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德育论文题目大全 班主任德育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高中德育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德育论文范文 大一新生德育论文范文 德育自考论文摘要 德育硕士论文 社会德育论文 英国德育论文 信息技术德育论文

德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跟新时代红色家风德育功能与其实现路径探析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德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5

新时代红色家风德育功能与其实现路径探析,该文是德育方面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和家风和路径探析和新时代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摘 要: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人在革命实践、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家庭风尚,是长期积淀而成的、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文化氛围、精神风貌的总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红色家风具有为国家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引导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方向、评判和约束人的行为等德育功能.在相关制度的保障下,充分开发利用红色家风资源,集家庭、学习和社会合力,能促使红色家风和德育系统及其各要素的有效互动,实现红色家风德育功能.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色家风;德育功能;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8)04-0088-06

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各个时代优秀人的家庭风尚,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能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对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政治观发挥引导功效.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转变要求时代任务和阶段性目标与之适应,必然要求文化建设实现新跃迁,从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新时代,积极开展红色家风教育,发挥红色家风德育功能,是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既有利于家庭成员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崇高政治素养和优秀道德品质,又能够给民风和社风注入一股清新之风、先进之风,使之得到良好引导.红色家风德育功能的发挥从“家域”辐射到“社会域”、从作用于个人拓展到作用于整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夯实着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根基.

1红色家风的内涵解析

拥有鲜血和火一般的“红色”在我国语境和思维定式中拥有独特的意蕴,象征着勇敢、刚毅、顽强和爱国等,一般与革命和斗争相联系.中国领导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一直以红色这一浓烈而美好的色彩传达革命精神、激扬革命斗志.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各个时代的优秀人在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家庭风尚,是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根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家风既具有一般家风的历史传承性、社会性、口耳相传和耳濡目染等特征,还兼具红色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先进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特征[1].红色家风是红色文化在家庭中经长期提炼而凝结的风尚,它可以物质形态蕴含于文字记载的家规、家训、家谱和世代相传的信物中,

也可以非物质形态潜藏在日常的言传身教中,不论是物质形态还是非物质形态,皆可内化为后人思想认同,外化为后人自觉行为,体现在为人处事、治家治学等方面.红色家风的核心内容在于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要义在于忠于党和国家,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的政治品格;二是锐意进取、严于律己的服务之道;三是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四是勤俭节约、谦虚低调的生活态度,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红色家风的丰富内容,紧紧围绕忠党爱国、为人民服务.

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红色家风是优秀人的精神、品德和作风在家庭层面的集中体现,内在具有教化和感召作用,相较于一般家风,红色家风作用的实现具有其特质,即直接教化性、情感共振性、时代感召性.直接教化性体现在红色家风的范式功能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人优秀品质凝结成的巨大精神能量在社会进行传承和弘扬,对普通家庭建设具有强大的引领、号召和带动效应,对个人思想价值观念产生引导和示范作用,范式功能引发的看齐意识和示范效应使得红色家风具有直接教化性.情感共振性的载体来源主要是红色家风中一个个形象生动、感人至深的真实事迹,它们是情感共振性效果产生的“催化剂”.如“独臂将军”贺炳炎的“硬骨头”精神,左权将军的“鱼水情怀”,抗日英雄杨靖宇家的“传家宝”桦树皮等真实故事,让人深受感动,促使人们在情感共鸣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化和教育.时代感召性体现在红色家风无形却有力的引导作用上.我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重要原因在于以每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为基,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每一个优秀人的优秀品质通过家庭沿袭,对整个社会产生辐射带动作用,突破空间限制,以一家带多家,以“小家”延伸到“大家”,无形地引导千万家庭向先进看齐、向优秀靠拢.

2“新时代”红色家风的德育功能

“德育功能,是指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结果.”[2]10总书记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从重物质到重质量的转变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获得新跃进.思想道德建设为其他方面的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将红色家风融入德育进而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符合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新时代”红色家风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思想建设总方向,有效对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衔接思想道德道路发展的情感纽带,明确“软性约束”的行为准则,最终产生“知行合一”的效果.

2.1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国家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红色家风核心内涵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和道德发展总方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对新征程做出新安排,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也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的时代.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四个自信”的核心引领力量,以每个人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带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夺取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提供巨大精神力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人自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此作为人生引领,全心全意投入到共产主义奋斗事业中,这已经内化为家风中的核心部分,能有效激励后人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律己修身、顽强拼搏,不断提升自我,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可以凝魂聚气,促使人们同心戮力为社会发展献策献力.将“小家”优秀家风推广为社会风尚的过程中,红色家风中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超越“家域”延伸到社会,能有效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拒绝假丑恶,进而树立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

当前,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人们不禁产生思想困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想趁机侵蚀人们的思想,干扰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从国外环境来看,西方的一些不良思想,如抹黑马克思主义,宣扬共产主义的虚无性,歪曲和抹黑革命时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人的形象等.这些因素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有的人只重物质满足忽视精神素养提升,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集体利益之上;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认识不全或模糊;对共产主义持怀疑态度,等等.低俗的、错误的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缺失容易让人陷入思想误区,做出不正确的价值选择、道德评判,偏执于个人利益的狭隘追求.红色家风的核心内容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能帮助人们深化对中国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以此规制自身的思想和行为,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之,红色家风的核心内容,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此指导人生方向,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2.2契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主题,引导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方向

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应当重视对家风家教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起着引导和规制作用.红色家风是家庭的德,是优秀人及其后代的个人之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社会之德.社会是由每一个个体所组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之德”必然离不开“家庭之德”和“个人之德”,因此,红色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内在的契合性,都强调社会道德教化、家庭美德养成、个人品德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新要求,即需要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不忘本来、放眼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思想引导.红色家风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与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主题相契合,从而实现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有效统一.

