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里的参考文献怎么标注 麦田里的守望者论文 堂吉诃德论文 开题报告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亚里士多德论文 关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论文 政治论文克里米亚回归 关于莎士比亚的英语论文 莎士比亚文献综述

关于亚里士多德方面论文范本 和解读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情节中心论方面论文范本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亚里士多德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8

解读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情节中心论,本文是关于亚里士多德方面论文范本和亚里士多德和《诗学》和情节类论文范本.

摘 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绍了悲剧的六个组成部分,其中他最为看重情节,并提出“情节是悲剧的灵魂”,他的“情节中心论”影响深远.结合其《尼各马可*学》《政治学》等著作,可以知道他看重情节,强调行动,是因为他将人的行动与德性相联系,让观众通过观看悲剧,知道什么样的行为能获得幸福,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残酷的后果,人如何行动决定人有什么样的德性.而人的行动开始于对行动的选择,选择是实践理性的审思活动.由于实践理性的参与,行动是自愿和自我负责的,从而证明,人最终是自我成就的,成为什么样的人由人自己决定,又通过悲剧主人公的行为让观众产生怜悯与恐惧,从而进行情感的调节,让它达到适度,最后让观众反思、认知自我,培养其理智和道德德性.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情节中心论;行动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讨论了关于“摹仿”和“悲剧”的问题,在他论述悲剧时,重点强调了悲剧成分中情节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但因摹仿的对象、媒介、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种类的艺术.摹仿是人的本性,可以给人们带来快感,还可以帮助人们求知.他在著作《诗学》中给悲剧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铺叙,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1]63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悲剧定义的关键是其对行动的摹仿,“行动”随之成为悲剧中的关键词.此外,他将悲剧的成分划分为六个,分别是: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和唱段.而第一个悲剧成分——情节则是对行动的摹仿,他十分重视悲剧情节,甚至认为“情节是悲剧的根本,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悲剧的灵魂.”[1]65而相较于悲剧的另一个成分——性格,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性格的重要性要居于情节之下,在悲剧成分中是第二位的,因为“没有行动即没有悲剧,但没有性格,悲剧却可能依然成立.”[1]64这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截然相反,在亚里士多德这里,是人的行动决定命运.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亚氏如此重视情节、强调行动?笔者认为要联系其《尼各马可*学》《政治学》等著作,和当时古希腊的社会生活,理解其“行动”的内涵功能,才知道并能够回应亚氏的“情节中心论”.

一、“行动”的*功能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多次提到人的成功与失败、幸福与否都取决于人的自我的行动.他认为“事件的组合是成分中最重要的,因为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生活,人的幸福与不幸均体现在行动之中,生活的目的是某种行动,而不是品质;人的性格决定他们的品质,但他们的幸福与否却取决于自己的行动.”[1]64那他为什么不谈命运,不看重性格,如此强调人的行动呢?

“行动”在古希腊中翻译为“praxis”,是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praxis”有“行动和实践”的含义,是对于可因我们(作为人)的努力而改变的事物的、基于某种善的目的所进行的活动.在亚里士多德*学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他所说的“实践”是区别于“制作”,“实践”是带有道德的或政治的属性的.道德的实践与行为则与逻各斯(人的理性)有关,表达着人之为人的一个整体品质.

《尼各马可*学》是亚里士多德对城邦中人的行为进行讨论的著作,在书中他专门有一卷来论述“行为”,在第三卷中,他将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出于意愿与违反意愿,“出于意愿的行为就是行动的始因在了解行为的具体环境的当事者自身中的行为”[2]64,而违反意愿的行为则是“被迫的或出于无知的”[2]64.他之所以在这里讨论意愿行为,是因为他的《尼各马可*学》是对人的活动的特殊性质做说明的目的论*学,他认为活动是人的存在的方式,人要通过其实现活动才能展现存在,而人所特有的实现活动,就是人实践的生命的活动,至于德性就是人们对于人的出色的实现活动的称赞.在亚氏看来,人的德性对应灵魂中非逻各斯的部分,也即是的部分的德性.因为人的灵魂分为一个有逻各斯的部分和一个没有逻各斯的部分.由此,人的德性可以分为道德的德性与理智的德性两部分.理智的德性可以由后天教育生成,道德的德性则需要通过习惯来培养,所以它既不出于自然,也不返乎自然.同时,亚里士多德强调德性的生成伴随着人的心态,因为德性的行为是当一个人知道他要做的行为,并且自愿地、因其自身之故地并且出于一种确定的品质而选择它.那么德性就意味着选择,因为正确的道路却只有一条,所以要想获得德性就要进行正确的选择;选择必定是出于意愿的,因为只有我们愿意去做的事才成为我们的选择,所以亚里士多德在谈“行动”时,要考虑人的意愿和选择.除此之外,“行动”还涉及考虑、希望、能力,我们考虑的通常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行动所希望的东西就是善.在亚氏看来,“既然希望是对于目的而言的,实现目的的手段则是考虑和选择的题材,那么与手段有关的行为就是根据选择而确定的,就是出于意愿的,”[2]72而德性也在我们自己的能力之内,所以“一个人是善还是恶,做一个好人还是坏人就是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2]72从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学》一书中看来,人的德性需要学习、摹仿才能获得,德性不是天生的,自然赋予我们学习德性的能力,而如何去培养德性,就要通过意愿去选择公正、节制、勇敢的行动,这是在我们能力之内的,但是反知德性既然在好的行动中养成,那么也会毁于坏的行动,所以亚氏重视情节,强调行动,就在于人如何行动决定人有什么样的德性,而人的行动开始于对行动的选择,选择是实践理性的审思活动,由于实践理性的参与,行动是自愿和自我负责的,从而证明,人最终是自我成就的,成为什么样的人由人自己决定.

