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关于双语教育论文 有关双语教育的论文 双语教育杂志 新疆双语教育论文 双语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双语教育论文

双语教育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与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双语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1

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该文是双语教育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与双语教育和多元文化视野和价值取向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韩 云 洁

(阿坝师范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2 )

摘 要:在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实践中,多民族文化是一个需要管理者和教育者共同充分考虑的特殊因素.这不仅是由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与多民族文化的关系所决定的,更是由双语教育模式的内在本质和教育价值所决定的.基于多元文化的理念对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和反思,从文化层面剖析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提出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应坚持平等、开放、包容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多元文化;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29(2018)02008306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少数民族各自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并且延续至今.这些文化既是各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依托和动力,又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在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领域,多民族文化是一个需要管理者和教育者充分考虑的特殊因素.这不仅是由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与多民族文化的关系所决定的,更是由双语教育模式的内在本质和教育价值所决定的.在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设计中,民族文化内容是提高双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选项.

在我国,无论是从民族构成还是从民族分布、地域、阶层、职业和教育背景等方面来看,都凸显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伴随着我国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相对隔绝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群体出现大迁移、大碰撞和大融合,不同层面的文化面临大碰撞.再加上我国千百年来的多元一体文化大格局,使我国形成了比西方社会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同台演出、同台竞技”的现象.可以说,文化的多元性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的主题之一,也成为双语学生跨文化能力提升和实践教育理念变革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用多元文化的理念对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和反思,从文化层面剖析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而对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的成效进行理性思考,是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建构双语教育理论的一种积极尝试和探索.

由于双语学生特殊的桥梁沟通作用,相关的教育与实践在遵循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同时,更应把握好双语教育平等、开放、包容三大价值取向.面对主流文化日益强势、少数民族文化式微的趋势和多元文化带来的挑战,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应坚持平等、开放、包容的共时价值取向,以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和营造和谐教育氛围.

一、多元文化及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内涵

“多元文化”这一概念初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伴随着人本主义思潮、族群多样化存在价值和民权运动等的风起云涌,多元文化并存的客观现实以及文化独特性的延传价值日益得到学术界乃至政府的重视和认同.从历时态的角度来看,多元文化是指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而形成的多民族或数个族群共存时文化杂处、变迁或冲突的客观社会现象.任何一个民族或族群的文化都不应该、也不可能强行替代或完全凌驾于另一种文化之上,以避免引起人类文明的倒退或激烈冲突,而是通过温和、可行和柔性的方式,最终实现各族群文化的沟通与演变.此时,多元的理念成为各族群文化交流的重要基本原则,甚至深入人心,并逐渐成为一种共识而为各族群的人所接受.从更广泛的文化意义上来看,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沟通和传播越来越高效、迅捷的情况下,传统文化、族群文化、域内文化、新兴文化等多样性文化并存的复杂文化结构现象.在此概念模型下,文化的变迁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不断建构和生成.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人们必然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服务于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发展需要,而这些差异化的文化服务于复杂的社会结构演化和发展,必然造就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结构背景下的多元文化结构.

多元文化的发展更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创始人老子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蕴含有内在的多元理念.“一”可谓混沌宇宙或自然始点,随着不断地均衡发展和演变,形成各个时期千差万别的万物,其间就隐含着“万物存即多元生”的真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而不同”理论.“和而不同”不是站在静态的时间里看待万物,而是认为万事万物都处于动态演变和发展的状态之中.不同文化之间由于沟通、碰撞和交流而发生微小乃至跨越式的动态演变,也必然成为有效的法则而终为人们所认同和遵守.这种追求新的和谐和发展的精神,为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1].事实上,这也是我国各民族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简言之,多元文化即是指在一个区域、社会共同体等系统内,共存的、相互联系且各自具有独立文化特征的多种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始为西方国家民族教育的一种理念,是20世纪西方国家民族复兴运动的产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期间,美国各族群争取平等权利的同时,亦要求在教育活动中体现不同族群的文化和价值,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来影响幼儿园、中小学乃至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来自不同民族、阶层、群体的学生都能享有平等、公平的教育机会,以此实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各民族价值体系的继承与传递.从各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实践来看,多元文化教育由最初关注公民权利和特定民族的需要,扩展为文化多样性、教育机会均等和特殊群体的教育等.多元文化教育在为弱势族群提供特别照顾和通道时,还要求来自主流社会的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和重视少数族群不同的文化结构及风俗习惯,而不能以一种文化优越感来排斥、否定或者强行整合不同族群的文化.反之,对来自少数族群的学生来说,则应在积极延传族群内文化价值的同时[2],亦主动、自觉地学习、尊重和借鉴其他族群优秀的文化,由此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存、共鸣、共荣氛围.

