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经济论文 城市规划毕业论文 城市规划杂志社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城市生态和环境保护论文 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态杂志 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态杂志社 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态期刊投稿 生态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生态和环境论文

城市生态论文范文数据库 和韧性思维和城市生态规划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城市生态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2

韧性思维和城市生态规划,该文是城市生态硕士论文范文与思维和韧性思维和城市生态规划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韧性”(resilience)已经成为一个在多学 科、多领域中受到广泛重视的概念.韧性科学

(resilience science)[1-2]、韧性思维(resilience thinking)[1-3]开始出现在相关学术文献上①,但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韧性深入的学术性研 究方兴未艾.

同时,韧性实践(resilience practice)[1] 也在全面展开,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表现为 韧性城市类似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绿色城 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先进城市理念,在全 球掀起了新浪潮[2].在城市领域的韧性规划实 践主要包括韧性规划编制、规划的韧性评估、 规划优化等.

城市生态规划是处理城市各种生态关 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类型[4].“韧 性”(resilience)概念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 出的[2],说明生态规划与韧性具有某种天然的 关联.鉴于“对城市韧性的需求从没像现在 这么迫切”② ,也鉴于“韧性思维”与“城 市生态规划”关联研究的文献基本未见③,提 示将韧性及韧性思维与城市生态规划加以关 联可从新的视角分析研究城市生态规划,对 提升城市生态规划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和价值.本文对此议题展开讨论,并对基于韧 性思维的城市生态规划的优化与提升诸项议 题进行探索.

1 相关概念内涵认知

1.1 思维

思维是人类自觉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的理性认识活动,是区别于直接反映 现实的感觉和直觉的一种高级反映形式和高 级认识阶段.从狭义上说,思维是精神的一部 分,是精神的高层次运动过程[5].从思维方式 对社会和人类活动所起的作用看,有先进和 落后之分.先进的思维应具有高层次性(不 但对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利,而且对人类 发展的环境也有利)、协调性(强调人与自然 等人类发展的关键因素的协调性)、可持续性

(非短时期有效,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有 效)等特征[6].思维与思考背景、思考方式、思 考模式、思考路径及思考过程等相关,对人类 的各项活动与行为的效果影响巨大,在某种 程度上思维决定了人类行为的结果④.

1.2 韧性

韧性是resilience的通常翻译,我国学者 早期译为“弹性”,近些年来学界大多认为译 成“韧性”更为贴切,本文统一使用“韧性”. Holling最早将韧性的概念引入生态系统研究 中,定义为“系统能够较快恢复到原有状态, 并且保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能力”[7].近年来, 对韧性的定义及理解在“恢复能力”和“保 持能力”的基础上,加入了“适应能力”和“转 型能力”,基于此,本文将“韧性”定义为:韧 性是某系统在面对干扰时维(保)持或恢复 该系统所需功能的能力,是该系统面对干扰时 适应变化的能力,是当系统的适应能力受到限 制时的快速转型能力.

目前,韧性概念在几乎所有的学科领域都 被使用,但其主要的起源有4个:生态学、工程 学、社会心理学和减缓灾难.生态学家倾向于 在两个方面解释韧性:其一聚焦于在干扰之后 的恢复速度,其二聚焦于系统是否能够恢复[1]. 生态学对韧性的解释将会对城市生态规划中 韧性思维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1.3 韧性思维

所谓韧性思维,从其功能或目标方面而 言,本质是将“思维”与“韧性”对接或建立 关联.具体而言,其一,在思维的质性方面(如 思维理论、思维视角、思维模式、思维方法等) 与韧性对接;其二,在思维的类型方面(包括 适应性思维、整体思维、发散性思维、求异思 维、特色思维、类属性思维、逻辑思维、设计思 维、批判性思维、网络思维、现代思维等)与韧 性对接.

FOLKE C等(2010)将韧性思维视作 一种思想方法,认为韧性思维是将韧性、适应 性和转化性整合成一体的思想方法[8].Brian Walker & Did Salt(2012)则将韧性思维 视作一种能力,指出韧性思维是将系统想象为

(或视作)具有阈限、相互关联的边界和循环 的自组织系统的能力[1].

