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论文 思想道德论文 有关道德的论文 法律和道德论文 关于道德的论文 道德的力量论文 论道德论文 道德和法制论文 大一思修道德1000字论文 道德论文选题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论文 1992年花莲师院道德教育论文集

道德方面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道德底线的文学追问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道德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5

道德底线的文学追问,本文是道德方面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跟道德底线和文学和追问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王诚良

【摘 要】小说《地球之眼》中的安小男是一个道德底线的坚守者,李牧光是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道德缺失者,“我”是一个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中间人物”.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呼唤道德价值的主题.

【关键词】地球之眼 道德底线 道德评价 道德呼唤

道德是人的行为规范,是维护社会公平、稳定、和谐的精神价值观念.在今天社会普遍出现道德缺失现象的背景下,思想理论界在呼唤、弘扬具有崇高情操的道德楷模的同时,大力倡导坚守道德底线.文学是时代生活的反映,去年作家石一枫发表的中篇小说《地球之眼》(1),通过对人物形象五光十色社会生活经历的描写,表现对道德底线的思考.作品追问人的灵魂世界对道德底线的考量,展示人的行为对道德底线持守状况,鲜明地表现了呼唤道德价值的主题.

小说以“我”的叙述视角主要描写了安小男、李牧光、“我”(庄博益)等三位同学毕业后的一段生活经历.三人就读北京某名牌大学,从学识水平来看,安小男是学霸,读的是“电子信息和自动化”专业,对人文科学,特别是历史学尤为爱好.“我”学习成绩中等,属于考前抓紧时间复习可以不挂科的学生.李牧光不学无术,大学四年时光,基本用于睡觉,进大学是靠钱买来的,毕业时又靠关系和“”的论文进了美国高校.从毕业后“混”得的结果来看,李牧光混得最好,腰缠万贯,在美国开公司,在国内欲买地办厂,在中美之间飞来飞往,一副老板派头,风光可鉴.“我”混得一般,先是市属机关的秘书,后是电视台的记者、导演,收入可说是“中产阶级”.混得最差的是安小男,两度失业,没有收入,在城里没有私房,没有成家,最后靠在城市偏僻的街巷里开个电脑维修部维持生计.但从道德的角度来评价的话,安小男是道德底线的坚守者,“我”是在道德底线上下波动的“微调者”.李牧光是没有道德底线的道德缺失者.三个人物,在学识、财富、道德水准差距方面可分为三个层次.作家是是非非,善善恶恶,不囿于以贫富成败论英雄的世俗偏见,以道德底线的坚守与丧失论英雄,把道德价值提升到人生审美价值的高度.

安小男凡事都追问道德底线,是一位具有强烈道德感的知识分子.他这种思维习惯来源于父亲的影响.他父亲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领导成员,发现公司其他几个领导搞腐败后,不愿意同流合污,退出决策层,当一名普通的设计师.后来父亲遭到领导的陷害,他悲愤地跳楼自杀,死前在家人面前发出追问:“他们那些人怎么能这么没有道德呢?”父亲坚守道德底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在安小男幼小的心灵里形成了“情结”,父亲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他日后人生中苦苦寻思的问题.小说写了安小男多次坚守道德底线的超凡脱俗之举:上大学时,他梦寐以求转学历史专业,想通过研习历史文化解决“中国道德问题”.通过多番努力,在即将转系时,他发现将担任他的指导老师商教授讲话轻佻、低俗,缺乏道德修养,躲避社会道德缺失问题,于是,当众指责商教授“你很无耻”.他感到“道不同,不相与谋”,立马放弃了多年坚持的转系追求.毕业后,他在银行上班,谋到了一份条件待遇优裕的工作.当银行经理要他设计软件监视干部职工的私下行为时,他当面拒绝,并对其进行道德审判:“你这么干,很不道德.”在穷困潦倒之际,为了使他摆脱困境,李牧光聘他当美国公司仓库安全监视员.在怀疑李牧光的钱来路不明,又从监控里发现其洗钱罪恶行为时,他不顾“我”的说情劝阻,托人去调查李牧光的家庭背景,并将其犯罪行为在网络上.他感到不能与狼共舞,毅然不辞而别.安小男不是大义凛然的斗士,也不是具有崇高道德情操的英雄、殉道者,他只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道德底线坚守者.为此,他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忍痛放弃了攻读历史专业的念想,被排挤出银行队伍而失业,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被迫带着母亲离开老家租居在城里的偏街辟巷.不过,他一路走来,一如既往,无怨无悔.小说结尾写安小男自食其力,安贫乐道,平静地生活着,表现了作家对他守住道德底线人生态度的充分肯定.

