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艺术当代杂志 艺术科技杂志 艺术导论论文 领导艺术论文 艺术教育杂志 艺术期刊 绘画艺术赏析论文 西方传统绘画艺术论文 绘画艺术的论文 欧洲绘画艺术论文 绘画艺术欣赏论文 绘画艺术论文

绘画艺术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跟从北宋绘画的繁荣看绘画艺术类论文范文检索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绘画艺术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7

从北宋绘画的繁荣看绘画艺术,本文是关于绘画艺术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绘画艺术和繁荣和发展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从北宋绘画的繁荣看绘画艺术的发展

戴 曜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33)

[摘 要]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形成的割据和隔阂局面后,社会趋于稳定,大量的城镇市民、工匠和商贾聚集于市集之间,城市文化空前活跃,为宋画的发展繁荣提供了祥和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尤其是宋徽宗时期,设立画院,一批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应运而生,包括帝王宋徽宗在内的诸多画作,无疑为我们探讨国画艺术如何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关键词]山水画;风俗画;宋徽宗;清明上河图

[中图分类号]J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416(2018)03-0104-03

我国绘画艺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传统文化的哺育下成长起来,具有东方艺术独特的风格面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审美体系和创作观念.如何优秀地传承、发展和创新我国绘画艺术,我们可以去中国美术史的黄金时代——北宋寻找答案.

一、“道法自然”的北宋山水画

唐代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以自然为创作源泉,画作与感悟相交融,形神并举.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山水画发迹于魏晋南北朝,在隋唐初具规模,却在北宋时达到艺术高峰.

中国文人及至百姓向来相信山峦蕴藏着神秘的力量,崇拜其是交通天与地的场所,人们想要了解该时期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就要从中国密布的山川说起.比如位于中国东部的黄山,就成为很多山水画家写生取景的钟爱之地,历来以其为主题的佳作层出不穷.而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提出以“道法自然”为核心的道家学说,在中国文人圈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经历了五代十国多年的混乱和战争后,这种理念开始影响10世纪中国文艺家的创作,并形成了当时的主流艺术形式,这比风景画在欧洲的流行早了近一千年历史.中国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的范宽,其山水

名作《溪山行旅图》,描绘了陡峭的山崖和潺潺的流水,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画作用笔强健有力,尽显山林之风骨,自成一家.除此之外,包括五代关家山水的创始人关仝,深得北宋太宗赏识的山水画家燕文贵等,他们关照人与自然的关系,视自然是宇宙万物的中心,甘心情愿将个人渺小其中,作为一块石头或是一棵树融于连绵山川之中的创作理念,仍被现代的很多山水画家沉迷和追崇.作为中国文人首创并深刻理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天就是人,天就是自然,这是跟西方的艺术完全不一样的.北宋宫廷画家郭熙的代表作之《早春图》,以行云流水般的线条描绘出云雾缭绕的山峰,山峦在画家眼中,并非是没有生命的石头的错综堆积,而是具有变幻无穷的灵性.画中呈现出优美和谐的气氛,象征着天下统一、一派祥和景象的宋朝.燕文贵创作的《江山楼观图》,将北宋御用画家的这一风格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画中云雾缠绕山峦,清风浮动枝丫,远山沙岸配以舟楫渔夫,风雨明晦的气候变化生动地跃然纸上,从撑伞行走的人物形态,人们可以真切地感知到风的力量.此外,这幅画还传达着这样的一种信息——山峦的顶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帝王,周围低矮的群山则影射的是环绕跪拜的群臣诸侯.在他们的荫庇下,则是受到皇权王朝庇护的社会.这些形神兼备的画作进而展现出了宋朝社会发展的崭新面貌,展示出中国历史上精致、和谐且成就斐然的时代.

二、中国现实主义的杰作——《清明上河图》风俗画属于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的一种,像人们喜闻乐见的门神秦琼和尉迟恭,即属此类.北宋的风俗画风格淳朴、人物活泼生动、市井气息浓郁,其中不乏“形神兼备”的传世佳作.