现代意义上的双语教育起源于欧美等国.早在19世纪中叶,美国德语聚集区所在的各州就创建了德英“双语教育”学校.基于各地蓬勃兴起的各类双语教育学校的客观现实,为实行有效的教育规范管理、争取少数族裔为各州乃至国家做出持续的更大的贡献,1968年,美国政府通过《双语教育法》赋予了各州双语教育的合法地位,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帮助各州双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所谓“双语教育”,是指选取两种不同语言,其中一种为母语,作为教学媒介的人才培养教育制度或教育模式.双语教育有两大显著特征:一是母语学习与主流语言学习并重,二是本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学习并重.根据双语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本文认为: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是为某一学科双语师资人才的培养,有针对性地选取民族语言和主流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在民族地区高校开展的常规化教育活动,并以教育促进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发展,通过系统的双语教学活动使学生既能掌握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有效地濡化、延传优秀的民族文化,主动地参与到本民族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活动中,同时学会跨文化尊重、包容与借鉴的教育模式.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双语学生既能原汁原味地吸收、学习本民族文化内容的精粹,又能从博大精深的主流文化中吸取更多的养分,通过民族的文化自觉,促进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和发展,从而既可以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认同,又能够在主流社会结构的话语中避免自我文化价值的迷失和消解[3].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实质上是一种跨越文化边界的教育,不仅承认各民族文化的存在价值及其相互间平等的关系,更强调多元文化结构中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碰撞、交流与借鉴,旨在建立一种多元文化并存、共鸣背景下的民族教育发展新格局.但是,无论是宏观的民族教育政策还是微观的双语课程教学,都无法绕开双语教育及其价值取向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应如何选择和确立的事实.

二、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面临着双语人才培养贯彻多元文化理念不彻底、容易落入民族中心主义的陷阱和双语教育对民族传统文化重视不够等诸多困境及挑战.

(一)民族地区高校双语人才培养贯彻多元文化理念不彻底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不仅要适应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更要发挥教育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应有功能和价值.然而长期以来,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作为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常使教育中蕴含的民族性和多元性处于割裂状态.双语教育在强调学科专业教育的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目标设置上没有体现出多元文化理念,轻视甚至忽视了人文教育,更为严重的是以主流文化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束缚双语教育的发展.双语教育缺乏多元文化的理念,缺乏多元文化理念之灵魂,导致双语教育培养的人才走向两个极端:一部分人才融入主流社会,投入主流文化的怀抱,逐渐远离自己的民族文化或者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完全被主流文化所“吞噬”;另一部分人才过于害怕主流文化对自己的侵蚀,不敢平等地直视主流文化,常常闭缩在本民族文化的小天地里.譬如,阿坝师范学院作为阿坝藏羌自治州唯一的高校,自开办初等教育专业(藏语文方向)、学前教育专业(藏汉双语)等双语性专业以来,双语教育的办学思路就主要是以打造藏汉兼通的人才为教育目标,但迄今为止,在办学观念、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双语师资等方面仍面临着民族性与多元性的困境,多元文化理念及课程的贯彻、推行显得薄弱.以双语师资为例,该校新设立的藏汉双语学院多数藏语或汉语类教师在双语教育过程中,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主要局限于藏文化和汉文化,较少关注多元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易落入民族中心主义误区

