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创业论文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创业教育论文3000字 1000创业教育论文 创业教育论文2000 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论文 和创业教育期刊 和创业教育杂志社

创业教育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跟基于学生需求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教育实证探究以重庆高校为例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创业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2

基于学生需求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教育实证探究以重庆高校为例,该文是创业教育方面有关论文例文跟实证和学生需求视角和重庆高校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罗亮

(西南大学教育部辅导员研修与培训基地,重庆北碚,400030)

[摘 要] 基于学生需求视角,立足于重庆高校的实证调查,围绕“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来具体展开阐述.宏观上考察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及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及开展方式的需求;微观上考察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创新创业讲座培训、创新创业社团及活动、创新创业大赛及实训等需求情况,从而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 学生需求;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理念;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6)03?0004?06

2012 年8 月1 日,教育部印发实施《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必修课,第一次对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做出规范,推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2015 年5 月,国务院颁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在各高校推行,但“一些地方和高校还只是停留在会议、文件和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学观念、培养模式等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中,尚未落实到教师学生的教学和实践上.”[1]创新创业教育如何从政策落实为行动,从理论转化为实践,一直以来都有许多思考.基于高校大学生需求视角下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能够有效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大量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资料,从大学生需求角度出发,基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期望构成、理论构想和实地考察,进行个别访谈和专家咨询,编制调查问卷“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创业教育”.考察角度参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教高厅[2012]4 号),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创新创业课外活动、创新创业实践等[2].问卷主要通过一对一发放和回收,共发放问卷640 份,回收有效问卷597 份,有效回收率为93.3%,本研究调查问卷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 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经过信效度检验,具有较高信度效度.

(二)研究样本

本次研究选取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等6 所重庆高校597 名本科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选取样本采取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兼顾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等相关因素,见表1.

二、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不高,理解存在偏差

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但调查显示只有8%的大学生一直很关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信息,64.8%的大学生偶尔关注,35.2%的大学生从不关注.58.8%的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有必要,18.4%的大学生认为没必要,22.8%的大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8.2%的大学生所理解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教会学生做老板,40.8%的大学生理解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教会大学生如何创办企业,甚至8.7%的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务正业,影响专业学习,只有42.3%的同学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在于激发创新创业精神,为将来创新创业做好准备.

根据表2 相关性分析,学生个人情况中,性别、专业、专业成绩、出生地、学生干部、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父母职业,与“是否关注创新创业教育”“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否必要”没有呈现显著相关,只有年级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大三年级显著大于其他三个年级.

上述数据表明,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来提升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否则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只能是无源之水.高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开展.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还存在多元性,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要强化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认知,创新创业教育绝不仅仅只是培养大学生老板,更在于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3].

(二)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方式及开展主体需求多元

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以教授创新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新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55.2%的大学生希望获得市场信息和市场营销的知识,52.5%的大学生希望获得创新创业个案分析知识,51.4%的同学希望获得创新创业基本常识、技巧与方式方面的知识,42.6%的同学希望获得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此题为多选).关于当前获取创新创业知识的途径方面,32.5%的大学生是通过教师授课获取,34.9%的大学生是通过参加活动训练,32.6%的大学生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取.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19.3%的大学生表示受家庭环境影响,32.7%的大学生表示受同学或朋友影响,48%的大学生表示是媒体和社会宣传的影响了解创新创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认知是一系统工程,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多重因素的影响,但是在高校内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获取创新创业知识依旧是主渠道.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方式,通过多项开放式选择,23.5%的大学生倾向于专家讲授创新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41.6%的大学生倾向于创新创业者讲授创新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46.6%的大学生倾向于由创新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34.7%的大学生倾向于以创新创业者和创新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的主题,24.2%的大学生倾向于创新创业协会举办的活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主体,有31.2%的大学生认为应让创新创业方面的专业教师来提供创新创业教育,54.7%的大学生认为应由知名专家提供创新创业教育,61.6%的大学生认为应由有创新创业经验者提供创新创业教育,12.3%的大学生认为应由院系辅导员提供创新创业教育.

