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 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大学生投稿 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政治信仰论文 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论文 大学生政治创客论文1000字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关于大学生政治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利用隐性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大学生政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4

利用隐性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该文是关于大学生政治方面论文怎么写跟素养和隐性和政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因其寓教于无形之中的优势,能有效弥补显性教育功能的不足,完善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尤以居于德育体系中心地位的政治素养,对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厚重的人文积淀、先进的办学理念、健康向上的校风学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及活泼开朗的师风生貌,都可以作为隐性教育的介质.全方位、多角度发掘并恰当运用大学校园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对于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隐性教育;政治素养;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237-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日趋深入,各种社会思潮或传入或滋生,主流意识形态及中国传统文化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身处净土校园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及信仰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作为显性教育的补充,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校厚重的人文积淀、先进的办学理念、健康向上的校风学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及活泼开朗的师风生貌,都可以作为隐性教育的载体.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大学校园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对于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方面的新特征

所谓政治素养,是指在政治立场、政治品质和政治水平等政治素质方面的修养.大学生政治素养即指大学生应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信仰,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较高的理论素养与较好的道德品质.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趋势.高校学生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与政治熏陶,政治素养普遍较高.但这一代大学生出生时即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对革命的艰辛历程缺乏深入的了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涌入大学校园.在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的独立性普遍增强,各种思想交流交锋日益频繁、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持续强化.多种社会思潮的融会贯通虽然有利于大学生发奋图强、革故鼎新,但是也不可避免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和渗透.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中较为泛滥且极具迷惑性的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新自主主义思潮等影响下,一些大学生,甚至包括部分大学生党员,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政治意识淡薄,价值观念偏离正轨,功利主义盛行,社会公德意识不强,经不起挫折等问题.

大学生身处环境的新特点及政治素养方面的新变化,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历史课题.高校承担着引领大学生正确政治方向的重任,显性教育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强化政治信仰的主要载体.思政课应该具有三种功能:政治功能,即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功能,即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心理道德素质;文化功能,即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政治素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部分学校和部门的领导对大学生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途径不多.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面尚未出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思政课由于受其教学形式所宥,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

思政课这种显性教育在传达政治理念,涵养政治素质时,很容易使受教育者自觉处于被动地位,并因此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从而降低了通过课程学习强化政治信仰,提升政治素养的效果.与之对应,隐性教育的隐蔽性、间接性使其能够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成果,甚至有时会明显强于显性课程带来的教育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教育目的潜隐的方法,可以使人们消除不平等感和逆反心理,容易使人们敞开思想,广开言路,并且教育效果也越持久、巩固.”[1]那么,我们如何认识高校隐性教育呢?

二、高校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课堂授课这种显性教育形式而言,是指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的方法.尽管“隐性教育”这一概念是最近才提出来的,但是自有人类文明,隐性教育的因素已经包含其中.像儒家思想中就用“君子”、“圣人”的理想人格来推行道德教化、提撕民智.

具体到高校大学生,隐性教育可以理解为“不在课程规划(教育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2].但是隐性教育并非就如某些学者所说是“无意识、无目的”的行为.在高校中,隐性教育一方面应该是在教育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的安排下,通过较为隐蔽、较为自由的方式对隐性教育资源进行整体的筹划与布置,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一方面是基于一些历史文化的积淀及个人魅力的影响,通过无意识的方式展现给受教育者.因此,隐性教育的特点之一应该表现在,身处其中而不自觉的教育状态.一方面是教育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的通过各类教育资源载体传达信息,一方面是学校丰富的育人资源的自然显露;而学生是在无意识、无目的的状态下接受感染与熏陶.

从心理学上讲,人的思想中先天存在着一种固定思维模式,当外界思想进入人的头脑时,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会把外界思想当成一种入侵,从而形成一种保护层,抵制外来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转化人的固有观念,就需要根据人的本性,将“入侵”模式转化为主动接受.而隐性教育恰是指教育实施的意图不为受教育者明显感觉到,在完全放松的自然状态下接受教育.因此,隐性教育的特点之二就在于教育目的非常隐蔽.

隐性教育主要是通过个人参与和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情感体验式、渗透式教育,将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巧妙的隐藏于个人实践活动中,使教育活动成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活动,通过个人的亲身体验达到教育的目的.相对于显性教育这种正面的严肃的理论指导,隐性教育显然更有着润物无声的优势.在大学生各类活动中,隐性教育就是在教育工作者的领导下,有意识的将教育内容渗透到与受教育者生活学习较为熟悉的环境中,通过情境刺激获得认同感并互相感染,使受教育者在无反感的状态下主动接受教育内容和要求.因此,隐性教育的特点之三表现在,受教育者作为主体是主动而非被动的接受教育.

三、利用隐性教育资源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的途径

大学校园蕴含着丰富的隐性教育资源,如高校的建筑风格、人文环境、文化交流、校规校纪、网络传媒等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如何利用丰富的隐性教育资源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就成为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利用各学科教学

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思政课只是其中一门,然而却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大任务,显然在实际操作中会感觉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各学科教学的优势地位,进行全方位的渗透.高校所有课程,包括自然科学课程,都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在学校设置的各门课程中,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将政治素养提升融入到相关学科中,更易于为受教育者所认同并接受.因此,应在各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素养教育.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这就需要调动各学科教师的育人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二)利用外界环境

所谓外界环境,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大学校园.每所大学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指一个学校长期形成的凝聚在各式建筑设计之上、体现于各种景观布置之中的物质和文化的积淀.从内容上讲,包括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学校的规章制度、校风校训等.

