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建设生态文明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图书馆建设杂志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网站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发表邮箱 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论文题目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发表格式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期刊投稿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参考文献

文明建设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和《庄子》生态*观与其对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文明建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4

《庄子》生态*观与其对生态文明建设,本文是文明建设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和生态*和《庄子》和生态文明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罗文双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摘 要: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生态*观,而《庄子》是庄子思想的全部精华所在.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天人合一”“无为”的思想,主张用“物我同一”的整体观、“师法自然”的和谐观、“物我非彼”的矛盾观和“无蓬之心”的审美观来全面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重新整理及审视《庄子》所蕴含的生态*观,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庄子》;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启示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596(2016) 03- 00101- 04

收稿日期:2015-10-22

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资助项目“《庄子》生态*观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WH201412)

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是道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学术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其中计内篇7、外篇15、杂篇11.内篇是庄子所作,外、杂篇是其学生所作.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天人合一“无为”的思想,提出齐物论“师法自然”等生态*观,毕生致力于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纵览《庄子》一书,庄子在注重人与社会和谐的同时,十分注重生态和谐.

庄子在完善老子的无为”思想的基础上,将关注的视野投入到人民大众的生活领域的同时,还把人以外的自然界,包括有生命的动植物和无生命的大地河流也纳入自己的关注范围,这在《庄子》一书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对《庄子》生态*观的历史生成、生态理念的梳理及庄子生态*观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进行全面论述,无论是对我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启示、生态*的构建,还是全球范围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庄子》生态*观的历史生成

通试庄子》一书,发现庄子致力于打破其他诸子基本构建完备的有序社会体系,特别是庄子对神话环境的描述,凸显了庄子的时空观、生死观、物我观.其旨在运用神话思维重建原始的无序时宜一种与当时完全背道而驰的社会),表达心中建立物物而不物于物”、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至德之世”的强烈愿望,这也从一个侧面流露了庄子的生态*情怀.

(一)社会环境因素

从商周开始,自然环境就历经破坏、生成、再破坏的一个恶性循环.由于保持着封建社会传统氏族的经济政治体制以及早期宗法社会制度已经全面崩溃.物质文明伴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生产、消费也随之大规模的扩大,文明所带来的罪恶和苦难从未间断.人们日益地被物所统治,被自己所造成的财富、贪欲所统治,他们已经成为巨大的异己的力量主宰支配着人们的身心”.显然,庄子所生活的战国时期比尧舜禹时代环境恶化程度更为严重,常年的战乱及自然灾害使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亦相当严重,土壤出现退化,生物种类减少,空气也不再清洁.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风云动荡,瞬息万变.战争与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让百姓苦不堪言,这也是庄子思想产生的重要社会环境因素.

(二)思想文化因素

如果自然环境恶化是庄子生态*思想形成的外部因素,那么庄子所秉承的天人合一”、尊崇及继承老子的无为”思想则是《庄子》生态*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内在推动力.

“天人合一”.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受到道家主流思想的影响.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始于老子.老子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相互联结、息息相关的整体中人类只是一个组成的部分,人是自然界的万物之一,同止于道之下.由此可知道”是道家最原始最朴素的古代生态*观.后来庄子进一步把老子眼中的道”具体化?天人合一”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出来.庄子提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两者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人类不仅要和万物合二为一”,还要相互平等,共存共荣.唯有如此,万物才能道通为一”,最后实现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2:无为”.“无为”是整个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庄子》生态*观的基础.“无为”字面的理解是道”对世间万物的不设不教,各随其性,任其自然地发展.这里无为”是无不为”的前提:无不为”是无为”的结果.后来,庄子深化了老子无为”学说,把无为”思想引入到纯哲学领域,并试图探寻一条更为民众化的哲学之路,以此来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总而言之《庄子》的无为”思想的实质是反对违背人的本性和违背自然法则肆意妄为,其根本宗旨在于,消除人与自然的对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庄子》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庄子》的生态*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庄子》推崇的物我同一”的整体观:师法自然”的和谐观:物我非彼”的矛盾观和无蓬之心”的审美观,对于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有极强的理论借鉴作用.

(一)“物我同一”的整体观

庄子认为:物我同一”即物与我不分彼此,天与人和谐共处.它包括3个主要内容?人与天一”“物无贵贱”和顺物自然”.这3个方面的内容逐一递进,相互关联.