位于黄河冲积平原的开封是一座历史名城,宋朝版图中都城的所在地.宋朝建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其中之一就是解除宵禁.儒家传统学说批判贪婪,道家学说提倡回归自然,但是宋朝皇帝认为商业贸易有其积极的一面,于是积累财富便成了很多人的当务之急.商贸的发展推动了纸币的诞生,那也是当时中国重要的发明之一.到了12世纪,开封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富裕的城市,而反映此时期盛况的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也应运而生,这幅珍贵的画作目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幅宽25厘米、长5米的鸿篇绢本设色卷轴画巨制,虽然同为现实主义画作,但是它不同于同时期的任何欧洲艺术形式,毕竟当时的欧洲艺术家们仍虔诚地热衷于描绘上帝,而不曾像《清明上河图》一样去留心描绘百姓的日常生活.画中店铺林立,百肆杂陈,街道上随处可见闲话家常的人们,画家张择端用生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那个繁荣、自信的社会.但是当我们细细品读画作时,不难发现,表面上繁华热闹的图景,其实已经暗藏着社会的动荡和危机.例如,卷首呈现出的一队官家出游的场景,队伍中的马匹受到了惊吓,闯到了市场旁边,让周围观众的心情不再宁静而惶恐起来;城门口的场景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因为我们竟然发现城门口没有一个官兵在站岗守卫,而来自于域外的驼队就堂而皇之地长驱直入,扬长而去;同时画作河面上出现的十多条漕运的货船,有的上面满载着粮食,有的刚刚卸完货物,但是全程没有一个政府官员或者军队的士兵在监管或看守.另一方,由于交通管理的失误,一艘大型客船眼看着就要撞上河上的虹桥,画面中桥上桥下聚集了大量的群众在奋力抢救客船;可是与此同时,虹桥上两支官家队伍却不期而遇了,两者互不相让,发生起了争执.画作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事件描绘细致入微,让人叹为观止.而所发生的这一切,其关系都与图中一位闲然抚琴的男子密不可分,他就是当时的皇帝宋徽宗.

三、画家皇帝的艺术魅力

一位亡国之君,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宋徽宗从未料到自己作为父亲的第十一个儿子有朝一日竟能成为皇帝,毕竟他对江山社稷的兴趣远不及他对艺术和风雅生活的喜爱.宋徽宗注重绘画“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这一主张对之后的多个国画流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绘制的诸多作品也成为宫廷工笔画的典范佳作.元汤厘在《画鉴》中赞道:“历代帝王能画者,至徽宗可谓尽意.”

绢本画作《捣练图》,据考很可能是徽宗亲笔所绘,画面展现了宫廷侍女捣练的劳作场景.徽宗似乎在尝试一种科学的现实主义以便来了解人物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画中的侍女在轮流捣练和休息,旁边还有两位侍女在缝纫或织补,虽然看不到针线,但是她们被细致描绘出的动作很容易地让人联想到其所表达的含义.其中有一位侍女在给火盆扇风,她把头扭向一侧显然是在躲避热气,而她手摇的扇面上清晰地绘有冬季的图景,似乎由此可以带来凉爽的气息;两名侍女将丝绢布匹对折并用木棍撑起拉展,然后再小心熨烫;还有个小姑娘在旁边玩耍,又为画面增添了活泼的动感气息.毫无疑问,宋徽宗是一位天赋极佳的画家,我们可以从这些精准的线条中确认这一点.在丝绢上作画不容许一丁点失误,因为一旦下笔就不能修改,所以每一笔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才行.

也许是意识到如此沉迷地投身艺术不是治国的良策,宋徽宗总是希望从自然界看出自己受到上天庇护的迹象,这种意识华丽地集中体现在他的另一幅佳作《瑞鹤图》中.这幅精美的画作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非比寻常的景象,这景象发生在1112年的一天,一时间天边出现了朵朵祥云,团团笼罩在徽宗的宫殿,紧接着一只只象征着吉祥的仙鹤接连飞过,长鸣于空,其中非常特别的是两只仙鹤在宫殿顶端相背而立.在中国古代,这种景象常被解读为一种祥瑞之兆,反映出朝廷很有作为,整片疆土都是一派和谐安居之景,否则像仙鹤这样具有美好寓意的珍贵鸟类是不会出现的.此外,宋徽宗还随之赋诗一首,用更为高雅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这一场景,也尽显出他独成一派的书法字体——瘦金体.这向世人展示出中国艺术的新发展——在同一幅绢画上,同时体现绘画和书法;而作品末尾的落款也极为慎重,表示绘画和题词皆出自他一人之手.