1.4 城市生态规划

关于生态规划的定义,国内外的文献都有 所涉及.概而言之,刘易斯?芒福德等的定义强 调生态规划的综合性(自然、经济、人)、谐调 性;麦克哈格和Mohammad Jafari的定义强调 了土地利用中心性;Steiner等人的定义则较注 重生态规划的景观生态学途径;曲格平主编的

《环境科学词典》对生态规划定义的特点是强 调资源性和经济性;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 生态规划定义的特点则是以人为中心[4].

如将生态关系、人与自然等因素和谐作为城市生态规划定义的视角,可将其定义为:以 生态学为理论指导,通过调控“人—资源—环 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各种生态关系,促 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人居环境水平和人的 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规划类型.

2 韧性研究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2.1 韧性类型

韧性有各种类型,最著名的是生态韧性、

工程韧性、演进韧性的分类.实际上,韧性目前 已经形成了“韧性概念群”.从不完全的韧性 概念群的角度,有针对个体而言的心理韧性, 针对机构而言的组织韧性,针对产业而言的产 业韧性[2].又如,根据韧性产生的先后可分成内 在韧性(inherent resilience)和适应性韧性

(adaptive resilience).内在韧性意味着所分析 的韧性先前就已存在,通常应用于作为测度输 出和变化的基线;而适应性韧性是从发生的事 件和对变化回应中学习的能力[9].笔者认为,韧 性类型的划分是人们对韧性认知深度和广度 的反映,也是研究问题所需.重要的是在实际 研究过程中,既需要明辨韧性的各种类型从而 采取有针对性的途径和手段,也需要“得意忘 型”,将各种韧性类型融会贯通.

2.2 韧性属性

韧性属性是指系统在发挥或施用抵抗干 扰、恢复功能、应对变化,适时转型能力时所依据的条件及其特性.Brian Walker & Did Salt(2012) 提 出 了 韧 性 领 域(resilient world)的9条属性(attribute),并指出:它们 不是原理性的,而是目标性的(表1).`

笔者以为,可以将Brian Walker & Did Salt(2012)提出的9个韧性属性分成4种类 型:其一,基于韧性系统构成的属性;其二,基 于韧性系统演进过程的属性;其三,基于韧性 与外部关系的属性;其四,基于韧性与外部关 系的属性(表2).由于attribute同时具有“特 征”的含义,笔者将韧性研究联盟提出的韧 性所具有的3个本质特征⑤与Brian Walker & Did Salt(2012)提出的韧性9条属性进行 关联分析(图1).

2.3 韧性效应

学术界目前主要是从韧性具有的积极作用 角度阐述其效应.首先,韧性已被越来越多的科 学家认为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9],是保 障社会—生态系统持续性的关键.其次,韧性对 多样性有积极效应.多样性具有多种类型及形 式,包括生物、景观、地理、气候、社会、经济、文 化、文明等.多样性既是未来选择的主要空间和 来源,也是一个系统以多种方式应对变化和干 扰能力的表征,还可弥补目前均一化的世界发展 趋势[11].具有韧性的系统通过提供稳定的环境条 件和有效的应对变化的能力,可以促进和维持 各种形式和各种类型的多样性.第三,韧性对规 划行为与结果产生积极作用.Grazia Brunetta, Angioletta Voghera(2016)对空间规划中韧 性的积极作用做如下表述:“空间规划中的韧性 是一个能够促进形成一个更自省性的、更多样 化社会的过程;在有些情况下,韧性能够启发创 新”[12].其四,韧性对投资获得多重效益具有积 极作用⑥.其五,韧性已经与可持续性一起成为 重要的表征发展或转型状态与效果的指针(图 2).Marta Olazabal(2017)将可持续发展 与韧性以4种方式加以组合,包括:①LS+LR: 低可持续发展+低韧性;②HS+LR:高可持续发

展+低韧性;③LS+HR:低可持续发展+高韧性;

④HS+HR:高可持续发展+高韧性.由此可见,“韧性”的积极效应十分明显[12].

