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如何写出高水平的本科毕业论文 投稿出书 研三写不出论文退学 家风家训论文 出书投稿 永远跟党走论文 2000字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论文 馒头中蒸出化学知识的科技小论文 硕士论文写不出 生写不出论文退学 怎么投稿出书 我为什么写不出论文

从家训中走出的诗人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跟从家训中走出的诗人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从家训中走出的诗人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1

从家训中走出的诗人,该文是关于从家训中走出的诗人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跟家训和走出和诗人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南鸥VS 屠岸

南 鸥:本刊栏目主持人.

屠 岸:1923年生,江苏常州人.诗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文学编辑家.早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著有《屠岸十四行诗》、《哑歌人的自白——屠岸诗选》、《诗爱者的自白——屠岸的散文和散文诗》、《深秋有如初春——屠岸诗选》、《屠岸短诗选》(汉英双语)、《夜灯红处课儿诗——屠岸诗选》、《倾听人类灵魂的声音》等.译著有惠特曼诗集《鼓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莎士比亚历史剧《约翰王》、莎士比亚长篇叙事诗《鲁克丽斯失贞记》(与屠笛合译)、斯蒂文森儿童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与方谷绣合译)、《英美著名儿童诗一百首》、《英美儿童诗精品选》、《英语诗歌精选读本》(英汉双语)、《迷人的春光——英国抒情诗选》(与卞之琳等合译)、《我听见亚美利加在歌唱——美国诗选》(与杨德豫等合译)、《济慈诗选》、《英国历代诗歌选》(上下两册)等.编辑《田汉全集》,选编《外国诗歌经典一百篇》、《我愿意是急流——中外爱情诗经典》.

南 鸥:屠岸老师您好!您老以大爱的心灵、严谨的学风、独立的品格享誉诗界,是新诗百年无法绕过的路碑,感谢您接受百年新诗大型纪念专题《世纪访谈》的专访.

屠 岸:您为纪念中国新诗百年而设计的《世纪访谈》我感到是有意义的.您准备访谈一百位诗人,这个规模不小.您称我为“新诗百年”无法绕过的路碑,是对我的赞誉,我不敢承受.南 鸥:就我国新诗百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新诗一直是伴随着对欧美诗歌的翻译而发展起来的,您老既是诗人、又是诗歌翻译家,请您老谈谈欧美诗歌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之下介绍到我国来的,最早将欧美诗歌翻译到我国的是哪一位诗人,是什么时间?

屠 岸:“中国新诗”或者简称“新诗”这个名称,似乎已经约定俗成,成为文学界、读书界广泛认可的名词.它之所以成为“新”,就因为它区别于“旧”.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到上世纪初叶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诗人写诗总是用文言文,用古典格律.“五四”提倡的白话文运动,主张用白话文写诗,这才叫“新诗”,又叫“白话诗”.1920年上海崇文书局就出过一本《分类白话诗选》,又名《新诗五百首》.此后,用文言和古典格律写的诗叫“旧体诗”.

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新诗是从西方“引进”的.这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中国新诗的源头有二,一是中国古诗和民歌,一是西方诗歌.《诗经》和《楚辞》中就有许多当时的白话.至于乐府、民歌、民谣中的白话成分就更多.中国新诗是继承了这个传统的.但说中国新诗受西方诗歌的影响,也不错.早期新诗的骁将郭沫若,他的诗歌就受到美国诗人惠特曼(Whitman,1819—1892)的明显影响.朱湘、徐志摩、闻一多则受到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较多.欧美的诗歌介绍到中国来,早于郭沫若时期.清明后期,闭关自守的政策使中国与外部世界隔绝,日渐沉沦.一些有志之士要求打开国门,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欧美诗歌就在“欧风东渐”形势下被介绍到中国来.最早译成汉语的外国诗人是美国诗人朗费罗(1807—1882)的《人生颂》,译者是曾任职税务局的英国诗人威妥玛(1818—1895).此人曾编过汉语课本《语言自述集》.这首诗歌的翻译分两步走.威妥玛译出初稿,然后由当时的户部尚书董恂修改加工,成了一首七言诗(有些像两首七律),是文言之诗.严复译的《天演论》(1898)中包含有英国诗人蒲柏(1688—1744)的诗《人伦》片段和丁尼生(1809—1892)的诗《尤利西斯》的片段.也都是文言文译出.此后,引起广泛关注的英诗汉译,是梁启超译英国诗人拜伦(1788—1824)的《哀希腊》(1902),译文有些像“沉醉东风”的曲牌;之后马君武也译了拜伦的《哀希腊》(1905),是七言歌行体.后来,苏曼殊又译出《哀希腊》,是五言古风形式.再后来,胡适又译出《哀希腊》(1913),是骚体.

