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题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开题报告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 政治教育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年论文题目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论文

有关政治教育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与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政治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5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本文是有关政治教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与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文化和影响及对策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张洪峰, 韩 强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四平 136000)

摘 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网络文化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文化以其虚拟化、 平等化、 娱乐化等特征备受大学生的青睐, 使其深受影响. 在网络文化视阈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受到冲击, 负面网络文化对做好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对此, 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创造力、 吸引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 网络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5.021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580 (2018) 05—0059—03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进步, 网络新媒体的不断涌现, 网络文化日趋繁荣, 不断丰富着这个时代文化的内涵. 大学生作为网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网络文化的侵蚀和影响颇深, 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将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积极导向作用, 是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认真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 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一) 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

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反映人类社会演变的全部过程. 网络文化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 它以现代人普遍应用的网络电子设备及软件为主要载体, 以网民为主体, 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虚拟信息输出为传播途径, 为全人类营造出一个新的交往方式、 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

网络不仅是高级的信息技术手段, 它也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我们生活在全媒体编织下的网络时代, 它开辟了人们线上生活的全新领域, 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文化氛围. 网络文化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 进行工作、 学习、 交往、 沟通、 休闲、 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 包含人的心理状态、 思维方式、 知识结构、 道德修养、 价值观念、 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二) 网络文化的特征

互联网催生出的网络文化, 它有别于任何时期基于特定社会现实基础产生的文化. 一方面, 网络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区别于其他文化类型, 另一方面, 它的传导方式也独具特色. 由此可见, 网络文化具有不同于各时期各类文化的特征.

信息数字化: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 数字化是计算机、 多媒体的核心技术. 数字化过程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 数据,再以这些数字、 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 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 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 信息的数字化不仅带来了数字的革命, 而且将人们带进了文化革命. 一方面信息的数字化, 大大增强了信息传输、 接收的精准性; 另一方面, 它使网络文化活动发生在人类活动之外的空间, 在计算机、 互联网等虚拟空间中进行, 对客观世界进行再创造, 并以0和1的不同排列组合编制出鲜活的虚拟世界.

虚拟社区化: 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 成为人们工作、 学习、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不断遍及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 — “网络虚拟社会” . “网络虚拟社会” 是由电子计算机、 远程通讯等技术支撑的信息交互系统连接不同主体,通过彼此之间的信息共享、 互换与交流, 结成亚社会性质的网络虚拟空间. 在虚拟社会中, 人们通过电子空间进行交流、 交换和互动, 将现实活动搬到电子空间, 弱化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 形成了网络虚拟社会中独特的交往方式和生活原则,创造出网络虚拟社区.

文化开放化: 开放性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特质意味着不同国家、 不同地域、 不同技术、 不同的价值观念与思潮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充斥其中, 各种信息在这里迅速传播和扩散.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造就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进一步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上差异. 网络成为人们获取资源和信息的重要媒介, 网络文化在开放的网络上促进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个性平等化: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参与者的多主体性, 这种多主体的广泛参与形成了网络文化个性平等化的特点. 网络相对分散的形式,使网络虚拟社会没有中心, 没有等级关系. 人们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网络行为, 每个网民既是信息的传播者, 是信息的应用者, 更是信息的缔造者. 在网络环境下, 人人都是对等的, 平等地交流各自的价值观.

娱乐大众化: 网络文化的娱乐性是比较广泛的概念, 它因网络的丰富性、 实用性而存在, 是网络功能的基础. 在网络世界, 具有实用性的东西往往是通过娱乐的载体体现出来的, 网络文化的娱乐性使大众乐于接受, 进而导致网络的大众化. 另外, 网络强化了 “共享资源” 的理念, 共享是网络文化大众化趋势的又一源泉.

二、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在网络文化盛行的时代, 极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成为网络文化的追捧者和传播者. 网络文化以其富含的信息资源, 拓展了大学生学习、 获取知识的途径, 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但多元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价值选择提出了挑战, 如何取其精华, 使其发挥因势利导的积极作用, 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有线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和应用, 突破了网民在网上生活的时间限制. 在全媒体环境下, 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媒体, 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但由于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 导致非主流等负面信息铺天盖地, 更有国外敌对势力、 各种思潮有意渗透, 这些内容不断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影响着他们对网络信息的选择和判断.

