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古代汉语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选题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题目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英汉语言和文化对比论文 汉语学报投稿 汉语语言文学论文 对外汉语硕士论文 现代汉语论文题目 国际汉语教育杂志

汉语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跟汉语被动句的欧化分析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汉语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8

汉语被动句的欧化分析,该文是汉语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跟汉语被动句和欧化分析和被动句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邓 品

摘 要:本文以汉语的欧化为基础,利用生成语法中的理论——格理论和题元理论,分析欧化后的被动句的结构.研究表明,汉语“欧化”之后,被动句的转换生成过程与其英语句子类似,“欧化”后的汉语被动句与其相对应的英语被动句极其相似,在句法结构上也高度一致.分析汉语句子的“欧化”有利于学习者了解“欧化”这一概念和掌握基本的欧化句型,对汉语语法研究、汉语书面语的优化以及语言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被动句 欧化 句法分析 格理论 题元理论

一、引言

《中国翻译辞典》(2005)对“欧化”释义如下:欧化是“在翻译或写作中复制或模仿欧美语言的词语模式、语法形态和句子结构等”(林煌天,2005).汉语不仅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而且在词法和句法层面也出现了一些冲击汉语语法规范的语言变异现象,有的正在或已经扩散出去,甚至已经变成有序的变异,即“欧化语法现象”(郭鸿杰,2007).贺阳(2004:83)认为,“这一概念既指汉语中以印欧语言为摹本,通过模仿而产生的新兴语法成分和句法格式,也指汉语中原本处于萌芽或休眠状态的语法形式由于印欧语言影响的推动和刺激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现象.”张明林(2000)指出,“欧化”这个术语现在是难得一见,不仅一般的文化人士不谈,就是专门研究语言的学者也很少提及.语言里的被动句历来为语法学者所重视,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法学,把被动句看成是“推动语言理论建设的杠杆”.

二、汉语欧化的文献回顾

(一)汉语欧化的历史进程

英语是综合性语言,词与词在句中的语法关系是依靠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汉语是分析性语言,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是通过虚词和语序来表示,因而汉语被动句主要借助“被”“由”“让”等来表示.贺阳(2008)在其专著《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中给“欧化”下了较全面的定义:欧化语法现象“指汉语在印欧语言影响下通过模仿和移植而产生的新兴语法成分和句法格式,亦指汉语中罕用的语法形式由于印欧语言影响的推动和刺激作用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现象.”1919年,傅斯年在《新潮》杂志上发表的《怎样做白话文》一文中提出,“白话必不能避免‘欧化’,只有欧化的白话才能够应付新时代的需要”(姜义华,1993).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1951)称“语法欧化的趋势是很自然的,一切反对力量都遏止不住这个潮流.”Tsao(1978)通过从报纸和文学作品中收集语料来分析几种欧化句式结构,主要包括“被”字句、受英语冠词影响,使用数词“一”,并跟量词等连用及可能句式的增加等等.台湾学者卓志诚(1979)探讨了汉语欧化现象,第一次通过实证性研究来论证现代汉语在英语的影响下出现了动词名词化和形容词名词化的趋势.

Kubler(1985)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对白话文语法的欧化进行了实证性研究.他从巴金小说《家》的先后两个版本中收集数据,从词法和句法两个平面去论证汉语的欧化现象(郭鸿杰,2007).台湾学者Hsu(1994)也对汉语的欧化进行了实证性研究.Hsu采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了汉语语言变化中的社会语言现象.她的研究还证实了欧化结构和母语的相容性程度决定了欧化结构的使用范围以及汉语母语者对欧化现象的语言态度.

(二)汉语欧化研究的局限

20世纪40年代,王力第一次对“欧化的汉语”进行系统研究;然而50年代初以后,大陆的学者就很少有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问世(相关研究大多是由台湾、香港、美国及法国学者所作);而近半个多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语言在欧化现象方面产生了值得关注的变化.朱一凡(2011)表述,“近一个世纪以来,海内外关于汉语欧化现象的研究涵盖了文学、文化、语言学多个层面,有相当的广度,但在深度上却有所欠缺.从文学角度进行的讨论多是凭借印象的点评,缺少更深层的挖掘,比如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欧化对文学表现力的影响等,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研究虽然数量最多,但大多只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新例证,停留在表象的描述上,且往往过于强调语言变化的外因而忽略了内因.近十年来,在汉语欧化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少,大部分涉及英汉翻译中的欧化现象,或是文学作品的欧化现象,或是对汉语欧化的书评研究等等.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很少有研究这一方面的文章.”笔者从汉语“被”字句这个欧化句式出发,利用句法分析中的格理论和题元理论研究汉语“被”字句的欧化现象.

