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人物形象论文 人物形象分析论文提纲 十日谈女性形象文献综述 三言二拍女性形象文献综述 企业形象论文 形象期刊营销案例 城市形象建构文献综述 品牌形象参考文献

关于形象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高祖还乡》中被忽略的乡民形象解读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形象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5

《高祖还乡》中被忽略的乡民形象解读,本文是关于形象自考开题报告范文跟《高祖还乡》和乡民和忽略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 何永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100043)

[摘 要]元人睢景臣的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之所以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自有它的“新奇”之处.表象当中“这个乡民”对刘邦归乡场面的戏谑、嘲笑以及对刘邦本人“根底”的揭露大快人心,实质上是读者与观众心理的情绪与“这个乡民”心理情绪的“叛逆”产生了共鸣.如此胆大妄为的创作,或许只有在元代可以公开挑战以往的思想.此套数当世已负盛名,也受到后世读者喜欢,自有它的积极意义所在.

[关键词]睢景臣;刘邦;乡民形象;高祖还乡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9-0006-02

元人睢景臣的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曲中的优秀名篇,被钟嗣成称之为“新奇”之作.《录鬼簿》中赞曰“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唯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新奇”在何处,这是研究者一直探讨的一个问题.“没有正面描写刘邦‘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荣耀,也没有写他的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却通过一个曾与刘邦有瓜葛的乡民的所见所闻,以诙谐、嘲噱的口吻勾画了刘邦装腔作势的嘴脸.”这是邓绍基的见解,也代表着多数研究者的心声;新奇之处在于作者运用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手法,把人们熟知的内容表现得超出人们的心理期待,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除此之外,人们却忽略了作品中“这个乡民”的形象及其心理情绪“叛逆”的意义.

一、读者眼中的乡民形象

乡民的隐蔽出场.文章开篇以观众观影似的电影镜头出现在读者面前,随即便出现了远观纷乱场面的不为读者注意的乡民形象.通过他的眼睛,我们看到了高祖要还乡而乡亲们为迎驾忙碌的场面.最初,“这一个”乡民的出场是隐藏在读者视线之外的,我们也常常在此忽略他的存在.但是,如果没有这个乡民的存在,我们也看不到纷乱、热闹、滑稽的场面.“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乡里的官吏为了巴结逢迎皇帝的大驾的,赶忙在乡里摊派任务,警告乡民们摊派的任务不寻常,不能拒绝且不得有误.乡里所谓的“大户”人家趋炎附势、逢迎权贵的丑恶嘴脸顿时毕现,俗不可耐.“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在乡民们还搞不清还乡的是“车驾”还是“銮舆”的忙乱中,一些乌合之众组成的迎驾乐队不得不出场了,“瞎王留引定伙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因为这时已经看到了一彪人马到庄门.庞大威武的仪仗队走过来了,这个乡民所见到的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

一切所见之物在他眼里都产生了折射,仪仗队的一切都变了形态.旗帜上的各种图案,手里拿的各种器仗,对乡民来讲,只不过是农村常见俗物的搬用,读者已看不出皇帝出行庄严与威仪.如此滑稽,却也真实.这样一个未见过世面,不知皇帝出行为何事的乡民形象显现在读者眼前,这种叙事方式正是作者塑造乡民形象的高明之处.

“这个乡民”正式出场.在[三煞]中,这个乡民的形象才真正现身,“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乡民猛然间抬头看偷着看,看了一会儿才分辨出是一个自己不仅认得而且还知根知底的和自己是一类的人,差点气炸了胸膛.“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都是一个庄上的人,一切行为尽收眼底.就这么一个大汉,乡民们却施礼数,而“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所以差点气破这乡民的胸膛.我们没有看到乡民的容颜外貌,也没有更多的表情与肢体语言的描写,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内心来自对他所知的刘三曾经行径的批判,这才是乡民正式出场的原因.乡民的形象在[尾声]中揭示出他的心理意识,“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现在仍旧把大汉当作同庄的那个三刘,“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在乡民眼里,我是现在的我,大汉还是曾经的刘三.这种创作结局便出乎了读者的意外,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述刘邦即位后回到故乡沛县的经过.短短数百字,既慷慨激昂,又缠绵悱恻;既有帝王气象,又富于人情味.太史公的手笔出神入化,令人叹服.正是因为如此,后世文人常常以此素材创作高祖还乡的作品大多是继承同一主题,即使在元代,如当时杂剧家白朴创作过《高祖归庄》,张国宾写过《歌大汉高祖还乡》,都是以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笔法塑造高祖的形象,这种写作方式早已被读者认可和接收,而睢景臣在元代生活的文化背景基础上,取材于史料,却又别出心裁,透过正史的表面文字,抓住问题的实质,以乡民的独特视角与自身的感受看待刘邦归乡,毫不留情地打碎了读者对以往皇帝神圣的自尊与自信.