2.4 韧性改善途径

Gian Paolo Cimellaro(2016)提出了改善 系统韧性的4个途径[9]:其一,快速性(rapidity), 是系统迅速控制损失和避免未来被破坏的能力, 其以功能曲线在恢复过程中的斜率来代表其速 度;其二,鲁棒性(robustness),表示系统承受 一定程度的压力并维持其功能的能力;其三,冗 余性(redundancy),表征当主要资源不足的时 候,系统在恢复过程中所拥有的备用资源的充足 程度;其四,智慧性(resourcefulness),其特别 说明了人类(因素)所具有的不过度依赖技术 设备预测危险事件的能力.

此外,根据洛克菲勒基金会的《100韧性城 市会员城市指南》⑦,可以归纳出该指南所认为 的城市韧性改善的若干途径,包括学习、多方参 与和合作、提供关键服务、提升效率和整体性预案等(表3),可为全面认识此问题提供帮助.

3 韧性思维研究的几个问题

3.1 韧性思维的若干特征

(1)全局性

指韧性思维具有全面的视野,对影响地球和人居环境的关键影响因素具有全局性的认知 和把握.其一,对气候变化对人居环境的影响非 常重视,认为这是人类遇到的巨大挑战;其二,认 为经济系统的全球化使得城市间的互连互通达 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一个城市的系统失灵可能引 发全球各地经济体崩溃;其三,认为到2050年, 超过2/3的世界人口将生活在城市里,将对有限 的资源带来新的压力;其四,人类所遭遇到的各 类慢性压力和急性冲击已经成为包括城市在内 的人居环境的“新常态”⑧.基于这种全局性视 野和认知,韧性思维将人的生存和发展与地球生 态环境的演变建立关联,力求在这种宏观背景下 思考并寻求解决之道.

(2)地域性

韧性思维无疑具有一般意义,具有普适性.

但同时在地域层面也具有特殊性,表现之一是韧 性思维在不同地域,因自然历史文化的差异而呈 现出不同的倾向和特征,即韧性思维的地域性. 韧性思维的地域性特征提示应根据特定研究区 域内的各项生态环境条件,以地方文化遗产、本 地知识经验对该地区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议题 进行富有地域特色的分析与研究,根据各地的具 体情况、能力和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寻求具有地方性智慧成分的韧性提升路径.

(3)融合性

第一,韧性思维是人们秉承韧性思想和理 念开展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则具有无意识与有 意识两种类型或取向.在处理生态—社会系统关 系时,人们实际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无意识与有 意识两种思维取向予以融合.由于前者具有潜意 识的特征,后者具有主动性的特征,两者的结合 并作用于韧性思维活动时,则可使韧性理念贯穿 于人类思维活动对人居环境所有领域和问题的 分析、评价、管理及改善的全过程之中,并因而可 使韧性思维发挥积极效用.第二,融合性体现在 韧性思维将人—社会—自然予以有机关联.第 三,融合性体现在将(生态)诊断—分析—规 划—建设—管理—回馈等过程整合于一体.

(4)系统性

其一,对韧性类型系列的重视和关注是韧 性思维系统性的重要特点之一.除前述的心理韧性、组织韧性、产业韧性和内生韧性、适应性韧性 以外,灾害韧性、子系统韧性、整体韧性、要素韧 性、人类韧性、网络韧性,再加上生态韧性、工程 韧性、演进韧性等,分别从各个方面系统性地表 达了韧性概念群.韧性思维对各类韧性类型及韧 性构建类型(如韧性物质系统、韧性人文系统、 韧性生态系统等)的全面考量和分析,对各类韧 性关系和相互作用的重视,成为韧性思维系统性 的表征之一.其二,韧性思维将人类社会—自然 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予以全盘统筹的考虑,成 为其系统性的另一表征.其三,韧性思维在寻求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秉承系统性的方法.其四,韧 性思维追求系统的韧性而非局部的韧性.综上所 述,充分说明了韧性思维是一种系统性思维.

