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答辩话语技巧由于本人 见证主流当代中国时政期刊话语 话语权参考文献 话语蕴藉论文 课堂话语论文提纲 毕业论文致谢话语

话语权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和张维为对话:中国要有自己的话语权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话语权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2

和张维为对话:中国要有自己的话语权,该文是话语权方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跟张维为和张维为对话和话语权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一段叫作《中国信心》的视频短片在自媒体上被疯狂转发.作为一位政治学者,张维为在短片中用自己的研究经历、有力的数据对比,告诉国人中国正在崛起.他最后的结论是7 个字:中国人,你要自信!张维为拋出的观点,好像一剂强心针,让许多人开始思考,我们为什么不够自信?是不是真的被西方忽悠了?

从“最底层”到“最高层”

即便日程紧张,张维为与《环球人物》记者见面时,也没有显露出丝毫疲态,西装笔挺、笑容谦和.一开场,张维为就对记者说,问什么都可以,问题越尖锐越好.张维为自认是有这份自信的,因为他接触过中国社会的最底层,也接触过中国的最高层,是“用脚底板走出来的学问”.

在张维为的经历中,有3 个身份常被提及:工人、领导人高级翻译、学者.

张维为是上海人,家里兄弟姐妹6 个,他最小.“”时期,哥哥姐姐都去了生产建设兵团,他受政策照顾留在了上海.17 岁时,他招考进了上海雕刻二厂,做了一名技术工人.这段经历,让他在成为一名学者后,可以真正做到“接地气”.扫楼道的大妈、送快递的小伙、开出租的司机,都是他观察世界的切口.他知道如何用大众的语言,讲解深奥的政治问题.

“”后的第一届高考,成了张维为人生的转折点.当工人时,他就喜欢英语,有空就跟着广播自学.1977 年,他考取了复旦大学的外文系.那时,学校还不允许修第二专业.他硬是说服系主任,去旁听了国际政治系的课程.1981 年,张维为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读研究生.他这个班是专门给联合国培养译员的.学成之后,他进了外交部,开始了和“最高层”接触的经历.

翻译室每周都有一两次业务和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主要是练习口译,常用领导人见外宾的谈话作为材料.政治学习一般都会先读一篇文件.读完后大家讨论,气氛相当,常有思想火花碰撞.1983 年,张维为开始有机会给领导人做翻译.

他的上岗考试,是在时任副总理李鹏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副总理的一次会谈上.翻译室领导听了他的口译后,点点头说,“小张可以了”.此后的几年间,他有很多机会与中国第二代领导人近距离接触.

的“中国模式”

张维为说,那代领导人经历过战争,考虑问题会先从整个战略大格局出发,近10 年、20 年会不会爆发战争,脑子里一直绷着这根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说话爱用军事词汇.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杀出一条血路”.

不管是当翻译还是后来做学问,对张维为都有着重要影响.他的记忆里有两个第一次:1984 年,国庆大阅兵,他在观礼台为外宾做翻译时,第一次远远望到了阅兵车上的身影;1985 年8 月28 日,他第一次给当翻译.这次见面的细节,他都记了下来,后来还写了一篇很长的回忆文章.他写道:在沙发上坐下后,用手指着自己的右耳对我说:“我听力不好.翻译的时候,声音能不能大一点?”他商量的口吻显示了对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的尊重,也显示他为人的涵养.是个有尊严、有气度、没有架子的长者.我轻轻地向他点点头,同时把面前的话筒调到一个合适的角度.

翻译室有个传统,大家会对领导人谈话中的一些关键词进行讨论.张维为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讲的“中国模式”,是译成“the China model”还是“theChinese model”,最后的共识是“the China model”.他说:“当时讲中国模式,意思很直白,就是中国自己的一套做法和思路,没有强加于人的意思,是对自己一套做法和思路的总结.现在习总书记也多次使用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他经常把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连在一起讲,我觉得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在外交部期间,张维为去了近30 个国家.他发现,实际看到的情景和以前间接了解到的并不完全一样.他打了个比方,“一对男女谈朋友,通3 年信也不如见一次面管用.说得更形象,听过声的兵和没听过声的兵就是不一样”.