三、句法角度探析汉语被字句的欧化

(一)从格理论角度探析汉语“被”字句的欧化

传统的格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菲尔墨(1960)在《关于现代的格理论》中提出的.格语法提供给每个句子两种结构表达式:一种是深层语义,另一种是表层句法.根据格理论以及赵元任(Chao,1968)对汉语的分析,任何名词必须有格,依附于动词、介词者可以直接从动词、介词取得格;依附于形容词、名词者,可以靠插入介词的办法解决,从介词取得格,否则名词在句中就不成立.在传统语法中,“格”是指发生了形态变化的名词、代词,用来表示这些词类与其他词的语法关系,它要求每个名词性短语都必须具有抽象的格,即每个句子都要经过格鉴别式.格的授予形式有结构格和内在格之分,即动词和介词从S结构上授结构格,分别是主格和宾格,名词和形容词从D结构上授内在格,从S结构上实现.Chomsky(1986a)提出这样的假设:一个名词词组必须有格才能充当题元角色.下面的例句可以分析被动句的产生:

(1)was eaten the apple.苹果被吃了.

(2)the apple was eaten.

通过分析可知,例(1)是深层结构,例(2)是表层结构.例(1)中的“eaten”是动词“eat”的过去分词,过去分词的句法作用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不能赋格,因此“eaten”的补格“the apple”就没有格,又因为任何名词都必须有格,所以“the apple”只能移动位置,移动到有格的位置上,所以就从D结构转移到S结构,如图所示:

汉语中“被吃了苹果”其实是深层结构,而其表层结构式是“苹果被吃了”.根据格理论,可以确定汉语中的名词也有语义格.格就是适当的屈折形式或者连接介词和名词所表达的句法或语义关系,因此,它是基于句子内部或两个句子间的关系范畴.经典的生成语法认为,被动句的产生首先是由于被动句的动词发生了变化,使动词丧失了分派外题元角色的能力,或者说把施事的题元角色吸收了.我们用下面的例句进行分析:

(3)The boy stole an apple.

(4)*The boy was stolen an apple.

(5)*t was stolen an apple.

由于例(4)中的主语位置(the boy)得不到题元角色,本应该在主语位置上出现的名词不得不退位,这就使原来的位置上留下了空闲的主语位置,而形成了例(5)这样的深层结构.如果该名词要出现就必须通过“by”这个具有“施事"属性的介词分派题元和格.汉语中同样是由于动词被动化,加上了被动标记“被”,使动词失去了给主语指派题元角色的能力而形成了例(6)这样的结构.例如:

(6)小男孩偷了苹果.

(7)小男孩被偷了苹果.

(8)t被偷了苹果.

在英语中只有代词显示显性词素格,代词有结构格(形态格).虽然该理论多用于英语中,但是它却适合人类普遍的语言.因此,在S-结构中移动了的“NP”就在分配格的位置.动词在被动化时不仅吸收了给主语指派题元角色的能力,同时也吸收了动词给补足语授予结构格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格吸收”.换句话说,这时的动词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动词,它没有了指派外题元角色的能力,同时也没有了给补足语授格的能力.所以这时的补足语得不到格位的指派,补足语名词则要千方百计地为格而努力,这时会发现在主语位置上由授格成分“I”指派的主格格位正好空闲,于是迫不及待地跑到了主语位置上,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格,从而形成了被动句.按照经典的格位理论,被动句的名词移位是由于受到格的驱使,整个名词是由无格位置移位到有格位置,如“t was stolen an apple”中,由于动词的被动化使“stolen”失去了指派格的能力,“an apple”为了得到格,从无格的宾语位置移到了有格的主语位置,从而得到了由曲折形式“I”指派的主格.我们用下面的图示说明:

主格被分配给了曲折语素的“NP”指示语,宾格分配给了动词的补语或介词的宾语,在深层结构中宾格是由介词将其分配给了介词的宾语.管辖与约束规定所有的“NP”通过格的筛选,在表层结构中必须有格.这样就有了被动句中论元移动的动机:若“NP”在深层结构中不能接受格,就必须移动到可以分配格的位置.

就管辖来说,赋格原则有如下三种:曲折语素把主格赋给其管辖的“NP”指示语;名词把作格赋给其管辖的“NP”指示语;动词、介词将宾格赋给其管辖的“NP”.根据Burzio(1986)的归纳,不将语义角色赋给其外部论元的谓语不能对其补语赋格,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被动宾语移动的原因.被动词没有把语义角色赋予其外部论元,从而失去了给补语赋格的能力,因此“NP”宾语无法保留在表层结构的位置,而必须移动到可以获格的位置,即可以赋予主格的“IP”的指示语的位置.所以被动的后缀词素不但吸收了动词外部的论旨角色,而且也吸纳了其赋予宾格的能力.如下面的例子中有“玛丽,彼得和杀死”三个概念,动词“杀死”带了两个论元:施事和受事.

(9)约翰杀死了彼得.

(10)彼得被约翰杀死了.

在例(9)中,施事和受事能清楚地看出,因为在表层结构中它们都受事就没那么明显,其深层结构如例(11)所示:

(11)t被约翰杀死彼得.

可以看出彼得是受事,不是动作的执行者,没有格.根据格筛选理论,每一个有语音形式的“名词短语”都必须赋予(抽象的)格.因此,彼得必须赋予一个格,而被动词“杀死”不是赋格动词,无法将格赋给“彼得”,为了得到格,“彼得”就必须移动到格的位置.根据赋格原理,曲折语素把主格赋给其管辖的“名词短语”指示语.由于主语的位置是空的,为了获得一个格,“彼得”就被移动到主语的位置,从而产生了被动句的表层结构:彼得被约翰杀死了.

