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文化建设先于经济建设论文 乡村文化建设论文 中国文化建设论文 关于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建设外文参考文献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论文

关于文化建设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文化建设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文化建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3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文化建设,本文是关于文化建设方面论文怎么写与视域和战略和乡村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2018年全国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包括农村文化振兴在内的五点新要求.本文将主要从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农村文化的必要性,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文化发展的困局,以及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行农村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镇化;农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7-0167-02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而中国传统文化发源于土地,农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乡村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关于农村文化,一般是把这个概念作为与城市文化相对应的地域性的文化概念来使用,也可以称作乡村文化.

一、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农村文化的必要性

城镇化是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发展的产物,至2012年,中国已基本达到世界城镇化率的平均水平.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剧,人们关注到农村文化在城镇化大踏步前进的同时在逐渐没落、凋敝,使得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矛盾日渐突出.由此在城镇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来探讨农村文化的保护和承继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相平衡

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体现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及要求.但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由于过分强调经济的发展而相对忽略掉了文化的进步.我们向工业文明、现代化文明大踏步迈进,但同时也不能放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智慧,尤其是不能抛弃作为中华民族立足根基的农村文化、农业文化,在城镇化背景下只有经济和文化并步发展、双向发展,才能满足我们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向需求.

(二)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念

党在十八大上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这个概念,在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中,片面注重城镇规模、数量等硬件上的扩大,相对地忽略了人在精神层面的享受,新型城镇化注重为人民服务,城镇的建设应当围绕着人来进行,要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而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文化是人的精神归属,一个人要有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在此基础上,既然城镇化的发展也是要关照人的内心情感,由于农村文化所自有的缓冲价值、包容价值,发展新型城镇势必也就是一个传承优秀农村文化的过程.

(三)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性

文化的发展是以现有文化为基础,扬弃现有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断使之本土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的、向上的文化精髓要同腐朽的、消极的糟粕文化进行斗争,对其中的优秀部分进行承继,所以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天然地具有继承性,不可能和过去完全摆脱联系.中国文化的发展只能是在吸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进行扬弃,文化的发展必定带有过去历史的印记.因此,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对农村文化的发展进行扬弃和传承.

二、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文化发展的困局

(一)农村文化自身的局限性

1.农村文化具有自给自足、封闭保守的特点

中国的农村文化以土地为根基而生根发芽,再加之地形地貌的因素,中国文化具有封闭性的特点,文化发展呈现出保守的性质.中国的农村文化小农意识显著,有浓厚的地缘和血缘观念,对土地、政权、族权具有强烈的依赖心理,保守性很强,不容易接收新的东西.这种保守性和几千年辉煌农业文明所造就的优越性就导致农村文化在面临工业文明的进攻时,是对工业文明具有明显的排斥心理的,不接受这个以前并没有在意识中存在的西方文明,不能接受农业文明在工业文明面前的卑微.所以中国的农村地区既没有很好地过渡到现代工业文明,在两种不同文明观念的冲击中之下没有很好地传承好自己的文化,两头偏废,陷入了既没有破除旧的体制,又没能建立新的文化系统的尴尬境地.

2农村文化墨守陈规、不思变通的特点

古代农业的发展没有现代的高科技做支撑,不能准确地预报天气,不知道来年的收成,也不能判断收成的盈亏,总之就是靠天吃饭.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依靠上天庇佑的观念,等待上天的恩赐,这就使农民失去了主体性的意识,在大自然面前只能是因循守旧,不得变通.所以即使是勉强接受了外来新事物,但其接受的方式又具有简单粗暴的特点,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不加选择地就盲目接收外来讯息.中国在城镇化进程的早期,就是对西方文化的简单模仿,直至现在,许多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也都是简单的对大城市的城市功能的模仿,导致现在很多地方的城镇化建设缺乏人文底蕴,缺乏人文气息.

(二)城镇化进程给农村文化带来的外部冲击

1.城镇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冲突

从生存空间上说,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用地,这就从空间上挤占了农村的空间,不仅导致农村的面积越来越小,也导致了村落数量的急剧下降.尽管村落数量的减少有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城镇化进程的影响[2].从心理上说,很多人认为城市文化是先进的、高人一等的,而农村文化是落后的、低人一等的,这种观念的存在从心理上排挤打压了农村文化的发展,使得工业文明带来的城市文化和土生土长的农村文化的矛盾更加突出.

