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廖伯琴论文下载 贾伯川论文 舒伯特参考文献 德伯家苔丝开题报告 德伯家的苔丝女性主义参考文献 韦伯科学论文集

伯诗集论文范文检索 与论俞平伯诗集《忆》中的意象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伯诗集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5

论俞平伯诗集《忆》中的意象,本文是伯诗集有关论文范文检索跟俞平伯和意象和诗集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摘 要:俞平伯诗集《忆》是由孙福熙作封面画,丰子恺作画,朱自清作跋词的一部回忆幼年时代的儿童诗集.本文主要从两大方面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通过对展现亲情的意象、朦胧的爱情意象、富有童趣的意象三个方面的论述揭示作者在诗中所体现的对童年的追忆和其丰富的情感;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丰子恺吟读诗歌后所作的十八副图将诗歌中的意象具体化对读者们理解诗歌欣赏诗歌之美所带来的便利.

关键词:俞平伯;《忆》;意象

[ 中图分类号] :I2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8)-14-020-02

俞平伯于二十年了《冬夜》、《西还》和《忆》三部新诗集,其中《忆》是1920 年开始创作,于1924 年完成并于1925 年12 月由北京朴社出版.这部诗集被王泉根称为我国第一部描写儿童生活的新诗集,是中国儿童诗创作的重要收获.并称:“除了《忆》之外,我们还没有发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有过这样的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儿童诗集.”朱自清在跋中这样写道:“平伯说他的忆中所有的即使是薄薄的影,只要它们历历而可画”.他说‘历历可画’原是一句绮语;谁知后来真有为他‘历历画出’的子恺呢?”也正是有了这双美,才使得朱自清读后发出“我的光荣啊,我若有光荣啊”的喟叹.

有关《忆》的内容,朴社出版社作过介绍:“是他回忆幼年时代的诗篇,共五十六篇.”吟赏整部诗集,可以清楚地感受作者儿时的欢乐,诗歌用童稚的语言描绘自己与亲朋好友的玩闹、嬉戏,对自然界的好奇.正如诗集中第三十六首所写:“小燕子其实也无所爱,只是沉浸在朦胧而飘忽的夏夜梦里罢了.”童年就是作者的一个五彩缤纷的梦.在这个梦里,作者是翩翩飞舞的小燕子,和他一起的有红烛的光,流苏帽儿的她,爸爸的大斗篷……这一个个鲜活的意象编织了这儿时的梦,也渗透着作者浓浓的情谊.

一、饱含深情的意象

1、展现亲情的意象

《忆》的开篇就写“呈吾姊”,和姐姐共有的生活回忆给予了作者诗的灵感.姐弟之间的亲情在多首诗歌中显露无遗,描写姐弟二人吃橘子的《第一》就是这样的篇章:有了两个桔子,/ 一个是我的,/ 一个是我姊姊的./ 把有麻子的给了我,/ 把光脸的她自己有了./“弟弟,你的好,/绣着花呢.”/ 真不错! / 好桔子,/ 我吃了你吧./ 真正是个好桔子啊!

这首诗是《忆》的第一首,姐姐把麻子桔子给了“我”,自己吃了光脸的,还说麻子的是绣着花.这样的描绘充满了童趣,我们可以看出姐姐的“聪慧”和弟弟对姐姐的信任.本来是不好看的桔子,弟弟却被姐姐一句“绣着花呢”所打动,认为麻子桔子真是好的.“两个桔子”成了姐弟二人之间的联系,任何有过兄弟姐妹的人读来都会想起自己童年经历:年龄小的往往会非常信任年龄大的,即使在现在看来这“绣着花”的麻桔子分明是姐姐哄骗弟弟的.

在作者的回忆里,姐姐是从小的玩伴儿.正是这样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玩伴儿造就了后来的一桩美事,此事将在第二部分展开.

亲情中除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情之外,还有恩重如山的父母之情.请看诗集中的《第十一》:

爸爸有个顶大的斗篷./ 天冷了,它张着大口欢迎我们进去./谁都不知道我们在哪里……“ 爸爸真个好./怎么会有了这个又暖又大的斗篷呢?”

这首诗歌写的其实是和小伙伴儿们捉迷藏的时候,躲在了爸爸的斗篷下面,孩子们觉得躲在这里,斗篷漆黑,其他的人永远都找不到.从中我们看到了童趣之外,还有一种对爸爸的崇敬之情.这首诗里的一个意象——“斗篷”就是爸爸保护“我们”的“武器”,“我们”为了取得游戏的胜利寻求爸爸的“斗篷”的帮助,其实也是相信爸爸的力量,相信大山一样的父亲一定会保护“我们”.而这“斗篷”被“我们”当成是捉迷藏用的也体现了孩子的天真活泼.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 诗集》导言中说:“《忆》是有趣的尝试,童心的探求,时向一中,教人欢喜赞叹”正是对《忆》的恳切的评价.

2、朦胧的爱情意象

本文在第一部分中谈过作者和姐姐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玩伴儿.这样的关系也成就了一桩美事.俞平伯的儿子俞润民于1993 年写的《关于< 忆> 的话》中说明了此诗集中的“呈吾姊”中的“姊”其实就是自己的母亲,父母亲是表姊弟,自幼住在一起,感情深厚,并于1917 年结婚,相伴到老.诗集中有多首诗也朦胧的描写了这样的爱情.表现朦胧爱情的意象主要有:流苏帽、新娘面纱、《礼记》、照片.先看《第十》:

有一天,黄昏时,/ 流苏帽的她来我家./ 又有一天的黄昏时候,/ 她却带着新嫁娘的面纱来了……这首诗中的“流苏帽”和“面纱”两个意象给人营造了两个场景,一个是自己儿时带着“流苏帽”的玩伴儿,一个是自己戴着新娘“面纱”的妻子.而这却是同一个人,让作者不由得感慨:“是她吗?是的./ 只是我怎么不相信呢?”正如俞润民所说:“这首诗是将童年表姊弟之间的两小无猜和新婚时的感情熔在一起.”再看《第二十二》:

摊开一本《礼记》……“ 她来了吧?”/《礼记》中尽是些她了./“娘! 我书已读熟了.”