“人与天一”.“人与天一”即天人合一”.古代关于天”的解释有3种.第一:天”是世界的本原,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够主宰人间祸福命运的“人格神”.第二:天”是各自关联着的无意识无目的的自然物,不能干预人类社会生活.承认世界的统一性是物质性,自然界的运行有一套自己的规律,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三:‘天”即天然”,与人为”相对而言.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就是庄子.于庄子而言:天”是世界上最原始的存在,是不经任何雕琢的自然物,即天然自然”.因此,庄子眼中的天”,是一种具有深刻根源性意义的关于一切存在和人类原始生存境域,以自然”为最高象征,世间万物各适其性、各适其所地共存于一个无限关联定义的世界:人与天一”的思想观点,是物我同一”思想的基点,把人与自然同视为一物,地位完全平等,有助于正确、客观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①

2:物无贵贱”.《庄子》物无贵贱”的平等思想,表达了庄子对万物平等的热切渴望与执着追求,侧面流露了庄子对当时社会各种不平等现象的控诉及鞭挞.庄子认为,看待一样事物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深入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且秉持万物平等的观点去接纳世间万物.庄子的这种关于万物平等”的主张具有时空超前性,他的这种把人文关怀直指自然万物的胸怀让人肃然起敬.庄子的物我同一论”不同于自然中心论”,更有别于人类中心论.”因为物无贵贱”着重强调世间万物平等,不论形体、成色和贵重.而自然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都是以有蓬之心”看待自然,主张自然的不平等.

3.顺物自然”.在人与自然平等的基础上,世间万物并无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人类不仅不可以主宰自然,更是提出只有顺物自然”才是生存之道.首先:顺物自然”就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事物的本性.其次:顺物自然”就是要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并且倡导平等、公正地看待事物间的差异.诚如: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狴,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嗔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②各物不同,其器用、技能和性能也不同.客观上承认这些差异.并且正面看待事物的差异性也尤为关键,这也是《庄子》思想超前性的表现.

(二)“师法自然”的和谐观

庄子提倡的师法自然”的和谐观主要是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尊道贵德”思想.“道法自然”是天、地、人三者统一的思想.“道”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它产生于天地之前,是天地的根源,也是世间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庄子进一步提出了“从天之理“以天为师”无以人灭天”的论断.这时所谓的天”指的是自然的存在,所谓人就是有意识地驾驭于自然之上的作为,要求人按照天地间的自然法则来生存,反对人为地去破坏自然.庄子把师法自然”融入到无为思想中,说: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源静而百姓定.”庄子认为,人、人类、社会都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皆应师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这是《庄子》自始至终都在论述和重点强调的生态*思想.

(三)“物我非彼”的矛盾观

庄子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存在是非彼此之分,并统一于自然之中.日?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目前很多学者用《庄子》的物我同一”论同物无非彼”的矛盾观作比较,认为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其实不然:物我同一”强调物与我之间没有明确的划分,物和我是统一体,统一于自然万物之中,显然二者是有差异地存在.庄子在认识论上,一方面,超越了事物大小与生死的界限,从而超越有限的空间及时间:另一方面,超越物我界限,实现我与物的齐一.“物固有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③意思是万物自有其存在的依据和价值.一切事物自有矛盾,又相通为一.生成意味着毁灭,毁灭自然也是生成的前提.两者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历经新事物的生成和毁灭,以达到自然均衡的境地.从这两方面理解《庄子》物我非彼”的矛盾观,有利于从整体上正确地把握《庄子》生态*观.

(四)“无蓬之心”的审美观

“无蓬之心”即没有功利心,与其相对立的是“有蓬之心”和机心”.庄子认为,正是因为人类有“机心”,所以面对自然就有所求.这种需求不仅表现在对自然的掠夺与开采,同时也是精神层面上的指认及利用,进而造成人们毫无节制地破坏自然的纯洁本性.庄子提出,真正寄希望于自然生态的人,应当从审美的层面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超越世俗的功利意识,用真正无功利的态度去看待自然,达到物与我皆无尽”的完美境地.在此基础上,庄子呼吁世人停止种种破坏生态的行为,并指出人类发展的方向,让人类忘掉一切功利想法,回归自然的本性之中,以平和之心对待自然万物:知足知止”,坚决抵制那种竭泽而渔的掠夺行为.只有把自然的生态环境当成审美的客体,让人神游于天地之间,欣赏着天地的大美大化,从而达到物我两忘”“阴阳和静,鬼神不饶,四时得节,万物不生,群生不天”④的持续和谐与昌盛.

三、《庄子》生态*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以上对《庄子》生态*观的历史生成和主要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如何把庄子所倡导的生态*观中的精华同建设生态文明从本质上联系起来,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探寻《庄子》生态*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的人本意识

《庄子》生态*思想提醒我们必须改变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环境的漠视态度,要着重增强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的人本意识,实现天“地“人”和谐共处.在庄子眼里,人和自然同为一体,尊重自然也是人自尊的一种体现.作为道家的主要代表,庄子提出“爱人利物之谓仁”,把仁学扩大到自然界,偏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庄子指出,人与自然之所以能够和谐相处,是因为生存于原始质朴的环境之中,人类能够从自然中获得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事物协调发展的最佳状态.让人生存达到处物而不伤物”是庄子毕生探究的问题,这也在庄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得到充分地体现.前提是要做到循天之道,顺物之性”,即顺应天道,尊重自然法则.