最早把西方诗歌译成汉语白话诗的,恐怕还是胡适.他在1920年出版的《尝试集》中,除了上述骚体《哀希腊》外,还有三首译诗是用的白话.其中就有英国诗人菲茨杰拉德(1809)的《柔巴依集》中的选篇.

南 鸥:您老是什么时间接触到欧美文学作品的?又是什么时间开始翻译欧美诗歌的?先后翻译过哪些欧美诗人的作品?在这些诗人中,您的诗歌创作中受哪一位诗人的影响最大?屠 岸:我接触到欧美文学作品原文,最早是在1939年至1942年就读于江苏省立常州中学沪校高中部时.那时用的英文课本中,选有多篇英语文学的精品,如莎士比亚(1564—1616)的剧本《威尼斯商人》选段、《裘里斯凯撒选段;《狄更斯》(1812—1870)小说《老古玩店》选段;兰姆(1775—1834)散文《梦幻儿童》;爱伦坡(1809—1849)的诗《安娜贝儿俪》;华尔华兹(1770—1850)的诗《水仙》等.这些文学作品作为课文,其水平与英国、美国高中语文课本所选的文学作品水平相当.

我最早翻译的诗歌是英国诗人兼小说家史蒂文森(1850—1894)的《安魂诗》,译于1940年11月20日,抄在我那天写的日记上.其后译的英美诗人的作品就多了,如莎士比亚、惠特曼、济慈等等.1948年出版惠特曼诗集《鼓声》译本;1982年出版史蒂文森儿童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译本(与方谷绣合译);1997年出版《济滋诗选》译本;2007年出版《英国历代诗选》译本(上下册),收入英国诗人155位,诗歌583首,时间跨度从中世纪到当代.

我创作诗,首先是写旧体诗即古典格律诗或文言诗,之后又写新诗即白话诗(包括自由体和现代格律体诗).1943年,我在江苏台城农村写诗五六十首,受诗人吴汶的影响很深,这是我早期创作的.至于外国诗人对我创作的影响,我自己说不清楚,可能英国诗人济慈(1795—1821)对我有较大的影响.南 鸥:在我对郑敏老师的访谈时,她谈到欧美诗歌是在三十年代才对新诗的创作起到实质性的影响,请问您老是否同意她的这个观点?欧美诗歌对新诗的影响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对新诗发展的进程是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屠 岸:郑敏先生这个观点自有她的道理.她的史观和诗论是很严谨的.注意,她讲的是实质性的影响.“中国新诗”诗人群(即后来被称为“九月派”的诗人群)崛起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但他们受到欧美诗歌的影响而开始写诗,当早于四十年代.影响他们的欧美诗人是庞德(1885—1972)、艾略特(1888—1965)等现代主义诗人.中国新诗体现出现代意识,该从穆旦、郑敏、辛迪、绿原、牛汉、杜远等的作品开始.较早时期的新诗,如徐志摩的作品,则受到英国浪漫主义的影响和先拉斐尔派的唯美主义影响.郭沫若的诗歌则受到惠特曼的狂飙突进或主义思想的影响.艾青则受到比利时诗人维尔哈伦的影响.绿野后期受到奥地利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可以说.欧美诗歌对中国新诗的诞生和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但中国新诗发展进程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和中国诗歌本身潜在的因素.