这首诗只是很短的几句话,用《礼记》这一意象来表明自己的心意.听到她来了,《礼记》中全是她,并不是书读熟了,而是听到她的声音就熟悉了.短短几句表现了即朦胧又深厚的感情.《第二十三》更是满满的不能言说的情谊:“她的照片在一小抽屉里./ 他们都会笑我的,/ 假如当着他们去看./ 但是,/ 背着他们看不更好吗?/ 好笨的啊!”

这首诗中的作者很想看“她”的照片,但是又怕别人笑话,只能想了一个方法:“背着他们看”.作者把这样的不能说的秘密用一种充满天真童趣的语言表现出来,反而使人在读之后莞尔一笑,也不得不为作者的“妙招”拍手称好.这首诗中“照片”这一意象构成了作者对“她”思念的画面.想看“她”却又小心翼翼地怕别人知道,朦胧的爱情在“照片”这一意象中慢慢地生发.

3、富有童趣的意象

前文已经论述了这部诗集的内容大多是作者对自己儿时的回忆,诗集中自然有很多童趣的意象.如将珍藏的“红绿色的蜡泪”说成是“龙王爷宫里的珠子”,“蜡泪”融成“水晶样”,被人们叫成“泪珠”《第三》.这一系列充满奇特想象的意象在作者的脑中不断变换,不由使人感慨孩子们的世界是多么的有趣和神奇.还有《第四》:骑着就是马儿;/耍着就是棒儿./ 在草原上拖着琅琅的,/ 来的是我.在孩子们的眼中,只要是骑着的东西,不管是什么就是一匹马,他们可以在草原上狂奔.这首诗虽短,却描绘了一个活泼天真、独自玩耍的儿童形象.更有《第六》将梧桐子当成“弹珠儿”捡着玩,这两个意象凑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副孩子捡梧桐子当弹子玩的动态画面.

除此之外,还有捉迷藏的“门”;抢在小鸟前面吃的“樱桃”;门前叫卖着带来的“桂花白糖粥”等一个个在日常中鲜活可见的意象一同构成了作者儿时充满欢乐的画面.

二、意象的具体化

这部诗集除了内容方面,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丰子恺吟读之后所作的十八副图.这些图是以诗为画,画将我们在诗中所意会的意象具体化,如《第四》骑着马儿挥着棍跑来的我;《第十》中新娘的面纱;《第十一》中爸爸的斗篷等等;一张张的图画将一个个的意象具体化,将作者记忆中的童年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诚然,诗和画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即: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区别;间接艺术和直观造型艺术的区别.但是,诗画之间也具有同一性,即“以诗为画”.“以诗为画”是诗歌率先存在,别人吟读诗歌后根据诗的内容作画.丰子恺读诗后所作的十八副图正是和顾恺之所作《洛神赋图》有异曲同工之妙.更令人惊喜的是丰子恺做到了“诗画一体”,即在作画时将诗也题在一旁,诗和画就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做到了诗意与画意的表达相一致.正如朱自清所说的:“影子上着了颜色,确乎格外分明:我们不但能用我们的心眼看见平伯的梦,更能用我们的肉眼看见那些梦.”这样不可多见的“双美”给我们在阅读诗歌时一种无与伦比的美的感受.

结语:

这部诗集是作者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回忆里加藏着太多的情感.再有作者自书,丰子恺作画的加持,使得这本诗集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此外,这种诗画结合的文本样式能够让一些小读者也享受到诗歌所带来的美感.

汇总,该文是一篇关于俞平伯和意象和诗集方面的伯诗集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伯诗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侧身的艺术读张忠军的诗集《侧身》 宫白云1可以称为“艺术”的都有其自身的灵魂与价值 “侧身”是人体的一种姿态,体现于文学或诗歌中便是对人类的一种模仿和再现 古希腊唯物主义者德谟克利特说&.

2、 窗口获取延伸的洞微故乡、江南和城市的深广视角评任俊国先生散文诗集《窗口》 窗口,比较实指,但也无限虚拟 窗口是我们眺望、窥探、洞微世界与他人领域的凭借 反之,也是世界和他人进入自我半封闭或虚掩空间、情感与灵魂的通道,或者自我向外部延展、袒露的某种根据 窗口于世界、于自我、于.

3、 在阳光里安静地开花结果瑞娴和她的散文诗集《肋骨》印象 在阳光里安静地开花结果——瑞娴与她的散文诗集肋骨印象刘慧娟无论是散文诗还是诗歌,都是作者内心抒发和自证的过程 散文诗是利用特定的情感符号和语言系统,采取虚实相应的表现手法,意境.

4、 施蛰存和俞平伯 建国初期,施蛰存经过多次思想改造,被吸收加入上海作协,分配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上海市第一届文代会和全国第二届文代会……种种迹象表明,他终于被新生的国家体制吸收,成为广大人民.

5、 中国故事和中国好人(评论)评纪洪平的中篇小说《劳模》 刘鹏艳阅读纪洪平的中篇小说劳模,似乎是一个向经典致敬的过程,这倒不是说作品本身足以列入经典,而是就纪洪平的创作态度和叙事方式而言,整篇小说都沿着传统现实主义的经典路线结构故事和建构价值,使读者进入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