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开放时代杂志 时代杂志封面 新教育时代是正规期刊吗 时代周刊杂志 美和时代杂志 时代教育杂志 时代杂志社 时代杂志广告 新时代教育杂志社 时代邮刊杂志 商业时代投稿格式 媒体时代杂志

时代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和湖南新石器时代祭祀遗存概述类论文范文资料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时代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9

湖南新石器时代祭祀遗存概述,本文是关于时代相关论文范文例文与新石器时代和遗存和祭祀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 摘 要] 在考古学研究重点转向古代社会研究的今天,精神文化考古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对湖南新石器时代祭祀遗存进行梳理,并以科林·伦福儒和保罗·巴恩在《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分辨祭拜”的标准,对其进行论证,为以后的释读内涵研究提供基础.

[ 关键词] 湖南;新石器时代;祭祀遗存

中图分类号:K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53(2016)10-0015-03

湖南地区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区域之一,考古学文化序列相对完整,有关祭祀活动的遗存较为丰富.本文将以时间为序,对湖南地区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学文化的祭祀遗存进行梳理和论证.

一、彭头山文化

该文化目前发现的祭祀遗存主要见于八十垱遗址,表现为特殊房屋F1 的奠基坑H1 和墙垣、壕沟的祭祀坑H22.

1、特殊房屋的奠基坑.F1 形状独特,略呈海星状,四角外凸,四边内弧.属高台式建筑,分台体和基坑两部分.[1] 从F1 的形状、建筑技术、屋内所留遗物来说,与该遗址发现的其他房址都不同,F1 应为一处具有特殊用途的房屋.在F1 的中心,与台面同一层位上发现H1.H1 平面形状不规则,斜直壁,平底,壁、底较规整,似经加工.坑内填土为灰褐色,微偏青,正与F1 台体筑土及基坑内填土相近.出土陶片少而碎,坑底有较多动物骨骼,以牛牙最多.推测在立中心柱时,举行了房屋奠基活动.可能是先挖一个较大的深坑(H1),在坑底放置祭品,然后坑内立柱,再把坑填满.

2、墙垣、壕沟的祭祀坑.H22 位于遗址东南部,叠压于遗址南部壕沟G9 下,打破生土,而在G9 的北侧即为遗址南部墙垣Q2.灰坑未全部揭露.已揭露部分,平面形状不规则弧壁,锅底,壁、底规整,有加工痕迹.坑内出土遗物丰富,包括10 余件陶器,其中不少完整器,似有意摆放,还出土了较多的动物骨骼和约10 颗人牙.[2] 从H22 的位置及出土遗物来看,其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灰坑,应是墙垣、壕沟竣工之后,人们举行落成仪式的祭祀坑.

二、高庙文化

该文化的祭祀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两部分,遗迹是指在高庙遗址发现的一处祭祀场所,遗物是指装饰有神秘诡谲纹饰(神态各异的鸟纹、兽面獠牙纹)的白陶等器物.

高庙遗址祭祀场所呈南北中轴线布局,包括主祭场所、祭祀坑、以及一座与祭祀场所相关的附属房屋和窖穴.[3] 主祭(司仪)场所由四个方形柱洞组成两两对称、呈八字状布局的一组建筑.祭祀坑39 个,排列有序,大都呈圆角方形、长方形或圆形.坑内上部均夯筑有一层较纯净的浅黄土,下部则瘞埋有螺壳和鱼类等动物(仅见残骨).绝大多数坑内有一层火烧骨渣和灰烬.[4]

高庙文化中期开始出现其上戳印篦点纹白陶器.通过对部分白陶标本的检测分析,认为高庙文化先民已懂得在河谷或河漫滩的低洼处和山上,分别选挖沉积型高岭土和镁质粘土来制作白陶,已超越就地取土的水平.[5] 除陶土特殊之外,白陶上的篦点纹组成的装饰图像也是繁复神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形态各异的鸟纹、獠牙兽面纹、太阳纹、八角星纹等.另外,还出现了朱红色或黑色的矿物颜料的彩绘和填彩艺术图像.[6] 这类白陶制作精良,质地好,神秘纹饰多装饰在陶罐的颈下部、陶簋的腹部及圈足底部等.位置显眼,多为主体纹饰.饰于陶簋圈足底部的纹饰只有将器物举起或将其倒置才能看到,所以推测其非一般的实用器,应为祭祀仪式中的祭器.

三、汤家岗文化

该文化目前发现的祭祀遗存主要见于丁家岗、汤家岗遗址.前者发现了数十处祭祀坑、多座祭坛和大批墓葬.[7]这些祭祀坑形制较为特殊,圆形、直壁、平底.坑内多分层埋葬大量遗物,以陶器为主,还有很多动物骨骼,并非丢弃堆积,似有意埋葬,且多次进行.[8]另外这些坑分布在墓葬周围,所以有理由推测其与祭祀行为有关.