数据表明,传统的理论讲授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须强化实践,强化体验,增强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高等学校要配备足够的专任教师,积极聘请企业家、创新创业人士和专家学者担任教师来承担一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任务.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需求偏向实践性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依旧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数据显示大学期间,30.7%的大学生上过创新创业相关的选修课或必修课,69.3%的大学生没有上过相关课程.因此调查中,62.2%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设更多的创新创业课程,37.8%的大学生则认为没必要.关于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应该安排在何时这一问题,3.2%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在大一,33.7%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在大二,52.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在大三,10.8%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在大四.如果学校开设创新创业指导课程,通过多项选择,43.7%的大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市场营销,31%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更加注重财务税收,38.4%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注重个性化辅导,48.8%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注重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37.9%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注重创新创业案例分析,45.6%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注重创新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

关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及考核,通过多项选择,22.2%的大学生希望教学方式应该更加注重理论讲授,62%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更加注重案例分析,32.8%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更加注重小组讨论,53.7%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更加注重模拟实训.关于考核,通过多项选择,13.3%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考核应该更加注重上课出勤,21.9%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更加注重论文发表,41%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创业大赛获奖,61.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创业实践.

(四)创新创业教育课外活动需求旺盛,实效性需提升

1.创新创业讲座及培训

高校一直以来通过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学术报告、讲座、研讨、辩论、创新创业交流和科技创新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但此次调查显示相关活动参与度并不高,且效果并没有得到大学生认可.51.7%的大学生从未参加过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或讲座,32.2%的大学生参加过1~2 次,11.8%的大学生参加过3~5 次,7.7%的大学生参加过五次以上.只有20.7%的大学生认为参加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或培训帮助很大,25.8%的大学生认为有些帮助,33.7%的大学生认为一般,11.2%的大学生认为帮助不大,8.6%的大学生认为基本没帮助.

2.创新创业竞赛及参与

目前高校往往通过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让大学生体验创新创业的全过程,熟悉创业程序,储备创新创业知识,积累创新创业经验.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全国昆山杯创新创业计划竞赛中便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学生创新创业者.但创新创业大赛的参与度依旧较低.60.2%的同学没参加过任何层次的创新创业大赛.21.2%的同学所参加过的创新创业计划大赛是校内比赛,8.8%的同学是重庆市比赛,9.8%的同学是全国比赛.33.2%大学生认为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目标是重在参与,锻炼个人综合能力,36.9%的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目标在于体现个人综合素质,只有19.9%的大学生参与赛事的目的是积极应对,为走上创新创业之路做好准备,10%的大学生是希望获得并得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对于创新创业大赛的效果,25.5%的大学生认为参加这些创新创业大赛对自己有很大影响,大大的提升了创新创业在心目中的地位.35.3%的大学生认为是有影响,了解了创新创业的技巧和手段.29.7%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太大影响,和一般学生活动一样.9.5%的大学生认为纯粹是一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活动.数据表明,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完善竞赛规则与程序,鼓励学生依托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创新创业社团及活动参与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及活动,发挥着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作用.此次调查显示学生参与度也不高,19.3%大学生加入过创新创业社团或协会,20.7%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参加过创新创业社团或协会组织的活动,35.2%的大学生偶尔参加,24.8%的同学从未参加过.39.8%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或者协会很有价值,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44.5%的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社团没什么特殊的,和其他社团一样,7.8%的大学生认为没有价值,耽误专业学习,7.9%的大学生认为纯粹成了学生老板的俱乐部.数据表明需要进一步切实加强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明确未来发展和奋斗的目标,获得强大的学习驱动力,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职业技能、创新创业技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4. 创新创业实训需求