二、 作者眼中的乡民形象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作品直接或间接的描写对象就是人,所以,文学是折射、了解我们自己的一种载体,文学作品的出现就是一直探寻并试图拉开人类心灵的一道帷幕.作家在作品中探索和表现的就是人类的内心世界与复杂的神秘心灵.“而作为文学家,当他拿起笔来进入创作,开始刻画人物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位心理学家了.”

以往文献记载史事多是给文人阅读的,历代文人对历史的认知和评论似乎已经代表了平民百姓的看法,而文人毕竟不是村子里的乡民,“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而人微言轻的百姓也无能力抒发自身对事事的评论及看法,真正从乡民视角、乡民心理看待问题的作者凤毛麟角.睢景臣在《高祖还乡》中道出了乡民的心声.

此套曲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喜爱,当时广为人知,并一直流传至今,不仅因其创作手法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揭示了普通民众的潜意识.“高祖还乡”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实,《史记》《汉书》均有记载.就教育的习惯而言,更多的文人会根据史书《史记·高祖本纪》中的史料来描写、敷衍高祖还乡的故事.如元曲中写“高祖还乡”这件事的甚多,白朴有《高祖归庄》,张国宾有《歌大汉高祖还乡》等.睢景臣的《高祖还乡》,意在刻画这个乡民的形象,刘邦不过是乡民眼中的同乡而已,意在批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结尾一曲可以说是全组套曲的,特别是最后三句:“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更是余味无穷.在老百姓看来改姓换名实在是不光彩的事,刘邦更名改姓是想赖账不还吗?在“乡民”的眼里,始终把刘邦看作是个流氓,有着无赖的行径,这样就充分表露了乡民这个人物正直朴实,泼辣敢斗,同时又诙谐幽默.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喜剧人物.

作品中的这个乡民其实是作者心中要着意刻画的乡民,这个乡民的心理活动也正是作者对所闻之事的一个态度,而作者的态度却迎合了读者的心理意识.

读者和观众在感受这个乡民嘲讽、戏谑刘邦归乡的故事中哈哈大笑,是因为在心理的情绪上与“这个乡民”产生了共鸣.

文学艺术作为作家潜意识的升华,并非是将现实生活原原本本地搬到作品中.睢景臣生活在元代,并非能亲眼所见刘邦归乡,也只能从前人留下的文献中,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提取素材加以创作,之所以有这样的创作,是作者的内心中有一种对皇帝出身的质疑,而这种具有反抗意识的质疑也激起读者理性思考的潜意识.刘邦昔日虽然切草喂牛,拽坝扶锄,如今却“觑得人如无物”的变化,撕下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神圣尊严”的面具.同时,作品还对那些趋炎附势的乡绅们忙着接驾时装模作样的丑态,进行无情的讽刺.尽管《高祖还乡》这个闹剧是作者幻想的梦境,但读者却在幻想的梦境中找到实现的一种满足,通过这样的幻境,读者体验到了实现的快乐.

元曲中的套数,是一种配乐兼具故事性很强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元代颇受读者和观众喜爱的演唱.它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自悟,通过表象来探究故事的实质,常常以含蓄、委婉的方式宣泄内心的不满而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并非似杂文直指人心.

作者之所以有这种反抗意识的心理,与当时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一是元代社会读书人地位低下,处于“九儒十丐”的地位;二是科举废行而入仕无门,为了生存只能利用自己的特长即文学创作立足于社会;三是蒙古族的统治者入主中原后,社会形态出现了变化.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文学创作主题、创作形式迎合了市民的审美需求.此套数当时已负盛名,至今未减艺术魅力.

【 参 考 文 献 】

[1]邓绍基.元代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傅秋爽.北京元代文学[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王文宏.现代心理学与文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4.

[4]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一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本文评论,这篇文章为适合《高祖还乡》和乡民和忽略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形象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形象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 胡 越内容摘要迪伦马特是继布莱希特之后德语文学中最有影响力的戏剧家 他的戏剧创作的重要特点是悲喜剧风格,即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从而建立了一种与传统的悲喜剧完全不同的现代戏剧美学范式 本文试图.

2、 《老妇还乡》的戏剧创作 郭永红(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 200000)【摘 要】老妇还乡是著名的瑞士德语作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在1956年创作的剧本,该剧将焦点对准经济崩溃漩涡中的居伦小城,亿万富婆克莱尔打破了.

3、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分析 ■吕可昕/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摘要曹操是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当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其个性和处事方法具有多面性的特点 本文从乱世的奸雄、治世的能臣以及汉室的逆贼这几个方面出发,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进行了.

4、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人物形象分析 摘 要三国演义中,刘备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在人性上表现为非常复杂的人物 三国志中并没有突出刘备的“仁君”形象,而仅仅是作为一名英雄进行描写 三国演义中将刘备作为“.

5、 《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形象 摘〓要〖HTK〗本文首先分析了林黛玉的外在形象,然后对其性格特征、性格形成原因以及人物形象的特征意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HTK〗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HT〗〖CS0,0,0,70〗.

6、 论《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完美形象 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有着封建社会特殊的时代背景,作者通过该书表达了独特的艺术审美和英雄创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渲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义”,二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理念,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