南 鸥:北岛在《时间的玫瑰》一书中,将几位不同的翻译家翻译的同一首外国诗歌进行逐字逐句的比较,很多诗歌的翻译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对于诗歌这样的文学样式来说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请问诗歌翻译的过程中诗性是不是受到一定的伤害?

屠 岸:北岛先生的这本书我还没有拜读过.诗人写完了一首诗,他的这一创作过程完成了,又没有完成.译者在继续这一创作过程,他译完了,这一创作完成了,又没有完成.读者在继续这一创作过程.读者读一首诗,即参与了这首诗的创作.他读完了,这一创作完成了,又没有完成,因为还有后来的读者,后世的读者.一个诗人有一个诗人的风格.一首有一首诗的风格.一个译家有一个译家的风格.一首诗有一首译诗的风格.优秀的译诗,既保留(部分地)原诗的风格,又不可不可避免地体现译家的风格.同一个译家译不同的作者的不同的诗,会有不同的风格.同一首诗的不同译文之间,肯定有差异,往往有很大的差异.这首先由于不同译家对原诗风格的领会不同,同时由于不同的译家有不同的译家风格.但不排除某些译家本身风格相似或相近,他们译同一首诗会体现出相似或相近的风格.

有人认为小说和散文可以翻译,诗歌不可翻译.英国诗人雪莱(1792—1822)就认为诗歌不可翻译.美国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即认为诗就是经过翻译而失去的东西.这些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说得过于绝对.我认为诗是可译的,否则,中国不知道莎士比亚,外国人也不知道李白.问题在于译者的水平、译诗的质量.可译的根据是:人类各民族虽然使用不同的语言,但人类喜怒哀乐的感情共同的.您说诗歌经过翻译诗性会受到一些损伤,这没有错.优秀的翻译,诗性保留得多一些.平庸的翻译,诗性失去得更多.拙劣的翻译,诗性会破坏殆尽.

南 鸥:在我的记忆里,欧美诗歌以及大量的文学作品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被专业的翻译家广泛介绍到我国的,随后北岛、西川、王家新、树才、李笠、野鬼等一些诗人也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汪剑钊和晴朗李寒主要致力于俄罗斯诗歌的翻译,去年伊沙也介入了诗歌的翻译,并对一些翻译提出质疑,作为我国最早的一批诗歌翻译家,请您老对近百年新诗的翻译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屠 岸:欧美诗歌通过翻译介绍到中国来,时间很早.这方面,我在前面已经略谈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主流意识形态处于统治地位,影响到新诗的翻译.中苏蜜月时期,通过翻译介绍到中国的外国诗,以苏联诗歌为主,但欧美诗歌译成中文的也不太少.查良铮译出拜伦的巨著《唐璜》以及雪莱的抒情诗.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则因为苏联推崇莎士比亚,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真理报》以整版篇幅发表马尔夏克用俄文译出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系列,所以莎老十四行诗的中文译本也得以在中国畅行.但到了“”时期,,一切所谓“封、资、修”的作品均被禁止,译诗界也是万马齐喑.1978年后,拨乱反正,思想解放,自然影响到译诗事业.您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欧美诗歌及大量文学作品被介绍到我国,就是说的这一现象吧.您提到的北岛、西川、王家新、树才、李笠、野鬼等,确是在译诗方面作出了贡献.这些译家原是诗人,一身而二任.在他们之前,如英诗汉译者有朱湘、卞之琳、梁宗岱、查良铮、飞白、杨德豫、江枫等.其中朱湘、卞之琳、查良铮(穆旦)也是诗人兼翻译家,一身而二任.黄果祈不仅译诗,而且做译诗的理论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特别赞赏杨德豫,他译费朗罗、华兹华斯、柯尔律治、拜伦的诗,达到极高的水品,他是英诗汉译的圣手.其他语种的诗歌的汉译,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戈宝权、查良铮、飞白、高莽等的俄语诗歌汉译,冯至、钱春绮、绿原等的德语诗歌汉译,戴望舒、程抱一、梁宗岱的法语诗歌汉译,钱鸿嘉、吕同六等的意大利语诗歌汉译,戴望舒、王央乐、赵振江等的西班牙语汉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汉译诗最早的起点不低,有顺利的发展,但中途有坎坷,有曲折.当前中国译诗事业在稳步前进,译诗人才辈出,我感觉前途乐观.