2.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平衡被打破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中国满目疮痍、一贫如洗,让国家的大政方针都沿着经济的方向发展,虽然中间有中断的现象出现,但是改革开放的浪潮来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于核心地位,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贫困决定了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与此同时,国家的进步忽视了文化的进步,忽视了精神文明.后来党在十二大提出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两位一体”的格局,并在后面的发展过程中重视文化的发展,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依然渐行渐远.中国人的钱包鼓起来了,但精神已然贫瘠.中国人民亟须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同时充实自己的脑袋,建设好精神文明,寻找到心灵的归宿才不至于在物质的浪潮下迷失.

3.农村的空心化现象严重

城镇化进程给农村带来的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农村人口的流动速度加剧,导致农村出现了空心化的现象.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而这些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正是保护和承继农村文化的主体[3].由此导致了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的缺失,传统文化的传承后继无人,而新成长的一代也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不属于城市也不属于农村,不想回到农村但也得不到城市的认同,对农村还有一定程度上的排斥心理;乡村学校数量锐减,农村教育也随之凋敝,为数不多的农村孩子由于教育资源的缺失都选择了在镇上和县里上学,也逐渐与农村脱节.

三、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保护和承继农村文化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向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有层次地保护和承继乡村文化

我国的文化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原则.中国的农村文化有愚昧、低俗的一面,也有高雅、智慧的一面,因此必须坚持矛盾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农村文化.另外,文化的发展是有其运行规律的,一种文化现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有一定的历史作用,文化产生的最初是源于生活的需要,并且随着生活的发展必将会对有一些文化现象进行淘汰,对另外一些文化现象进行创新和发展.所以须得有层次地对农村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不能把所有的文化现象都不加选择地加以承继,“可以让一部分文化遗产和文化符号进入博物馆、陈列馆等场馆,供展示与研究;对一部分历史街区进行科学有序的保护;一部分文化资源经过转换和提升,进入现代文化生产和日常生活领域”[4].

(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好政府作为核心主体的引导作用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主体.由于农民的文化层次比较低,文化自觉意识很薄弱,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不良影响,因此政府在农村文化的保护和承继的过程中,必须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要合理有效地配置各地区的文化资源,增加能够为农村长效发展服务的公共文化的数量;文化点的配置要合理布局,设置各类文化场所;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提升服务的质量[5].

(三)利用城市化带来的市场搭建农村文化发展平台,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城镇化的背景前提下,乡村文化不可能摆脱城市化而单独行进,只能依附城市文化发展的渠道来发展自身.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也明确指出“现在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6],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乡村城市化,而且工业文明史消灭城乡差别的条件[7].城镇化的过程中集聚了大量人口,也就是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既然有市场那就必然有文化发展的价值,农村文化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好城镇化所带来的这个大的文化市场,向城市传递乡村的价值观和文化产品,使城市和乡村文化融为一体.

(四)紧抓农村的教育和科技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在城市化的历史前提下,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农业的走向归宿必然是现代化和科技化,发展现代化农业,把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农业的发展上来,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化水平.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必须要加大对农民的科技文化的灌输和培养的力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的文化自觉性.具体可以通过改革有利于农村发展的素质教育体制机制来进行,除了要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还要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真正做到以“科教兴国”带动“科教兴农”.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2]刘艳君.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困境与选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12-116.

[3]陈波,耿达.城镇化加速期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空心化、格式化与动力机制——来自27省(市、区)147个行政村的调查[J].中国软科学,2014(7):77-91.

[4]管宁.城镇化:文化选择与实践理路——城镇化背景下文化传承的三重视野[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31-33.

[5]范大平,孙树文.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6.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

[7]周军.中国现代化与乡村文化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0.

本文评论,这篇文章为关于对写作视域和战略和乡村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文化建设本科毕业论文文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新农村生态建设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与此相适应,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017年10 月,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l.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五个方面狠抓落实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年2月4日,新华社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21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 乡村振兴战略下贵州农村地域文化景观设计以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为例 一、国内研究现状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目前乡村建设城市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单一的发展模式,使乡村景观千篇一律,乡村的原乡景观和地方丰富的历史文化正在遭受破坏性的打击,乡村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可持.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建设 林萌哲(内蒙古阿拉善盟党政专用通信局,内蒙古 阿拉善 750300)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的新发展理念,要求逐步实现乡村 “产业兴旺、生态.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优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

6、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基于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摘 要敖汉是世界旱作农业起源地,敖汉兴隆沟遗址考古发现的碳化粟和黍距今近八千年历史,现在的敖汉农民仍保持着古老的耕作方式和农耕技艺 2012年,以粟和黍为代表的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