(5)多元性

其一,多元性表现在韧性思维与多个学科 相关,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需要多学科的支 撑.其二,实现韧性需要多种目标的达成,从而使 得韧性思维具有多目标性.以灾害韧性为例,减 灾目标必须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正义目标共同考 虑,单一的目标无法达成灾害韧性.其三,由于韧 性思维包含了多个方面,包括政府、私营企业、各 类机构和市民在内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只有各个 方面一并努力,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1].

(6)人源性

人源性此处指人类作用对韧性的根本性影 响.人类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适应并应对灾害与 风险,从而表现出对不可预测的环境和变化的韧 性.“人类韧性的重点在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 少依赖或不依赖外界援助而从灾难中恢复,并在 这一过程中加强自身能力.”[14]这在一定程度上 表明,人类作用是韧性思维特征的重要构成,认识和重视人在韧性演进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最大 限度地通过人的进化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韧 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

(7)对变化的接受性

韧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看待和应对世界 及其变化方式的理念和思想.其涉及如何认识 世界变化,如何认识生态—社会系统的内部构 成、内外部联系、阈值和循环等的变化,以及驱 动它们的关键因素的变化等.从对变化的态度 而言,韧性思维主张理解和接受变化,因势利 导、乘势而为、优化转型;而不是拒绝变化、拒 绝转型.

3.2 韧性思维的核心

韧性思维致力于处理复杂的社会—生态系 统的动态与发展.韧性思维有3个核心概念[8]:韧 性、适应性和转换能力(tranormability).这3 个方面在多尺度的层面上相互影响:韧性是社 会—生态系统在稳定域内的变化趋势,也是在邻 接阈值内不断地变化和适应的趋势或倾向;适应 性是韧性的一部分,是社会—生态系统对变化中 的外部驱动力和内部过程的调整和反应能力,这 种能力允许系统在现行的稳定区域内沿着现行 的趋势发展;转换能力是系统为发展创造新的稳 定区域和新的稳定景观,跨越阈值进入一个新的 发展轨道的能力.

深思熟虑的转换(型)需要韧性思维.首先 是对现行的可选择路径、潜在的更有利的稳定域 的优缺点进行评估;其次是培养新的发展轨迹和 新的吸引域的韧性[8].

3.3 韧性思维走向韧性实践的关键点

韧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具有指导实 践的重要意义,但本身并不是实践活动.有必要 以韧性思维指导韧性实践.韧性实践是以实现韧 性思想和管理韧性为目标的实践活动[1].目前,从 “韧性思维走向韧性实践”已被相关学者明确提 出[1](表4).表4所示的关键点,是从认识论角度 的阐述.可以发现,Brian Walker & Did Salt (2012)期望通过对韧性的若干特性关键性质的 把握,来促进韧性实践.

4 基于韧性思维提升优化城市生态规

划的若干议题

目前,韧性思维已经与对城市的认知和解释 方面建立了关联.如,王昕皓(2017)认为:“韧 性思维认为城市是一个可以自我调节的复杂系 统,充满着变化,可以通过调节保持城市功能[3].” 与此同时,“韧性规划”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15]. 在此背景下,就韧性思维对城市生态规划的影 响,以及基于韧性思维提升优化城市生态规划展 开探讨具有必要性.

4.1 正确认识韧性与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关系

韧性对多样性、可持续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显示了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联合国减灾 署“让城市更具韧性十大指标体系”中,将“保 护城市的生态系统和自然屏障”作为十大指标 之一[16](表5),反映了韧性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 所具有的积极效应.在优化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 中,明确将韧性作为城市生态规划目标的重要构 成要素之一,采取综合措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可以使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更加充沛的生命力,也 是正确认识与处理韧性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的 重要方面.

4.2 深刻认识韧性思维对城市生态规划的重要影响

韧性思维对生态—社会系统具有重要影 响,其中一个关键方面是由韧性思维对规划的影 响而得以体现的.Sonja Deppisch(2017)分 析了韧性思维的长处,以及其对空间规划的影响和作用[17](表6).由表6可知,韧性思维影响了对 规划地域的认知,能够解决不同时期规划相互之 间的分歧,克服了过于简单化的方法并接纳复杂 性和创新性思维,等等.城市生态规划是协调人 类与自然界关系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性人居规划 类型.人居环境的韧性是人居环境获得可持续发 展机会的重要前提.深刻认识韧性思维对城市生 态规划的重要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城市生态规划 的韧性水平.