南 鸥:我常说诗人的存在,首先是心灵的存在.您自幼生长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深受家训“胆欲大而心欲细,智欲圆而行欲方.”的熏陶.我想这充满智慧与尊严的家训让一位诗人的心灵获得了最初的滋润,并慢慢形成了一位诗人的精神品格,而正是这种品格的支撑,才让您的作品获得了诗性与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您是一位从家训中走出来的诗人.朋友们很想知道家训对您老的一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屠 岸:我从小受母亲屠时的家教很深.母亲受教于她的伯父、我的大舅公(外公的哥哥)屠寄.屠寄是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蒙π儿史记》一百六十卷和《结一宦诗略》和《结一宦并体文》.(注意,这里是宦yi,不是宦huan)屠寄追随孙中山,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屠寄任常州第一任民政长(县长).我的大舅(屠寄之子)屠宽(字元博)是同盟会会员,常州中学创办人,民国时期国会议员.我父蒋骥家境贫困,读书勤奋,毕业于常州中学,受校长屠元博器重,得公派赴日本留学.学成归来,元博以堂妹(即是我的母亲屠时嫁我父).母亲教我以古诗、古文、绘画,授我以箴言“胆欲大而心欲细,智与圆而行欲方”.这是立身处世的准则,也是从事文学创作的守则.父亲是建筑工程师、教师.他们训我以科技救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的诗歌创作,也是在这种家庭文化氛围中进行的.我认为写诗不能仅仅为了抒发个人悲欢,个人悲欢必须与人民哀乐相统一.写诗既然要发表,那就一定会影响读者.因此,写诗必求真(不说假话、不作违心之论、不趋势、不媚俗)、向善(爱国、爱人民、爱人类、弘扬正义、诚信善良)、崇美(用诗美纯化一个民族以至人类的灵魂).

南 鸥:您老在古典诗词和欧美诗歌这两个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学养,而我想知道您老在创作中是如何处理这两种不同的学养资源的?

屠 岸:我写的新诗,分自由诗和新格律诗(或称现代格律诗)两类.这是受欧美自由诗和西方格律诗的影响而写的.中国古代不存在自由诗和西方格律诗那样的诗的形式.从内容上说,无论写旧体诗和词还是写新诗,都可以吸收古诗和外国诗的养分.我吸收李白的豪放较少,吸收杜甫的沉郁较多.我学习古诗如何炼字、炼句,如何创造意境,做到情景交融.英国华兹华斯自然冲淡的浪漫主义和以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风格,可能在潜意识中对我产生了影响.我倾心于济慈的崇尚真与美.营造诗美是我毕生的追求.我崇奉济慈的美学概念“客体感应力”,以此为诗创作的指针.优秀的古代和外国诗歌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高度统一,是我学习的楷模.

南 鸥:新诗的历程已近百年,在这百年的进程中您老是亲历者,请问新诗在近百年的演进中是否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如果形成了,这个传统体现在那几个方面?就您老的角度来看,百年新诗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各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屠 岸:关于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我缺乏研究.我认为有三本书可以解答您这个问题,就是《中国诗歌通史现代卷》(王光明主编)、《中国诗歌通史当代卷》(吴思敬主编)、《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洪子诚,刘登翰著).说起中国新诗,不能忽略香港、澳门、台湾的诗歌,可喜的是上述著作中都有专门章节写到港澳的诗歌.

