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党校培训结业论文 员工培训论文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关于员工培训的论文 中国培训杂志 党校培训毕业论文 培训体系论文 培训论文的心得 关于企业培训的论文 培训方面的论文 关于酒店培训的论文 培训期刊的卷首语

关于培训体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德国职业培训体系对中国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培训体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0

德国职业培训体系对中国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本文是培训体系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跟职业培训和内生和启示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侯晓娜1,2张元庆3

(1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沈阳110036;

2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沈阳110167;

3辽宁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沈阳110161)

摘 要: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和公民素质培训,不仅能够提高中国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也能够增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更好地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加速融入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因此,本文从完善的德国职业培训体系中对人力资本的提升经验为切入点,重点剖析了德国职业培训体系的特点与优势,并总结出德国职业培训体系对中国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的作用和启示,提出完善中国人力资本培训方面的法律制度和互补性制度,建立“多元培训体系”拓展社会参与,建立终生培训机制等措施,为中国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出力献策.

关键词:农民工;德国职业培训体系;人口城镇化;内生性市民化

DOI:1013856/jcn111097/s201810035

1引言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户籍制度的改变,流动人口不断增多,特别是农民工数量急剧增加.《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农民工总量287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2亿人,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达到137亿人.可见,中国农民工流动人口规模巨大,随着中国于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中国正式提出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区别于以往的土地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求提出,中国城镇化进程要以人为本,尊重人、重视人,在城镇化进程中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民工的基本权利,冲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户籍藩篱之后,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加快农民工转变成产业工人,在产业调整过程中,确保农民工及时更新技术知识,进而更好地融入中国城镇化大潮中,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任务和目标.而要实现中国农民工的内生性市民化就需要更好地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基于中国目前现有的体制和提升途径还不足以实现中国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人力资本培训目标,因此,实践经验丰富的德国职业培训体系为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2问题提出及文献综述

虽然2017年中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87亿人,长期在城市生活的农民工也超过137亿人,但2012—2017年,由政府出资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总共才114亿人次,其中包括更多的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参与的有补贴培训人数十分有限.但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对长期在城市中生活的农民工进行必要的人力资本培训,不仅是提升其专业技能,更是实现其内生性市民化的必然要求[1].特别是随着中国农民工群体的不断扩大,在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促进农民工及其子女享受城镇职工平等待遇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究其根源在于中国农民工群体人力资本水平偏低,无法更好地融入市民社会.而农民工自身不但缺乏人力资本提高的资金,更缺少平台,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必需的技术,更难在思想观念上与城市居民同步.因此,针对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公民素质培训就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拥有丰富经验的德国职业培训体系便成为中国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进程的较好参照.

目前,虽然中国农民工数量庞大,但是绝大多数属于低端产业工人,由于预算约束,少数农民工只掌握一些简单的技术技能,而关于融入城市的公民素质方面的培训几乎为零.因此,有关中国农民工职业培训和公民素质培训方面存在一个巨大缺口,因而对中国农民工的相关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有关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研究由来已久,Becker(1962)提出,技能培训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技能培训,另一种是特殊技能培训.一般技能是指可以使得员工的报酬收入等于其边际生产能力的技能,这种技能可以在很多企业中获得同样的边际产出.而特殊技能则仅限于在特定企业内部具有价值,此时市场完全垄断,因此特殊技能不具备市场价值.Bishop(1997)则认为,在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员工都面临着资产流动约束,很多员工不具备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的能力.Acemoglu(1999)提出,员工工作长期处于一种压缩状态,并建立了一个压缩工资结构模型,通过对员工工资的压缩,企业愿意为一般技能培训承担部分成本.但如果劳动力市场中有大量的低能员工,企业无法有效识别的情况下,则企业对培训的投资会不断减少.Autor(2001)认为,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体制就属于一般技能培训行为.Brunello(2004)提出,由于不同的员工能力各有差异,因此,在进行成本与收益比较之后,能力较低的员工无法得到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投资研究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正负外部性问题.王秀丽(2015)认为,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应该增加省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强化政府监管,弱化培训者角色,还应该从补贴和税收等方面提供支持才能完善体制.张元庆(2016)认为,提高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应该从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3个方面综合提高,建立个人、企业、政府和社会四位一体长效合作机制才能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困境.

