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建筑技术杂志 关于建筑的杂志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 建筑论文范文 建筑赏析论文 建筑模型论文 建筑工程助工论文 建筑漫游动画开题报告 建筑人论文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设计 道路建筑材料学术论文 建筑工程水暖设备安装论文

建筑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与太原市城隍庙建筑漫谈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建筑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1

太原市城隍庙建筑漫谈,本文是有关建筑毕业论文范文跟城隍庙和漫谈和太原市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城隍”一词最早见于《周易》中记载“城复于隍,勿用师”.从《说文解字》可知“城隍”最初的含义:“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为池,无水为隍”.城隍原意是护城的壕沟,后引申为城市的守护神,又逐渐演变为阴间的城市地方官.

祭城隍神始于春秋,宋代祭拜城隍的习俗已相当普遍,多将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下诏将城隍神引入国家正祀之中,并对其分级加封.还曾诏告天下府、州、县建城隍庙,规格结构与当地官署正衙等同.有明一代城隍信仰趋于普遍化和制度化,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制体系.清代的城隍崇拜沿袭明制,城隍庙则分首都、府、州(县),城隍庙建制与祭礼更加完备.

一、 太原市域的城隍庙

太原地区城隍信仰应早在宋代就已初见端倪,至明清达到鼎盛时期.明《永乐大典》太原府舆图中府辖各州、县图中均设有城隍庙.

北宋至明清,太原府辖域各有不同,以朱元璋下诏将城隍神列为国家正祀的明初为例,太原府直辖县十三个,地域范围约与今日太原市、晋中市辖境相当.本文则以今日太原市所辖六区一市三县内的城隍庙建筑为例讨论.

案诸明清城隍庙设立规制,县设县城隍,县以下不设城隍,以土地庙代之.今太原市辖域内明清为县治的有徐沟县(金始置县,于1952年改置为镇)、清源县(乾隆二十八年,清源县并入徐沟县)、太原县、阳曲县(县治府城内).古交市旧属交城县,娄烦设县虽早至汉代,但县治多不在今娄烦县境内,特别是明清两代,均隶属于静乐县(隶属忻州).因此,本文太原市辖境应有城隍庙建制的仅为四县——阳曲县、太原县、清源县、徐沟县.

太原府城建有城隍庙.据康熙《阳曲县志》卷之五的礼祀中记载:“城隍庙祀本府本县城隍之神,县附府不另立庙”,是阳曲县与太原府府城隍合祀一庙;建筑遗存位于今城坊街(原城隍庙街).清源、徐沟二县城内均建有城隍庙.清源置县始于隋,与徐沟县历经几次分和.清光绪《清源县志》卷七:“城隍庙在文庙北.顺治十八年知县和羹重建.”城隍庙现已无存.徐沟镇,金大定置县.明万历、清康熙《徐沟县志》载:“城隍庙在县治西五十步.金大定中建.”城隍庙建筑遗存位于清徐县城以东21公里处的徐沟镇(原徐沟县治)西北方.太原县建置早至隋.曾经作为县治的晋阳古城与今小店区城西村皆已成为丘墟,至明洪武年迁今址(今晋源街办所在地).城内建有城隍庙.明嘉靖、清光绪《太原县志》虽无明确文字记载,但明嘉靖《县志》及清乾隆《太原府志》图考中明示太原县城内东南角建城隍庙一座,现已不存.由此可知,太原市域内按照明清规制应建有城隍庙的共四处,明确记载建有城隍庙的也是四座,分别是太原府城隍庙、徐沟县城隍庙、清源县城隍庙、太原县城隍庙.如今仅存两处,分别是太原府城隍庙和徐沟县城隍庙.本文即以太原市域内现存的两处城隍庙为例,探讨其历史沿革、平面布局、形制和建筑特色.

二、城隍庙历史沿革与建筑平面布局

1. 太原府城隍庙

太原府城隍庙位于城坊街(明清太原府城内,原为镇朔坊西街,阎锡山统治时期更为城坊街),府城隍神列属为“公”.据《古城衢陌》中记述:在北宋时期,太原城隍庙建在开远门内东侧朝真坊内,金元两代又迁址城西南角的三桂坊.据清道光《阳曲县志》载:府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重修.民国2年(1912年)废弃,在该庙址开办了第一座轻工企业——平民工厂.1945年阎锡山创办的西北印刷厂由太原市北门外迁到城隍庙内,归西北实业公司管理,厂房设在庙内正殿和东、西配殿内.