人们总是习惯于以自己所属群体的文化价值和传统观念来衡量和评判其他族群的文化行为,即所谓的“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过于强调本民族的优越性,容易导致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否定和排斥[4]24.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体系中,从双语课程设置、双语教学方式到双语文化建设,若是过于强调学习掌握本民族文化,特别是带着本民族的优越感来评判其他民族文化,很容易落入民族中心主义的误区.而一旦陷入民族中心主义的漩涡,其他民族或民族边缘文化如服饰、手工艺、舞蹈、民歌、民俗等,在双语教育中必然会遭到不同程度的贬低,教育者和学生主体对其他民族或民族边缘文化也会产生漠视抑或排斥的态度,甚而阻碍跨文化的沟通和交融.在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专业教育的环境中,确实存在着一种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现象.如语言上的差异,不同民族在民族语系、表意和思维习惯上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即使是实行双语教育,也无法减低和消弭这种差异.即便是在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所处的外部环境不论是制度设计还是课程实施以及流行的校园文化,都是基于主流文化的,因而容易导致双语教育因囿于本民族文化而难于与主流文化沟通、交流、融合的问题.

教育者如果沉醉于本民族文化的光辉而漠视族外优秀文化的价值,那些文化属性与教育者相近的学生,就会很快成为“局内人”而较容易获得教育成功;反之,那些文化背景与教育者差异大或民族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则会成为学校教育的“局外人”,从而逐渐产生学业压力和交流障碍[5].即使磕磕绊绊地完成学业课程目标,文化的差异或薄弱也会使这些学生不断地挣扎于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特别是来自民族核心区和边缘区的学生,不仅存在着与主流文化的隔阂,其自身成长的教育环境和文化背景也往往会有很大不同,这使得学校的双语教育不仅要面临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如何协调发展的挑战,也要面对族内文化认同甚至沟通的困境.以阿坝师范学院初等教育专业(藏语文方向)为例,从已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来看,藏文类课程占据双语教育的主导地位,汉文化课程稍显薄弱,多元文化课程则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这主要缘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藏区输送中小学师资,使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藏区的中小学教育事业.如果仅从服务的对象来看,开设更多的藏文类课程显然有利于藏文化的传承,但考虑到来自核心区的学生,他们原本就熟悉本民族文化而疏于主流文化,那么在课程总学分一定的情况下,如何使民族文化课程与主流文化课程、多元文化课程的构成比例更加合理,就成为教育者必须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三)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跨文化交流遇障碍

多元文化背景下,双语教育绝不仅仅是指用两种语言教学,它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用语言、文字等文化符号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和互动,是对跨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理解与运用.每个民族或族群乃至个体,在思考文化意义、探求文化价值、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本民族*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家庭背景等各种文化符号、文化载体的影响.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的对象即使来自同一个民族或同一个文化群体,也会由于时空差异、个体差异等,而显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因而无疑,双语教育对象与普通教育对象相比,差异性表现得更为突出.虽然双语教育对象的文化差异性和特殊性有利于其独特品格的塑造和内在心理品质的锤炼,但客观上也会带来不同文化个体之间跨文化交流与互动的障碍.

一是语言交流障碍.一方面,双语教育学生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越深,对其他民族语言的了解和掌握越少,在与其他民族的教师、学生进行交流时就会面临更大的沟通障碍,即使那些来自同一民族的学生,由于地域方言的影响也会遇到一定的沟通障碍;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环境、教育质量、文化阻隔和语言中断等方面的原因,双语教育学生对本民族语言也可能掌握得不够熟练,即使经过集中的语言训练和学习,也很难完全弥补成长中的语言损失,甚至一些学生会出现既不能熟练运用本民族语言又不能很好地掌握主流语言技巧的情况.这些学生在接受双语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跨文化交流的障碍.

二是课程内容理解障碍.由于专业课程所用的书籍、教材和参考资料多采用主流文字形式,加上课程内容理论知识本身的难度和广度,使得那些不精通主流文字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学习中,很难对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理解到位,学习效果因此会大打折扣,以致出现跨文化文字沟通方面的障碍.

三是师生跨文化交流障碍.由于双语师资引进困难、懂双语的专业教师稀少,在民族地区高校实施双语教育的师资队伍中并不全是双语背景.一些教师可能只懂得如何使用本民族语言或者对另一种语言仅有较少了解,他们在讲授课程知识、讲解文化要义时,通常只能采用单向的传统授课方式,很难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也很难及时为学生释疑答惑.这种情况既会影响教学效果,也造成了师生间跨文化交流的障碍.

四是文化盲区造成交流障碍.在当前主流文化及各类视觉文化强势冲击的现实境况中,教育者和学生很容易对民族传统文化采取轻视或漠视的态度,从而形成文化盲区,造成交流障碍,并必然导致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直接导致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的衰减.

