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收藏杂志 美漫期刊收藏 东方收藏杂志 艺术收藏杂志 收藏参考杂志 杂志收藏 收藏学位论文的单位有哪些

*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跟听蒋国粹讲*胡琴的故事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收藏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6

听蒋国粹讲*胡琴的故事,该文是*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国粹和胡琴和故事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胡琴又称奚琴,它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悠久.蒋国粹先生是国内著名的胡琴*家,他精心*的百余把胡琴中,许多都是国内鲜见的精品老琴.蒋国粹设在上海的“国粹胡琴艺术*馆”吸引了国内许多胡琴演奏家和爱好胡琴的朋友前来参观,许多名家纷纷给他的胡琴展馆题词.前几年,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上,主办方还特地为他开辟了一个展区,专门展示了他*的部分老胡琴.

如今,蒋国粹的“国粹胡琴艺术*馆”已成为上海一道靓丽的风景.

笔者:您从什么年纪开始接触胡琴的?

蒋国粹:十四岁的时候,喜欢音乐的中学老师让我们班的同学组成一个小乐队,当时分配给我的乐器是胡琴,两个星期下来,所有的同学都没有坚持学下去.老师看乐队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就没再教下去.后来我在收音机里听到闵惠芬拉的二胡,太吸引我了,当时我就告诉父母,我要买把二胡,父母非常支持我,到上海淮海路二手商店,买了我人生当中的第一把胡琴.那时候我并不懂手里的是二胡,只知道它是胡琴.有个懂乐器的人告诉我,说我拉的这个胡琴是“申胡”.“申胡”是我们上海沪剧的伴奏乐器,很清脆,但演奏《》不合适,但我想买都买了,总不能让母亲再去买一把.那时候十六块相当于现在的好几千,我就先用申胡练习拉《》.

笔者:还记得在什么时候拥有了第一把二胡?

蒋国粹:在工厂当学徒工,一个月十八块钱的工资,想要买把胡琴不太可能.上海南京路第一百货大楼四楼,有一个卖乐器的专柜,那时我每星期都去乐器专柜看胡琴.当时学徒工是不许谈恋爱的,我就把胡琴当成恋人来看,连柜台服务员看到我都头疼,说“你又不买二胡,每星期来干什么?”我整整看了三年啊!学徒三年期满,第一次发工资三十六块钱.钱在口袋里还没捂热,我就骑着自行车到了第一百货大楼乐器专柜,对服务员说:这把琴我已经看了几年了,今天我就是来买这把琴的.这把琴多少钱呢?二十九块八.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把自己买的琴.

笔者:你真正*胡琴是从什么年始的?

蒋国粹:上世纪八十年代适逢改革开放,我下海了.通过做生意赚了一点钱,于是我到全国各地,只要有空都会跑到当地古董市场转转,一看到胡琴就像见到自己的情人一样激动,非要把它买下来不可.就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我*了全国各地的50把专业胡琴.

笔者:你*的胡琴都有哪些品种?你喜欢*新琴还是老琴?

蒋国粹:我之所以喜欢胡琴,除了与我的名字有关外,还有一点,我*的胡琴品种多,不只有二胡,还有申胡、粤胡、板胡等等几十种.每把胡琴的声音都不一样,都是我非常喜欢的.

有些人喜欢*大师做的新琴,5万、10万一把,我*的琴,大多都是大师的爷爷(辈)做的琴.大师新做的琴有价,但我*的这些老琴是无价的.我的*观念,是希望*那些不是只有经济价值,还要有历史价值的东西.

笔者:听说你为了专心*胡琴还放弃了生意,并在很短的时间就*了几十把胡琴?

蒋国粹:我认为生命太有限了,在我50岁的时候,我就决定放弃自己的生意去搞*.我很喜欢“百”这个数字,它十全十美,我很向往,所以我计划*100把胡琴.改革开放那几年,我*了50把琴,我个人觉得这个*的速度太慢了,于是我在2007年计划在2010年世*开馆之前,*到100把胡琴,这就需要我在短短的三年内完成之前几十年的*量,于是那三年我就全力以赴去做胡琴的*.

期间我遇到了一位古董*家,他告诉我若想寻觅老乐器,必须要去上海城隍庙的“鬼市”.所谓“鬼市”就是每个星期六的凌晨1点到6点,许多古董贩子会把各地的古董拿来在半夜里进行交易.得到这个消息后,无论冬夏,不管刮风下雨,每个星期六我必到那个地方,坚持了三年.刚开始的时候我简直如鱼得水,一个月可以在那里看到四把我心爱的胡琴,但等到收满100把胡琴之后,我再也看不到自己喜欢的胡琴了.

笔者:在乐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蒋国粹:我喜欢*之后,获得的喜悦多到数不清楚!我天天会有梦想,天天会有喜悦.

后来我收到的50把胡琴中好多都是绝品,好多都是我梦寐以求的.有一次我从半夜12点一直转到天亮也一无所获,正准备离开时,忽然在一个摊位的角落里看到了一把琴:哎呀!这不是我梦里想要的那把琴吗?我跑过去一看,哎呀,跟我梦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我从外面收到了一个好东西后,就会把它摆在桌子上,除了吃饭睡觉,两眼一直盯着看它的造型,研究它,等我觉得研究透了再把它放起来,然后再去寻找新的目标,新目标又会让我兴奋一个礼拜.有不懂的我就去请教专家学者,我觉得整个人天天都这么充实.

笔者:能否讲一讲你的镇馆之宝的来历?

