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创业论文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创业教育论文3000字 1000创业教育论文 创业教育论文2000 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论文 和创业教育期刊 和创业教育杂志社

创业教育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跟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创业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20

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本文是创业教育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和教学改革和创业和实践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文章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在功能实现和核心问题方面的内在机理,重点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升、促进大学专业创新和自我革新,引导高校特色发展的三重目标和功能;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在理念转变与教学设计改革、促进三项能力融合与引导协同发展生态格局方面的三个核心问题,并尝试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改革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专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8)02-0119-05

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转型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优先路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以来,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潜力,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形成全过程育人、全员参与、资源整合的培育路径,既是实现“双创”目标的有力途径,也是促进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有力推手.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目标

创业教育的作用和目的“在于可促使学生提高创业方面的技巧,助力他们决定自己的职业道路,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是增长创业意愿,做好立志创业的准备”[1].创新教育则强调区别于传统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就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而言,与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具体说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便于实现以下目标:

(一)在专业基础上提高学生综合开发和应用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是与专业相结合,这也是被美国考夫曼基金会认可的主要培养方式之一.曾尔雷教授指出,“创业教育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进行,必须深入紧密的依赖专业教育和知识教育”,欧盟OIPEC计划项目专家Leonid Chechurin也曾指出,创新必须要有基础,要为了应用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脱离了原有基础和应用需求的创新是无意义的.因此,基于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补充专业教育的局限,实现两大功能:

一是提升学生机会选择能力.这也被视为创业教育开展的初衷,最早的创业教育便是为了缓解美国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浪潮而由政府推进的.随着创业教育在美国取得了由缓解就业压力到激发创新活力再到促进人才红利的阶段式实施效果递增,创业教育的地位获得了充分的认可.在管理学科专业学者的眼中,创业教育是个人有关商业投资知识和技巧需求的职业训练,创业教育可以带来更好的职业选择和产出,创业教育有助于人力资本产出,在知识技能、创业(或商业)直觉和自主创业意愿方面均能产生积极影响力[1].

二是提高学生自我管控的效能.创业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各种实践或模拟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四个方面的潜能,Bandura认为包括自主性(enactive mastery)、经验性(vicarious experience)、外向性(verbal persuasion)、自控性(emotional arousal).公认的创业教育适当手段是侧重实践教学的布局和调控,而实践课程的兴趣关联性、生活性、开放性、体验性、综合性、生成性特征,能够在教学组织中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的思维范式.甚至,近年来学者们不仅认识到创业教育带来的育人和商业价值,更认识到了创业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具有创业意识的人不仅是万众创业的需求,也是组织或企业内创业(innerpreneurship)的必然需求,具有创业品质的人能够持续为企业内部产生较强的创业效能和创新动力.

(二)促进大学形成专业创新和自我革新的观念

丁烈云院士在谈到创新时代大学发展的问题时曾强调“大学要更好的发挥职能,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如何妥善的对接好经济”[2].这就需要大学与企业构建协同育人的模式,善于聚拢和使用社会上的一切资源,促进大学科研创新的转化率.这一目标与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专业创新发展力和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有利于大学转变观念和教学组织方式:

一是促进大学转型创新发展.教育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教育具有社会性、时代性特征.当前教育创新不足的问题是教育与制度之间“偏差”的结果.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既需要解决教育的问题,也需要解决制度的问题.著名学者亨利·埃兹科维兹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大学-产业-政府的三螺旋模型(Triple Helix),对大学引导型创业教育的运行模式框架进行了描述,一所传统型大学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社会参与等各维度组织因子的变化,最终通过变革、创新和创业三个阶段转变成创业型大学.在这一过程中,大学与社会之间的组织互动已经越来越频繁和紧密,“学术研究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一项商业活动对学术知识的要求越高,获得的经济回报就可能越高”[3].大学会主动调整自己以便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通过与资源提供者的协调,从而使自己获得确定优先权的能力”[4].创业教育会使大学成为带来自身组织变革、行为变革、思想变革和推动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

二是促进教学活动组织的变革.美国创业教育的经验显示,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大学中,教育教学方法已经呈现多元发展的局面,“问题教学、行动教学、权变教学、体验教学广泛应用于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中,成为支撑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隐型根基”[5].学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形成针对传统商科课程拓展的创业教育模式,或依赖原学科基础进行以技术创新型为主的创业教育两大种类.同时,几乎所有的创业教育都需要实践平台建设作为支撑,并适时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比如邀请企业家讲座等.由此看来,无论是在教学的内容上、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组织上,创业教育都对传统教育教学内涵进行了延展,同时也提出了教学活动组织变革的新挑战.