(二)从题元理论角度探析汉语被字句的欧化

传统语法认为,被动句是主动句的宾语移动到被动句主语位置的一种形式.题元,又叫论元,是指与动词在语义上有强制性关系的名词性成分.题元角色,是由管辖语指派给被管辖论元的语义角色,主要有“施事”“受事”“经事”“目标”“方位”“受益者”等.Theta Theory,即我们所说的题元理论,它要求句中的每个动词的每一个题元角色都必须分派出去,而且句中的每一个名词短语都必须得到一个题元角色.综上所述,格理论和题元理论一样,都对句中的名词短语提供解释.涉及语义、逻辑、词汇、句法等几个方面,在这里主要讲的是句法方面的运用.

(12)我们选他作院长.

(13)他被我们当选为院长.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上述例子有三个论元角色,分别是:我们、他、院长.其中,动作施事是“我们”;“他”总是动作的对象,即受事;句子的主题是“院长”.根据“(某人)选举(某物)”,我们知道“选举”一词是传统的二位谓词;然而在该句话“我们选他做院长”中,“选举”已经成了三位谓词,能分别给主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分派题元角色.汉语中的“被”词缀具有弱特征,因而不能完全“吸收”动词给其补语赋格的能力,只能“吸收”动词部分赋格的能力,所以,动词后的补语“院长”能够保留在原位,获得动词赋予的“部分格”;英语的过去分词具有强特征,能够完全“吸收”动词“elect”的赋格能力,所以,动词后面的补语位置不能得到格位指派,所以“NP”必须前移到有格的地方.

四、结语

欧化后的汉语句子比比皆是,欧化后的句子也各有特色.本文只是从被动句这一典型的汉语句式来探讨欧化这一概念对汉语句式的影响.本文以被动句式为出发点,利用格理论和题元理论,研究分析汉语的欧化现象.如果做英汉对比,可以利用语料库的方法研究汉语被动句的欧化.这将有助于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句式的全面了解,对以后的学习、工作有极大的帮助.然而,现代汉语句子结构的严密性并非单纯的受欧洲语言尤其是英语的影响,人类的逻辑思维也是不断发展的.

参考文献:

[1]Burizo,L.Italian Syntax:A Government—binding approach[M].Dordrecht:Reidel,1986.

[2]Chomsky,Noam.Knowledge of Language:Its Nature,Origins and Use[M].New York: Praeger,1986a.

[3]Hsu,J.L.Language Contact and Convergence:Englishiza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in Taiwan[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Illinois:University of Illinois,1994.

[4]Tsu,F.F.Anglicization of Chinese morphology and Syntax in the past two hundred years[J].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1978,(4):41-45.

[5]郭鸿杰.现代汉语欧化研究综述[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1).

[6]贺阳.从现代汉语介词中的欧化现象看间接语言接触[J].语言文字应用,2004,(4):82-89.

[7]贺阳.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8]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C].北京:中华书局,1993.

[9]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Z].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10]吕婕,龚晓斌.论欧化的汉语句法[J].语文学刊,2000,(12):53-59.

[11]张明林,伊德翔.汉语的欧化历史与现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12]朱一凡.现代汉语欧化研究:历史和现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2):7-11.

(邓品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315211)

评论:本文是适合汉语被动句和欧化分析和被动句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汉语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汉语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去欧化与希腊性的重塑 龙扬志 何 珊如果需要典范,我们就要经常回到希腊人那里去找,他们的作品所描绘的总是美好的人 ——歌德希腊诗人埃利蒂斯(Odysseus Elytis,19111996)可以说终.

2、 常见几个文言被动句判断质疑 【摘要】文言文被动句式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讲述正确的知识点是对每一个老师最起码的要求 笔者在执教中对教参中关于几个被动句的分析判断不太认同,因此在执教时总觉得很难按照教材教参.

3、 商务英语中类动词与其汉语对应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 【摘 要】本文基于词化理论,采用汉语和商务英文中有关“”类动词比较的方法,利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动词用法词典、牛津英汉双解商务英语词典和英语常用动词用法词典……材料,以词典为工.

4、 欧瑞康:汽车氮化工艺的领航者 文陈琦氮化工艺技术已深度渗透汽车行业, 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大批量通过施加氮化工艺以增强耐磨性、 耐腐蚀性的汽车零部件为市场所需 作为汽车氮化工艺的 “领航者” , 欧瑞.

5、 范畴化视角下汉语文化词汇的英译以许渊冲英译版《宋词三百首》为例 摘 要中华典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典籍英译已经成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 典籍英译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语言文字转换过程,而且是跨文化.

6、 Altmetrics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摘要Altmetrics是在开放的科研环境下,通过收集互联网上社交媒体和其他数据平台的数据来计算学术产出的影响力的一种不同于传统引文分析的计量方法 利用CiteSpaceⅤ可视化分析工具对Altm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