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采集 信息采集论文 汽车远程诊断数据采集技术硕士论文 无线数据采集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用电信息采集论文 数据采集和处理期刊

采集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与姚谦:淮南盐垦口述史料的辛勤采集者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采集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8

姚谦:淮南盐垦口述史料的辛勤采集者,该文是采集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跟姚谦和淮南和史料类论文例文.

南通的姚谦先生,从上世纪80年始,足

迹遍及苏北沿海各市县,辛勤采集淮南盐垦口述史料达22年,是我所知口述史研究中收获颇丰的一位学者.

情系口述史

姚谦(1938-2014),南通市人,从小就在城区学校读书,高二下学期因病辍学,也因此丧失了进大学深造的机会.走上社会后,姚谦因有城市户籍,按照当时政策规定,在南通日用五金厂担任了仓库保管员工作;后来又在城内结婚,建立了家庭.这样与南通城长期相伴的生活轨迹,让姚谦非常熟悉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的名字.

南通是张謇从事“实业救国”的主要基地,清末民初经历过一段“模范城”的辉煌岁月,即使在1926年张謇去世后,“张状元”的故事仍广泛传颂.姚谦居住的老屋还与张謇创办的通崇海泰总商会同在一条被称为柳家巷的老巷子内,见证过近代南通若干重大事件的发生.在街坊长辈的口口相传下,姚谦自幼就对张謇怀有敬佩之情.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结束,横加在张謇身上的不实之词被*,张謇研究开始升温,姚谦亦第一次对自己平淡的人生产生了怀疑:张謇最让人感动处即在于一生为社会为民生操劳,自己作为一个“后人”,在分享“前人栽树”带来荫凉的同时,难道不应该效仿他回报社会吗?既然敬佩张謇,难道不应该有所行动吗?即使达不到张謇贡献之万一,难道不能在研究、宣传张謇,激发社会都来传承张謇精神上发挥一点点作用吗?姚谦就是从那时起,下决心在研究张謇上有所作为.

姚谦就读南通市第一中学时各科成绩都很优秀.虽然未能高中毕业,但文化底子还是不错的,参加工作后还一度受聘在南通张謇研究中心担任过研究员,不仅清楚史料在张謇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而且对淮南盐垦有一定了解.

在张謇提倡的“实业救国”事业中,城区的南通大生纱厂无疑居核心地位,广泛分布于苏北沿海的淮南盐垦旨在“废灶兴垦”,为纱厂建立棉花基地,地位同样重要.当一般人注重往南通市档案馆、图书馆去寻找大生纱厂与淮南盐垦的文献史料时,姚谦却认为不能疏忽保存在盐垦当事人头脑里的记忆,应该前往采访当年响应张謇号召在淮南从事“废灶兴垦”的贫苦移民(包括一些下层管理人员),从他们身上去采集史料.

淮南盐垦的成功是以张謇为代表的精英人物与二十多万贫苦移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他们长时间用血肉之躯与天地相搏的奋斗,就不可能有淮南盐垦的成功!但是,档案馆、图书馆所藏的文献史料,多侧重于少量精英人物的活动记录,为数众多的移民成为了历史中沉默的一群.他们的创业奋斗,经历感受等等,绝大部分不为外界所知.在姚谦看来,这类史料体量庞大、视角独特、内容新颖,如不加以搜集汇总,淮南盐垦历史只能是一部残缺的历史,而缺少了这类史料,也不利于推动张謇研究深入健康地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姚谦就有了这样的眼光见解,应该说是非常超前的.

姚谦立志采集淮南移民口述史料,还因为他那时迫切感受到当年参加淮南“废灶兴垦”的移民,大部分已经作古,一些幸存者亦年事已高,再不去抢救他们头脑中的记忆,这些有价值的活史料将很快永远消失.作为草根人物,姚谦不可能掌握社会的公共资源,并运用这些公共资源去推进口述史料的搜集与研究,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自己赶紧行动,前去寻访、抢救这些在世高龄移民记忆中的口述史料.

足迹遍沿海

参加张謇淮南盐垦的移民,主要来自海门、通州、崇明等人口密度较大的几个县份.上世纪80年代,那些亲历者早已在移居地落户繁衍,有些甚至“四世同堂”,与当地的“原住民”没有多少区别了.自然,也有一些移民后来返回原址或者迁移他处.但是,作为一个特殊年代因特殊原因产生的特殊群体,其分布区域虽然广泛,其主体还是集中在当年参加“废灶兴垦”的移居所在地.