据清道光《阳曲县志》“礼书”载:“城隍庙在北门镇朔坊西街,县庙附府.三月十五日大祭,羊一、帛一、爵三官主之.按崇墉为城,环水为隍,必有神凭焉.唐张九龄文曰:方隅是保,甿庶是依,则神之职司可见.明封天下城隍之神,府曰威灵公,州曰灵佑侯,县曰显佑伯.春秋上戊合祭于社稷山川坛,今仍之.凡吏于土者,始至必斋而祀焉.水旱疾疫则祷之,每朔望肃谒行香.”城隍庙作为镇城之庙,从一些老照片及民国时期《山西省城详图》中依稀可以感受到当年城隍庙壮观的气势,殿宇飞甍,斗栱翘昂,规模恢弘.

据《城区地名志》所附《山西省城详图》所示,城隍庙平面布局为四进院,据史料记载最初占地面积约为1万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建有乐楼、山门、享厅、过殿、正殿及寝宫,两侧建有牌坊、钟鼓楼、东西配殿、角楼等建筑.现仅存东配殿及钟、鼓楼,为明、清建筑.

牌坊立于城隍庙山门外,为四柱三楼式木构牌坊.透过牌坊可见城隍庙山门,为硬山顶建筑;与之相对的位置建乐楼一座,为单檐歇山顶与卷棚歇山顶勾连搭形式,乐楼面宽五间,前出抱厦面宽三间.

过殿面宽五间,明间檐柱雕刻盘龙两条,栩栩如生.明、次三间均设七级垂带踏步,其上设雕花栏板、望柱及抱鼓石,由此可见其规模和等级较高,在该地区如此规格的庙宇并不多见(图一).

享厅位于正殿前,面宽三间,为单檐卷棚歇山顶;明间前檐悬匾,柱间设雕花雀替.享厅四周开敞,四根檐柱上均挂楹联.

正殿面宽五间,明、次三间设隔扇门,梢间为隔扇窗.重檐歇山顶,筒瓦屋面,殿顶琉璃剪边,设琉璃方心三块(图二).

(2) 徐沟县城隍庙

徐沟县城隍庙位于太原城郊清徐县徐沟镇(1952年清徐县与徐沟县合并为清徐县,后改置为徐沟镇),县城隍神列属为“伯”,是太原市现存最完整的一处城隍庙建筑遗存.据清康熙《徐沟县志》卷三载:“城隍庙在县治西五十步,金大定中建,凡新到县者必齐宿而誓焉,明永乐、宣德间金水泛涨遂淤坏,景泰间知县李维新重建,成化间知县杨翔重修;庙门上建乐楼一座,嘉靖间知县王礼增修.”同书卷四《重修城隍庙乐楼碑记》中记载:“明成化年间建乐楼于庙门.崇檐俊宇,觉楹修榱,结构之巧,世传紫薇观之飞仙所造.真神功鬼斧非人力所能成者,说者谓为一邑之巨…….”于1983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2007年对城隍庙进行实地勘测时,曾在一进院栖霞楼北侧探出享亭台基部分以及寝殿西侧耳殿和围墙基础.另据《徐沟古城》和《晋商史料全览》所绘的城隍庙印象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山门南侧曾建有照壁,但并没有经过考古勘探,尚无法得以证实.其现存建筑和享亭台基的勘探结果与印象图所绘一致.

由此得知,城隍庙平面布局为三进院,原中轴线应有照壁、栖霞楼、享亭、大殿、寝宫,两侧分别钟鼓楼、配殿和耳殿等.现存栖霞楼(乐楼)、大殿、寝宫及两侧的钟鼓楼、配殿等29间,为明、清建筑群,占地面积2831.2平方米(图三).

栖霞楼(图四)通面阔11.62米,通进深13.51米.主体梁架为彻上露明造.梁架结构由三部分构成,主体结构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前出山门檐廊,为卷棚歇山顶,尾部与一层檐柱相交;后出抱厦为戏台前台,通过斗栱以及横、纵向枋类构件与主体结构相互拉结,形成结构交融的“共同体”(图五).

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悬山顶素瓦屋面,绿琉璃瓦剪边.明间面阔4.5米,次间面阔4米,梢间面阔3.82米,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前设抱厦,面阔三间,卷棚悬山顶素瓦屋面,明间面阔6.57米,次间面阔2.66米.

寝宫面阔三间,进深两间,设前廊.悬山顶素瓦屋面,绿琉璃瓦剪边.明间面阔4.2米,次间面阔3.875米,梁架为彻上露明造.

