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英美文学论文题目 设计之美论文 美和时代杂志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论文 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中美关系论文题目 中美饮食文化论文 美赛建模论文模板 英美文学论文题目雾都孤儿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论文聚美优品 美苑杂志社 英美文学学位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以美换美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以美换美:7756束头发的漂流和重生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以美换美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7

以美换美:7756束头发的漂流和重生,该文是关于以美换美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和7756束头发和漂流和重生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上海松江区hana咖啡馆进门左手边,有几个大纸箱,里面用透明塑封袋包好的,是一束束黑色头发.它们的长度大多超过30厘米,拿一束掂在手里,大约是一个苹果的重量.

它们来自中国的各个角落.

过去三年多,有7756名蓄发者,他们一点点等待头发变长,然后剪下,无偿寄给一个名叫“青丝行动”的学生公益组织.

他们的头发,从家里漂流到这个小小的咖啡馆,经由一群大学生的手,寄往假发工厂,经过筛选、制作和等待,在癌症病人的头上得到重生.这些头发的主人,是幼儿园小朋友,是爱美的姑娘,有些时候,是勇敢的男生.

像这样一束30厘米以上的“纯天然头发”,至少需要蓄两年.这两年中,头发的主人不能给它上颜色,不能烫卷或拉直,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等它变长.

第129号假发

3月26日,“青丝行动”的第129号假发有了新的主人.

她叫张智蕴,今年58岁,2015年查出患了乳腺癌.收到假发时,她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试着戴了戴,非常合适,是她想象中的样子,齐耳,带一点栗色,和自己化疗前的发型几乎一模一样.她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发丝软软的.

张智蕴取下假发包好,放回盒子里,她说,要回家把头洗干净,再照镜子戴好它,“以后出门就戴着它,下个月来化疗也戴着它来”.

“有头发总是好的.”假发戴在头上那一刻,刘海贴在额头上,头皮痒痒的,她甚至能感觉到,失去的那些自信,又回来了.

刚开始掉头发时,她接受不了,会蹲在地上一根根捡起来数,刚开始每天掉100多根,后来越掉越厉害,一天500 多根,她不数了,“觉得它们不属于我了”,让爱人直接丢进垃圾桶.不到三个月时间,头发陆续掉光了.没有头发以后,她的生活圈子渐渐缩小,她主动减少了和朋友的联系.她不想告诉别人自己生病,也不想别人安慰.

春天,沪西大宁郁金香公园里的花开了,几个病友约着一起踏青,她们拍了很多花儿的照片,没一个人拍自己的照片.“没头发,不拍照了,现在连镜子都不照了.”这是病友间的默契.

她买了很多顶帽子,草帽、布帽、绒线帽,只要踏出病房,就戴帽子.戴帽子出门,免不了让人多看两眼.夏天的一次,她在乘地铁的路上有人回头看了她一眼,她觉察到了,“为什么要看我?我戴帽子很奇怪吗?”整个下午,她心情糟糕极了.

在病友的建议下,她去过假发店.中意的那顶,摸起来柔软,纯真发制作而成,标价3600元,她舍不得,最后买了一顶500元的,戴起来闷闷的,像一个薄头盔.

3月26日这天,她非常开心.医生告诉她,病灶变小了,从5厘米缩小到2.2厘米,又收到了心仪的假发.她心里都盘算好了,等化疗结束,要戴着假发出去走走、跑跑、看看.

三个大学生的善举

送张智蕴假发的,是一个叫“青丝行动”的大学生公益组织.

如果把捐发比作一次旅程,“青丝行动”在旅程中扮演的角色像个爱心旅店.一束束头发从捐赠者的头上剪下,被寄到这里歇脚,经过简单的筛选后,在假发工厂相遇,发丝们被打乱重组,拥抱在一起,成为一顶新的头发.接着陆续回到“青丝行动”,等待病床上的主人.

这个组织的最初建立,缘起于三个大学生.

点子来源于留学美国的韦彦尔,她家有捐发传统,家中前前后后已经有三位女性剪掉了自己的长发,通过公益组织捐赠给了美国的癌症患者.2014年8月,韦彦尔想在中国进行捐赠,发现国内并没有类似的捐发组织.她拉上两个好朋友,一个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生李嘉文,另一个是在美国的朋友王苏若,三个人计划着做一个“青丝行动”.

从零到一无疑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他们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申请了学生社团,招募了20多位学生志愿者,没有办公室,便在食堂、咖啡馆讨论,很长一段时间里,“青丝”的收件地址填的都是志愿者的家里.

韦彦尔做了“青丝”第一位捐发者,将自己齐腰长发剪短,并写了一篇捐发日志作为推广.

李嘉文家境不错,家里每个月给他近万元生活费,他会把一半拿出来垫付在“青丝”里.为了得到合法身份并拉到资金支持,李嘉文常常带着宣传册,从上海西南边的松江大学城坐两小时地铁到上海东边的浦东新区,去“磨”上海市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的工作人员.2016年,“青丝行动”正式签约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专项基金.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为之提供财务、行政、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由于捐发概念在中国尚未普及,刚开始收集头发时,常常有人亲自将头发送过来,顺便“暗访”一下,生怕“青丝”是“骗头发去卖钱”.