有学者指出:“国内创新创业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训.”[4]此次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的多项选择调查显示,39.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是没有创新创业方面的系统训练,59.2%的大学生认为缺少实践平台,44.8%的大学生认为缺乏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34.1%的大学生认为是大学生自身对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28.1%的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体系.创新创业实训成为创新创业教育另一个重要载体,79.2%的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实训将会有很大帮助.“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最佳短平快方式是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手段进行实训”[4],而如何在高校推行创新创业实训,22.5%的大学生认为如果学校有一个创新创业实训的平台,希望着重于创新创业知识的培训,61.5%的大学生希望着重于创新创业能力培训,16%的大学生希望着重于创新创业心理的培训.关于创新创业平台资源整合的问题,通过多项选择,51.4%的大学生希望实训项目开发能有效利用学校资源,65.3%的大学生认为需要积极调动社会资源,61.1%的大学生认为需要与学校勤工助学紧密结合,使得实训平台可操作化.

三、意见及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扶持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新创业、社会支持创新创业、劳动者勇于创新创业新机制.”并提出“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新创业政策”[5].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基于实证调查,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认为,“大学确立它的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6]政治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认为人们探讨深奥的知识不仅出于闲逸的好奇,而且还因为它对国家有着深远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地位的确立是政治论的, “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是作为解决最大民生问题的手段而提出的.1998 年5 月清华大学成功举办第一届创新创业计划大赛,1999 年团等部门组织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被誉为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轫.2002 年,教育部确定以中国人民大学等9 所高校为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在全国推广.截止到2011 年,“我国已有600 多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了100 多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全国近85%的高校建立了各种规模的创新创业基地.”[7]但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始终未深入人心.

国内许多学者把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狭义地定义为“教会学生如何创办企业”,把学生在校期间创建新企业的数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以致于后期评价以是否促进就业来评价,以是否拥有学生创新创业的公司为评价,这种评价机制又进一步加剧各地创新创业教育以就业率或者创新创业率视为自己的追求.一方面,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主要是以工具价值取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着眼于指导学生创办、经营微型企业或公司,从事各类商业经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企业家.另一方面,现阶段没有就业压力的高校其实并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理念层面、组织机构层面,还是文化层面都没有开展起来,创新创业教育停留在应景式的作秀,没有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更值得忧虑的是,功利主义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导致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唯一追求,视财富积累和创办企业为创新创业目标,从而滋长“实用、利己、享乐”的消极思想和行为.

其实,正如美国百森商学院蒂蒙斯教授所讲的,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标的就业培训,更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新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具有革命性的创新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的价值取向[8].创新创业教育并非一种急功近利的精英教育,而是涵盖博雅教育,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需要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贯穿的一种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理念应该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其教育价值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这一理念应该得到树立和弘扬,使高校师生认同、理解并践行.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至今已有近15 年的历程,其发展虽然声势浩大但在高校内部始终处于边缘化地位.有学者便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几冷几热,即校外热、校内冷,课外热、课内冷,研究热、实践冷,社会氛围热、教师主体冷等[9].其一重要因素便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未能紧密融合,呈现两张皮的状态.高校脱离专业教育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无法真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本应蕴含由知识优势和技术优势催生的创新优势也无法体现,大学生创新创业也丧失了其独具的竞争力.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都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现了时展的新特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教育体现的是专业学科细分工,注重学生专业学科知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多体现为通用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而专业教育培养的是专业技能.专业教育理应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学生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生成的根基.脱离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实践会停留在单纯的技能和操作层面,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为继.”[10]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通常包括课程建设的嫁接、嵌合来实现融合,依托专业实践如教学科研与企业实践一体化等实现融合,组建项目公司来实现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应融入于专业教育,也就是融入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全过程.在原有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寻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点,开设相关课程,开发新的基于创新创业视角关照专业知识的相关教材,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富有创新创业理论素养的高水平师资力量,依托“课程推进,专业实践,项目参与,产学研合作”,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联动融合.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紧密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紧密与实践融合,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首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增强应用性,贴近实践.课程内容要适应社会创新创业市场需要,注重协同创新,整合经济管理、法律等与创新创业实践结合密切的学科,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教师授课强化创新创业案例分析、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环节,增强体验性.“课程教学实现从以创新创业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从以讲授灌输为主向以体验参与为主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