汤家岗墓地经过精心的规划,从墓葬分布情况看,可以分成墓组、墓群、墓区和墓地四级结构.发掘者认为这102 座墓葬的随葬品数量多寡不均较为明显,墓葬似有一定的等级分化.我们还可以从随葬白(白衣)陶盘的位置,对整个墓地的情况进行总体把握.墓地中有26 座墓随葬有制作精美的白(白衣)陶盘,其中随葬白衣红陶盘者14 座,随葬白陶盘者12 座,有3 座墓葬单独随葬1 件白陶盘(表1)

从表1 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该墓地存在分级结构.随葬白(白衣)陶盘的墓葬主要集中在北区,南区只有三座.正如上文高庙文化所见白陶器,汤家岗文化的白(白衣)陶盘上也装饰一种以印捺、刻划、戳印、模印等为手法的雕刻型纹饰,以圆圈纹、指甲纹、S 纹、X 纹和各种短线或弧线戳印,或先用工具雕剔沟槽再进行印捺.这样就在印压纹的边壁及底面形成了具有浅浮雕效果的篦点纹.[9] 纹饰的构图多为中心对称,器表多通体装饰,装饰图案有八角星纹、兽面纹、太阳纹、凤鸟纹、几何纹样等.白(白衣)陶盘的制作从陶土选择到装饰纹样,较之普通器物,都要费时费力.再结合出土背景所反映出的特殊性,我们推测白(白衣)陶盘可能作为某种奉献之器,在某种程度上与高庙遗址发现的,装饰有相似繁复纹饰的陶器具有相似的功能.

四、大溪文化

该文化的祭祀遗迹主要发现在城头山遗址.[10]1、城墙奠基遗迹.城头山遗址I 期城墙第1、2层夯土间发现M706,打破第2 层夯土.形制为葫芦形土坑,埋葬一成年男子,人骨架保存完整,葬式为仰身直肢葬,无随葬品.根据其特殊的埋葬位置及特殊的葬式,发掘者推测这与筑城仪式有关,很可能作为城墙奠基的牺牲.[11]

2、祭坛及祭祀坑.城头山遗址发现的祭坛及祭祀坑等遗迹,属于大溪文化第一期.已揭露的祭坛大体呈斜长的椭圆形.祭坛上发现三处红烧土堆积,其较为平整,且并非墙体倒塌,所以推测在建造祭坛时先铺垫陶片和红烧土碎块,平整地面,上再铺一层较为纯净黄褐色土,最上以纯净粘土堆筑祭坛.有学者推断祭坛存在两次修造过程,第一次是围绕一座屈肢葬(M774)进行,第二次为加固和扩大修造.[12]由此可见,修建如此规模的祭坛一定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另外,祭坛的使用时间较长,使用中存在扩建.

祭坛上最高处分布有五个大小相近,深度较浅的圆形祭祀坑,形制尤为规整,布局十分独特.其中三个(H311、H346、H345)呈直线分布,且正处于祭坛西北- 东南最高处的脊背上,中间分别放有椭圆卵石和砾石.另两个坑(H343、H344)与中间一个(H346)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祭坛南部的祭祀坑,以方坑为主,坑内有的分层放置很多完整可复原陶器,有的还包含经过火烧的动物骨骼.在祭坛的东北方向较远处,有三个祭祀坑,一个圆形、两个方形,其内堆积为黑灰色粘土夹大量草木灰.在祭坛西部和临近西部边缘,分布有12 座土坑墓和3 座瓮棺葬.其中M744 形制最大,和其周围围绕的5 座墓葬(M766、M770、M751、M773、M767)打破祭坛.根据M774 的特殊位置及形制,我们推测其墓主可能为祭司身份的神职人员.

如何从考古遗存中将祭祀遗存与日常生活遗存区分开来,需要一定的理论标准.科林·伦福儒和保罗·巴恩在《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分辨祭拜”的四个方面:[13]

其一,集中注意力.1、祭祀可能在一处有特定自然相伴物的地点(如洞穴、丛林、小溪、山巅)进行;2、另外,祭祀会在一处辟为神圣功能的特定建筑中(如神庙或教堂)举行;3、用于祭祀的建筑与装备可能采用集中注意力的设施,反映在建筑或特定设置(如祭台、凳子、火塘)、或可移动装备(如灯、锣和铃、祭祀器皿、香炉、祭坛帷幕以及所有的祭祀随身用品)场所;4、神圣区域应布满了重复表现的符号(即所谓“赘示”).