1988 年,张维为被选中到联合国做译员.他进入了人生的第三个角色.在联合国工作期间,他考入日内瓦大学深造,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意识形态,特别是的思想,这篇论文成了他第一本英文专著.此后20 多年,他教书、做研究,把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向世界讲述中国的发展模式,分析中国的成就、问题和未来中.在走访了100 多个国家后,张维为把对中国模式的思考写了下来,出版了《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中国超越》“思考中国三部曲”.他在书中写道:“中国崛起到今天这个地步,如果还被西方那么浅薄的话语忽悠的话,我们的后代将会诅咒我们:一手好牌,怎么当时打成那个样子.中国震撼、中国超越,这是我们对的最好缅怀.”

我们为什么不自信

记者:您说自己是用脚底板做学问,这句话怎么理解?

张维为:我去过100 多个国家.当你有一定人生阅历和学问功底之后,去一个地方看一看,比不看要好得多.这种经历能给你自信.你可以看一看2011 年我跟福山先生(美国著名自由主义学者)的辩论.当年3 月埃及出现大规模的反政府.当时,福山说中国也可能爆发类似的革命,我说不会.我为什么对自己的观点这么自信?因为我去过开罗4次,20 年前它跟上海的差距大概是5 年,现在比上海落后40 年,一半的年轻人失业,能不造反吗?

记者:您说的5 年和40 年是用什么来衡量的?

张维为:这是比较直接的感觉.我觉得定量分析,有时反而是很大的问题.因为你收集的数据不一定完整可靠.

但有些是最基本的,比方你坐出租车从机场到市区,看看车上有没有计价器,司机用不用,有没有敲诈行为.再从车上往外看,看这个国家的硬件设施,人的精神面貌.我去过苏联时期的爱沙尼亚,就没见到一点笑容.然后,你再去看看市场、老百姓的住房条件、交通,还有治安状况.

记者:会参考哪些指标吗?

张维为:如果研究指标,最简单的就是看老百姓对政府满意不满意, 对未来乐观还是悲观?我现在主要看3 个民调:一个是美国皮尤中心的,它每年都在中国十几个省做;一个是哥伦比亚大学和台湾大学做的AsianBarometer 的民调;还有是中国零点公司做的民调.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人是世界上对前途最乐观的、自信的.

我们不乐观、不自信的是哪些人?主要是一些媒体人和一些知识界的人.

记者:为什么这两类人最不自信?

张维为:过去10 来年,西方话语对中国学界和媒体影响过大.另外,网络发展起来了,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政府一些部门的自信和担当不够,也不怎么会发声,结果网上的舆论总是在否定中国的制度和成绩.我举个例子,2011 年的动车事故,政府说什么都没人信,而当时的媒体几乎全面唱衰中国高铁.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另外,西方的知识界、学术界,虽然会骂政府、骂总统,但通过上百年的磨合,他们对制度是基本认同的.而我们很多媒体人和学者,心里还不认同中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出什么问题就是制度的问题.我是非常看好中国模式和中国制度的,最多再有10年,我们许多方面会明显超过美国.就拿百姓的财富来说,我们3亿人的发达板块已经比美国的中位水平高了,但很多人不敢相信,这是有根据的.上海多数出租车司机的财富都超过50%的美国人.

记者: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幸福感,并没有经济数据那么漂亮?

张维为:关于幸福感的问题,没有一个很权威的指标来衡量.我演讲的视频里,随机采访了上海的大妈和农民工,他们都说很幸福.另外幸福感也是相对的.美国中产阶级,过去20 年的实际收入没有增加,退休金跟10 年前几乎一样,1200 美元,1200 美元在美国是没法生活的,而且退休要到67 岁.而中国一直在进步,我看到的比较可靠的民调都表明多数中国人的幸福感不低.

记者:您很喜欢用上海做样本,而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这会不会也造成一种偏颇?

张维为:你讲的有些道理,但你是否注意到我是拿上海跟纽约比的.近3 年我考察了四川、贵州、云南不少贫困县.四川贫困县的农民放到印度的话,大概多数都可以算中产阶级.因为中国进行过土地改革,农民有地有房,解决了基本的吃穿问题,虽然少,但你得看综合指标.

记者:近几年中国移民人数明显增加,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张维为:从比例来看,我们的移民还是很少的.我仔细查了有关移民的数据,过去3 年我们每年的移民数平均是19 万人.这是什么概念?波兰人口4000 多万人,去年移民就50 万人.

我接触很多移民,以加拿大移民为例,走之前他在国内可能是个处长、经理,社会地位都不低.