关于中国新诗是否已形成自己的传统这个问题,我在《诗歌圣殿的朝圣者——和首都师范大学师生门的一次对话》中已经说明了我的观点,但不成熟.我的观点概括地说是这样:新诗是一种文学现象、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因素,不是个别现象.新诗诞生至今有近百年历史,历经数代,生生不息,至今她的生命力依然旺盛,不会在短期内消失.新诗有变化有发展,流派纷呈,各领,但又没有离开它的根基,其根基就是运用汉语白话写作,以述志、表情、达意.从以上三点看,新诗已具备了形成传统的三个要素,但是,还有一个要素,即必须具有特殊的品格.新诗有它的特殊品格,但不稳定.用汉语白话作为材料来塑造新诗,其过程是不稳定的.新诗继承了古诗兴观情怨和思无邪的传统,又有发展,那就是五四精神,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的渗透.但由于新诗特殊品格不稳定,所以它的传统还不成熟,不完善.郑敏先生提出新诗是否形已成自己的传统,表示怀疑.这不是郑敏先生贬低新诗的成就,她是恨铁不成钢.

南 鸥:在一次采访中您老谈到,在您生命坠入低谷的时期,是莎士比亚和济慈的诗歌拯救了您,让您度过最为艰难的岁月,而学界普遍认为您翻译的莎士比亚和济慈的诗歌是您老作为翻译家的最高成就,我想您老与莎士比亚和济慈的诗歌一定藏着很多的故事,我想众多诗人朋友都想听听.屠 岸:十九世纪中国清朝积弱,列强入侵,甚至到达瓜分中国的危险地步,中国濒临灭亡的边缘.第一个打开中国大门的是英国.战争中国失败,《南京条约》使中国备受屈辱.八十年代中我又一次访问英伦,见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金铜像.我默想,战争就是在她统治的时期发生的.但是我读中学时学习莎士比亚的原文,读大学时领略济慈诗歌原文的诗美,使我惊喜沉醉!我认识到,英国文学大师们的作品和英国帝国主义不是一回事!我为纪念亡友而翻译莎翁的十四行诗,我把济慈引为超越时空的冥中知己.我两次亲访因果爱汶河畔斯特拉福镇莎翁故居,写诗《爱汶河畔斯特拉福镇》和《爱汶河》;我访问伦敦北郊济慈故居,访问罗马三圣山下济慈临终故居和罗马郊区新教徒墓园济慈墓,写诗《三圣山下的灵宅》和《济慈墓畔的哀思》.在“”的黑暗岁月里,我用默诵莎翁的诗和济慈的诗来缓解忧闷的心情,抵制精神虐杀;在团泊洼进行劳动改造时,我默诵济慈的诗以助收割高粱时的大动作节奏,以助用手镰“钎”高粱时的小动作节奏,借以缓解劳动改造时的心情.

该文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经典从家训中走出的诗人专业范文可作为家训和走出和诗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从家训中走出的诗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调研中国菠萝最大镇为农民走出滞销困局建言献策 调研中国菠萝最大镇为农民走出滞销困局建言献策  为响应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帮助农民“菠萝滞销”的困局,同时展示现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由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10名大学生组成的暑假实.

2、 走出伞下的勇气 嗒,一个雨点,在马路上印出一个斑点 嗒,又一个雨点,马路上又一个斑点 声音微小难以察觉,约三五秒之后,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无数个雨点砸下来,浸染了马路这块白布 不到一.

3、 如何走出估算教学的误区 摘要估算,即大致推算 教师们普遍认为估算教学可以大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数感的敏锐性 但不少教师对估算的认识有失偏颇,以至于陷入纯娱乐性的估算游戏而不自醒;热闹有余,而益智不足 教师可从估算教.

4、 走出一条直线 冬天,父亲带着儿子去看梅花 由于雪下得很大,整个大地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美丽而圣洁 父亲看到不远处就是那株盛开着清香梅花的老树,对儿子说“咱们来比赛吧,走到前面那棵梅树下,看谁在雪地上走出的.

5、 走出沉迷健康成长治理中小学生沉迷网络问题刻不容缓 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加之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发展,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不断出现,对尚不具备完全分辨是非能力的未成年人而言,造成一些中小学.

6、 走出误区才能治好类风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关)虽然难治,但并非不能治 临床上常可看到不少久治无效,甚至终生致残的患者,究其原因是步入了治疗的误区,只有走出误区才能治好类风湿 忧郁恐惧,用药不灵类风关属于与心理因素密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