校园自然环境建设主要指学校校舍的建筑设计、校园的绿化和美化等.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形成一种“文化场”,即相对稳定的校园精神,这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人格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整洁而富有特色的自然环境建设可以做到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之中的作用,但学校的建筑需要财力、物力的支撑,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形象与精神理念.如校园教学楼、图书馆、宿舍的布置,校园文体活动设施、校园宣传栏、教室布置等,都可以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几乎每所稍有历史的大学,其每幢建筑、每个角落、塑像报栏、一草一木,无不蕴含着深邃而厚重的文化底蕴,都能够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与道德的美化,都可以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用来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

学校的规章制度、校风校训的设定等,是学校的软件环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基本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校风是校园文化氛围的核心,优秀的校风可以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校训能够反映校园文化的灵魂,体现学校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良好的校风、校训可以通过大学生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校园制度文化是另一种隐性教育资源.制度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行为规范,需要学生的严格遵守.校园制度可以将学校所提倡的价值观念、道德要求、行为方式融入进去,使其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倡导者的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利用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没有相辅的各类活动作为载体,就会沦为枯燥的说教,引起学生的反感.从空间上区分,高校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两种类型.校内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非常多,其中起较大作用的是党团活动和社团活动,二者也是大学生参与度、认可度较高的教育形式.充分利用校园实践活动这一重要载体,不断拓宽实践渠道,充分利用其中所蕴含的隐性政治教育资源,以春风化雨的方式,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提升自我.可通过社会热点、时事动态的展播,触及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心、悲悯之情.同时可利用应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场所如德育基地等,帮助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与政治素质.

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比如开辟网上聊天室、师生群、微信等,借此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及想法,并及时予以指导.通过网络提供正确的、深邃的、有内涵的作品,以滋润心灵、启迪智慧,使大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心灵的净化,帮助分析并自觉抵制错误思潮.

(四)利用人群关系

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90年大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比较有自我,个性张扬.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极大影响大学生对教师、从而对某门课程的喜好,从而影响政治素质的提升.因此,应努力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网络.

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思想,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学记》),亲近自己的老师,就要相信他的方法;尊重自己的老师,就要听从他的教诲;敬佩自己的老师,就要仿效他的做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交流互动过程,教育效果的验证也首先发生于教育者人格的外显.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为,教育的功用只能从人的活的源泉中产生,任何规章制度都不如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对教育学生的作用之大.因此,可以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人格魅力这种隐性教育作用,即教育者言行的榜样示范作用.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增强人格魅力:首先,要在职业道德方面坚持较高的标准,达到较高的水平;其次,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欣赏与尊重,是学生得到激励、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

同学关系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义重大.因为,个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观察和模仿中获得的,每天生活、学习在一起的同学、朋友,会成为每个个体学习和模仿的最好选择.但是大学生身处于这个年龄阶段,大都比较敏感、自尊心强、不愿意妥协、抗打击能力也不算强,在如何处理好同学关系方面,许多同学都有诸多矛盾和困惑.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建立高年级与低年级联谊会;增加辅导员、班主任与同学的交流;设置相关课程,或者通过心理卫生讲座、公关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大学生理解当前的心理状况,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并努力付诸于实践,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总之,挖掘校园环境中的隐性因素,对大学生展开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政治素养的提升提供正向影响,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发掘隐性教育一是要注重从受教育者的需要出发,采取喜闻乐道的方式,培养学生认同感,提升学生兴趣,进入教育情境,增强政治素养教育实效性.隐性教育并非奴颜婢膝,单纯迎合受教育者的口味,而是在思想性、教育性、方向性的指引下进行.如果对此产生了误解,将会走向低俗化.二是要注意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但是不可彼此取代.在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直接、全面、深入的特点,同时要积极利用和创设隐性教育方式,才能有效传递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全面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

——————————

参考文献:

〔1〕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103.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75.

(责任编辑 徐阳)

归纳上文:本文论述了关于经典大学生政治专业范文可作为素养和隐性和政治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政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 刘亚旭一、相关概念界定l、“话语权”“话语”最初属于语言学范畴,是人们交流所传递的内容 后来, “话语”作为属于被广泛的运用于.

2、 健美训练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探研 摘要在医学专业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重视健美训练方面的研究,正确认识到健美训练对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作用,制定科学的规划,结合教学重点予以突破,并强化考核评估,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学.

3、 音乐慕课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分析 摘 要 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我国已取得重大突破,有了中国式的表达,音乐慕课教育是信息时代音乐教育模式的重大创新,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用显著,主要表现在能夯实学生的人文底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

4、 利用翻转课堂理念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 孙莉,李明(锦州医科大学 畜牧兽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摘要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教育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形式,基于网络在线学习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究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 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践行者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庞大的媒介信息和虚拟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