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民族复兴参考文献 建环的重要期刊 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论文 旅游攻略论文 高校自建特色论文库 食品选购攻略论文

关于略论建盏的兴盛与复兴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略论建盏的兴盛和复兴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略论建盏的兴盛与复兴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1

略论建盏的兴盛和复兴,本文是略论建盏的兴盛与复兴类论文例文与兴盛和复兴和略论相关论文范文.

一、天时、地利、人和与宋代建盏的兴盛

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经济复苏,商品繁荣,文治聿兴,文化政策宽容,文人地位高涨,文化重心南移,对瓷器的审美追求,建阳人口增长,移民的交流、文化的碰撞、窑工技艺的提升是建阳建盏这种黑色的单色釉瓷器在宋王朝兴盛的基础.

其一,人口增加.五代十国,战乱不停,中原士人大量来到福建,宋代福建学者对此多有记载.朱熹给学生蔡元定《答蔡季通》的信中说:“天旋地转,闽浙却是天地之中.”叶适也说:“闽浙之盛,自唐而始,且独为东南之望,然则亦古所未有也.”当代的研究者对福建隋、唐、宋不同时代的人口数进行了对比.隋朝,福建人口12000户;唐天宝年间9万户;北宋末年46万户.南北宋之交,闽北地区的建宁府、邵武军、南剑州已达56万户,福建为人口密集区,闽北尤甚.据《建宁府志》记载,宋崇宁年间(1102-1106)建阳人口已达41220户、100648口.福建成了南宋的大后方,建阳成了移民的栖居地和文化的集散地.随着人口的增加,饮茶的实用器也必然随着人口的增加出现了大量的需求.

其二,审美观的变化.福建人口的增加和茶叶需要量的增加必然导致窑址的大量出现窑工的技艺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文化品位的提升,审美观点的变化.唐代工艺华丽,追求繁缛;宋代工艺典雅,自然清淡.宋代的瓷器有着强烈的时代特点,多是单色釉.宋瓷与后起的明、清瓷器也不同,明、清的工艺者掌握了瓷器的金属呈色工艺,偏好五彩、斗彩、素三彩等色彩鲜艳的瓷器.

其三,宋代气温的降低.气候变化也是茶叶生产与瓷器生产南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宋代气温低于唐代2~3℃,因此,宋代茶叶的发芽时间比唐代迟,唐代的贡茶园无法在清明前将贡茶进贡到汴京,于是,宋朝整个茶叶的生产重心南移,陈宗懋在《中国茶经》中统计出的数据是:北苑御茶深受六朝42位皇帝的青睐,历时458年,谱写了中国茶叶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气温的变化使茶叶生产的重心南移,茶叶生产重心的变化又影响了茶具生产重心的南移.

建阳建盏的兴盛,是时代的发展,是官府和民间的选择结果,也是茶文化发展到宋代的必然.特别是茶文化中斗茶的出现对建盏的兴盛起到巨大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宋代的斗茶催生的建盏

宋王朝风行一时的斗茶使黑色釉的建盏发展进入一个高峰期.宋朝的茶文化与之前的唐朝和之后的明清差异巨大,这种差异催生出了有明显时代特色的建盏的发展高峰.

其一,宋朝茶汤,上品为纯白,“茶之精者,淡亦白,浓亦白,初泼亦白,久贮亦白,同时,好的茶汤会像“冷粥面”一样紧咬杯盏的边沿,汤花的“咬盏”意味着茶乳融合汤花胶着水痕不现茶质优秀.既然,茶汤白色,并要观察咬盏与水痕,所以,茶盏选对比色黑色最好.建盏釉色为黑色,釉面光亮且不刺眼,适合观察茶汤而又不炫目.

其二,点茶之前,必须“熁盏”,茶盏散热不宜太快.建盏胎骨为厚实坚硬的铁胎,胎质虽含砂粒较多不够细腻却容易保温,加热茶盏又不容易开裂.

其三,宋朝的茶道增加了厚重的茶筅,在执壶点水的时候要运筅击拂,因此,茶盏不能太轻薄,盏口不能太窄.建盏造型多为口大底小,适合运筅击拂;建盏釉层与胎骨普遍较厚,釉汁肥厚,击拂时不易破碎.

其四,点茶时,击拂与点水同时进行,茶筅的快速搅动与汤水的迅速倾入容易使茶盏倾倒.建盏口宽,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重心低,击拂时不易倾倒.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盏》中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易以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蔡襄在《茶录》中指出:“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宋代帝王徽宗、制茶监茶的大臣蔡襄在选盏的时候,首先定位是——黑盏,还有相关的要求则是:盏底要深,要比一般的盏宽,盏要厚,不易散热.这些也都是建盏所具备的特质.

建盏是为宋朝的点茶、斗茶而生的.建盏的出现和发展,又促进了茶叶的生产和发展,茶盏辉映并丽,相得益彰.

三、建盏的式微

宋朝灭亡,进入元代,蒙古族入统中原,元代统治中国不足100年,茶文化中的茶叶文化与茶具文化发展都陷入衰退期.