但移民后,也就是到车行里做个销售.这个社会落差很大.还有一部分群体,即便移出去了,也只是出于种种原因要弄个身份,他们大部分的事业都在国内.真的把自己国内的企业卖掉,房子卖掉,再移民的非常少.而且所谓的身份现在也没什么用,美国都给中国人10 年签证了,美国绿卡还有多大价值?

我不是说美国不好,美国有很多地方是不错的,但是我们应该平视美国,既不要仰视也不要俯视.

记者:西方的一些学者,包括国内学者,很多没您这么乐观.

张维为:你看这些学者,去世他们怎么预测的,苏联解体他们怎么预测的?他们的预测几乎都是错的,而我的预测几乎都是对的.这几年我就预测过:“阿拉伯之春”不久将变成“阿拉伯之冬”、中国香港“占中”失败的概率是100%.我认为,西方总体走衰是一定的,如果你今天移民去美国,你去吧,我祝贺你!

到15 年后再看看,你说不定是世界最大的傻瓜之一.当然,我不能说我对未来的所有预测一定都准确,但是这20 年的准确预测给我很大的自信心.

用西方的话语来讲中国,会越讲越不自信

记者:那在您看来,我们怎么样能在国际上表达出中国人的自信?

张维为:我们可以学学普京,他就是跟美国辩论,找美国人来谈美国的问题.普京采取的就是积极防御战略.我们现在也要形成中国自己的话语权,要强势、全面、透彻、国际化.一旦有自己的话语自信,谈什么问题都可以,包括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如果只是用西方的话语来讲中国,就会越讲越不自信.

记者:您现在比较关注中国的什么问题?

张维为:我现在比较关注经济,现在经济转型到了关键处.败问题过去也担心过,事实上,一个国家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腐败都有增加,没有例外.因为财富增加太快,国家治理腐败的能力跟不上,后来逐步跟上了,腐败就减少了.现在看政府治理腐败,已经产生了震撼的效果.

记者:您讲到中国人要自信时,引用了很多经济数据,那么在文化层面上呢,您认为我们怎么才能更自信呢?

张维为:要注重文化这一块,中国文化中有这个底蕴,要把它激发出来.没有一定的文化和精神支撑,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在文化和信仰的问题上,我们传承得不够.一个人如果真正学会了100 个成语,就有了中国人基本的价值理念,如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等,我们要把这些都激发出来.

记者:也就是说让国人更爱我们的文化.

张维为:对.中国崛起后这个趋势已经出现,这是一步步来的.尽管我们老说现在国内社会问题多,但跟国际上比我们很多基本面是要肯定的:第一,中国人是最勤劳的;第二,中国人是积极向上的;第三,我们的文化是平和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犯罪率低.如果今天晚上北京、纽约、巴黎都停电了,北京肯定是安全的,巴黎犯罪率会比北京高一两倍,纽约恐怕要高三五倍.

采访结束时,他特意停留了一下对记者说:“很多人跟我聊天后都感觉更加自信了,希望你也会.我是实事求是派,我相信自己对很多问题的判断,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摘自现代出版社《中国经济十年观察》 编者:《环球人物》杂志社 撰文:刘雅婷)

该文结论,本文是一篇关于张维为和张维为对话和话语权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话语权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话语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张义超:中国设计的文化使者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面对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世界时尚环境,伴随文化自信逐渐谋得话语权的中国时尚产业,要用什么样的载体,将当代中国人基.

2、 澳大利亚:中国市场迅猛增长的台前幕后 2017年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第三次降税 来自中国市场巨大的需求以及关税的降低,促使澳大利亚葡萄酒对华出口再创新高,中国市场的迅猛增长带动了全球涨势 到底这张成绩单漂亮成什么样这价量齐齐迅猛增长的背后是.

3、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的国际公共产品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既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为全球贸易发展搭建了公共平台,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个国际公共产品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生深刻转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行重大转型的进.

4、 诚和敬驿站:中国新模式做养老业的京东 ◎本刊记者 张博提起养老,国人总会想到养老院,事实上,一种新兴的养老形式——社区养老驿站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深耕在养老行业五年的养老国企——诚和敬.

5、 和时代、历史、文学对话评《文学的时代印痕:中国现代文学论集》 勒内·韦勒克与奥斯丁·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文学的“外部研究” 与“内部研究”,把作家研究、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不.

6、 产业升级:中国城市的刚需 记者姜浩峰人才争夺战,表面看抢的是人,实际上,无论东部沿海城市,还是西部大城市,其人才政策往往与本地产业升级或者产业转型有关 产业升级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任务,而抓住了人,就抓住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