综上,有关人力资本提升的职业培训是一种风险与收益并存的机制体制,投资不足通常成为常态,只有通过有效措施实现高效投资的职业培训体系才会实现最大的收益.因此,本文通过对德国职业培训体系的深入研究与思考,以有关农民工人力资本培训(职业培训、公民素质培训等)作为切入点,探讨德国职业培训体系中有益于中国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进程的相关影响研究,期望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实现方式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3德国职业培训体系的特点总结

德国职业培训体系被认为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培训体系,也是德国工业化水平长期领先世界的重要因素.通常会用“双元制”来概括德国职业培训模式,是指有关职业学校和企业或其他实训场所共同组成培训体系的一种简称,简言之就是一种合作办学制度.基于这种效果显著的办学模式,具体总结如下.

31教育培训法律制度及保障等互补性制度同步变迁

德国《联邦基本法》规定,职业培训是青年的义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升学,也可以选择就业.如果选择就业,需要接受就业前的职业培训.德国法律严格规定了就业人员必须参加就业前培训,因此,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很难找到工作,这对提高德国青年的职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德国成为技术强国的重要保证.

除了基本法之外,为了提高执行效率,德国政府又先后颁布了十多项有关职业教育的法令,如1969 年的《联邦职业教育法》和《联邦劳动促进法》、1972 年的《企业宪法》、1981年的《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等.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是2005 年德国将最初的《联邦职业教育法》与《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修订后颁布的.其中最初颁布的《联邦职业教育法》(1969年)是最基本、最权威的法规.它对职业学校、企业培训各方面做出了严格具体的要求;对社会承认的13类工种,接近500个专业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参训者的考试、证书取得也做出了严格规定;对职业培训的各方面,如制度、内容、期限等也做出了具体规定.这样职业培训体系就形成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制度环境.不仅如此,还对与之相关的互补性制度也做了相应调整,特别是针对企业需要提供实训基地等方面的政策也相继出台,为完善德国职业培训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如《职业培训条例》是联邦政府制定,企业培训要按其实施,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不得与之相违背;《理论教学大纲》是州文教部制定,学校教学要遵循,学校相关规定也不能与之相违背.与此同时,对于接受培训的人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方面也都有详细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德国职业培训体系和互补性制度安排[2].

32“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解决了职业培训资金短缺问题

众所周知,德国实行“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其最大特点是职业培训的主体是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培训学校和政府辅助.据有关学者调查,“双元制”职业培训的经费承担的比例大概是:企业承担67%,联邦政府承担17%,州政府承担16%.

“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有效地减轻了参训者的经济负担,而是在几个责任主体之间进行了责任分配,职业学校和政府出相对较少比例培训资金,企业出大部分培训资金.为了在更广范围内筹资,他们还通过基金形式向企业征收一定的费用投入职业教育事业.主要类型有基金、劳资双方基金、行业基金和区域基金等,如表1所示.

表1德国职业教育筹资基金类型

〖XB,HT5”SS,J*2;Y2<(续)>〗

基金类型

基金

劳资双方基金

行业基金

区域基金

监管机构

联邦财政部

行业工会

行业协会

区域协会组织

筹资主体

联邦治下所有企业

行业工会会员企业

行业范围内企业

区域治理内企业

筹资比例

工人工资总额的06%~92%

工人工资总额的05%

行业内协商确定

区域内协商确定

适用条件

职业培训费用的50%~80%;行业前景光明,基金可100%资助

赞助大型企业或小型企业建立或使用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费用

与行业相关的职业培训经费

区域内的职业培训经费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资料总结而得.

德国联邦政府每年用于公共开支的数额平均达59亿欧元.其中,为1 600所提供培训的公立职业学校提供开支占比542%,剩下458%用在指导、监测和资助等方面.在德国,210多万家企业中,企业平均一年可以资助学徒达15万欧元,已有447万家大中型企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培训活动.这些企业的培训力量与成果也是很明显的,有66%的学徒会在培训后直接被企业雇佣.通过这种“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培训后的德国民众,比其他国家更快地进入了人口的市民化进程[3].

33准入严格,培训学校众多

在德国,进入任何一类职业的前提是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需要经过严格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培训体系,然后参加考试合格.只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进入相关岗位工作.另外,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以此作为职业晋升的依据.

