”教学手段改革-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J].新余高专学报,2005,10(2):99-102.

[4] 黄晓璜,崔国民.高校工程热力学实验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100-101.

[5] 王修彦.准案例教学法在“工程热力学”课程中的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2(4):92-94.

[6] 崔虹云,尚东昌,肖仲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63-165.

[7] 徐青,凌长明.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1):114-117.

[8] 朱庆霞,汪和平,邓超华.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热工过程及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科教文汇,2014(1):69-71.

编辑李金枝

本文总结,此文是关于核心课程和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的动力工程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动力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产教融合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孙越鹏,刘 健,苏杏丽,程 昊,王 瑞,李 超(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000)摘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手段,是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必经之路 以天津生物工程职业.

2、 基于工学结合背景下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基于工学结合背景下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程 鹏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十三五期间城镇化进程加快,市政及建筑的给排水基础设施建设量大幅增加,需要大量一线岗位型人才,为迎合市场用人需.

3、 中国高级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 史焕聪 谢雯文DOI10 16653j cnki 321034f 2017 06 047摘要21 世纪以来,现代化工业蓬勃发展 为了更好地面对挑战,对中国高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刻不容缓 作家格拉.

4、 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和实践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

5、 现代学徒制下无纸动画技术人才培养实践探析基于五年制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现状 【摘要】基于五年制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剖析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别,在无纸动画制作人才培养中,探索适合五年制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五年制高.

6、 国际化视野下新能源发电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推广新能源发电技术是应对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新能源发电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未来能源战略安全 本文在分析新能源发电技术相关课程教学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新能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