元代至明代,茶叶加工、饮茶过程和饮茶器具相对于宋代,显得简单随意.进入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反对这种精巧的点茶方式,废除“大小龙团”的进贡.用煮沸的水直接冲泡的散茶饮用方法成了主流,唐代的煎茶法、宋代的点茶法式微,繁琐的饼茶制作方法开始简单化,将茶叶揉、炒、焙加工而成的条形散茶开始兴起.社会风气的变化,对茶的追求由尊贵走向朴素,茶叶加工的简单化,饼茶衰弱,散茶兴起.饮茶的器具开始简单化,原来碾茶、点茶的器具被淘汰.至此,建盏的制作工艺失传.

四、建盏的复兴

1957年与1977年曾由福建省博物馆和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联合进行调查,并在芦花坪遗址发掘,建盏窑址的地理位置、窑炉、出土遗物都取得了重要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初,由到地方组成的恢复建盏烧制技艺的科技攻关小组,历时20个月千百次试验,终于将失传七百年之久的建盏—兔毫盏烧制成功.建盏烧制技艺的恢复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四等奖.

建盏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流程基本确定,包括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工序.最初的烧制是以龙窑柴烧.窑工运用推、拉、收、放等手法,在准确适度的内外两个力的调和中,找到器壁最佳形式成型.而后,器坯被摆入窑中正烧.当时的成品率极低.根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仿建釉专家李达长年仿制建盏的经验估计,建盏各种纹饰的烧成概率为:没有起泡变型、脱釉或粘底等重大缺陷的建盏烧成机率不到百分之一;优秀的褐兔毫烧成机率不到千分之一;优秀的银兔毫烧成机率不到万分之一;而“鹧鸪斑”和“曜变”烧成机率分别为十万分之一和百万分之一.

2013年6月9日,建阳建盏协会宣告成立.协会会员108人,当时烧制建盏厂家和家庭小作坊总共才16家,从业人员不足百人.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建盏产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到2016年上半年止,我区建盏生产企业发展到现在的700多家.协会会员从成立初的108人,发展到现在的305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及陕西等地都成立了建窑建盏分会组织和宣传推广中心.建盏产品异军突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建盏复兴之路跨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随着工艺的进步,电烧对温度控制的精准性以及卧窑、立窑烧制方法的探索,建阳的建盏技术传承人的技术开始成熟.笔者经过多年烧制,在建盏百花齐放、全面复兴之际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烧制技艺.比如选窑.不同釉面的建盏烧制技艺是不同的,所选的窑也有差异.目前,笔者烧制建盏的窑有三种:1.104cm×94cm×90cm的立式窑;2.162cm×102cm×80cm的卧式窑;3.一条18间窑的龙窑.比如油滴盏的配釉,本人是确定10斤矿石釉添2.5斤草木灰为最佳比例的.比如烧制温度,笔者在起始温度到300℃的这个过程,升温速度较为缓慢,每小时升温控制在180℃.比如恒温点的把握.笔者在窑温升至1000℃时,会保持恒温30分钟……

建阳的建盏工艺师正在不断改进烧制工艺,烧制出了越来越多的精口建盏.建盏的美不单纯是“工艺”的美,它展现出来的美是无法人为控制的自然天成的非技术成果,它既朴拙又空灵,既深邃又简约,既神秘又自然,追求的是一种与中国诗歌、水墨画一样的意境与美学情趣,有着“道法自然” 的 “哲学”阐述.随着建盏的复兴,建盏逐渐被*家接受,逐渐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贾灿灿.20世纪以来两宋移民史研究回顾与展望[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7(3).

[2]陈宗懋.中国茶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

[3]李德金,福建建阳县水吉北宋建窑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90(12).

[作者简介]

邱芙蓉,任职于福建省建阳古艺建盏陶瓷有限公司,建窑建盏十佳新秀,中国建阳区建盏协会会员,建盏技艺传承人.

(编辑:刘莉琴)

上文点评:此文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兴盛和复兴和略论方面的略论建盏的兴盛与复兴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略论建盏的兴盛与复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建盏的千年历史和传承 置身在山青水秀的水吉古镇,总会令人产生一种莫明的神往,街道上人来车往的杂噪声,仿佛是千年前建窑盛况年代陶匠鼎沸之声 水吉正是两宋的黑釉建盏的发源地,建窑建盏也因它独特的泥材和造艺盛行于两宋,成为中国陶.

2、 建窑黑盏之美 人们也许都知道江西景德镇的白瓷和浙江龙泉的青瓷,而福建建阳“建窑”出产的黑釉瓷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却鲜为人知 孰不知,这种被誉为瓷坛珍宝“黑牡丹”的建盏,.

3、 明代建阳刊通俗小说与其版式特点* 摘要概述了明代建阳书坊在历史演义、公案和神魔……题材小说刊刻的情况,分析了明代建阳刊本小说在版式类别、版面编排、插图……方面的风格特点,揭示了建阳“上图下文”……版式产生的原因.

4、 在甘肃省图书馆建馆百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 甘肃省图书馆馆长 郭向东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图书馆同仁、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庆甘肃省图书馆建馆一百周年,我谨代表甘肃省图书馆全体员工,向莅临百年纪念活动的各位领导.

5、 传统文化复兴的虚热从《经学的瓦解》谈起 □ 肖红春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寻根或自我认同的“传统文化热” “国学热”喧腾为一种族群镜像 这种镜像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逻辑展开—&md.

6、 油画史里的文化博弈和民族复兴评《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002000)》 口胡一峰这几年,20世纪艺术史颇受关注 2017年岁末,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李昌菊著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002000) 该书为“中国文艺评论青年文库”首批五种之一,也是本批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