(三)促进高等教育形成生态发展、错位发展的局面

教育生态化发展的呼声日益强烈,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较长时间忽略了生态发展的规律,使得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有利于扬长避短,促进高校集中优质资源率先在创新创业能力强、成果转化可能性高的学科和专业优先推动资源配置,客观上促进学科和专业发展:

一是有助于引导教育去齐平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带来的教育同质化弊端已不可回避,如何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国战略下寻求适合高校自身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贡献力的新途径是摆在每个高校面前的难题.首要克服的瓶颈是摆脱同质化发展的路径依赖,寻求到凸显特色的优势的发展道路,创业教育为此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创业网络、创业生态、创客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念注入高等教育,为理论指导下探索科学发展之路提供了众多可能性.实践显示,创业教育促进了高等教育育人质量的显著提升,育人成果也呈现出显著特色,如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已孵化并成功落地了有关大数据处理、污染防护与治理等创新型创业企业.

二是促进教育评价的理性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高校外延扩张和专业的非理性扩容使得教育理性评价的压力和阻力不断增大,筛选理论创始人迈克尔·斯宾塞和罗伯特·索洛指出,私人收益决定于每个人所体现的不同的“信号”和“标识”,而“信号”大多直观的反应在文凭上,在这一现象中个人潜藏的隐形技能和价值就被粗暴的忽略了.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尽可能释放人才红利,单一的评价标准已不能客观科学和准确的反应教育自身发展力、适应力、创新力的问题,尤其是创业教育所强调的协同发展,其产出需要以更加系统化的方式进行评价.新的评价方式和指标又反作用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当前高等教育转向更加协同创新发展的方向.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的开展既能激发受教育者的个体创新力,促进个体增强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又能促进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创新力的发展,促进高校开放办学、主动对接市场、转变观念和方法,形成内外双驱动的创新动力,是高校深化改革的紧要选择.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核心问题

全球化背景带来了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具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导力量,知识经济时代特征也表明,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基于知识的创新与发明.作为人才培养重要承担者、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大学也势必受影响:当前全球范围高等教育实践表明,大学组织将朝向创业型大学方向转变,人才培养目标也将朝向拥有创业能力,能够自我雇佣甚至造就就业机会的创造者[4].创业教育发展也存在适应度、优先度、满意度等预设条件下的均衡、科学、生态发展问题,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研究追逐的目标.

(一)转变育人理念与教学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所传递的信号并不仅仅在于改善能力,推动改革,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促进大众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认可.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指示:要在育人为本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突出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等.同时,教育部此前曾对普通本科院校提出指导性意见,要求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因此,实践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开发和合理使用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有利于解决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人才培养理念滞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双师型队伍建设不完备、科研项目不接地气、创新能力和底气不足等若干发展瓶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分类实施、强化实践、协同创新,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抓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力融合,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二)促进三项能力培养的融合

一是促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融合.创新与创业在本质上并无区别.约瑟夫·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生产手段的新组合”,可见“创新”的保障力其实来源于生产手段执行者的变革,也就是具有创造能力、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人.黄兆信、王志强认为,创新概念的范畴涵盖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所有技术的、组织的、方法的、系统的变革及其最终价值实现的过程,而创业则是为了推动创新的实现和一大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所进行的动态过程.与创新相比,创业要求人们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转化成成功的社会实践的过程[6].曾尔雷、黄新敏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既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优化,也可以形成二者之间互为增进的关系.因此,把创新与创业教育融入当前高校育人培养体系是推动“知行合一”教育观、促进高校内部变革的强大动力,将现有教育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自身办学能力、市场适应度和满意度的必然选择和可行性选择.

二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向专业教育体系渗透.当前英美创业教育有磁石模式、辐射模式、混合模式三种[7],磁石模式是以商学院等个别条件成熟学院为核心,建设面向全校的开放型创业课程和训练平台.辐射模式是在所有学院均设有组织管理协调机构,使创业教育渗透到每个学科中,促进学科的交叉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混合模式是以分阶段培养为特点的模式,在各学院设立专门机构,但是教学活动依赖以商科为主的个别学院进行.国内创业教育组织模式也有融入式、培训式、嵌入式等多种.吸收和借鉴国外经验,注重移植过程中的本土特征,已为高校开展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创业教育以从初生时期商科领域跳出,发展为具有独立特点的学科,受到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支撑,同样涉及理念、主体、对象、方式、保障等多方面,应当坚持在现有的教育体系内发挥创新性,促进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协同创新发展.《论语》有云,“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治学,需在广泛学习文化知识基础上,以道德约束自己,才不会离经叛道.创业教育的开展亦是如是,需在扎实开展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融入创业教育,训练创新思维和能力,才不会使创业教育走上单打独斗的局面,促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格局.

