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服务营销论文 关于志愿服务的论文 汽车服务工程论文题目 汽车营销和服务论文 药学服务论文 金融服务论文 志愿服务开题报告 大学生志愿服务论文 社区志愿服务论文 志愿服务论文 有关志愿服务的论文 大学生和社会志愿服务的参考文献

有关志愿服务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现状与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志愿服务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7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现状与,本文是志愿服务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跟创新发展和创新发展研究和志愿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课题项目:云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中青年项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2017SK23).

摘 要:大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整体发展以及我国志愿服务事业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有助于青年学生塑造人格品质、实现个人价值、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影响着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制约着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和谐发展.

关键词:志愿服务 能力 现状 措施

在当代公共治理中,志愿服务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大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整体发展以及我国志愿服务事业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青年大学生知识文化层次较高,思维活跃,积极向上,乐于奉献,对于社会倡导的志愿精神有较高的认知度和热情,同时,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有助于青年学生塑造人格品质、实现个人价值、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内涵

1.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服务是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前提下,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1]志愿服务工作具有自愿性,一切服务工作都属自愿,且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志愿服务工作具有无偿性,就是无偿为他人服务,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志愿服务工作具有公益性,重在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具有社会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的社会关系;志愿服务工作具有实践性,一切活动在现实参与中完成,既能服务他人、又能提升自我.[2]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指一批思想觉悟高、积极要求进步、热心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主动、无偿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不同于普通的社会志愿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相关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他们输出的不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还涵盖着丰富的专业性与知识性,体现着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社会参与意识以及高度的自我实现意识.[3]

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各项社会服务事业,是我国志愿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中国青年志愿者已突破4000万人,以90后居多,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力军,在教育、扶贫援救、科技推广、环保、医疗卫生、大型活动、维护治安、法律援助等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志愿服务,在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方面充分展示了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

2.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

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志愿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奉献即不求回报的付出,是志愿精神的精髓;友爱即欣赏他人、与人为善、关爱他人、平等尊重等;互助即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进步则是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帮助他人进步,也使自己获得进步,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4]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团结友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敬业奉献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继承.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树立自觉、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思想,展现出一种不为报酬和收入而自觉自愿奉献社会的可贵精神.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有助于营造温暖的社会氛围

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志愿者的主力军,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有助于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和志愿精神的广泛传播,推动社会发展.志愿服务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大学生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予了他人温暖、帮助他人、为他人提供无偿服务,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大学生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引导社会公众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社会文化与社会文明相融合,由此感染和熏陶全体公民,推动整个社会向公民社会迈进,在促进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方面发挥重要地位和作用.

2.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有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当今市场经济日益发达,人们的生产发展与经济动态密不可分,这就导致一部分人功利心重,利益观念太强,而忽略自身作为一个公民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计较个人的成败得失,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社会乃至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极度缺乏集体意识.而志愿服务工作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今后的社会活动中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既可以得到认可,对自身的付出充满内心的愉悦感,又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主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良好觉悟.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将潜在的志愿精神转化为志愿行动,从而履行公民职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自觉、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素养

志愿服务工作是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在实践中锻炼成才的重要途径.志愿服务工作具有社会性,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工作中能亲身接触社会环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对生活的体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社会发展趋势,并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

志愿服务工作可以让大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提升自身素养、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在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中,既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达到自我实践、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又可以对文化知识深入探究,学以致用;还可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开创灵感,实现奉献社会、帮助他人、提高自身的多重功能.学校可以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持续发展能力.

三、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志愿服务对于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作用,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逐渐增多且热情高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在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影响着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持续和谐发展.