统治后期,宋徽宗意识到自己的皇权岌岌可危,他也越来越渴望得到上天的认可,于是他开始沉迷于收集来自于五湖四海的石头,尤其是那些能蕴含吉兆样式的石头.他不但收集它们,还着力亲手去描绘它们,比如著名作品《祥龙石图》.徽宗寄希望于用画作表现的石头去预示祥瑞出现,护佑他统治的江山社稷.他所描绘的石头的转折、一个褶皱、一个洞或是一个表面肌理的效果里面,不仅细致地表现出石头本身具有的特点,也象征着某些对社会有益的因素,或者是他解读出的理想社会该有的美好呈现,而这一切他认为都是上天赐给他的福祉.他其实是用一系列祥瑞寓意的画作来达到三个主要目的:第一个就是向世界宣称,由于其作为帝王的苦心经营,国家四处才能国泰民安,呈现出安定祥和之景;第二个就是他要把这些盛世之景记录下来,作为其功绩流芳百世;最后是使他自己有机会再次看到这些画作时,让他能无尽地想象自己的国家是如何富足和安定,这无异于中国古代文人普遍意义上的“意淫”之举.

终于在1127年,开封被北方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攻陷,而宋徽宗这位钟情艺术胜过江山的帝王沦为阶下囚,在囚禁中郁郁而终.对他传奇一生最贴切的评价莫过于清朝著名诗人郭磨《南唐杂咏》所云:“我思昧昧最神伤,予季归来更断肠.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不言而喻,宋徽宗是历史上罕见的具有极高美学素养和绘画天赋的画家皇帝.

总之,在中国美术史上,宋代绘画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本文从山水画、风俗画、宫廷画三个方面探析发现,北宋绘画在“形神并举”的美学思想引导下,逐渐发展繁荣,其影响延续至今.中国国画虽然流派众多,却都乐于以追求形神兼备作为创作实践之中的美学思想.随着时代的进步,西画的素描彩画已经成为了基础美术教育的主流,西画技巧也在不断地融合到国画中来,还产生了像徐悲鸿、林风眠这样的画坛巨匠.但是我们仍需思考,以文人画为主流的传统国画应该如何发展.纵观中国美术史,我们不应忽视中国国画曾经达到的高度,其经典的绘画理论,依然为我们当下的中国画艺术创新和发展,提供着宝贵的经验.

(责任编辑:洪 芳)

此文点评,上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绘画艺术和繁荣和发展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绘画艺术本科毕业论文绘画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论绘画艺术实践的理论 一、绘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绘画艺术作品包括两个元素内在的及外在的 内在的元素,简单地说,是艺术家心灵的感情,它可以带起观众基本上相同的情绪 而心灵和身体连在一起,照理,只能经由感觉的传递,而体验到变化 .

2、 探析中国国画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 摘要中国国画出现在遥远的过去,经过长时间的洗涤,直到现在,中国国画拥有着很高的艺术地位和艺术价值 在经过不断的演变以及不断的创新之后,中国国画将中华文化所拥有的特色融入其中,意义非凡 本篇文章讲述了中.

3、 新安画派殿军汪采白的绘画艺术以安徽博物院藏品为例 引言汪采白(1887—1940),名孔祁,字采白,号澹庵,别号洗桐居士,安徽歙县西溪人 汪采白出生于徽州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之家 祖父汪宗沂(1837—1906),字仲伊,是清末.

4、 吴昌硕绘画艺术简论 编者按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 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的领袖级人物,诗、书、画、印四绝,为“后海派”绘画艺术的代.

5、 心象合一修行于画品读周南平绘画艺术 周南平崇尚“心象”,曾以心与象随为名举办多次展览,对于心象,他提出“在眼为形,存心为象;情为象牵,于是有画”的观点,即眼到方可心到,心到方可手到,手到方.

6、 澄怀观道,诗心画魂论苏东坡绘画艺术与其理论之审美特征 摘 要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际遇跌宕,极具传奇色彩 除了精于诗文、书法之外,苏东坡对绘画也颇有研究,而且被公认为宋代文人绘画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受时代背景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他融通儒道,崇奉佛禅,其绘画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