蒋国粹:镇馆之宝这把胡琴是怎么得到的呢?那是1985年,我去江阴采风、拍照,看到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先生正在拉一把琴.这把琴的头饰是灵芝的造型,我从未见过.我上前问老先生可不可以把琴卖给我?老先生说:“这把琴我拉了一辈子了,怎么能卖给你啊!”他说他十来岁就开始拉这把琴,他爸爸跟周少梅一辈人有交流,这把琴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我听他这么一说就更喜欢这把琴了.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花了200块钱买了一把新的演奏琴,然后拿到他旁边,跟他一起拉琴.我说他那把琴老了,我这把是专业演奏琴,一辈子拉老琴,换把新琴多好啊!他看我这么执着,就把琴换给我了.得到这把琴以后,我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第二把.十年前我在网上和藏友交流时,有外国的藏友说要花多少万买这把琴,这件事我也告诉闵惠芬老师了,闵老师说“100万也不卖!”

笔者:在你的胡琴藏品中,还有哪些比较特别的胡琴?

蒋国粹:我有两把特别的琴,一把是小提琴的头,一把是吉他的头.上世纪30年代,我们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各个国家的人都到上海来,其中就包含小提琴演奏家和吉他演奏家,上海制作胡琴的师傅便把“洋派”的小提琴形制移植到胡琴上来了,这样的胡琴只可能在上海有,因为上海和外界的接触比较多,在内地是不可能有的;还有一把申胡是竹筒的,它的头是吉他头的造型,琴皮是小鳞片的,就是小格子皮.我发现老琴都是小格子皮,用的都是野生蛇的蛇皮,现代的蛇皮格子都会大一些.有人觉得蛇皮格子越大越好,我却认为是越小越好,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我们相机的像素,颗粒越小,像素越高越清楚,我认为越细它的灵敏度越高,如果一块蛇皮有九格、八格,它的灵敏度肯定差,因为皮厚;如果有十三、十四格甚至二十格,那灵敏度肯定高.另外,申胡的音窗上刻写了两个字——大新,大新是上海第一百货公司的前身,是民国时期时代的标记,如果没有这两个字,我就不敢说这把琴是三四十年代的.

笔者:您在*中有哪些特别难忘的故事吗?

蒋国粹:我*的100把琴里面,有一把坠胡是新的,于是我就想得到一把正宗的、老一点的山东坠胡.有一年我去青岛,一天中午我打车去了附近的古董市场,从头到尾逛了半小时,没有发现我想要的胡琴.就在我失望地往出走的时候,忽然发现最后一间门面很深的地方立着一把老坠胡,我心里“呀”了一声,按捺不住地激动起来.在古董市场,你如果很激动的话,老板就要“磨刀”了.(笑)见坠胡边上还有一把破的琵琶,我就先拿过琵琶看了看,然后才漫不经心地看这把坠胡.老板告诉我说,这把坠胡已经放了十年了.一看坠胡,我心跳加快.这是一把山东最老的坠胡,琴筒是民国时期用大炮筒做的,铜都有些腐蚀,其它地方完好无损.我说这么破的东西多少钱啊?老板说五千,我说“新的才一千多块,而且新的可以拉,你这个不一定能拉响”.老板问我想给多少,我说六百!老板拒绝,我转头就要走,老板又把我叫回来,六百成交!买到这把琴后,我幸福得都快要晕过去了!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你在圆梦的时候上帝会给你安排的,冥冥之中这把琴是我的,好像这把坠胡一直在等着我把它接走.

后记

蒋国粹年少与胡琴结缘,他深爱着民族音乐,深爱着民族的国粹艺术.提到自己的*,蒋先生坦言:这一切都源于爱好.“我*不是为了名利,仅仅是因为喜爱二胡.”蒋国粹虽然没有进入专业演奏领域,但他用*胡琴的方式,维系着自己对胡琴的不舍.他对胡琴的痴迷与执着,成就了他今天的*事业.

蒋国粹说:“生命的长度是天决定的,但生命的宽度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让我的生命得以延长.”

他还说:胡琴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我*的这些胡琴应该走向社会,让大家都知道.

言而总之,上文是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国粹和胡琴和故事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给俄罗斯人讲中国家庭故事(一) 萨沙 (Ситникова Александра Sitnikova Aleksandra)俄罗斯人 本科毕业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区域与国际研究学部,汉语翻译专业 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2、 给俄罗斯人讲中国家庭故事(二) 一在中国社会中,家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古代中国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家庭是被看作一个典范的 根据这样一个典范,才建立了整个国家的政权体系 皇帝是父亲,臣民是他的子女 国家的强大、繁荣和稳定直接取决于.

3、 张玉玺:讲好品牌故事 我68周岁,除了当了6年兵,一直从事农业工作,在全国走了一千多个县,也跑了很多的国家,所以我想结合我的经历谈一点体会 我们是农业生产大国,但是是品牌弱国 提到中国农业品牌,我们先提两句话 第一句话,万.

4、 听爷爷讲苹果的故事 我的老家在法库县冯贝堡村,那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小村庄,朴实的乡亲们每天辛勤的劳作,茶余饭后三爷爷、二爷爷他们还经常在我家的那棵大柳树下谈天说地,好不快哉 我的爷爷也是那棵大柳树下的演讲家之一,偶尔也听到.

5、 听老照片讲过去的事情 1 【话题】生活的重担、不合理的制度、社会进步【图片说明】这是一张1910 年的照片 照片上的小男孩才6 岁,是矿地上最“年轻”的煤矿工人,在本该跟家人撒娇的年纪,他每天做着和.

6、 讲好安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十八大以来安徽文化开放的经验和 杨孝青十八大以来, 围绕 “讲好安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贯彻落实安徽文化走出去战略,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单位牵头,共组织对外及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项目 44 批次、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