其二,现实世界与异界的界区.5、祭祀包含醒目的公开展示(和花费)及隐蔽的独特神秘性,这些实践都会在建筑中反映出来;6、洁净和污染的概念会反映在神圣区域的设施(如池塘和水盆)和维护上.

其三,神祇的存在.7、与神祇或诸神同在会反映在使用祭拜的肖像或抽象的神祇表现上(如基督教的十字架符号);8、仪式性符号常常会在肖像学上与被膜拜的神祇肖像及与它们有关的神话相伴.常常会采用动物符号(真实或神话中的动物),将特定动物与特定神祇或势力关联;9、仪式性符号也会与丧葬仪式和其他通行仪式中所见到的符号相关.

其四,参拜与供奉.10、膜拜涉及祈祷者或特定动作——如祭拜的姿势——而这些可能反映在艺术或装饰或肖像的图像学上;11、祭祀会采用诱发宗教体验的各种措施(如舞蹈、音乐、药物和疼痛的折磨).12、会实施动物或人的牺牲;13、带来实物和饮料,并可能作为供奉或消费或烧、洒;14、带来或供奉其他物品(祈愿).供奉活动可能会牵涉销毁、藏匿或抛弃;15、巨大的财富投入会反映在采用的装备和制作的贡品上;16、巨大的财富和资源投入会反映在建筑本身及其设施上.

据此分析上文提到的祭祀遗存符合以上哪条标准.

八十垱遗址发现的彭头山文化时期的两处祭祀遗存分别符合第一项中的2 和第四项中的12 条,第四项中的13 或14 条;

高庙遗址发现的高庙文化时期的祭祀遗存符合第一项中的1、3 条,第三项中的8 条,第四项中的12、13、14、15 条;

汤家岗遗址汤家岗文化时期的祭祀遗存符合第三项中的8 条;

城头山遗址城头山文化一期祭祀遗存符合第一项中的2、3,第四项中的12、13、16 条.

从上面的表述可以看出,一处祭祀遗存并不能涵盖伦福儒等提出的所有标准.如汤家岗遗址,只见到与祭祀有关的遗物,而没有其他明显的祭祀遗迹.我们只能通过遗物本身特点,结合出土背景来进行分析.在湖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很多祭祀遗存只保留了祭祀完成后的状态,有些祭祀活动并非重复进行,仅为一次活动,如奠基.对于此类活动,伦福儒等人的标准并不适用,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参考文献]

[1] [2]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彭头山与八十垱[M]. 科学出版社,2006.250.

[3]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湖南洪江市高庙新石器时代遗址[J]. 考古, 2006(7): 10.

[4] [5] 贺刚. 湘西史前遗存与中国古史传说[M]. 岳麓书社,2013.297.

[6] 贺刚、陈利文. 高庙文化及其对外传播与影响[J]. 南方文物,2007(2):52.

[7] 尹检顺. 汤家岗文化初论[J]. 南方文物,2007(2): 62.

[8] [11] 郭伟民. 新石器时代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的文化和社会[M]. 文物出版社,2010.143-144.

[9] [12] 牟永抗. 试论长江流域史前时期的白色陶器. 何介均主编.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 长江中游史前文化暨第二届亚洲文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 岳麓书社,1996.179.

[10]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澧县城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M]. 文物出版社,2007.

[13] 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著,陈淳译.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第六版)[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386-387.

(责任编辑:黄涯)

言而总之: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新石器时代和遗存和祭祀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时代本科毕业论文时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信息时代大学生阅读倾向的现状调查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摘要 阅读是大学生获取信息、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阅读倾向也在逐步发生变化 就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浅阅读倾向,主.

2、 下辽河流域新石器至早期青铜时代经济形态综述 摘 要自20世纪70年代初,新乐遗址的发现揭开了下辽河流域新石器时期文化面貌,填补了下辽河流域史前文化的空白,推动了辽河文明起源的研究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下辽河流域新石器至早期青铜时代的考古工作.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概述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将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中的一个重大论断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实际结合的又一次完美碰撞 这种思.

4、 网络时代图书馆的知识导航服务 杨凡(安徽省委党校图书馆,安徽 合肥230000)关键词图书馆;知识导航;学科导航;信息化导航;智能化技术摘要网络时代,图书馆的知识导航服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图书馆知识导航模式的分类.

5、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在转型发展中也实现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的创新 基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更侧重于大数据理念与技术的.

6、 微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策略 陈世慧(潍坊市奎文区图书馆,山东 潍坊261000)关键词“微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策略研究摘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图书馆要不断进行改革,更好地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