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投稿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杂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改革开放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方面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治理思想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治理思想,本文是马克思主义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和马克思主义和作家和治理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张蓓蕾/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著作和社会实践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治理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政府统治必须重视社会治理职能,社会治理不应受资本力量牵制,人民应当占据主体地位,并且通过建立新的社会组织来对社会进行治理.列宁的社会治理思想发源于苏维埃政权的实践中,坚持发挥党和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治理思想对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治理治理思想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社会治理思想的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是在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构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治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通过梳理和研究经典作家的社会治理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我国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社会化的社会治理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以及领导无产阶级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关于社会治理方面的思想,其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理论和未来社会理论的论述中.

(一)政府统治必须重视社会治理职能

马克思早年的观点受到黑格尔学说的极大影响.黑格尔认为国家决定社会,市民社会不过是国家自我发展的一个阶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批判的过程逐渐形成了新的观点.他认为,发展中的社会是多个社会组织组成的共同体,而国家只是其中一个社会组织元素,并且这些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国家不能凌驾于其他组织之上.恩格斯也认为,“国家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体现”[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表述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他写道,“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应该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2]这些论述说明了国家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晚于社会产生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当阶级矛盾无法由社会自身进行调解时,就需要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国家,由国家来统治和化解这些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对这一观点做了进一步说明,“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利益的形式”.这表明,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治理总是在国家的统治之下进行,国家并不是以服务社会为根本目的,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统治阶级是以借用国家这一共同体形式为手段,根本目的是在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实现所在阶级的统治利益.随着阶级的逐渐消失,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会逐步实现社会国家化到国家社会化的转变,此时公共权力才会交回到社会手中,成为真正服务社会的社会自我治理的权利.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尽管国家主要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但也仍需作为社会治理的机关对全社会的共同事务进行管理.针对这一问题,恩格斯提出政府想要维持长久的统治,必须要以实现社会治理职能为基础的观点.他在《反杜林论》中写道,“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可见,作为国家来讲,政府统治和社会治理两种职能缺一不可,从根本属性来讲,国家先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而存在,但要保障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必须要重视社会事务治理问题.

(二)社会治理不应受资本力量牵制,人民应当占据主体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社会治理必须突出人民性的观点,强调人民在治理社会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对资本主义国家治理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治理展开了展望.

马克思反对黑格尔国家至上的观点,认为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社会治理应当回归到公共服务的性质.“政治国家以及政治权威将由于未来的社会革命而消失,这就是说,公共职能将失去其政治性质,而变为维护真正社会利益的简单的管理职能.”随着阶级社会的消亡,社会治理为政府统治所服务的功能也会随之消亡,社会治理成为纯粹的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职能.“由全体社会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3],这就意味着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治理是将资源按照各部门所需进行一定比例的配置,而不是受资本力量的牵制,盲目进行扩大再生产,社会治理权从资本家的手中转移到人民群众的手中.马克思提出,人民群众只有阶级意识的觉醒才能使无产阶级从根本上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人民群众要通过建立新的社会组织来对社会进行治理

马克思在探讨人民群众阶级意识觉醒的时候还提出要通过建立“是由整个社会按照确定的计划和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来领导”的社会组织来帮助人民参与到社会治理中.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之后,不应依赖原有的组织来对社会进行治理,必须要建立其新的社会组织机构,巴黎公社的建立就是这一思想的实践产物.

二、列宁的“半国家”社会治理思想

列宁的社会治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其理论著作和国家政策之中,并将其蕴含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对苏维埃政府的管理实践中.