与安小男形成鲜明对比,作品中的李牧光是一个完全没有是非观念的道德败坏者.小说写了他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胡作非为:读书期间找“”写文章,弄虚作假,无所顾忌;到美国办公司,在国内买地皮办工厂,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洗钱;结婚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利用对方;大肆挥霍,花天酒地,不堪,丑态百出;为了掩盖父辈的罪行,可以不择手段,或出钱利诱摆平,或雇凶恐吓威胁,甚至可能杀人灭口.作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底线,对道德没有敬畏感的话,也就会没有是非心、同情心、羞耻感、尊严感,其丑恶行为无所不用其极.李牧光最后结局是一个悲剧,直接原因是其父亲贪腐行为卷入的窝案被揪出,有巨额存款的*被监控、冻结,他在国内的投资亏得一干二净,在国外的公司也被拍卖.他悲剧深层次的原因是生活在一个不讲道德底线的家庭,他的人生被道德缺失的家庭所捆绑,重蹈了“老子混蛋儿坏蛋”之覆辙.李牧光的悲剧是当今社会上一些“富二代”“官二代”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我”作为作品的叙述者,又是安小男和李牧光生活的联系者、见证人.对待道德底线,“我”既不像安小男这样循规蹈矩,“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也不像李牧光那样毫无考虑,视如敝履,而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我”对自己有一段剖析:“我这个人优点还是有点儿底线,那么缺点却是底线偏软,随便被什么外力一捅,往往汤汤水水乌七八糟地漏了一地.”上学期间,“我”骗安小男为李牧光当“”写文章,却从稿费中扣除一万元占为己有.但在毕业后发现安小男贫困,又送两万元给他解决困难.“我”一方面对世道看不惯,讨厌退让、妥协、谄媚,另一方面又“入乡随俗”,接办误导社会却有利可图的宣传业务.在李牧光贿送金条欲买通他去阻止安小男的调查活动时,“我”亮出了道德底线:“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不想被你这样的人带坏了.”但为了保护表妹,“我”还是去恳求了安上男.“我”“是非好歹分得清楚”,但又不能与安小男志同道合,采取适当的正义举动.因为“我”认为,“人生下来不是为了当斗士的”,“让李牧光那些人富去吧,反正他们黑的是全国人民的钱,平摊到我们头上”没有多少,于是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冷眼旁观的态度.“我”是一个“中间人物”,概括了当今社会上很多人的性格特点.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这世上唯有两样东西使我深深震撼,一是头顶浩瀚的天空,二是人们内心的崇高的道德准则.”(2)康德如此,其实每个人都可能如此,都会因道德底线的持守与否而激起感情的波澜,因为社会是道德化了的社会,人是具有道德文化的人.值得注意的是,《地球之眼》不仅写了三个主要人物关乎道德底线的言谈举止,而且表现了他们关乎道德底线的情感“震撼度”.安小男曾经为社会上道德严重缺失而痛心疾首,痛苦流泪,也为自己坚守道德底线而感到满足、快慰.李牧光曾因道德缺失产生过恐惧,他与“我”有一段对话:“你觉得我的钱来得不干净,觉得我这个人不那么道德,对不对,这些我都承认.但我还想向你说明一点,钱来得不干净,不等于用得不干净,并不等于以后永远来得不干净,佛教不是还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尽管他的承诺是虚假的,但以这种承诺来慰藉他的心灵,缓解内心的焦虑.作品中的“我”,受道德冲击波震撼最大.“我”的喜和忧系于安小男,怨和恨系于李牧光,他俩的事使“我”经常陷入道德的思考.后来,“我”到美国,看到表妹打赢了那场带有“道德审判”意味的官司,感到惬意,回到国内,看到安小男平静的生活,为他高兴,为他祝福.显而易见,作品写“我”一次次耳闻目睹,一次次思索,一次次情感震撼,就是写“我”一次次接受灵魂洗礼,一次次筑牢道德底线.

“地球之眼”是道德之眼,世界上人的所作所为都逃不掉这双眼睛的审视.道德底线是人的灵魂线、生命线、正义线,只有坚守这条底线,人才能活得充实、安宁、幸福.这是小说《地球之眼》给人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石一枫. 地球之眼[J]. 十月,03.

[2]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作者简介:王诚良(1954-),男,湖南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理论方向.

上文评论,这是关于道德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道德底线和文学和追问相关道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坚守学术道德的底线 今年4月,世界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其旗下的肿瘤生物学撤销了107篇中国论文,一时舆论哗然 7月底,科技部……五部门就此事件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查实101篇存在各类问题 大规模的.

2、 Google发布谷11条划清AI道德底线 近日Google 发布了公司在使用人工智能的十一条准则 其中包括Google 进行AI 研发的七个目标,和GoogleAI绝不会进入的四种应用场景,堪称AI 道德规范的“谷11 条&rdq.

3、 追求更高层面的思想和事实互动《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浅评 拜读吴秀明老师主编的新著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以下简称史料问题研究),就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自走进浙江大学中文系以来,吴老师经常耳提面命,他在课内课外透出的学术思想与感悟之精华,仿佛都凝结在这部6.

4、 伦理传统视域下的文学道德之维高楠《文学道德论》评介 □ 张永杰道德这一古老的人性品格作为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根本,深深镌刻于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面对现代社会中艺术生产方式的变革与道德意蕴的缺失,重拾文学的道德属性理应在当下成为文艺学认真思考的.

5、 后殖民理论和华语语系文学评吴娱玉《西方理论中的中国》 “西方理论”,从广义上而言,指的是近40年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进入中国的西方思想观念;从狭义上来说,则指西方20世纪以来出现的文艺理论 虽然进入中国的西方政治、经济、社会思想观念.

6、 和陈阳版《影视文学教程》商榷 据统计,国内开设电影专业的高校已经达到1000多所,把“电影文学”作为课程的学生,数量自然相当庞大 国家图书馆数据库显示,“电影文学教程”类教材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