(三)引导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生态格局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特教育理念,拥有高校与区域、高校与高校、高校与学生三对关系,创业教育只有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多样性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的保障其有效性[8].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和实践均证明,孤立的开展课堂讲授是无法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的.尤其是近年来,学者们以实践层面的问题为导向注意到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生态化发展,才能形成资源有效使用和科学发展的前景.徐小洲教授指出,基于大学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以大学为中心,通过有效处理与大学有关的政府、企业、市场、资金、培训等方面因子,来促进学生创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是创业生态的一部分,包含外部生态和内部生态两部分,而以大学为中心的内部生态系统发展需要协调包含资源配置、学生、教师等在内的多种生态因子相互协调作用,形成合力[9].当前,不同高校现实发展中差异性显著,不同高校发展创业教育也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形成服务区域经济、错位发展、资源共用、特色明显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吸引社会不同阶层的力量共同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实行分类引导、分类评价、覆盖全面的发展格局.尤其要注重分类引导,分步实施,探索教育投入与平衡的关系,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合理有效的局面.

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改革的实践路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潜力,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求,在专业基础上以项目化引领学习和竞赛式学习方法创新为两大抓手,以教师多层次培养与使用为重要教学保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形成基于专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改革的新成果,在教育理念、理论、实践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实践驱动型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具体如下:

(一)形成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改革理念

改革必须有正确的理念为引导,国家“五大发展理念”渗透到改革的各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也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框架下进行,更要注重找准抓手,将五大理念转变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一是要以提升专业人才的创新力、创造力、创业力为目标.在现有专业教育体系的结构上,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引导学生在深化专业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基于专业学习的创新创业训练,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竞争力.二是要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协同育人、生态发展观念为引导,着力开发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创业实践课程建设的各环节,形成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实践育人体系,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完善高校实践课程育人环节.三是要加强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建设.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保障机制等教学运行各环节的总体设计,形成以实践驱动为动力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新理念,完善平台建设及软硬件的投入保障,健全师资队伍及教学成果的评价与转化机制,总体上提升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和保障力.四是要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开展.紧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加强在专业学习基础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可推广的教学经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上发展、成熟,形成具有普世意义的育人模式和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

(二)促进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教育

以原有专业人才培养大纲为基础,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嫁接,打好学生专业基础,促进学生专业创新,提高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7].为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根据学生学制和学习阶段沿着知识学习(Learning)-创新能力(Innovation)-创业能力(entrepreneurship)的逐级递进方式的路径进行组织.其中,知识学习以原有专业课程为主,增加专业实践课程模块;新增创新能力培养和创业能力培养课程建设,注重SYB、KAB等模拟游戏方式和新式教学方式的引进,以促进专业知识的巩固与理论课程的实践转型,形成基础知识、创新环节、创业能力培养相互结合的立体化构建,带动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契合,为学生营造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环境和保障机制.同时,增加实践环节设计,形成专业实践、创新实践、创业实践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块,以理论与实践教学 “双转型”,共同促进全校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育人框架的变化与实践教学的显著提升,有效的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10].

(三)结合现有师资优势完善双师型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是摆在所有创新创业教育现实面前的一道栅栏,要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构建以双师型、实践型、辅导型导师为主的多层次师资队伍,形成包含专业教师、创业理论导师、创业实践导师、创业咨询师在内的多层级专业型师资队伍,并完善导师数据库平台.为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可采用专业教师与创业理论导师交叉培养方式,形成双师型队伍;创业实践导师采取聘用方式,多以企业师资、校友企业导师为主,形成专业实践与企业初创实践为主要内容的2大导师群.同时,注重多渠道、分层级的导师队伍培养与建设,通过邀请创业导师培训项目、创业咨询师培养项目入校,为学校理论导师进行专场授课,同时选派创业理论导师参加高规格学术交流会议和师资培训会议等,鼓励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研究,提高创业教育发展力和保障力.