目前, 我国网络文化虚拟化、 娱乐化、 庸俗化倾向严重, 一切以追求商业利益为根本, 以娱乐大众为目标, 其艺术性、 高雅性被利益冲淡. 网络文化逐渐转化为一种文化产品, 其中夹杂着极大的夸张、低俗和恶搞的色彩, 以博得大学生的眼球, 获得了生存的市场, 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是非观念和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

相对于传统媒体独白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单一的主流思想的灌输, 大学生更乐于接受网络语言和非正式的信息传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效应的不断强化, “新媒体的个性化的小叙事形成了重话语或意见的百家争鸣状态, 多元分散而矛盾的网络主体的小叙事使网络的各种信息、 内容呈拼凑状态. ” 网络文化中话语权受这种分散式的意见冲击, 由权威者向平民大众迁移.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主流文化的传播主要由教育者实施, 教育者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这种话语权的转化和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教育者和政府的权威.

网络的依赖性阻碍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人具有社会性,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是群居的动物. 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而言是养成正确交往观的重要时期, 也是学会如何过好群体生活的关键阶段. 然而,网络文化以其丰富的形式、 极具感染力的内容吸引着性格迥异的学生群体, 使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 尤其对于交往受挫和存在障碍的学生来说, 网络空间就成了他们的避难所. “低头族” 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盛行, 网络交往方式日渐成为他们的主要交往方式, 这使得部分大学生逐渐与他人、与社会脱节.

三、 网络文化视阈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 建立健全校园网络文化引领机制.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围绕学生、 关照学生、 服务学生,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方向, 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高地. 二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积极促进教学改革,让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梦教育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 使学生自觉将其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三是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 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多形式、 多渠道地开展各项活动, 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营造积极、 健康、 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侵害.

(二)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 “建设化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 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 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 网络文化、 网络服务中, 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 二是法治观教育. 网络具有虚拟性、 开放性的特点, 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 增强其法制意识, 对我国网络安全维护意义重大.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 沉迷于网络中的学生, 极易出现交往障碍、 抑郁、 焦虑等负面情绪,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避免 “网络综合症”的产生.

(三) 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一是开辟网络思政教育新媒体阵地. 搭建网站、 微博、 微信等思政网络工作平台, 创造性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网络语言的方式、 网络的思维模式讲述中国好故事, 传播中国好声音. 二是加强媒体矩阵的整合. 新媒体是新兴的事物, 要抓住媒体的新鲜度做好媒体矩阵的整合, 强化不同平台间的良性互动和资源共享, 在学校范围内形成强势媒体力量.

(四) 加强教育者网络素质培养. 一是要提高网络文化意识. 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网络意识和全球化观念, 善于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工作, 提升网络文化道德水平, 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不断增强文化底蕴. 二是提升运用网络文化的能力. 不断更新思维观念, 从接受网络文化到善用网络文化, 从了解新媒体到精通新媒体, 掌握网络语言体系, 积极促进线上与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 有效实现与学生迫切需求的无缝对接.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文化会被打上新的时代烙印, 被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 不自觉地受网络文化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 亦受着网络文化的冲击和打磨. 在网络文化视阈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定政治立场,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汲取网络文化优势,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增长点.

总而言之:此文是一篇关于经典政治教育专业范文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文化和影响及对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政治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试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摘要我国的高……教育是以培养社会精英人才为目的的 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上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定义也有所不同 当今社会的技术型人才容易缺少最起码的人文素质,这是高校的培养方式所决定的 在高……院校中.

2、 中西文化视野下中德德育比较与对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和德国的文化背景各有不同,而文化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文化往往会为一国之教育打下深刻烙印,并对该国的教育尤其是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产生深刻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两国在德育教育的不同,开阔视野,吸取德.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在当前背景下,大学生深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在诚信意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处理好大学生的现实问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有着重.

4、 网络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摘要由于网络文化的盛行,网络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强,本文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对网络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作用进行探究观察,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发展路径.

5、 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特点 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特点汪慧英(益阳医学高……专科学校公共课部,湖南益阳,413000)摘要 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深深地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判断、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和人际关.

6、 网络舆情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从中找出网络舆情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舆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