1.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内容形式不够丰富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更多体现在一些公益活动,比如:交通志愿服务工作、禁毒防艾志愿者活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工作、捐款捐物等,服务内容多浮于劳力服务项目上,停留在较浅层次的社会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上,高、精、专的知识和技能性服务不够.社会大众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还停留在一些狭隘理解的层面,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把大学生志愿者当成免费的劳动力,随意指派一些杂活.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也会借助于学雷锋日、重阳节、禁毒日等节日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变得有些浮华,让人觉得志愿服务工作有流于形式之疑,甚至有的志愿服务工作会落下了“形式主义”、“政绩工程”等不好的名声.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内容有些单调、不够丰富,学科专业特色不明显,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门类的需要,专业性、技能性不突出,也很难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志愿服务工作面较为狭窄、形式较为局限.学生往往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时,仅仅将自己定位于普通的社会志愿者,没有从教育背景、专业技能等方面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致使志愿服务内容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大学教育内涵.

2.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功利化

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直接影响志愿服务活动行为的质量和志愿服务工作的持续性.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志愿者在其成长以及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不断遭遇新问题与新挑战,致使他们的志愿理想、志愿动机以及志愿行为等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中.当前,的确有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只关注自身发展,缺少对志愿活动的实际参与,有功利化的取向.[5]学生们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动机主要包括竞争学生干部、入党、评奖评优、就业、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等,当然,这些动机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发展的,也能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但不利于大学生志愿者的健康与持续发展,也不能促进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融合.

当前大学生志愿者主要由共青团组织来进行管理和指导,这样的行政化管理在一定的程度上弱化了志愿者主动志愿服务的动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在很大的程度上,仅仅停留在组织安排、任务下达,很多志愿服务工作由学校、学院团委委派完成,学生的主动权、自觉性、自我管理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任务式”与“功利化”的志愿工作安排会给对志愿活动高期待的积极人群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并逐渐失去对志愿服务的热情与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会逐渐下降,有的学生在协会中只是挂有其名;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少,经常会出现大一学生积极加入志愿者协会,大二、大三、大四学生越来越多退出志愿者协会.有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现场之外缺乏基本的文明礼仪、道德规范,对身边的同学不友好,不愿意主动帮助身边人,对集体活动、集体荣誉漠不关心.

3.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服务能力欠缺

大学生志愿者由于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少,相关社会经验不够,对服务对象缺乏了解,不知道该如何与服务对象沟通、走进服务对象,在服务内容、服务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同时,大学生志愿者缺乏专业技能,与志愿服务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不相符,停留在较浅层次的社会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上,服务内容难以向纵深方向推进,志愿服务深度不足;部分志愿服务工作与志愿者所学专业无关,专业性、技能性不突出,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专业性的服务;特别是在安全防范、应急管理等方面,大学生志愿者更显得知识储备、能力经验严重不足,有时会措手不及、甚至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

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欠缺专业的志愿者团队,有些志愿者只是为了临时完成某项志愿服务而招募的,没有进行严格的选拨以及认真的培训,志愿者的态度与能力良莠不齐,导致服务效果不尽人意.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志、参与志愿活动,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在内心真正树立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也没有将志愿服务工作作为提升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活动.在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有部分志愿者出现服务态度不友善、应付工作等情况,引起社会的不良反响,有损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整体形象.

4.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缺乏组织保障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缺乏组织管理机制.有的学校没有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摆放在重要的位置,没有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素质拓展的主要内容,没有将志愿服务工作作为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对志愿服务工作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没有专门的经费用于志愿服务工作,甚至有的志愿者协会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共青团组织也疏于对协会的管理.高校在招募、注册、培训等方面都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更多只是倾向于安排一些政治性的志愿工作任务,这就导致部分高校的志愿者协会工作效率低、实际意义削弱等消极情况,无法取得较好地、长足地发展.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缺乏权益保障机制.大学生开展相关志愿服务工作时,很少有部门为他们提供人身、医疗保险,也很少有组织者向他们介绍处理风险和事故的方法.由于志愿活动是志愿的,一旦志愿者在服务中出现意外状况,连法律也难以提供有效保护,现阶段,我国尚未制定志愿者服务的相关法律制度,也没有统筹管理的正式机构,在法律关系、权利义务、责任承担等问题上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制度,导致志愿活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无序性.[3]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缺乏考核激励机制.高校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力度不够,缺乏氛围的营造.学校在学生的评奖评优工作中,往往忽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没有给予一定的考虑与政策倾斜,学生感受不到价值的肯定,没有获得一种内心的补偿.再加上,部分志愿者在现场志愿服务工作中,从他人、领导等方面都没有得到一定的认可,他们感受不到志愿活动带给他人的快乐,也很难获得志愿活动带给自己的荣誉感以及内心的愉悦感.有些高校也的确将志愿活动纳入了评奖评优体系,有一定的加分政策,但学生却感受不到深层次的价值体现.

