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生态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工程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金融经济杂志社 宏观经济编辑部 当代经济投稿邮箱 块状经济论文 商业经济投稿须知 关于生态经济的论文 关于经济论文的题目

经济发展类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与2000年以来GDP100强城市经济时空变化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经济发展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8

2000年以来GDP100强城市经济时空变化,该文是经济发展方面开题报告范文与GDP100和经济发展和时空类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GDP100强城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在分析100强空间分布变化的基础上,基于GDP数据,采用比重法、锡尔指数分析了2000年以来100强经济发展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1)100强分布呈“东部最多,中部次之,西部与东北最少”的环状特征,西部100强数量显著增加,东北明显减少.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是主要原因;(2)西部与中部的GDP比重上升,东部与东北比重下降,100强数量变化与经济增速差异是主要原因,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不可忽视;(3)100强GDP的总体差异明显减小且有阶段性.总体差异主要表现为组内差异,但组内差异与组间差异对总体差异下降的贡献相差不大.虽然东部是组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但中西部所占份额明显增大.

【关键词】GDP100强;时空变化:GDP比重:锡尔指数;中国

【中图分类号】K902、F29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166(2018)08-0031-05

doi:10.3969/j.issn.1003-0166.2018.08.007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技术与体制创新等正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格局演变的主导因素[1]802-812.这给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也在改变着经济空间格局,使经济格局演变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相对于农村经济,我国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地区生产总值(GDP)前100位的城市(下称100强)的经济规模由2000年的6.933 8亿元扩大到2015年的518703亿元,名义增长率达14.36%.较全国同期高0.62个百分点:占全国GDP的比重相应的由69.99%上升至75.99%.可见,100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国经济走势.由于经济基础、区位条件、科技创新、资源禀赋、国家宏观调控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影响.2000年以来100强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差异,时空变化发生明显变化.

区域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已成为阻碍全局快速发展的重要障碍,并引发了学者的研究热潮[2-3].大多数研究或基于国家层面围绕省级行政单元[4-5],或基于省域层面探讨县域之间格局变化[1]802-812[6-7].还有研究基于我国重要区域,如长江经济带[8-10]、珠三角经济区[11]、三大地[12-13]以及中原经济区[14]等.研究认为1990-2000年间我国经济空间差异明显增大[15]1037-1046.而2000年以来开始趋缓或减少[16-18].上述研究多基于截面数据.主要从人均GDP对比角度研究,时间连续的研究较[15]1037-1046.虽然基于三大地带研究我国经济格局可以较为全面的揭示总体特征.但东北与三大地带有着明显区别.从检索到的文献看,尚未发现100强时空格局变化方面的研究.结合相关文件,本文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4个区域①,以2000-2015年间入围100强城市的时空变化为对象.以期找出期间的变化规律,为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1.1研究样本

研究样本为2000-2015年间我国GDP前100位的城市.由于经济增速差异,各年份的100强名单有所不同,期间共有125个城市入围100强.其中80个城市始终入围100强.45个城市仅在部分年份入围.数据来源为2001-2016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相关的统计公报等,GDP数据为当年,增长率为名义增长率.

1.2研究方法

研究区域空间格局演变的方法主要有指数法和ESDA.由于各年样本不同,且ESDA不能准确测度100强差异与变化的变动趋势.故采用指数法.选择GDP比重和锡尔指数两个指标.锡尔指数(T)又称Theil熵,由数学家Shannon和Wiener建立,1967年Theil在研究国家间的收人差异时首先运用.T越大,样本间的差异就越大.T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区域差异变动,而且具有把总体差异划分成组内差异(Tw,表征区域内部的不平等程度)和组间差异(TB,表征区域之间的不平等程度)的特性[19],可以较好的刻画区域差异的演变轨迹及原因,在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中最为常用[20].本文采用人口加权计算锡尔指数.

式中:yi为i城市GDP,Yi为j区域GDP,Y为100强GDP;ni为i城市人口,Nj为j区域人口,N为100强人口数.

2 空间分布变化

2.1城市数量由东部向外呈环状递减

1)从总入围城市数看,东部有65个城市,占52%,其中山东、广东、江苏、浙江、河北5省占46.4%.中部有29个城市,占23.2%,仅河南、湖南、湖北就占17.6%.西部和东北分别有20个、11个城市,各占16%、8.8%,前者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陕西,后者分布比较均匀.2)80个始终入围的城市中,上述4个区域的城市数分别占66.25%、18.75%、6.25%、8.75%.显然,无论是总入围数,还是始终入围数,东部入围数明显多于其他3个区域,中部次之,而西部与东北与其他两个区域有显著差距.“东部最多,中部次之,西部与东北最少”的环状分布特征明显.