把人性关怀融入生态*思想中,是庄子思想的一大特色,并且形成了《庄子》极具特色的价值理性,对今天人类社会实践仍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庄子在《齐物论》《天地》《马蹄》《缮性》等诸文章中都提及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一人性扭曲、道德沦丧、物性摧残、生态失衡等种种人为物役,对人物异化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生动的描述.庄子认为: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并进而主张绝圣弃知”.庄子思想体现了质朴的唯心观,有其局限性,但对处于市场经济突飞猛进条件下的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庄子》向我们展示了重视科技理性而忽略价值理性的不良后果.而为了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除了要充分发挥科学精神的同时,还要有人文关怀,要通过人文关怀来弥补和克服科学的盲点和局限,达到科学与人文的统一,让人类得以和谐、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意识

《庄子》主要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展开描述.道家主张天人合一”,认为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庄子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本来就有着其内在的本质规律而保持着生态平衡,但自从有了人类以后,尤其是那些统治者鼓励产生机械智巧,于是这种动态平衡就被打破了.这些统治者以“知”统治天下,导致上行下效,重*而轻理性,致使整个生态系统失调.

庄子认为,实现生态环境的平衡就要循天之道、顺天之性”?处物而不伤物”,对统治者来说,既要实现与人和”,也要实现与天和”.他说?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解决人类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是与人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就得强调与天和”.这样,社会经济问题得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亦有明显改善,两者并重,才是理想的社会发展模式,用现代语言来阐释就是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庄子既指出了人类面临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自身的贪欲”,又指出了人类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与人和”与天和”,这让很多当代的学者感叹当时庄子的智慧.

(三)“知止”的适度增长观念

“贵和有度《老子·五十五章》的适度增长观念,在道家哲学中占有很大地位.老子认为,人类行为应当遵循的准则,除了知觉”即知道和谐是万物生存和发展的准则,还要知止”认清事物自身所固有限度,以限制和禁止自己的言行.庄子提出?知止其所不知,至矣.”人应该止于自己能力所涉及的范围,不可妄加猜测.就是说不应该在无知的情况下胡作枉为,就是人世间最高的见识.在庄子看来,“知和”的必然结果是知止”,唯有知止”才能知足”.人类要有自知之明,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须是有限度且是适可而止的,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自然,任何现实的增长也必须是适度的,否则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就像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现代人为满足自身发展的各种需求,在毫无节制地攫取自然资源的同时,又肆意地向大自然排放废气、废物,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世界已经走到了毁灭的边缘.这不仅不利于我们这一代的生存,而且还会危及下一代的发展.所以庄子在提倡“知和”知止“知足”的同时,还极力赞成去甚、去奢、去太”,即去除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行为,以保持事物内部的动态平衡.这种生态*观念对我们树立适度的增长意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大有启发,尤其在当代对我们处理系列环境难题,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本文对庄子的生态*观及其当代的应用进行研究,系统性地分析、归纳和概括庄子所蕴含的生态*观,从生态*思想的价值观上对庄子的“物我同一”的整体观:师法自然”的和谐观:物我非彼”的矛盾观:无蓬之心”的审美观等*思想进行了论述.通过对庄子的深层生态*思想的论述,结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把庄子生态*思想的价值观与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集中对庄子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和现代启示进行了研究,为现代生态*学的建构提供一定的哲学基础,联系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生态危机,提出庄子的生态*观对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

(责任编辑姜黎梅)

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文明建设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生态*和《庄子》和生态文明相关文明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围城》爱情观 围城中的男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落魄的文人,他经历了曲折、坎坷的情感历程 首先无知的方鸿渐被鲍小姐引诱并抛弃,而后又被苏文纨利用并惨遭报复,最后陷入孙柔嘉的婚姻“围城”被控制而无法.

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 马克思认为“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所以,生态自然规律制约着人类的实践活动 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够任意.

3、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 摘要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在庄子与其弟子共同创作的庄子这部哲学著作当中,通过对“道”这一概念的阐述,深入探究了道与自然的关系 本文在对庄子哲学思想进行研究中,通过对其.

4、 力量、主体性和生命----以米歇尔亨利的生命哲学对话《庄子》 姜丹丹【摘要】本文从米歇尔·亨利(Michel Henry)的思想中提炼出力量、主体性与生命三组命题,由此出发梳理与剖析米歇尔·亨利在从当代文化批判与对传统现象学的反思扬弃.

5、 现代性困境下《庄子》作为精神原型的价值 现代性困境下庄子作为精神原型的价值文 陈 美摘 要关于“现代”概念,现代化的国家之“现代”二字与现代性中的“现代”有内涵上和具.

6、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后3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实施大部制改革,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体制基础 近日在京召开的2018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