三、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应坚持的价值取向

面对全球化趋势和多元文化带来的挑战,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应坚持平等、开放、包容的共时价值取向,以实现多元一体的和谐教育.

(一)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应坚持平等的价值取向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博厄斯(Franz Boas)认为,任何文化都有其相对性和存在的价值,衡量文化不存在普遍适用的评判标准,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6].文化相对论者也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充分的价值,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平等的,而且这种平等离不开具体的历史、环境和场域作为参照[4]24.在此基础上衍生的多元文化理念,不仅承认各民族文化的存在价值及其相互间的平等关系,更强调多元文化格局下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碰撞、沟通与交流,旨在建立一种共生共存、美美与共的多元文化格局.对此,美国教学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的多种文化教育委员会指出:“多元文化教育是消除关于种族、阶级、年龄、体形和残疾等多种多样不公平对待形式的手段.”[7]这就要求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工作者在民族地区高校实施双语教育过程中,不能因受教育者的语言、社会阶层、经济背景、信仰等不同而歧视、贬低之,而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教育者一视同仁.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不仅应以平等的价值理念评价具有文化差异的受教育者,而且还应培养受教育者跨文化平等对话、沟通的能力和文化自信心,这对其今后以平等态度进行跨文化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跨文化争议、以合作方式迎接跨文化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在多元文化时代,文化的多样性逐渐渗透到整个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环境之中,人的独立自主性和主体性也被提到了教育价值追求的重中之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在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中都应得到尊重.这就要求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要重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情感,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建立与多元文化相适应的平等的教育价值观.

文化背景的不同是一种客观存在,否认、忽视它的存在,就会削弱教育的公平性和生命力.为此,必须使面向双语学生的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具有更广泛的文化包容性和更强的文化适应性.可以说,真正的双语教育是没有等级的,它尊重并平等看待所有受教育者的文化差异.与多元文化相适应的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就是要培养双语学生彼此鉴赏各自文化,适应不同文化,并能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间实现良好交流、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更应该以尊重多元、崇尚差异、强调理解、追求平等对话等多元文化价值理念为内核.

(二)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应坚持开放的价值取向

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和主流文化的现实强烈冲击着僵化的、相对自闭的双语教育模式.如果我们以文化的平等性为由,排斥文化之间的对话性、协商性与开放性,那么人们就不可能在持续的文化动态建构中了解他族文化、反思自身文化,更不可能在碰撞与磨合过程中逐渐达成文化共识,产生更大范围的民族凝聚力.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必须秉持开放、对话的态度.当然,这种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接纳不应该是盲目地依从,而是一种批判性地继承和借鉴[8],旨在拓宽双语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以此实现自我文化的更新和延续.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树立开放的价值取向应坚持几个原则.一是坚持课程内容的开放性.既要把本民族优秀的文化选入课程、迎入课堂,又要通过主流文化课程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更广泛的专业理论知识.应把握好两者的平衡,可以把专业课程列为必修课程群,把与专业相关的民族文化课程列为选修课程群.当然,课程群的建设不是静态的,应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动态调整.二是坚持双语师资的开放性.双语教育的价值理念能否扎根,关键是要有一支高质量的具备开放理念的双语师资队伍.双语师资建设既要注重双语性,更要注重开放性.每一位双语教师都应该秉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课程教学能力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三是坚持双语教育理念的开放性.双语教育既具有普通教育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双语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要避免自说自话、闭门造车,既要请进来,邀请双语学者、专家进校园、入课堂,又要敢于走出去,多实地考察、多做调研总结,使双语教育的开放性扎根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在多元文化价值观指导下,面向双语学生的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应该以培养适应多元文化发展,具有多元文化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双语人才为基本目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要力求使受教育者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在多元中求发展,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多选中求优势.