上述特征与改革开放进程密不可分.我国改革开放由东向西逐步延伸,东部率先发展,中西部起步较晚,东北改革更加滞后,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广东、江苏、山东、浙江GDP稳居全国前四.河南与河北GDP大部分年份居全国前七.6省也是100强的主要分布省区:湖北、湖南、辽宁、福建、内蒙古、广西、黑龙江等省区GDP居全国中游,其100强数量同样居中游:海南、青海、宁夏、西藏GDP居全国后四位,则无城市入围.各省的100强数量与2000-2015年各自GDP总量的秩相关系数r’等于0.829>r0.01等于0.432.表明省区经济总量对入围城市数影响明显.

2.2西部增加与东北减少对比明显

与2000年100强名单相比,有15个新城市入围2015年的100强,同样有15个城市退出.西部虽有3个城市退出,但新增城市多达9个,入围城市数达15个,成为唯一入围数量增加的区域.东北无新城市入围2015年100强,但有3个城市退出,城市数由10个下降至7个,减少幅度在4个区域中最大.东部与中部新增城市分别为4个、2个,但同时有6个、3个城市退出,入围城市数由61个、20个下降至59个、19个,总体变化幅度不大.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需求旺盛,促进了西部的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更是给其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东北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数量不断增加.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以重庆、贵州、陕西、内蒙古为代表的西部受影响较小,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东北受影响明显,加之产业结构、体制机制、区位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长逐步放缓.2)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1].2010年以来.我国整体上进入了由以单个城市为主导向以城市群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的转型阶段[22].但西部城市化水平较低,正处于以农村为主导向以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转型阶段的中期.快速城市化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如2009年以来西部就有通辽、赤峰、咸阳、遵义4个城市入围100强.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整体上处于由以单个城市为主导向以城市群为主导转型的城市化中期阶段,城市化速度慢,因而城市经济增长也较慢.

3 GDP比重变化

从GDP比重看.4个区域的100强的GDP比重变化呈现“两升两降”趋势.西部虽然有4个年份的比重略有下降,但总体提升幅度大,由8.08%上升至13.03%,增加了4.76个百分点,比重提高源自城市数量增加与快速的经济增长(17.88%).中部的比重增幅明显小于西部,仅提高1.72个百分点,由12.44%上升至14.16%.其增速也明显慢于西部,为15.35%.

东北的比重在2001-2005年、2012-2015年明显下降,由10.1%下降至6.55%.减少3.5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缓慢(11.11%)和100强数量明显减少是主因.东部的比重降幅略低于东北,为2.94个百分点,但有波动性,2001-2004年比重逐年提高,由69.19%上升至70.74%,2005-2012年快速下降至65.34%.年均下降0.68个百分点,此后比重略有提高,但年均仅提高0.3个百分点.

由图1可看出,东北第一阶段的GDP下降恰好是东部、西部比重上升时期;2012年的转折特征明显.前者表明宏观区域发展政策对100强发展影响显著(1978年东部率先发展.2000年西部大开发).后者则与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切相关.均说明国家的宏观发展政策对100强发展影响显著.

4基于锡尔指数的100强变化

4.1总体差异明显减小

1)由表1可以看出,虽然个别年份100强GDP的T略有增大,但总体上大幅下降,由0.110 11下降至0.076 73.降幅达30.32%,表明100强间的总体差异明显缩小,更加趋向于均衡.2)考虑到样本不同,本文补齐125个城市基期与末期的GDP数据,计算出期间的平均增速.西部和中部的增速最快,分别为16.34%、15.24%,各自增速位序的平均值分别为35.75、56.28.东部与东北的增速明显低于上述2个区域,分别为14.1%、12.05%,增速位序的平均值为68.94、95.18.3)在GDP增速最快的40个城市中,西部与中部各有14个、8个,分别占其总入围城市数的70%、27.59%.东部虽然有17个,但只占其入围城市数的26.15%.东北则仅有1个.在增速最慢的40个城市中,东部与东北各有24个、7个,而西部与中部仅有3个、6个.正是GDP平均规模较大的东部与东北城市增长较慢.而规模较小的西部与中部城市增长较快.带来了锡尔指数的下降.

