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题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开题报告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 政治教育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年论文题目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论文

政治教育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网络新媒体的特征与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政治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1

网络新媒体的特征与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该文是政治教育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体和网络新媒体方面论文例文.

网络新媒体的特征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王乐昌 郝雄文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 青岛 266042)

摘 要:大数据时代,网络新媒体广泛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环境、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文化结构、教育发展、精神世界,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运行的有机组成部分,网络新媒体也必然对它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此,本研究以分析网络新媒体特点入手,辩证分析网络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一、网络新媒体的特征

(一)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网络新媒体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与传统的人际传播相比,它突破了口头媒介面对面交流的“在场的有效性”,通过稳定性的意义存储系统拉大了传播者与受众的时空距离,从而使信息通过网络新媒体同时传递给多个受众.尤其是信息革命和信息化浪潮为网络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技术支持,不断扩大了网络传媒的受众规模.到目前为止,网络、广播、电视在城乡的普及率都比较高,而且正呈上升的趋势.根据第 4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我国网民规模达 8.02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7.7%.网络传媒的高普及率和覆盖率使其传递的信息能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并被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体所接受.

(二)传播辐射的高效性

网络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多渠道和高频率优势.一方面,信息不仅可以通过同一媒介传递给多个受众,而且也可以通过多个媒介传递给同一受众,这种散布性传播模式形成网状结构,扩展了个体获取的信息量和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广度和深度.网络不仅借助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等方式把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传播扩展为媒体、个人、组织和大众之间的同步或异步传播,而且多媒体化和超文本链接,使个体能够通过鼠标点击在不同的信息之间即时转换,自由地选择所需信息,从而增强了信息容量和传播速度.另一方面,网络新媒体借助声音、图像和文字等传播方式的整合,营造出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场景,能够充分调动个体的听、说、视、触等各种器官,并为个体提供角色表演和互动,从而增强了传播内容的感染力和真实效果,产生信息强化效应.

(三)传播内容的复杂性

网络新媒体的复杂性体现在传播内容的性质上.一方面,网络传媒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积极的导向性,“沉默的螺旋”理论表明,网络传媒通过信息传播的和谐性、连续性、重复性和广泛性在受众中产生共鸣、积累和普遍的效果,从而形成蕴涵一定价值倾向、主流文化、社会规范等的舆论,舆论的约束力和社会从众心理将使个体接受大众传媒所主导的观点,并作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准则.这种传播内容的倾向性有利于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产生累加效应.另一方面,网络传媒多维辐射的传播模式增加了政府控制信息源的难度,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实和虚假、科学和愚昧、先进和落后的信息并存.网络的交互性和传播分散化更是削弱了政府的“把关人”地位和信息控制权,使个体置身于信息汪洋之中而无所适从,影响了个体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和选择.

(四)传播价值的导向性

网络新媒体的导向性是通过对其所传播信息的筛选、解读和评价、主导舆论、创造舆论环境.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有时候我们不能够完全靠直接经验来获得,要通过间接的信息传播渠道,例如网络传媒等来认识世界,也就是说很多时候认识到的“社会”只是网络传媒解读的社会.身处在网络传媒环境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明确社会提倡什么和反对什么,从而给予选择的暗示,迫使接收者进行选择并接受那些社会提倡的信息内容,并接受这种信息内容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由此来引导接受者个体的道德品质的养成.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网络传媒具有一种能改变人类价值观念的力量.

(五)传播空间的虚拟性

所谓虚拟性是指互联网的存在状态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让人们感觉它的存在.虚拟性主要表现在活动空间的虚拟性、主体的虚拟性和环境的虚拟性.空间的虚拟性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是依附于物理意义上的实体空间,而是以数字化的信息为传输内容的电子空间或者网络空间.传媒主体的虚拟性是指在互联网络交往中,每一个人的社会身份都是虚拟的.环境的虚拟性是指由海量信息所构筑的虚拟的网络空间.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描述的那样,一个真正的个人时代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二、网络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网络传媒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规模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通过专门的场所、设施和人员系统科学地对个体的思想施加影响的过程,它的规模和效果往往受到教育场所、设施和教育队伍素质等现实条件的制约.而网络传媒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能够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网络传媒广阔的受众和时空优势不仅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规模,而且突破了地域限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地点和手段等更加灵活,从而缩短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周期和成本.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就是借助于网络、电信、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的组合优势,对各种社会群体进行跨越空间的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式教育,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