二、“行动”的政治功能

借由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一书,我们可以窥探古希腊的城邦生活,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行动”的政治功能.在前柏拉图的希腊城邦时期,雅典公民的生活是思想与行动的高度和谐统一,这种思想与行动相统一的生活可以由logos一词的原初意义上体现.logos的本意为言说,是使人可以交流的言说,那么便意味着在言说中隐含着思想.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在古希腊的原初传统中,言说与行动是纠结粘连在一起的,而这也是logos的应有之义.”[3]公民用言说表达思想,而思想通过言说告知公民如何行动,公共领域就由此生成.相较于私人领域,公共领域更能够彰显人的自由性,因为人是出自意愿选择行为,从而彰显出人的种差,“通过行动和言说,人们表明他们是谁,积极主动地揭示他们各自独特的个人身份,并由此使他们在人类世界中显现.”[4]179而就在思与行统一的政治中,人的复多性与自由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也对应了她所说的“行动,是唯一不需要以物或事为*的,直接在人们之间进行的活动,相应于复数性的人之境况,即不是单个的人,而是人们,生活在地球上和栖息于世界.”[4]1在古希腊人那里,城邦不仅是他们的生存之所,更是其生存方式和存在样式,他们的生活就是城邦式的共同生活.阿伦特将这种城邦式的共同生活表达为“言语和行为的分享”,人在这里可以从行动中得到再生,因为行动赋予行动者以身份,人可以用富有创造性的言语和行动主动揭示着自身独特的身份,而行动者的卓越表现和英雄事迹也会在旁观者讲述的故事中永世流传.

由此看来,“行动”除了在亚里士多德*学那里拥有的*意义之外,在希腊的城邦生活中,“行动”也有其自身的内涵.雅典公民的生活是思想与行动统一的和谐生活,言说和行动是纠结在一起的,也因此形成公共领域.而古希腊真正意义的城邦生活,是《人之境况》里的自由生活,属于古希腊的自由人,是一种城邦政治生活.而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实际上是指人是城邦生活、政治生活的动物,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和实践,是一种优良生活,对应复数性的人之境况.古希腊的城邦生活鼓励人应该在行动中发光发亮,揭示个人的独特主体身份,用卓越的行动,去追求不朽.

三、“行动”的教育功能

亚里士多德在悲剧中重视情节,强调行动,除了他认为行动关涉到人的选择、幸福,决定人的德性、品质,人需要通过学习、摹仿公正、节制、勇敢等行动,来培养人的德性,提倡积极生活,鼓励人们追求卓越的行动之外,还在于他希望通过戏剧对行动的摹仿,来对观众起到教育作用,在他这里,“行动”是有一种*教化功能,能够为观众提供参照物.古希腊的戏剧诞生于狄奥尼索斯节,是希腊人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 “戏剧表演一年中约两三次,其中以三月份的大型狄奥尼索斯节的戏剧表演最为热闹,一般为期6天,以悲剧为主.戏剧节期间每天至少上演3部四联剧,因此,天一亮就开演,一直演到晚上.观众必须带足食物、水果和饮料.”[5]戏剧表演是一种面向全体公民的娱乐活动,是被大众接受认可的.据柏拉图的记载,当时在雅典的狄奥尼索斯剧场,观看戏剧表演的公民可达3万.在公元前480年到公元前380年的一百年间,仅雅典人就观看了2000多个戏剧首演式,还不包括每年酒神节的戏剧演出.这些都说明在古希腊时期,戏剧的普及度是很高的.这种全民观看的戏剧,能够对公民起到教育作用,亚里士多德就希望通过“行动”的*教化功能,来为观众提供参照物.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也提到了公民教育问题,他认为“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6].他十分重视公民教育,主张通过公民教育和培养实现城邦生长的完善与和谐,最优良的立法者可以通过立法和教育来培养公民德性.在教育的实施上,他论述了体育、德育和音乐教育的具体内容及方法,其中,亚里士多德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在他的《尼各马可*学》中我们已经知道他通过理性划分灵魂,对应将德性分为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理智德性体现为知识和智慧的形式,可由教育和训练实现;而道德德性则以制约情感和的习惯表现,是习惯所导致.在他看来,美德不但是知识与智慧,更为重要的是道德的行为,养成在行为中正确选择的习惯,才能全面完善道德.在他的《政治学》中,他重视德育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还强调道德教育的“中庸”原则,他在悲剧中重视情节,强调行动,还希望通过戏剧的教育作用,让人们学习“中庸”的品德,并遵循“中庸”原则来选择与行动,调适过与不及,因为悲剧最后要达到的作用就是通过引发观众的怜悯与恐惧,最终使情感达到平衡.