通过两处现存城隍庙考察可以看出,城隍庙建筑的规格形制和衙署建筑相似,府城隍庙平面布局更繁复,功能分区更加细化.而县城隍庙则多将部分功能合二为一.中轴对称的多重殿宇遵从礼制建筑“前殿后寝”的格局.“前殿”即大殿(城隍殿),供奉城隍神位,在整个庙宇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一般呈“凸”字形平面,大殿前置享亭一座,供人参拜;“后寝”即后殿,或者祭祀城隍父母,或者祭祀城隍夫人,两侧为从属建筑,其建筑体量、形式、等级、高程都略逊于中轴线上的建筑,体现了我国传统道德理念中尊卑有序、主次分明的礼仪文化,也是传统文化脉络在古建筑群中一种继承和延续.

三、城隍庙单体建筑特色

1. 乐楼——徐沟城隍庙栖霞楼

古代戏曲舞台随时展而变化,由初期在平地上演出到建立露天戏台;到中期从无屋顶的露台变为有屋顶的“舞亭”或“舞楼”,观看形式仍为三面观或四面观;后期又将“舞亭”或“舞楼”变“乐楼”,观看变为一面观形式.乐楼在太原地区的出现主要是从明始,而在这一时期,对于城隍神的崇拜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统治阶级重视程度非同一般,乐楼出现在城隍庙中成为必然.受到封建社会的影响,城隍庙作为镇城之庙,乐楼的建立是为了酬神,更重要的是通过戏曲方式更直接形象地教化民众,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众喜爱的所.

徐沟城隍庙乐楼称之为栖霞楼,重檐歇山顶,二层斗栱处置牌匾,书“天下第一楼”,三层匾书“栖霞楼”.其造型奇特,崇檐俊宇,蔚为壮观.设前廊,卷棚歇山顶.后檐设抱厦,卷棚歇山顶.旁置八字墙,楼内置通柱直达二层梁架,构成多层框架形式,2.04米处架木板,上为台面,下为通道.

这种“过路台子”的形式,将山门与乐楼相结合,在功能上既为人们进出庙宇留有必要的空间,又可进行戏曲演唱,将多种功能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地满足人们的心理诉求;在建筑形式上,建筑体量宏伟壮观,屋面造型错落有致,立面尺度比例均衡,并且将钟鼓楼与之连为一体,在山门两侧各出悬山顶檐廊三间,这种组合较孤立的单体建筑更加雄伟壮观,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效果,这种建筑形式在山西城隍庙中并不多见.从内部结构来看,主体部分一层檐柱上置斗栱层并与二层檐柱相连,二层檐柱用通柱直达构架层,檐柱通高7.64米,明间置内金柱,高度达8.15米,既起到结构稳固、拉结作用,又进一步分散结构荷载,这种构架形式与楼阁建筑相似,但二层檐柱及金柱用一根整料直通二层结构层的做法在众多城隍庙建筑中较为少见.栖霞楼这种奇特的建筑形式与构造在太原地区乃至整个山西地区都实属罕见,不愧为“天下第一楼”.

栖霞楼试听功能亦为出色,从现存建筑山墙上仍可看出内部架设木板的凹槽,凹槽上平距地面2.04米,较金元戏台1米左右的台基有所升高,相对较低的台基来说,直达声波掠过听众区域而被吸收的部分在减少,直达声波可以传达到更远的地方,便于后排观众的收听.而八字墙与乐楼相结合的设置像一个扩音喇叭,声源传播范围较普通的一面观戏台更广泛,使之坐于两侧的人们也可清晰听到戏曲的旋律.

在观看的视觉效果方面,由于栖霞楼唱戏的平台较高,坐于后排的观众从视线上可以掠过前排观众的头部清晰看到舞台上唱戏者的神态、姿势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八字墙的设置又进一步扩大了视域范围,对于坐于两侧的观众来说视觉通廊开阔,更能深入其中感受戏曲文化所传达的文化信息和艺术魅力.