(二)网络传媒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网络传媒的传播模式和手段具有多维性,它使信息更加丰富、生动和迅速,从而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调和陈旧的状况,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样化的素材,而且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育场景,把许多枯燥、抽象的教育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直观教育.大众传媒还具有“议题设置”功能,它通过有倾向性的信息选择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使个人、群体、社会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或尊崇的典型,并迅速为公众所认同和接受.而网络的交互性、实时性等传播优势更能够把影响较小的事件整合为声势强大的社会反响.大众传媒的这种功能能够引导人们对社会的热点、难点、重点和疑点等问题给予关注,并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人们澄清认识、转变思想,这不仅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问题相一致,而且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三)网络传媒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

网络传媒的传播模式和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空间和新渠道,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

其一,网络传媒的传播模式在“把关人”和受众之间形成交互、开放、平等的沟通渠道,它能够充分调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使受教育者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不仅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你讲我听,你打我通”的单向强制方式,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进行思想交流互动提供了平台,而且缩短了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距离,使教育者由居高临下的说教转变为“春风化雨”式的引导式教育.

其二,网络传媒运用声音、图像、动画、数字化处理等技术优势,不仅能够构建虚拟现实,为教育者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再现逼真的生活场景,而且为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快捷地向教育对象传递教育内容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预测性.

三、网络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传媒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价值观和行为失范

网络传媒缺乏积极有效的“把关人”,这不仅削弱了对、暴力、犯罪等不良信息的过滤能力,而且“把关人”的主观介人使传播内容、传媒方式、传媒时间等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价值倾向,而不良的价值观和理念将使个体与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道德相偏离.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大众传媒和信息技术强势推行“文化帝国主义”,向其他国家进行资本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渗透和输出.例如,好莱坞影片就浸润着美国的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成为用美国的“普遍价值”消解其他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二)网络传媒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维方式单一化

网络传媒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技术建构社会知识和社会影像,但是这种优越的技术效应营造了一种标准化、类型化的认知模式,它容易使个体肤浅化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和审美趣味消解个体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从而直接导致教育对象思维的机械化和主体性的丧失.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在《文化工业》一书中,对大众传媒的这种“电子麻醉剂”效应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它阻碍了自主的、独立的个性发展,这些个性本来是很明智地为自己作出判断和决断的”.

(三)网络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和社会交往产生冲击

网络传媒通过替代物或符号把面对面的传统人际传播转变为人与媒体的交流,这种脱离主体而存在的交流模式导致社会交往的“二律背反定律”:在拉近个体之间距离之时使个体被*隔离,失去了面对面交流的“在场有效性”,即无法传递表情、动作和姿势等蕴涵的丰富情感,从而造成人际关系和情感的冷漠,甚至造成情感和心理错位.据国内互联网调查显示,在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5个小时以上的人群中,13%的人会减少与朋友、家人的相处;26%的人会减少与朋友的语言交流;8%的人逐渐与社会隔离.这不仅影响了个体在继续社会化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价值取向、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而且容易使个体形成孤独、焦虑、忧郁等不良心态.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虽然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得到了创新,但又不可避免带来消极影响,我们只有掌握网络传媒的传播规律,把握其本质,积极探索网络传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对策,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

[2] 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6-57.

[3] 刘东建.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浅析[J].思想教育导刊,2007(1),34.

[4] 付长海,陈占安.传播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现代传播,2003(2),67.

[5] 陈元先.大众传媒素养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231-234.

作者简介:王乐昌(1990.08- ),男,汉族,山东聊城人,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专职辅导员,党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郝雄文(1990.12- ),女,汉族,山东青岛人,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专职辅导员,党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此文结束语,该文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体和网络新媒体方面的政治教育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政治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摘要做好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效面对新媒体环境,着力解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有效使用创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关键词高校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环境新媒体环境.

2、 新媒体下的高校团委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新媒体,大部分学生使用微博与微信……工具进行交流 高校团委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也意识到新媒体应用的重要性,利用新媒体可以实现与大学生的随时交流,.

3、 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王 丹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摘要21世纪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新媒体的产生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

4、 新媒体语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问题探析 摘要在全民发声的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微博、微信、网络社群以及高校论坛……的交流与互动中 面对青年学生思想行为方式的转变和舆情传播方式的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继续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5、 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且逐渐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较为巨大的影响 当下的在校大学生是新媒体平台发展的主要受众群体,新媒体正逐渐占据着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