我们可以通过《俄狄浦斯王》这一悲剧来验证亚里士多德的“情节中心论”,因为在《诗学》中他多次引用这一悲剧来佐证,认为这是一出最好的悲剧,那么它必定符合亚氏重视情节、强调行动的特点.比如在《俄狄浦斯王》中,开篇俄狄浦斯为了解除瘟疫、派人问神的行动,就预示了他不幸的开始,因为他已经丧失理智德性了,接着他猜忌、怀疑克瑞翁,也可以看出他理智德性的丧失;作者又设置“突转”和“发现”,报信人告诉俄狄浦斯他父亲已经年高寿尽,让他回去继承王位,但俄狄浦斯想回避“杀父娶母”的预言不肯回去,似乎好像不回家乡就能躲过这一预言,但报信人却告诉俄狄浦斯他和远在家乡的父亲毫无血缘,使他由顺境走向逆境;接着,又使俄狄浦斯一步步了解自己的身世真相,解开自己的身世谜题,他就是伊俄卡斯忒和拉伊俄斯的孩子,犯下了杀父娶母的罪行,全剧达到,“突转”和“发现”二者同步进行,通过俄狄浦斯追寻真相的行为,让观众看到他丧失德性却不自知,又因为自己的判断不明,无心之失,引发苦难,这与普通人是何其相似,从而引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看到什么的行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并产生警惕,警惕无知,警惕德性的丧失.

四、结语

至此,通过解读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文本,借助其《尼各马可*学》和《政治学》对其“行动”内涵做分析,结合《俄狄浦斯王》这一悲剧,我们知道他看重情节,强调行动的原因所在.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重视悲剧情节,认为情节是对行动的摹仿,联系他的《尼各马可*学》《政治学》以及汉娜·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中对古希腊城邦生活的追溯,我们可以知道他将行为与德性、品质联系在一起,让观众知道人最终是自我成就的,不靠性格、不靠命运,要取决于人的意愿行为.悲剧对行动的摹仿,就是在告知观众什么样的行为能获得幸福,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残酷的后果,让观众反思、认知自我,培养其理智和道德德性,让观众看到无知所引发的危险,对无知产生恐惧,进行感情的调节,让它达到适度.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亚里士多德.尼克马可*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熊伟,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7.

[4]阿伦特.人的境况[M].王寅丽,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哈里斯.古希腊的生活[M].李广琴,译.太原:希望出版社,2006:181.

[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06.

作者简介:龚婷婷,贵州大学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该文结束语:这是关于亚里士多德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亚里士多德和《诗学》和情节相关亚里士多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以亚里士多德德福统一论看当代社会道德问题 【摘 要】当前社会面临的社会道德问题存在诸多解释空间,本文以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德福统一观为视角,认为一切的道德缺失、道德滑坡都是因为道德与幸福缺乏内在统一性造成的 而要真正解决社会道德问题,就必须在现.

2、 亚里士多德正义观的折衷表现与其对当代中国 摘要亚里士多德理论体系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折衷调和的色彩,正义观作为其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样具有折衷的特性 本文分析了亚里士多德正义观在理论、政体选择和治国之策上的折衷表现和原因,为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

3、 友爱与共处基于亚里士多德视角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与计划项目(2017YX19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亚里士多德通过对友爱的内涵的阐释形成了特有的友爱观 他的友爱思想明确的叙述了何为友爱以及何以维持友爱,这对人际关系的处理.

4、 亚里士多德城邦政体思想述评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罗 润/西北师范大学摘 要政治学一书是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之一,这本著作对政治学理论基本问题的界定,以及在国家理论、政体理论和法治理论……基本理论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后世政治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5、 中庸的无神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和《政治学》关于神与神事 罗晓颖【摘要】亚里士多德谈论哲学、幸福、智慧、美德,分析运动、灵魂、原因……诸观念时无不涉及“神”这一概念 不过,这个明显不同于奥林珀斯山众神的“神”,.

6、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探析 摘要在西方文论史上,亚里士多德提出“模仿说”回答了艺术起源的问题 同时,“模仿”也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关于艺术的定义,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它影响着西方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