(四)抓好项目和竞赛两条主途径

项目化学习是以项目为联接纽带,促进多学科学生、老师共同致力于钻研和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学习方式,竞赛式学习带有项目化学习的特点,同时更为强调竞技性,二者结合既有利于跨学科知识的融通和交流,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提升自我标准.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善用项目化和竞赛化学习方式,构建学生科技项目、科研项目、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三个层次的项目式学习(Project),提升学生学习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倡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式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通过学生自主组队、自主选题、自主选导师,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和老师凝结在一起,共同参与创新项目自主学习,有利于形成资源共享、专业互补的发展优势;科研项目参与式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和专业特色等平台,使学生接受更为前沿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方法指导,在参与教师科研中接受新知识学习,是一种带有问题导向性,以解决实际问题或技术难题为出发点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较快的接触领域和行业前沿,增强难题、化解困难的实践能力,锻炼其专业创新思维,提升科技创新驱动能力和水平.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习,有利于训练学生创业品质和技能.通过训练和孵化创新项目,并选拔优秀项目参加高层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团队意识、创业技能、创业品德等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科交叉和专业实践与创业实践的融合.

(五)打造好学习平台和保障机制

要以生态化发展理念为引导,结合专业发展和院校发展目标,大力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包括:一是校企合作实习平台.利用企业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深度参与企业角色,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可度,促进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专业和企业运作模式,熟悉和锻炼分析市场需求能力.二是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平台.使学生依托科技+孵化园学习方式,以“工作室”活动、创业网络自主构建方式等模拟体验“青创客”面临的各种社会环节,进行由创新项目到商业计划的孵化与初创,通过“创客”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对经济活动的敏感度和应变度.三是项目市场对接平台.要积极构建“校内孵化-大学科技园催化-地方孵化园扶持上马”的良好对接机制,将学习和思考较为成熟的项目,经由校内孵化器培育后,再依托大学科技园对成熟项目进行催化,为各项目提供*服务、培训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指导在内各种支持进行深度孵化,形成较为成熟、可整建制转移至校外合作孵化平台进行市场对接的成熟初创企业,确保学生创业项目的成活率.

综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以学生和学校发展为中心,以特色兴校、个性发展和生态发展为理念,形成经由知识学习-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和育人路径,构建包含专业课程、创新课程、创业课程及三维实践课程在内的立体育人框架,建立良好的市场对接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TAE JUN BAE,SHANSHAN QIAN,CHAO MIAO,JAMES O.FIE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A Meta-Analytic Review[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4(3):217-254.

[2]董洪亮:专访华中科大校长丁烈云:创新发展中的大学责任与担当[E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6/1027/c1053-28811320.html.

[3]SANDOR HUSZAR,SZABOLCS PRONAY.Norbert Buzás.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tivations of traditional and entrepreneurial scientists[J].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2016,Vol.5 (1):1-22.

[4]顾明远,曲恒昌,马健生.创新与创业——21世纪教育的新常态[M].青岛: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1):50-167.

[5]COLON JONES.A contemporary Approach to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Education and Training.Vol.46,No.8,2004:416-423.

[6]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7]曾尔雷,黄新敏.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70-72.

[8]徐小洲,梅伟惠.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1):1-10.

[9]徐小洲,王旭燕.GALCHS视野下的创业教育生态发展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5):16-21;111.

[10]李德平.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

[责任编校:粟红蕾]

归纳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经典创业教育专业范文可作为教学改革和创业和实践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创业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本科自动化专业项目式实践教学改革 本科自动化专业项目式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黄跃娟程然张娜摘要实践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结合CDIO 工程教育理念,提出项目式实践教学 项目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载体,引.

2、 对远程开放教育毕业实践教学和 摘要作为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教育集中毕业实践教学是其他各教学环节内容的继续、深化、补充和理论知识学习的检验,是对学生自学能力、思辨能力、写作能力、科研能力……各方面的综合性训练,也.

3、 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和教育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心理与教育测量”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应学会.

4、 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探析 ■焦晶沈阳师范大学摘要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程度不高、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问题 通过探析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统一实践教学基地建.

5、 诊所式医事法学教育在实践教学中的困境和突破 摘要医事法学是一门新兴的法学教育类学科,该学科融合了医学专业和法学专业的相关知识 由于医学专业和法学专业均是应用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而医事法学专业融合了这两个学科的特点,将法律知识运用于医疗纠纷领域.

6、 校企合作下电子制造技术和设备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丘钛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为基础,探讨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先进设备,开设以岗位能力为主导的校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