此外,栖霞楼屋顶形式丰富、形成高低错落的立体空间,也更好地满足了建筑的使用功能.由于山门与戏台融为一体,因实际功能需要,将其主体部分加高;而对于唱戏或看戏者来说,过高的屋顶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声源的传播以及降低音质的效果,所以在栖霞楼主体部分出卷棚抱厦三间,明间开间是次间的两倍之多,一是提高了声音传播的质量,二是提升了观演者的视觉空间,三是扩大了内部使用空间,主体部分作为后台,抱厦部位用作前台,供唱戏者演出之用,这样的设置避免了后台活动对观众的注意力的干扰和分散.再者,为使建筑外观比例均衡、尺度适宜,乐楼外侧过高的墙体会给人极度压抑的心理感受,且墙体在没有屋檐的保护下易受风雨侵蚀而遭到破坏,因此前出廊结构满足了人们的视觉及建筑功用之需,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建筑设计理念的具体展现.

(2) 太原城隍庙东配殿

东配殿主体结构为单檐歇山顶,整体构架较高,前另出廊与主体相连,从正面看则为重檐歇山顶,这种构造形式在太原地区诸多庙宇配殿中十分罕见,是太原城隍庙建筑造型艺术的一大特点(图六、图七).

东配殿大木构架并未像多数传统木构建筑那样,由柱、斗栱、梁枋、檩等层层相叠构成建筑的木构体系,而是省去了斗栱层,直接将梁架置于平板枋上,下由柱支撑,这种结构形式在太原众多明代建筑中均有所应用,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

东配殿虽未采用斗栱,但梁架规正,用材硕大,尤其是大木构架三架梁、五架梁梁身保存了完整的明代彩绘图案,梁身为旋子彩画,枋心为龙凤图案,檩亦为旋子彩绘,枋心绘博古图案,如此完整的明代建筑木构彩绘图案实属难得.

这些古老的建筑所涵盖的历史信息丰富,梁架结构各有千秋,或繁缛,或简洁,皆反映出古代匠师在建筑尺度设计上严谨而不失巧妙,大气而不失细腻的风格.

四、综 述

城隍庙作为城隍信仰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座城市的象征,其文脉的延续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城市乃至乡村百姓的生活.太原城隍庙建筑作为太原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存在,是城市固有的本土历史和民俗文化的存续空间,同时也是这一地区建筑技艺发展的缩影,其建筑特点鲜明、体量较大,是研究太原城隍文化发展的重要实证.

参考文献

1. 太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太原古县志集全》,三晋出版社,2012年.

2. 裘影萍《城隍庙的由来》,《内蒙古林业》2013年第4期.

3. 萧放《城隍庙与城隍神信仰》,《文史知识》2007年第3期.

4. 杨瑞武《古城衢陌》,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5. 益暖中华·保护历史的足迹团队《遗失的历史——太原市老城区濒危文物古建调查》,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1年.

6. 山西省政协《晋商史料全览》编辑委员会编《晋商史料全览·商镇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清徐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清徐文史资料》第7辑.

8. 石佳、傅岩《城隍庙文化琐谈》,《城市问题》2003年第2期.

9. 彭克伟、刘强主编《建筑装饰与物理环境》,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作者工作单位: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上文结论:这是关于城隍庙和漫谈和太原市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建筑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建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动物界的建筑大师 充满智慧的人类修建的一些建筑物的确很了不起,称得上是人造奇迹 然而,自然界也有许多建筑高手,他们的“作品”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河狸自然界的水坝工程师河狸过着半水栖的生活,体型肥壮.

2、 通渭小曲戏漫谈 摘要通渭小曲戏是广泛流行在陇中地区的一种曲牌体民间戏曲,是隋唐燕乐新声散佚于当地民间遗响的一部分,兴盛于清代,繁荣于当代 它的存世对于研究隋唐燕乐、南北俗曲和明清时调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研究古代戏曲.

3、 对话邱德光英伦建筑里的东方价值观 世界500强五矿所打造的北京城南人居力作——五矿名品·樾墅,雄踞西南五环,总占地面积约20万㎡,容积率控制在1 67,以58层的低密洋房为主,为营造浓厚的学院气息.

4、 基于体验营销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以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为例 陈娜(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110168)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体验营销;数字资源推广摘要文章以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为例,将体验营销的核心理论与图书馆实践活动相结合,从明确资源推广目标、设计资源推广.

5、 高校图书馆四级资源体系建设*以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为例 王丽雅(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110168)摘要为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合理组合与优化配置,解决资源完备性需求与购置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避免重复性购买,提高馆藏利用率,充分发挥个性化特色馆藏.

6、 东西方建筑的巡游和评汉宝德《东西建筑十讲》 □ 刘珊珊 黄 晓东西建筑十讲,汉宝德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欧亚大陆作为地球上最大的一片陆地,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两大文明,二者恰好处于大陆两端,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