来自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双元制”教育学生,学习模式通常分为两种:一是学习中实践模式,二是强化实践模式(表2).

表2“双元制”学生的学习模式

〖XB,HT5”SS,J*2;Y2<(续)>〗

学习模式分类

培训时间1

培训阶段1

培训时间2

培训阶段2

实习考试

获得证书

学习中实践模式

大学入学前

接受企业13个月职业培训

大学入学后

假期培训

职业资格考试

*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强化实践模式

大学入学前

企业根据学生实际决定实践时间与强度

大学入学 后

假期到企业实习

*书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资料总结而得.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中,学徒的职业培训需要经过3年期限,结束后方可参加结业考试,考试通过后才可就业.其他类型的职业学校会提供学徒实习室、实验操作室等,除了接受这些实际实习或模拟训练,在毕业前还要参加国家规定的考试,考试通过才能获得某种职业资格.

由于德国大力倡导“匠人体制”的职业教育,并对入职人员和转岗等人员有很高的准入门槛,因此,职业培训体系在德国非常完善,并有很多开展职业培训的学校,包括在德国著名的慕尼黑大学、汉堡大学等20多所研究型大学里,都建立了专门的职业培训机构或研究所,为德国职业培训体系的不断创新提供理论支持.算上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学校更是数量庞大,如专门教授乐器制作、陶瓷造型等职业教育,培养数据处理、医疗卫生等方面人才的职业教育等.

34职业培训长效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德国人口内生性市民化进程

德国发达的职业培训体系中,“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为德国培养的大量实用性人才,使得德国整体职业技能水平上升了一大步.不仅提升了员工的个人人力资本水平,也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更为德国农村人口的市民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德国职业培训体系不仅适用于高中毕业生,对于需要换工作、转岗,社会待业青年等所有有需求的人都敞开大门,形成了一种全方位、各个时段的职业培训体系,无形中提高了德国社会整体素质,特别对德国的市民化社会,即人口的内生性市民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德国城镇化率高和生活条件较好重要基础.在德国如果有人想转换岗位或者工种,则可以再一次参加有关职业培训,直到拿到培训证书第二次上岗.这种培训长效机制不仅保证了培训人员的自由流动意愿,同时也保证了德国职业培训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确保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能胜任.更重要的是,正是因为拥有了这种职业培训体系,使德国各个阶层的人能够随时有机会接受所需要的培训,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且自己不会因为担心成本而退却,进而有力地促进了德国人口的内生性市民化进程.

4德国职业培训体系对中国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进程的启示

41健全中国有关人力资本培训法律制度及互补性制度

德国职业培训体系成功的重要保障是拥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更为重要的是与之相关的互补性制度整体都发生了改变与变迁,使得德国在人力资本培训方面领先其他国家.这对于中国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农民工流动人口比例巨大,因此,要实现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目标,就要在农民工人力资本方面出台健全的法律保障,不仅仅是农民工职业培训方面的法律保障,还应该完善与之相关的互补性制度,如培训资金来源、使用细则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培训后的从业规定、保障制度安排等.相比德国职业教育的立法,中国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到位.尽管中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但比德国晚了整整27年,20世纪中国农民工数量不大,城镇化进程刚刚起步,因此,针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培训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相关法律规定不完善,特别是作为整体的相关互补性制度没有及时跟上,使中国在人力资本培训方面存在短板.中国现有一些文件一再强调要加强农民工培训力度,政府要对其增加资金补助,其目的是要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使其稳定工作、常驻城镇并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遗憾的是,实际执行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且与之相关的互补性制度也不健全,无法形成制度体系,严重影响到中国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进程.

42建立“多元培训体系”,提高社会参与度

德国职业培训体系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分摊人力资本培训成本,由不同的主体分摊各自部分,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也使职业培训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建议在中国实行人力资本的“多元培训体系”建设.中国需要进行人力资本培训的人口众多,需要的资金量大,而人力资本培训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要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实现好的培训效果,就应该考虑比德国更多的筹资渠道.因此,除了德国“双元制”模式中的主体职业培训学校和企业等实训基地,在中国应该调动更多的参与方共同组建“多元培训体系”,如政府举办的职业学校、协议企业、社会职业培训协会,甚至出于公益捐助性培训基金等,通过引入更多参与主体,提高社会参与度,缓解人力资本培训的资金压力.为促进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完善中国针对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人力资本培训目标,应减少农民工自费培训比例,增加政府、企业、学校等对农民工培训的经费补贴比重,将成为提高中国职业培训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4].