四、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创新发展

1.拓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内容形式

首先,大学生是一个充满知识与文化的群体,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可以结合地域特点、专业特长,拓宽服务内容,更大程度地将专业知识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在专业性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推广志愿服务,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激发对专业知识的探求,推进对专业知识的运用.以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为例,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可以结合学科优势和特色,服务热区区域经济发展,将茶叶、橡胶、咖啡等生产与加工的知识传递给企业、乡村.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实践的平台,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又提升志愿服务的科技含量,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也可以结合专业特色传播茶文化、咖啡文化、旅游文化,将特色文化进行更大范围地拓展和延伸,提升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生活层次,促进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文明发展.

其次,大学生普遍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特长,可以事先对所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分类登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按照他们的特长合理选派工作任务和安排工作领域,使志愿者各尽所能、发挥自身优势,并能服务到更多的领域、进行更优质的服务.

最后,学校应主动与社会的相关志愿服务机构进行联合,借助社会的相关志愿服务机构提供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开拓学生的社会视野,为进入社会奠定基础.比如: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可以与普洱市志愿联合会对接,与他们共同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拓展志愿服务的领域.共青团关于印发《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中青发[2018] 3 号)中指出,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打造青年人触手可及的“ 志愿服务生态圈冶,为青年志愿服务提供快捷的信息交流、资源融合渠道, 促进志愿服务要素的精准对接和有效整合.站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思考谋划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从事业化发展的角度建立“ 机关部门+直属单位冶工作共同体机制,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项目化、科学化发展.学校在选定志愿服务工作内容时,可以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密切结合当地政府、区域发展规划,在扶贫开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社区建设等领域得到更多的拓展.

2.端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动机与态度

志愿服务工作说到底是服务人的工作,服务者必须具备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服务工作动机,并且具有热心服务、关爱他人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态度.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需要他人的协助与帮助,只有在全社会营造乐于为他人服务的核心思想,并牢记我们每个人既是志愿服务者、又是被服务者,志愿服务工作才能健康地延续发展.

首先,要端正大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的动机,摒弃他们从中获得荣誉、利益的思想,真正树立他们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自觉意识,使他们具有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服务他人后的内心愉悦感,意识到参与志愿服务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从心灵深处愿意用行动去尽力奉献自己、关爱他人、与他人一同进步.

其次,要加强教育引导,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传播志愿文化.通过培育志愿理念、倡导主流价值,培养大学生志愿者热情服务他人的工作态度,帮助他们架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维习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6]同时,教师要主动身体力行地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并向学生传递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传播立德树人正能量,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最后,要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让志愿服务工作得到全社会的认可,通过对志愿精神的宣传与认可,培育和增强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让学生们在参与中奉献、在服务中奉献,弱化行政管理的色彩,赋予参与者一些自主的权力,增强志愿者的主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将志愿工作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促进志愿者的自我成长.

3.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能力与素质

从大学生志愿者个体来说,志愿服务行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有助于大学生融入社会、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深层次地提高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能力与素质,需要对志愿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服务态度、服务内容、服务技巧、安全教育、应急管理等.通过培训,使志愿者熟悉组织的使命与目标,端正服务态度与服务意识,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志愿服务安全注意事项.[7]有条件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针对具体项目,邀请相关专家、针对岗位职责、专业技能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丰富志愿者专业知识,提高志愿者的专业服务技能和素质,保证服务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专门的职业导师为志愿者提供指导,对志愿者进行心理学、管理学、社会礼仪、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辅导,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中指出,要确保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始终充满活力,凝聚起更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的青春正能量.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能力与素质,必须实行长期的志愿者素质培训和短期技能培训相结合的二元培训模式,把知识培训与实践培训有效地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8]比如,学校团委可以按照年度分时间段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素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也可以针对协会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状况以及具体事务开展临时性的短期培训,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4.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组织保障机制