1987年,姚谦从单位*了“病退”手续后,放弃安逸的退休生活,首先采访了居住在南通城内的盐垦亲历者——叶胥原,然后通过叶老先生的介绍义认识了同在城内的邱云章.两位老人九十岁上下,身体尚硬朗,思维亦较清晰,年轻时曾在张謇创办的通海垦牧公司任过职.姚谦对叶胥原的采访整整延续了10天,对邱云章的采访则延续到了1989年,历时约2年,这是姚谦采集淮南盐垦口述史料的第一个阶段.两年中,姚谦基本上“每周去两次”,每次均准备好提纲,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半小时”,边问边听边记,全程做好笔录.如此逐渐积累了5万余字资料,整理成《通海垦牧四十年》-文,南通市政协文史资料第11期《南通盐垦始末》专辑选发了部分内容,后义以《垦牧记事》为题在南通市崇川区《崇川文史》第1辑上发表.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变成了铅字,姚谦非常兴奋,这虽是一次近距离的采集实践,却大大提高了他的信心与勇气.叶、邱二老既是姚谦最早的淮南盐垦口述史料的采集对象,也是最早给予姚谦很大帮助的两位老人.姚谦在采集口述史料的同时,还从他们那里获得了许多移民亲历者的名单与居住地分布线索.也就是这次采集实践,让姚谦深刻感受到,要走出南通城,到当年张謇主导开发、移民参与拼搏的那块地方去,多寻访一些盐垦亲历者,将他们记忆中的盐垦史料尽可能地记录下来.

淮南盐场位于苏北沿海地区,距离南通最近也有几十公里,在中国盐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代因趋于衰落,吸引了张謇带领移民前来“废灶兴垦”.盐场范围包括范公堤以东、吕四港以北、连云港以南的苏北沿海大片区域,东西宽约四五十公里,南北长约三四百公里,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1989年姚谦实施计划不久就遭遇到了许多现实困难.

首先,夫妇俩收入不高,外出需要自掏腰包.因为路程较远,难以当日返回,所以姚谦外出的费用除交通费外起码还须加上在外的食宿费等开支.但是“病退”的姚谦,工资一度只有185元,爱人在企业的工资也不高,双方母亲还在,女儿也在上学,家庭负担原本不轻,现在又要承担这笔额外开支,给夫妇俩增加了不小压力.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采集计划,提高效率节约费用,姚谦每次出发前都要做足“功课”,例如,一一搞清楚采集对象的基本情况(姓名、住址),安排好合理的出行路线,草拟好针对性的采集提纲等.幸运的是爱人对他非常理解与支持,每次都为姚谦准备好各种生活必需品,让姚谦在外可以集中精力采集.姚谦外出则必定自带干粮(馒头与咸菜等)与水壶,尽量不在饭馆就餐,夜晚只挑选五六元的乡间小旅店投宿,将个人开销尽可能压低.

当时,苏北沿海交通总体比较落后,外出的行程并不轻松.张謇开发淮南盐垦时,沿海一带非常荒凉,大批贫苦移民迁来后,居住地才出现一些乡镇,张謇曾为移民建过若干乡镇间的简易道路,但张謇去世后,这些乡间道路因年久失修路况变得更差.即使到上世纪80年代,淮南盐场有些乡镇间仍然不通长途客车,更何况乡镇以下的村镇,而那些亲历者却多数在村镇居住!姚谦开始以为长途客车到站后就很容易找到盐垦亲历者居住的村镇,结果下车后才发现前面还有很长一段乡间小路,即使有客车亦无法行驶.几次吃亏后,姚谦从南通出发时就请客车司机帮忙在车顶上捎上一辆自行车,待到下车后,再骑自行车.乡情不明,乡路颠簸,姚谦经常迷路,常常依靠乡民反复指点,精疲力尽后才找到盐垦亲历者.