他在论述对恩格斯国家是“自行消亡”这个著名原理的时候,提出了无产阶级是以革命的形式消灭了资产阶级国家,而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的无产阶级国家制度参与会逐渐地“自行消亡”的观点.恩格斯将革命后无产阶级国家制度会“自行消亡”的状态称为“半国家”.也就是说,在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产阶级国家之后,到新的彻底没有“国家”这一概念以及剩余的任何国家制度之前的这一社会阶段,列宁将其称为“半国家”,这种新的机构将会以“半国家”的共同体形式重新整合社会利益,并指出“这时‘国家’的政治形式是完全的”.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写道:“实际上恩格斯在这里所讲的是以无产阶级革命来‘消灭’资产阶级的国家,而他讲的自行消亡是指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无产阶级国家制度残余.按恩格斯的看法,资产阶级国家不是“自然消亡”的,而是由无产阶级在革命中来“消亡”的.在这个革命之后,自行消亡的是无产阶级的国家或半国家.”[4]列宁在此指出,苏维埃政府不同于巴黎公社,更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政府管理,并不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直接使用原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器,而是一种新型的国家机构,这一机构会以“半国家”的共同体形式,从而更容易推进社会进程的实现.

(一)确立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在人民群众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方面,列宁的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具有一致性,他们都肯定了人民参与国家事务治理的政治理念.列宁主张用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突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官僚主义管理体制,打破了国家作为少数资本家统治人民大众的观点,提出新型的苏维埃政府是由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确立了人民在国家事务中的主体性地位.“最主要的是使被压迫的劳动者相信自己的力量,通过实践让他们看到,他们能够而且应该亲自动手来合理地最有秩序最有组织地分配面包、各种食品、牛奶、衣服、住宅等等,使这种分配符合贫民的利益.”“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5]”.但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治理思想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阶级逐渐消失,国家逐渐消亡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治理,而列宁所主张的社会治理主要是以人民作为国家治理的主体所展开的一系列实践,这种治理是人民高度参与的治理,是通过增加社会共识来实施国家治理.

(二)将治理思想落实到具体实践中

结合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现状,列宁看到了战后的俄国需要恢复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护革命的胜利果实.所以列宁的国家治理思想首先的核心概念是“计算和监督”,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帮助俄国渐进式地进入社会主义.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列宁的经济政策由余粮收集制转为新经济政策,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此外,列宁还提出了要通过发展文化来提升人民治理的能力.他提出艺术属于人民的观点,认为“它必须使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一致起来,并使他们得到提高”[6].与此同时,列宁还倡导要在党领导下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让党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力量.

三、结语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治理思想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社会治理的剖析和批判之上,继而提出的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治理的思想.列宁的思想发源于苏维埃政权的实践过程中,是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治理思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性发展.列宁的社会治理思想主要是通过发挥党和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社会治理思想的探索为我国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提供了有力借鉴.但所处时代的变化,中国的现状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不能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治理思想直接套用.中国直接从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始积累阶段,不具备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和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虽然从阶级对立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仍处在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在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仍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发展生产力,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积累力量,但与此同时,能否具备驾驭资本的能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能力的高低的一项重要考核标准,党和国家必须要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不断通过“外压”和“内束”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因此,我们既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治理思想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将其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8.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4]列宁.国家与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8~19.

[5]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3.

[6]·蔡金特,等.回忆列宁:第5卷[M].侯焕闳,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

作者简介:张蓓蕾(1993-),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上文评论:上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马克思主义本科马克思主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马克思主义和作家和治理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对经典作家理论 《经典作家理想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简评 日前,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俞良早教授的新著经典作家探索理想社会与实现中国梦,这是一部研究经典作家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继承和发展关系的高质量著作 该著在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实现理想社会.

2、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现代适应性受到人们的质疑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要回归到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全面辩证地理解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摒弃人们对它的错误解读和歪曲理解,还原马克思.

3、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的价值观念,塑造人的性格特点的实践活动,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而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的行为和思想符合所在的国家的或者区域的发展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所以人学理.

4、 生态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视阈下的互联网和生态治理 王芳a,于少青b(华东理工大学 a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b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7)摘要在推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重新考量互联网与生态治理在价值层面上的融合,是一.

5、 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文化自信思想 李炼石【摘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分析中国文化问题,认为近代以来面对文化复古主义、全盘西化论和教条主义……错误的文化思潮,中国人迫切需要树立文化自信 从文化的人民性、时代性、民族性、创新性和生活化…….

6、 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对构建理想社会的相似性分析和 摘要自人类出现,人们就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社会组织,不断优化这一组织,探索、构建心中的理想社会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古代先贤提出“大同社会&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