首先,应建立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机制.学校共青团应重视对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教育、培训、管理,推动全体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 建设“团干部+社工+青年志愿者冶队伍.选派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指导教师对协会进行专门的指导,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培训体系,努力提升学生志愿服务的能力,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通过社会来募集更多的经费.同时,学校可以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作为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加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建设,形成志愿者服务系列品牌项目,也可以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的素质拓展内容,甚至可以把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主渠道,给予适当的学分认定.

其次,应建立社会志愿服务权益保障机制.共青团关于印发《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中青发[2018] 3 号)中指出,推动青年志愿服务法治化、规范化,推动青年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只有全社会正确认识到志愿服务的价值,能够充分给予志愿服务者以尊重,能够同时回报志愿服务者以感谢、关爱与互动,志愿服务工作才能得以常态化.[6]只有健全了相关的制度与法律,才能保障大学生志愿者的合法合理利益不受到侵害,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 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才能保证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激励机制既是对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认可,又能激发他们志愿服务的意识,将志愿服务内化为自发行为.比如,考察志愿者服务态度、服务技能、彼此间合作、预定任务完成情况等,对志愿者的工作及时地认可、赞赏和奖励.同时,可以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计入课外学分、综合素质测评,在一定的程度上与学生的评奖评优挂钩.通过广播、校园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大力宣传优秀志愿者的事迹,深度挖掘、全面报导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志愿服务的正能量,弘扬志愿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志愿者既是奉献者又是受益者”的观念,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荣誉感.[9]

参考文献

[1]马兰.志愿服务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路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4(24):72-73.

[2]付蕊.论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的深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效性的发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128-129.

[3]陶然.基于现代大学发展的大学生志愿者培养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133-135.

[4]卞策.大学生志愿精神解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26-127.

[5]王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机制研究——以大学生志愿者为研究对象[J].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第3期:61-62.

[6]王为正.关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106-110.

[7]鲁琴.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长效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79-81.

[8]胡燕青.集体行动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保障机制探究[J].学术论坛,2014(11):164-168.

[9]王小龙.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动机激励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05-110.

作者简介

彭远菊(1983- ),女,湖北荆州人,硕士,讲师,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研究;熊昌云(1979- ),男,湖北荆州人,博士,副教授,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主要从事茶产品加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研究;闫刚(1985- ),男,云南丽江人,硕士,讲师,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团委书记,主要从事共青团方面的管理与研究;林雪(1999-),女,云南昭通人,学生,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负责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相关管理工作.

上文评论:本文论述了关于创新发展和创新发展研究和志愿方面的志愿服务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志愿服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和反思 金根竹(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摘要高……院校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但可以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健康,而且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上也发挥着很大效用,唯有在高……院校日常管理体系中融入高校学生.

2、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和基层团委共建机制 胡慧,邓屹洋(邵阳学院,湖南邵阳422000)【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工作的开展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更好地达到志愿服务的最终目标,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效应,论文试着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与基层团委共建机.

3、 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志愿服务工作的实践和医务社工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直属于国家教育部、卫健委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国家甲……医院 一、医院志愿服务工作现状(一)医院志愿服务队简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4、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以志愿服务为对象 张玉【摘要】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涉及到方方面的教育,一个能够真正成长成才的大学生,才能够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中流砥柱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也会遇到形色各异的诱惑和阻碍,.

5、 大学生结合专业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相关问题 摘〓要〖HTK〗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既是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传递爱心的举动,更是结合自身专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提升职业道德,增强专业本领,培养合作精神的社会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

6、 做好其他志愿服务工作 (一)禁毒防艾宣传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防艾禁毒知识的知晓率,增强青少年禁毒防艾知识宣传教育能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禁毒防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0 1 7 年2 月1 2 日上午, 金平团县委在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