即使寻找到盐垦亲历者,采集口述史料的过程亦不会轻松.盐垦亲历者无疑是口述史料的“主角”,但这些“主角”都已年过耄耋,七十岁只能属于小字辈,年龄最长的已近百岁,不是听力衰退,就是文化程度低,理解力较差,加上他们惯用方言俚语,表述又较为凌乱等等,这些都成了采集的障碍.故姚谦并不认为可以轻松地“你说我听”,而是将自己当成“导演”,事先很费心力地策划好采集的主题与步骤,采集中除集中精力口问耳听笔录外(后期自费购买了一台录音机),还要善于引导,才能让他们将记忆中有价值的史料较为有序地反映出来.尽管如此,仍然不能保证每次收到好的效果.有时第一天采集不成功,第二天再去,盐垦亲历者却病倒了;还有更糟糕的,过段时间再去,听到的是盐垦亲历者已经去世的消息.可以说每一份淮南移民的采集笔录都来之不易,每一份采集笔录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1989年,姚谦向南通境内通州、启东、如东的有关村镇出发;1990年,向扬州、泰州以及南通境内海安、盐城境内东台的有关村镇出发;1991年以后,又向盐城境内东台、大丰、射阳、滨海的有关村镇出发,一路向北,愈来愈远.1998年,姚谦向连云港境内灌云、赣榆的有关村镇出发;1999年,再次向连云港境内灌南的有关村镇出发.连云港是张謇淮南盐垦的北部地界,也是姚谦向北出发路程最远的地界.从1989年到1999年,历时约10年,这是姚谦采集淮南盐垦口述史料的第二个阶段,也是采集行程最远、足迹几乎遍及苏北沿海的阶段.10年中,姚谦风尘仆仆,前后11次,到达苏北沿海13个县约120多个村镇(或乡镇),采访亲历者279人,光大小笔记簿就用完了六七十本,采集口述史料约120万字.什么叫用张謇精神研究张謇?姚谦用自己的实践作出了生动诠释.

耕耘获硕果

学者从事学术研究,多让人想起在书房内伏案疾书.或查阅大部头的学术论著这样一些影像,而姚谦留下的影像,总是定格在苏北沿海的简易农舍、堤上田头或乡间小路奔波的身影.姚谦60岁不到已两鬓斑白,满脸风霜;细听他与亲历者的交谈,双方都使用流畅的方言俚语,在形象上已难分彼此了.有人或许对姚谦的田野采集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条学术研究的野路子,但是,口述史是一门新兴的历史学分支,口述史料主要来自民间,采集对象又是平民百姓,学者如果不走出书房,不采取“自下而上”的新方法,怎么能开展研究呢?姚谦情系的又是淮南口述史,如果不到苏北沿海去寻访,与亲历者拉家常交朋友,沟通引导,义怎么能帮助他们找回时隔大半个世纪、深埋在头脑中的珍贵史料呢?

采集中难免有疏漏与误解,为了保证口述史料准确无误,姚谦有时还得走回头路,对亲历者进行二次甚至三次的田野采集.1991年以后,姚谦重复往南通、盐城的有关村镇采集.1998年,姚谦从连云港返回途中,顺便往盐城的有关村镇作补充调查.1999年,姚谦再次往连云港的有关村镇采集,都含有二次(三次)田野采集的意味.在苏北沿海除遭遇上述困难外,碰到其他一些意外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在灌云、赣榆采集,朔风劲吹,寒潮突然降临,姚谦未有准备,情急之下只能用随身一条换洗裤子的两条裤脚管倒挂在脖子上,外面再套上单衣勉强御寒,别提有多狼狈了.另一次在灌南一个村镇,姚谦需要多逗留几天,却发现囊中所剩无几,又无法与爱人联系上,只好赶到邮局给远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打电话求援,幸亏姐姐在当地医院有个朋友,立马电话联系,给姚谦解了围.故姚谦在苏北沿海的田野采集,走的真是一条历尽艰辛的学术创新之路!

当然,采集口述史料也并非绝对排斥在书房内进行.姚谦坚持在苏北沿海采集口述史料,但经过二次(三次)采集后的口述史料总体上仍然处于“原始”状态,需要从田野返回书房,进行一些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案头工作.缺少了这一环节,采集的史料将无法证明其价值所在,也会让利用者失去耐心,难以阅读.姚谦等不及采集完成就开始考虑充实自己,对口述史料进行整理.1990年,姚谦往南京,拜访对淮南盐垦有很深造诣的南京大学严学熙教授,请求给予指导.此后,姚谦多次往南通市政协文史办、南通市档案馆寻求帮助,并将口述史料与南通文史资料以及淮南盐垦档案等文献史料参考互证;又多次往南通市图书馆,借阅欧美农业史、中国农业史、中国经济史(尤其是盐业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等方面的学术著作,并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列宁全集》中的有关论述,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从宏观上加深对淮南盐垦的理解.1998年,姚谦又往南京,拜访江苏人民出版社的缪亚奇编辑,请教口述语言与书面语言转换等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至于平时与南通市农垦局、南通市水利局、南通博物苑、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南通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崇川区政协、南通市地学会等单位的交流,更不知其数.严学熙教授所在的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部、南通张謇研究中心等为姚谦的行为感动,不仅多次为其前往苏北沿海采集口述史料开具介绍信,而且将采集口述史料列为合作研究课题,给予慷慨资助,约占全部费用的一半.在某种意义上,姚谦最后获得的成果,应看成是集体的成果.正是在上述各种正能量的共同作用下,姚谦在书房内得以从容整理采集到的淮南盐垦口述史料.