其次是拓宽多样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包括校级、院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训中心、各类科研实验室等.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由学校联合企业、事业单位共同成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引进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争取利用社会资源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保障,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便利.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开展学习参观、市场调查、项目设计、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来提升创新创业素质.通过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开展实践型的创新创业教育创造良好条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该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个性需要和个人发展,进行个性化和层次性的设计.“由于大学生在专业、性别、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需求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校要充分关注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的具体差异,实行区别对待,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10]注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系统性、渐进性的创新创业教学.面向低年级本科生主要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传授创新创业知识,陶冶创新创业精神,高年级学生及硕士生、博士生应侧重于企业观摩、项目运营和创办企业等实践.教育体系必须呈现为层次分明、梯度明显、前后贯通的特点,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就能获取有益的创新创业经验.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紧密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既要有自己的特色又应立足于、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乃至支撑和引领地方经济发展.高校要始终关注所在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抓住协同创新的机遇,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自身知识技术优势和企业的资金与设施的优势,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者搭建广阔平台,与地方经济融合创新发展.形成“校企合作孵化创新创业”的机制,企业提出创新创业项目或技术难题,学校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创新创业服务,为企业和创新创业者牵线搭桥,提供对接服务,学校和企业共同孵化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形成创新创业者与企业、学校三赢的局面.

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的问题,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等重要概念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巨大空间.高校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视野,关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利用政策红利,关注城乡之间创新创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广袤的农村寻求创新创业项目,发挥自身才华,创造社会价值.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还应与地方文化紧密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注意挖掘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富有地域色彩的创新创业精神.在我国历史上自古便存在着晋商、徽商、浙商等十大商帮,至今还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是浙商,浙商深受永嘉学派的影响,崇尚“通商惠工”,“义利并存”,注重“经世致用”[11].浙商在艰苦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逐步提炼出“一有土壤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排除千难万险”等经典话语,形成了“敢为天下先,勇争天下强”的创新创业精神.浙商的创新创业精神无疑可以成为当今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深入挖掘高校所在地方的文化资源,使创新创业教育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展,充满感染力,吸引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刘延东.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N].中国教育报,2015-10-26(4)

[2]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教高厅[2012]4 号[EB/OL].http://www.moe.gov.cn,2012-08-01

[3] 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4] 方伟.中国大学生创业实训教学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147-149

[5]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 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9

[6] 约翰?S?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3

[7] 张昊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全球视角与本土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6-7

[9] 候慧君.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蓝皮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

[10] 蒋德勤.高校创业教育需要正确处理的四个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2(8):42-44

[11] 高波.文化资本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浙商与粤商成长经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23

[编辑:何彩章]

括而言之:此文是一篇关于实证和学生需求视角和重庆高校方面的创业教育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创业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社会需求视角下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在社会需求视角下,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目前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探讨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社会需求中发展的能力,以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以职业拓.

2、 新时代背景下学术型生创业教育体系以国民经济学专业为例 摘要为了加强学术型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国民经济学专业为例,构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分目标 然后,设计出包.

3、 思政教育助力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探究 王玉1,赵丹1,冯志强2(1沈阳工业大学商贸学院,辽宁辽阳111003;2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后勤处,辽宁辽阳111003)摘要思政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以及塑造新时代大学生优良素养的双重重.

4、 基于学生需求视角的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评价 0 引言高……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最主要特点是其能够与工作过程相对接的职业性,培养目标主要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能力的体现主要为技术应用能力,职业性体.

5、 诚信和法治视角下深化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改革探究 摘要诚信与法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全面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在诚信、法治的轨道上进行 但现实中无论知识讲授还是实践教学中对其重视程度均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正确、全面认识诚信与法治.

6、 声乐专业教学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究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 1 前言自从我国艺术类高校连续大规模扩招以来,音乐类特别是声乐专业学生人数逐年剧增,此专业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高……院校是国家培养突出艺术人才的摇篮,也是艺术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基地 因此,艺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