4.3 城市生态规划应具有韧性规划的基本特征

韧性规划是以解决规划对象的脆弱性和不 确定性问题[18],从而提升其适应能力和韧性水平 为目标的规划类型.在城市规划领域,韧性规划以构建韧性城市或提升城市韧性为目标,包含对城 市脆弱性的识别、针对各种脆弱性的适应能力的 发展、开发各项提升韧性的战略及措施等内容.

国内外学者对韧性规划从各个角度进行了 探讨.戴伟等(2017)以三角洲城市地区为例探 讨了韧性规划.他们认为,韧性规划应使规划对 象在系统要素、系统尺度间具有协同性;在应对 时空变化时具有整体性;应将规划对象具备“多 元与多样、冗余与模块、自组织与适应、创新与学 习、条件反射与缓冲”等多种能力作为韧性规划 的目标.从物质空间角度而言,韧性规划的核心 要义包括多元与多样的基础设施、冗余与跨尺度 的网络联系、自组织与更新的区域/街区/建筑/景 观格局.此外,构建土地韧性规划的骨架,在空间 机构、制度设计、不同时间周期等方面强调韧性 规划的持续性也是韧性规划的重要考量对象[19].

Timon McPhearson 等(2014)将城市生 态系统服务改善(包括供应、调节和文化3个方 面)作为纽约韧性规划和管理的主要内容[20];

Did N Bristow(2015)以城市资产体系为 对象,对加拿大多伦多的韧性规划进行研究[21].

Pascale Joassart-Marcelli 等(2015)基于儿 童与自然之间联系的缺失,提出韧性规划应该考 虑与儿童有关的各项事宜,要为儿童开发和保护 城市自然环境,促进儿童情感世界健康发展[22].

使城市生态规划具有韧性规划的特征,是 提升城市生态规划的实效性与科学性的重要方 面,需要城市生态规划向韧性规划的理论、方法 与模式等学习,在这方面需要做很多工作.但同 时也需要指出,使城市生态规划具有韧性规划的 特征并不是要削弱或否定城市生态规划的原有 属性与特性,而是要使两者有机融合,共生发展.

4.4 设置韧性指标体系来评估城市生态规划韧性水平

指标体系是表达规划目标的具体化工作之 一.就城市生态规划而言,其指标体系的功能具 有多重性,既可对城市发展的生态化水平进行 评价及测度,又可作为城市生态规划目标及生态 建设目标的分解之用,使之具体化、实施化和阶 段化.城市韧性也可用相关指标表征.Ayyoob Shari? 等(2014)提出了评估城市韧性的系 列指标,包括基础设施、安全、环境/生态系统、经 济、机构/规划、社会和人口等几大类.其中,环境

/生态系统韧性指标包括:生物多样性、水文修复、生态脆弱性地区保护、不同生境的邻近性、 侵蚀速率、总最大日负荷(total maximum daily load)等.机构/规划韧性指标包括:分区规则,考 虑风险和脆弱性的细分要求,危险区域的人类定 居情况,危险分析和危险地图制作,未授权开发 的控制,基于情景分析的规划,推力—拉力因素 的利用,合作规划,集体记忆,主动规划,灵活性水 平,土地和财产购置,等等[23].笔者认为,这些与生 态环境及生态规划相关的指标,对于评价城市生 态规划的韧性水平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4.5 确立以人为主体的韧性生态规划原则 人的综合素质对其所在系统的韧性具有

重要影响,人的因素已成为韧性构成因素之一. Campanella(2006)通过评估分析美国新奥 尔良市在卡特里娜飓风之后的表现,认为城市韧 性实质上依赖于更有韧性的、足智多谋的民众集 群,更加重视人类社区的力量⑨.Jha等(2007) 将社会韧性作为城市韧性的4个主要组成部分之 一,社会韧性被视为城市社区人口特征、组织结 构方式及人力资本等要素的集成⑩.