2000年,姚谦经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淮南盐垦口述史料集《张謇农垦事业调查》,约42万字.另需指出,1998-1999年姚谦两度往连云港,并非他的采集淮南盐垦口述史料的收官之行.其后,姚谦又在2000 2008年间杀了一个回马,开始重点采集南通本地的淮南盐垦口述史料(部分史料涉及城区的工商业等方面),历时约9年,这是姚谦采集淮南盐垦口述史料的第三个阶段.第三阶段新采集口述史料约30多万字,连同第二阶段采集但“因篇幅限制”“未能刊用”的20万口述史料,姚谦一并整理,于2010年经方志出版社出版了第二部淮南盐垦口述史料集《张謇与近代南通社会(1895-1949):口述实录》(上下册),约53万字.

如将姚谦两部口述史料集文稿与田野采集笔记本上的文字记录加以比较,可发现无论在内容分类、史料考证、行文范式、文字标准化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炼,其史料价值亦益发凸显.为《张謇与近代南通社会》作序的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林刚研究员评价说:“本书的鲜明特点是内容广泛且细致深入,许多史实是已经出版的有关张謇和大生企业集团的文字资料中所未见者.”林刚进而从整体上评价该书说:“这是一本有很高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著作”,“人们或许有不少理由去批评本书的不足,这完全正常.任何一本伟大著作都不可能终结真理,何况一个调查报告.但评价一书有否真正价值,并不宜以是否有缺陷来衡量,而要看它较前人多做了什么,这种工作以后是否还有条件继续进行.由于距离当年的历史愈来愈远,在世的当事人愈来愈少,这种口述史的收集恐难以继续.在令人十分遗憾的同时,我们更应体会该书作者的眼光和工作之深意所在”.姚谦的两部口述史料集,为今天研究淮南盐垦提供了来自移民角度的几乎唯一的珍贵史料来源,也给其他从事口述史料采集的学者以较大启迪与激励.姚谦作为一个草根人物,在经过风霜雨雪的长途跋涉后,已经带着海盐的咸味、泥土的芬芳,毋庸置疑地走进了口述史学的学术殿堂!

(责任编辑:顾鸿)

此文结论:这是一篇关于姚谦和淮南和史料方面的采集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采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姚晨:我在危难之地 口述姚 晨 文张莹莹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身着帅气西装的姚晨以文化领袖的身份亮相 访谈中,主持人问姚晨“在难民署工作的几年来最让你难忘的画面是什么”姚晨低头沉默许久,突然坚定地说&.

2、 于谦:专门玩儿 毛予菲于谦,1969年生于北京,1982年考入北京市曲艺团学员班学相声,2002年开始与郭德纲合作表演相声,深受观众喜爱 不久前,他的散文集玩儿再版 于谦属于这样的相声演员在台上能制造无数欢乐,下了台.

3、 段忠谦:破译古币背后的沧桑谜团 午后,夏日阳光透过棵棵大树斑驳地洒在蜿蜒的小径上,伴着丝丝微风和阵阵蝉鸣,中国民商记者来到了至今已有三四十年收藏史的中国古币收藏专家段忠谦位于北京的家 还未进门,已过古稀之年的段忠谦早已笑容可掬地迎在.

4、 13款低钠盐对比测试报告:江盐华康牌绿色低钠盐不达标 盐,一直以来都占据着厨房调味品的首要地位,它赋予了菜肴不可或缺的滋味,还能刺激人们的食欲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盐已经不再是种类单一的调味品,从加碘盐到无碘盐,从岩盐到海盐…&hellip.

5、 姚洋:应对贸易战当用三板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部分行业和企业已经具备相当的国际竞争力,不需要过分惧怕外资进入和国际竞争 贸易战对美国也是不利的,那么特朗普为何仍然坚持我们应该把注意力从贸易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