人生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个人价值的体现要通过社会价值实现,无论你所处的岗位如何,只要对国家和社会有所贡献,平凡的岗位亦能创造不平凡的价值,这是我们所提倡的正确价值观.抗日英烈马本斋的母亲从小教育孩子,“祖国需要我做什么,我就要把这个工作做好.”母亲的言传身教对马本斋产生深刻影响,马本斋及其儿子马国超一直延续优秀家风,将国家需要当成最高指示,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这种家风涵养的就是爱国的价值观.反观当今社会,一些人将职业分为三六九等,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甚至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罔顾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若这种价值观念充斥社会,又岂能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红色家风德育功能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因此,将红色家风资源运用于德育过程中,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相契合,让红色家风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一个人的心中,促使人们在认同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念体系,进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

2.3确定相应的行为准则,评判和约束人的行为红色家风延续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阶梯,传承了爱国、孝老、慈幼、勤俭、立志、

自律、仁爱、进取等重德修身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同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红色家风经过一代代优秀人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也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验证.优秀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形成的精神、价值观念和作风反映到家庭层面,便形成家风,其彰显的爱党爱国、忠于人民、廉洁自律、艰苦朴素、严于律己、甘于奉献等特质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儿女遵循的日常行为准则.“德无论是否具有强制性质,它都是人们行为的一个标准和准则.”[3]29红色家风中每个鲜活独特的故事传达的优秀精神,内在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个体主动看齐和社会环境的熏陶,固然可以对周边群体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但如果将红色家风教育主动引入到德育教育中,德育之花必然更加绚烂.德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直接引导人们的行为方向,德育的组织性,能更全面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更加系统而规范地引导人们的行为.红色家风中的人物和精神具有标杆的特质,而德育使得这种标杆更为稳固而鲜明,人们可以对照标杆正确评价自身和他人行为,不断反思和总结,从而改善和提升自身行为,去向善、求真、求美.

“准则”更多是指硬性要求,有一定的强制性.红色家风为个人提供了部分做人的行为准则,红色家风德育功能的发挥,便是通过对教育对象的显性或者隐性的教化,使这种行为准则能够帮助教育对象内在的思想矛盾顺利转变,形成社会发展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虽是一种软约束,其效果的持久力却比硬约束更强,没有违背硬约束所要求的行为的直接惩罚,却有因与“软性准则”所要求的思想和行为相悖的自觉苛责和外在无形约束.红色家风通过拓展德育内容,优化德育手段、方法和环境,实现与德育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软性约束”和引导效果.红色家风蕴含的忠党爱国、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等为人处事的优秀精神品质为人们提供普遍遵循的“准则”;红色家风服务于民、大公无私、严守纪律等廉政本色更是有助于提升党员队伍德育的实效,面对目前存在的党员干部“一人腐带动全家腐”、损公肥私等不良家风问题,红色家风的传承和弘扬更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帮助党员干部挺起精神脊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新时代”红色家风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新时代”红色家风德育功能的实现,要以红色家风资源为基础,即在深入挖掘红色家风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作用,形成德育合力.此外,须臾离不开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能为红色家风德育功能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后盾.

3.1充分开发利用资源,为实现红色家风德育功能提供物质载体

红色家风资源是德育功能得以实现的物质载体,因而,必须充分挖掘红色家风资源,在德育过程中充分运用这些资源,促使红色家风的德育功能得以实现.

首先,要加强红色基地建设.红色基地包括革命旧址、优秀人的故居和工作所在地以及红色教育基地等.红色基地宣传红色家风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向人们宣传红色家风事迹、优秀人的个人事迹、革命奋斗史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历程等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在红色基地邀请优秀人的后人开展讲座、组织专门的红色家风宣传学习活动.其次,要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目前,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个人力量存在积极性不足、协调力度不够的问题,如免费陈列馆和博物馆的开放广度、珍贵史料和遗物的保存和研究、红色文化品牌的建设、红色旅游的开发等.在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的过程中,党政部门应该充分调动社会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集社会力量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发展相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让红色家风得以弘扬.第三,要积极构建和完善红络平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随着网民数量的猛增,红络平台的构建和完善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现阶段,应建立并完善专门红站或在网站上设立红色家风宣传版块,开发推广红色家风相关的APP,培养红色家风“微博达人”和“博客名人”并推送相关文章,创建红色家风相关微信公众号推送优秀员家庭故事的文章等.同时,要建立健全网络机制体制,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强化网络净化功能,促成网络成为红色家风建设的一片沃土.