(三)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应坚持包容的价值取向

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应树立与多元文化相适应的包容的价值观,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受教育者创造平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使每一位受教育者不因其独特的文化理念而受到歧视或排斥.当前,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多元文化理念指导下的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应考虑多元文化发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的新要求,把多元文化教育内容纳入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之中.坚持双语教育包容的价值理念,需要做到几点.一是对待每一名学生,不应因其自身特质而盲目或武断地对其采取排斥、贬低的态度,而应把其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放在多元文化时空中予以检视和解读.比如:出身于贫寒家庭的学生可能更节俭、更能吃苦,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会表现出自尊、自强的个性特质,当然也可能会出现自卑、保守等不利于其发展的个性倾向;而出身于富裕家庭的学生可能更多地表现出大方、阔绰的特质,一些学生也可能会存在奢侈、霸道等不利于其发展的个性特征.对这些学生身上表现出的不同的个性,双语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将其置于学生个体成长的时空中加以包容性解读,如此才能对症下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若是盲目或武断地对其盖棺定论,一概地予以排斥和贬低,则既不符合教育应坚持的包容的价值理念,也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二是将受教育者所属民族或所在地域的文化精华或特色融入到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的课程之中,以反映多元文化教育的包容性价值理念,促进多种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使受教育者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包容性价值观.三是双语教育应处理好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本地区文化与域外文化的关系,做到兼容并蓄、相互借鉴,以促进共同繁荣、共同发展.这不仅对受教育者融入多元文化潮流、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有极其重要的帮助,而且对于办好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能否有效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不仅要看能否坚持平等、开放的价值取向,也要看能否接纳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优秀文化.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应该在注重兼容并蓄、相互借鉴的同时,亦要注重受教育者的文化优势和特色,唯此,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才能更好地应对多元文化价值理念提出的挑战.

综上,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除了应重视主流文化之外,还要注重所在地区民族文化的内容,既要引进、借鉴主流文化的精粹,又要关注所在地区民族特色文化,保证民族优秀文化在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避免二者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既要注重吸收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又要注重对受教育者进行跨文化情感的熏陶和培养,积极构建既有本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多元文化理念的双语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乐黛云多元文化发展中的两种危险和文学可能作出的贡献[N]文艺报,20010828(002)

[2]樊改霞,王嘉毅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困境与理论悖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89

[3]王守纪,杨兆山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特征、实质及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92197

[4]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

[5]钱民辉略论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36143

[6]S·南达文化人类学[M]刘燕鸣,韩养民,编译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2

[7]吴永军课程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7

[8]杨小平,张云凤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战略选择[N]贵州民族报,20140815(B4)

A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 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Ethic Areas

HAN Yunjie

(Institute of Teacher Education, Aba Teachers University, Wenchuan 623002, China)

Abstract:In the practic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ethnic areas, multiethnic culture is a special factor that needs both managers and educators to take into full consideration, which is determined not only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multiethic culture in ethnic areas, but also by the intrinsic nature and educational valu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model. Through examining and reflecting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ethnic areas with the concept of multiculturali, and analyzing its value orientation from the cultural level, the findings of the paper suggest that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dhere 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equality,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in ethnic areas.

Key words:multiculturali; ethnic are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ilingual education

责任编辑邓香蓉

该文点评,这篇文章为关于双语教育和多元文化视野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双语教育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双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现阶段成都地区高校学生油画创作价值取向 周宇珍(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1)【摘 要】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环境的影响,新生代的高校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都是前卫且个性的 纵观成都地区的各高校学生油画创作现状,呈现出.

2、 民族地区高校舞蹈专业应用转型 【摘要】民族地区高校舞蹈专业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是当今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繁荣的社会,艺术类的人才是文化市场所急需的人才 在当前形势下,民族地区高校舞蹈专业需要思考如何培养出合格的舞.

3、 民族文化对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梁爽(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1)摘要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为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 民族文化作为民族地区重要的精神动力,是其现代职业教育特.

4、 民族地区高校Ja程序设计课程双语教学和 任廷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贵州 都匀 558000)摘 要分析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Ja程序设计课程双语教学的建设方案,从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教学计划、教师培养….

5、 民族地区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作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要素得到广泛关注,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需求量不断增长 课程体系是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必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以土地资源管理.

6、 多元文化视野下高职生思想和心理状态与 【摘 要】本文认为高职生深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容易接受新鲜的思想与事物,思想活跃,实践创新能力强;多元化社会思潮既能让高职生拓宽视野、增强鉴别力、培养理性思维,也会造成他们信仰的危机 对此,提出丰富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