4.2过程具有阶段性

2001-2005年.T缓慢下降,年均下降0.001 79.该时期全国各省区经济增速较为均衡,带来TW和TB均小幅下降.2006、2007年T变化极小.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显现.区域经济增速分异明显,整体上中西部经济仍然较快发展.东部与东北则明显放缓,差异增长使T快速减小,至2011年下降至0.079 83,年均下降0.004 22.2012年以来,受节能减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影响,虽然大部分省区经济增速放缓,但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南、湖北及东北3省的降速尤为明显,而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区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经济增速下降较小,故T缓慢下降,年均仅下降0.000 64.

4.3总体差异主要表现为组内差异.组内与组间差异对总体差异下降的贡献相当

虽然100强GDP的T明显减小,但TW主导T的状况却日渐突出,期间TW占T的份额始终在800/0以上.2015年更是达96.080/0.多年平均为87.6%.而TB的份额始终在20%以下,多年平均仅12.4%.较TW低75.2个百分点,表明100强总体差异在4个区域之间表现不明显,而主要表现为各个区域内部的各城市间差异.虽然TW所占份额大幅上升并不断拉大与TB份额的差距.但二者对T减小的贡献相差并不明显.其中TW的贡献为52.46%.TB为47.54%

4.4组内差异主要源自东部,中西部份额明显增大

东部经济发达,但发展不均衡.虽有北上广深及天津、苏州、杭州等GDP靠前的城市,但河北大部、山东中西部、苏北以及珠三角之外的广东其他区域的城市的经济规模较小.城市间的GDP差异悬殊,其TE的多年平均份额为占TW的43.9%.是100强TW乃至T的最大来源,但研究期内TE大幅下降,由0.045 98减小到0.025 37.中部与西部的GDP居全国前列的城市数量少(如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规模较小的城市占比高,因而TM、TX均小于TE.其各自占TW的份额均明显上升,分别由28.72%、11.07%上升至33.41%、26.67%.各自提高了4.69、15.6个百分点.TW由0.010 1上升至0.019 96,也是唯一内部差异扩大的区域.东北的TN及占TW份额在4个区域中均最小,且大幅下降,分别由0.008 95、9.81%下降至0.004 06、5.51%.东北入围城市多为重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发展水平比较接近,故TN最小.2012年以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东北的城市经济影响显著,经济规模较大的大庆、鞍山、哈尔滨经济发展尤其低迷,带来TN的明显减小.

5结论

基于统计数据,采用GDP比重、锡尔指数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GDP100强城市的经济时空变化.得出以下结论:

1)100强分布呈现“东部最多,中部次之,西部与东北最少”的环状特征.东北100强数量明显减少与西部显著增加对比鲜明.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是主导因素.

2)西部与中部的GDP比重均上升.前者上升幅度大于后者,而东部与东北的GDP比重下降,且东北降幅大于东部.城市的数量增加与经济增速差异是比重变化的原因.

3)2000年以来100强GDP的总体差异明显减小,且有阶段性.其中2001-2005年较慢下降,2006-2007年基本保持稳定,2008-2011年快速下降.2012年以来缓慢下降.总体差异主要表现为组内差异,但组内差异与组间差异对总体差异下降的贡献相当.

4)东部是组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中部和西部的所占份额明显增大,而东部与东北所占份额明显减小.西部的区域内部差异显著扩大,其余3个区域的区域内部差异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本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GDP100和经济发展和时空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经济发展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经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以山西省吕梁市为例 摘 要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当地的自然资源,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状况来看,大部分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基本都会经历兴起—繁荣—衰退……过程,学术界将这一过程称为&ld.

2、 文化旅游和城市经济协调的内在机制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发展,文化旅游成为发展较为迅速的产业,也是很多国家的支柱性产业 为了研究文化旅游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文章以三个地区为样本,说明了文化旅游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方式,探.

3、 新疆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本研究通过百度指数平台获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1年—2017年新疆旅游网络关注度数据,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发现全国居民对新疆旅游的网络关注度总体呈增长趋势,月份变化.

4、 徐长明:经济结构变化,车市表现反常,建议车企明年排产计划零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表示,当下来看汽车行业短期有困难,长期还是看好,建议厂家按照“零规划”来做明年的乘用车产销规划,给全国经销商减缓一点压力,共克时艰,以便大家效益变得更好.

5、 大城市经济核心区快购模式探究以哈尔滨市大街为例 摘要所谓城市经济核心区是指一所城市中资本最为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增长速度快的聚集区 可以说经济核心区是一所城市经济最为发达、消费水平最高的地区,该区域往往伴生着诸多大型超市、购物广场、饭店…… 然而一.

6、 会展经济和城市经济的互动效应 当前,我国会展业已经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会展经济成为城市内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现出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会展经济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产业经济模式,可以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需求提供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