3.2家庭、学校和社会配合,为红色家风德育功能发挥提供合力

德育系统内部构成要素包括德育主客体、德育内容、方法和环境等,要实现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化,离不开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将德育各要素充分调动和协调,落实德育功能,发挥三者的德育功能,并协调三者力量实现功能整合,实现德育功能的最大化.

首先,家庭要重视红色家风的作用,并结合自家家风开展家风建设.父母深化对红色家风价值的认知,并进一步认同,善于将红色家风渗透于孩子的点滴教育和日常生活中,并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有利于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守道德的好习惯.此外,父母要注重言传身教,促使孩子在行为模仿中内化父母行为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构建自身的价值体系,以此指导行为.其次,学校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德育模式,将红色家风有效融入德育过程,提升德育实效.目前,学校虽然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是有些学校德育模式单一或落后,德育收效甚微.因此,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模式,将红色家风有效融入德育过程,进一步强化德育实效.学校应该结合红色家风故事性、感染性、易接受性的特点,实行混合制德育模式,即认知———情感———行为互动型德育模式和教化———内化型德育模式.必须强调的是,将红色家风融入混合制德育模式中,要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德育规律为前提,针对不同群体特征开展针对性德育,并且进行必要的理论灌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灌输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感悟红色家风中的优秀精神品质,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如角色扮演、走访红色基地、开展红色旅游等.此外,行为型德育模式也不容忽视,制定相关的学校规章制度、班规班纪,以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对非文明的行为采取负强化,以行为促思想,深化其对红色家风优秀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学习.第三,要注重社会环境的熏陶,依托新媒体,增强红色家风的辐射带动作用.社会环境是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是社会动物,为了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会做出或多或少的改变.这里所指的社会环境熏陶是德育“微环境”,为了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之朝着德育教育主体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有计划、有目的改变社会环境,实现德育目标.最后,要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德育整体功能,发挥主体间的合力效能.红色家风融入德育中,要实现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交流和合作,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和协调机制,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共通,引导、疏导,让红色家风更为高效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在社区开展学习红色家风的评比活动、组织家庭参观红色基地、共同制作红色家风宣传栏,学校邀请家长参与红色家风主题班会等.单个主体作用的范围和效果有限,各主体之间相互合作、紧密衔接,合各方之力,方能实现红色家风的德育功能最优化.

3.3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为红色家风德育功能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是指直接通过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而间接地规制或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交往规则.在走向现代化、大力发展市场经济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红色家风的德育功能,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建设.红色家风德育功能实现的目的是让教育对象通过红色家风教育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形成深厚的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简言之,就是培育教育对象的德行.红色家风德育功能的实现,需要多方扶持和支撑,各种制度、规则、规范理应成为实现红色家风德育功能的强有力的保障.

首先,要尽快生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引导的社会公共*制度.法律体系是社会环境的重要部分,一个社会法治程度的高低不但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而且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承载的是近百年来在中国大地上既已形成的民族精神.红色家风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德育功能的充分实现有待于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引导的社会公共*制度的生成.如曾经轰动一时的“扶起摔倒老人的事件”,引发社会关于道德方面的热议.这个案例特别说明了“在司法环节,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把先进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要求作为判断人们行为对错、是非的标准和参考依据,使‘以德治国’真正起到作用”[4].其次,要完善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学校制度.学校制度是指由学校制定或自主采纳和维系的教育管理制度的体系,它对红色家风德育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通过规章、守则、条例等形式把红色家风教育原则确定下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红色家风教育实施的效力,规范和指引着学校成员的各种行为,用制度在红色家风教育活动中建立一个由交互主体的道德行为产生的情感互动和与情感相关的人类道德情感之网,增强德育功能实现的情感保障,并依托微博、微信、贴吧等信息工具,利用新媒体的即时性、交互性、快捷性等优势,通过红色家风的德育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红色家风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生活化、具体化、常态化.

上文结束语,此文是适合家风和路径探析和新时代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德育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德育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关于小学德育教育 内容摘要育人要从小抓起 今天的少年,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发育滋长,成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勇于献身的一代新人 他们是否健康成长,关键在于人的培养 .

2、 新时代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内容摘要新时代,地方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力量,必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应用人才,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走出自己的辉煌 而通过对当前地方高校进行的实地调研发现,应用型人才.

3、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的强化路径探微 摘要 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与政策、自觉维护党的领导、保证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坚守党的阵地……方面 目前,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发挥中还存在对党.

4、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一、新媒体在高校领域的传播特点新媒体在高校传播路径实现多元化和普及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加上移动网络的便利性,高校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点对点、点对面的方式,实现了信息交互的多层次和.

5、 新形势下党的群众组织力提升路径探析 摘 要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这不仅体现了党对群众作用、群众工作的深刻认识,还是对践行党的宗旨的制度化、具体化 新形势下,党的群众组织力还需充分发挥党的引领与.

6、 新时代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 【摘 要】现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仍需要在坚持中国的领导下,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关键词】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