让李嘉文觉得意外的是,捐发者的数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2014年成立“青丝”时,他大二,等他大四毕业离开学校时,已经有三千多位捐发者捐出了自己的长发.

每一天,青丝都能收到近十束头发.“在中国,知道我们的人本来就不多,这些人里面,还要头发没烫染过,一个人要蓄好几年的头发,一下子剪这么多,还要自己寄过来”,李嘉文很感动,“就算是这样,还有那么多人在捐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

“以美换美,何需惋惜”

截至2018年3月23日,“青丝”已经收到发束7756束.

头发的寄送地址,几乎囊括了中国的每一个省、市、自治区.捐赠者们除了中国公民,还有来自泰国、美国、澳大利亚的外国友人.

拆开快递包裹,“青丝”的工作人员能够明显地感觉到捐发者的用心.

有人用保鲜膜包好头发,生怕把头发弄散了;有人留下小纸条说,头发是洗完姜汁才剪的,易于保管;有人发量较多,特意分了好几缕剪下;常常有人给头发编好麻花辫,绑上蝴蝶结,底下垫很多软装,包装得像商场买回来的礼物.

拆包裹,就像拆一份来自远方的礼物.有时候拆出一包糖;有时候拆出明信片,画着笑脸、星星和一只写着“加油”的轻松熊;还有人随头发寄来一件手工织的毛衣;来自四川省江油市的7岁小朋友宋若凡,把自己的照片也寄过来了.

在近七千张捐发者留下的纸条上,书写了许多故事.

建筑师宋亚堃是一位已婚男性,因为楼下一个阿姨患了癌症,他觉得癌症忽然离自己很近.他看到国外一个小男孩给患癌儿童捐发的故事,便上网搜索中国有没有捐发的地方,就这样找到了“青丝”.

刚蓄发时,他的孩子刚出生,他用发卡别头发,蓄到后来,孩子渐渐学会走路了,改用头绳扎头发.走在路上,常有别的小朋友指着他问大人,“为什么这个叔叔的头发比妈妈还长”.两年过去,他剪发捐发,同公司几位建筑师的夫人,因为他捐发的事,也开始蓄发准备捐赠.

在儿童血液科工作的刘楚君,病房里有一个乖巧的女孩,头发乌黑柔顺,查出白血病后,一夜之间变成了小光头,小朋友还很高兴地对她说,“我妈妈说了,头发剃光了长出来新的更漂亮!”过了一两个星期,她在负一层看见这位妈妈哭得快晕过去,心里想,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应该不在了.在寄来的信件中,刘楚君写道:“很多人说医务人员在临床见惯生死,迟早会麻木,庆幸我还是会心酸会难受.”

一位匿名的朋友,她的好朋友帆在2012年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症,突发脑出血,做了开颅手术,在ICU抢救了一个星期后,最终还是走了.由于做了开颅手术,帆的头发全都被剪掉了,从那时起她就想把头发留长,“本来是想送给帆,帆永远定格在了19岁,现在把它送给其他需要的人吧.”

这7756束头发,每一束背后,都沉淀着至少两三年的时光.蓄发的人说,自从开始蓄头发,每一天早上醒来,都会有一些期待.

一位写信的朋友说,剪头发时,心里沙沙的,蓄了三年的头发不到十五秒就没了,会有不舍,但剪下来的头发,摸起来就像水一样,流到远方去,能在另一个人身上重生,“以美换美,何需惋惜”.

上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7756束头发和漂流和重生方面的以美换美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以美换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国美:狱里监外,两个黄光裕时代 从1987年开设第一家国美电器门店,到2000年后在资本市场的“巧取豪夺”,黄光裕以同行乃至整个商界难以想象的速度扩张门店、收购同行、投资地产直至“借壳上市&rdq.

2、 感官的美:论陈志鸿《腿》的感官书写 引言“凡是意在传达人性中一种普遍的情怀,就是艺术的意念;而凡是意在刺激观赏者的神经以引生一种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应,那就是或煽情的意念 ”①陈志鸿的腿,它是属于前者,虽然文本中描写.

3、 时风池建美:建议规范管理电动三轮车行业 期间,来自时风的全国人大代表池建美建议对电动三轮车提质升级,按电动三轮摩托车规范管理 建议中提到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

4、 超验之美:在信仰和自由和爱之间读阎国忠老师《攀援集》的一点体会 摘 要阎国忠老师的美学研究起步于美学界对于基督教文化乃至基督教美学的影响的漠视以及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领域的对于超越维度与终极关怀的漠视,由此出发,阎老师在长期的美学研究中重新界定、阐释了西方美学,也.

5、 以美换美:7756束头发的漂流和重生 上海松江区hana咖啡馆进门左手边,有几个大纸箱,里面用透明塑封袋包好的,是一束束黑色头发 它们的长度大多超过30厘米,拿一束掂在手里,大约是一个苹果的重量 它们来自中国的各个角落 过去三年多,有77.

6、 校长妈妈顾云美:给140个孩子一个家 2018年4月2日,本刊记者来到位于怀远县白莲坡镇茆塘村的“茆塘留守儿童之家” 伴随着不同的音乐声,时而教室传来朗朗书声,时而操场响起阵阵嬉笑,孩子们沐浴在春风里,活泼朝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