43提高入职门槛标准,增建职业学校,完善人力资本培训体制

相比于德国众多的职业专门培训学校,中国专门的职业培训学校数量较少,这也是制约中国职业技术水平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借鉴德国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设置更多方便义务教育年限之后开始从事工作的群体的职业培训学校,不仅为城市青年提供服务,更多的是为那些将要成为农民工的农村青年提供专门的职业培训,还应该在一些重点大学中成立类似于德国大学里的专门研究职业教育的学院或者研究机构,为中国职业教育培训创新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中国的农民和农民工人口数量众多,城镇化水平较低,培训学校除了设置职业技能课程之外,应该加设公民素质培训课程,为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好培训工作,在提升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方面做出更大贡献.除此之外,提高入职准入门槛,激励农民工群体参加人力资本提升培训课程的积极性.中国现在虽然也有国家职业资格的要求,但认证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农民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农民工培训结束后也没有强制要求必须持证才能就业.这种没有硬性要求的做法无法激发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是很多农民工无法从事中高端技术工作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农民工就业准入标准,激发其参加人力资本培训的主动性,使更多的低技能农民工转变为中高端技能的农民工,不仅可以增加他们自身的人力资本,还能加速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进程.

44建立终生培训机制,侧重人力资本全方位培训

德国职业培训体系给中国最大的启示是其对人力资本培训的重视,而人力资本培训内容不仅仅包括技术知识,更有公民素质等内容.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长期以来的民生问题使中国发展重点没有放在人力资本培训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割裂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为了能够使几亿农民和农民工更好地实现内生性市民化转变,同时提升中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及中国整体科技水平,建立终生培训机制将成为必然选择.终生培训机制就是把这种人力资本培训过程从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培训到老年时期的全覆盖.基于中国义务阶段也有很多农村学生辍学提前工作的情况,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部门对这部分潜在农民工进行专门的人力资本培训,高中阶段的培训可以仿照德国模式设置更多的职业学校和专科学校进行培训,对于在大学期间想改专业或者其他情况的城乡学生提供职业培训机构和班次,使他们有途径获得自己想学习的技能和得到有关方面培训,特别是针对中国大量的农民和农民工群体应该设置倾向性的财政和政策重点进行全程培训,甚至对于那些老年身体力行的农民工也可以通过老人大学或者设置专门的老年职业培训班等方式对他们进行人力资本培训,以有效提升中国农民工素质,加速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熊柴,高宏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的不协调问题——基于财政分权的视角[J].财经科学,2012(11):102108

[2]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114125

[3]韩凤芹,于雯杰德国“工匠精神”培养及对我国启示——基于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视角[J].地方财政研究,2016(9):101112

[4]张立军,湛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6,2(4):5360

(责任编辑段丽君)

本文结论,这篇文章为适合不知如何写职业培训和内生和启示方面的培训体系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培训体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胡 军,谢 靖,庄玉红,张 伟(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摘要 职业院校作为特殊的教育群体,以培养社会技能人才为主,而很显然如今的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对职.

2、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构建 摘要若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必须有新型职业农民作为.

3、 德国空间规划体系战略环评的联动机制与对中国 李志林 包存宽 沈百鑫摘要联动是指在时空、内容和程序方面存在一定交叉和重复的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决策,对其实施环境评价时,可以根据决策的属性与特点,界定不同决策评价的重点和范围, 并借助环境信息和数据.

4、 德国顶级会展培训体系,首次原汁原味亮相中国落地武汉 2018年1月21日,德国顶级会展培训体系首次在中国武汉开班,来自全国各地共三十多名学员亲临武汉感受这原汁原味纯德语教学的会展高级研修班 此次高级研修班是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德国Escolar学院联.

5、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共同体构建的意义和策略 2017 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积极调整农民工培训,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劳动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职业教育要把做大培训作为重点,.

6、 河北恒瑞职业培训学校:踏实做公益家政培训 “我们这个培训是政府给社会做的一个公益事业,完全免费的,没有工作的人去就业局,办一个就业创业证,就能接受我们的免费培训,让他学习一项技能 这个政策真的是非常的好,不花一分钱就能学习技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