城市生态规划的编制,不仅仅是针对城市 的物质建设,还应包括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 机制以及文化系统,乃至人的发展.张家港市在 几年前就提出了“人人是生态、人人为生态”的 口号,强调市民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 用;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文明资本对人居环 境发展的作用,更是从新的视角诠释了人在提升 城市韧性水平方面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不仅仅是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和可持续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将人的发展、人的 生态化和人的韧性水平提升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这表明,确立以人为主体的韧性生态规划原则有 其必要性.

4.6 将城市功能—气候变化—韧性3个规 划加以协整考虑

城市功能是城市之所以存在并延续的根本 原因.传统城市功能的物质化过程造成了不透 水区域的增加,农田、森林、湿地等生态区域的减 少,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 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传统城市功能的物质化 过程既伴随着负面气候效应,也导致了城市韧性 水平的下降.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威胁之 一,妥善应对气候变化是人居环境各类规划包括 城市生态规划不可推卸的责任.生态型城市功能 的物质化可使城市功能对气候的负面效应降到 最低限度.生态型城市功能的物质化指城市生态 功能的物质化,即使生态空间、自然保护区、生态 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等得到提升与优化,并且 通过城市功能的低碳化、城市功能的生态化和城 市生态功能的主导化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 获得较好的气候效应的同时也提升城市韧性.

因此,迫切需要编制融贯城市功能—气候 变化—城市韧性3个相互紧密关联系统的协整和 综合规划[24],并将其作为城市生态规划的重要内 容之一,这是实质性地提升城市生态规划对城市韧性响应水平的有效举措,也是提升城市生态规 划的时代性、融贯性、可持续性、应需性、有效性 的重要举措(图3).

5 结语

韧性是客观世界及人居环境的重要的正向 及优良属性之一,对两者的长久存续及产生稳定 的积极效应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韧性思维是兼 具先进性、生态性和智慧性的思维类型,在人类 的各项精神活动与实践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并已成为人们在各个领 域中各项实践的重要价值观和发展理念的关键 构成.城市生态规划作为人类改善和优化生态环 境及自身状态的重要规划类型,需要与时俱进、 不断发展,才能使城市生态规划具有不竭的生命 力,既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能更好地 履行自身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职责.研究基于韧性 思维的城市生态规划的各项议题,并与理论思考 及构建、建设及管理紧密关联,在生态文明时代 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值得引起学术界的长久 关注.

该文点评:此文为一篇适合思维和韧性思维和城市生态规划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城市生态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城市生态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分析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植物景观布局 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推动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由传统粗糙型发展为集约型,尤其是园林规划设计愈加重视植物的观赏性、生态性与功能性因素,以及植物间的合理搭配 为此,对于园林绿色植物景观规.

2、 城市道路规划和景观设计的关系和策略 索(七台河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摘 要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越发重要,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对城市交通、人们生活、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道路景观是.

3、 深圳:拟严控城市更新规划容积率优先安排居住功能 意见稿中规定要明确混合用地、单一功能用地各功能测算比例,避免盲目增加商业规模;其次,拓展转移容积,加大公共利益供给,包括提高转移容积,推动教育设施、医疗设施落地……;再次,强调要引导增加住房供应,促进.

4、 上海仪电: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 在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轨道上,如何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满足市民个体发展需求、优化城市人文环境、改善便捷交通出行,是城市治理者面临的共同课题 尤其是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正在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对标国际最高标.

5、 涟源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文 吴交军雪峰山东南麓的涟源市钟灵毓秀,群山林立,河网密布,是一座天然的山水之城 世世代代诗意栖居于此的涟源人,更有着追逐绿色的梦想 2012 年,涟源市紧紧围绕建成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生态体系的目标,.

6、 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规划理念的整合应用实践分析 艾霞(陕西省延安市园林处,陕西延安7160000)摘要通过在陕西延安地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整合运用生态规划理念,明确生态规划理念的主要概念,并合理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生态规划理念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