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世界电影杂志 看电影杂志 电影世界杂志 电影文学期刊 电影杂志 关于微博的论文 微电影广告类的论文题目 微电影的文献综述 微电影广告论文 微电影论文题目 微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微电影广告开题报告

微电影类论文范本 与微电影《东方红》创作手记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微电影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7

微电影《东方红》创作手记,本文是关于微电影硕士论文范文和《东方红》和手记和创作类硕士论文范文.

何志铭

何志铭一九五二年八月出生于榆林市.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作品有《路遥·一个普通劳动者》、《葬父筐》、《跳跳娃》等,曾获陕西省广电社教节目(人物类)一等奖、中国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短片奖、陕广电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等.

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市场经济的娱乐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丢掉了建国十七年红和80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文电影,“以娱乐至死”为特征的影片票房看涨.在沉默了一段时间后,陕北题材影视作品姗姗来迟,陆续在陕北拍摄或映出.这些题材的共同特点是,丢失了我们努力多少年的建构.如建国十七年电影的朴实真实,电影造型氛围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中国气派.淡化了改革开放以来,影片的深刻思想,主题人文内涵.我们看到即使是优秀陕北题材电视剧,也瑕不掩瑜地出现一家人说三个地域的言语,这类非艺术现象,这些影视作品中的非地方化倾向,使得艺术变得苍白、浮浅、直露,给人民大众提供了很粗劣的文化产品,每每想到让人痛惜.

去年的春节前,我接到微电影《东方红》的拍摄任务,也就是在上述情景的心情下投入了创作.

我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19岁离开陕北,在西影经历了45年工作时光,但是我的目光从没离开生我养我的那块土地——陕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距离美让我看陕北更加真切、深刻.乡思乡愁让我去留心注意着陕北的发展与变化.可以说我自己的知识学养都是想为陕北做点事,做好事.不能不说《东方红》正是这样的机会,把握机会拍一部真正的陕北电影.影片完成一年了,获了许多奖.总觉着自己走过的历程,有责任让大家分享,知道如何由浅入深认识事物,把握过程、走过艰辛.

《东方红》创作的历史迷雾

一进入《东方红》创作,劈脸就遇到了一些历史说法,就是这首民歌到底从哪里来?说法不一,有晋西北民歌说,佳县另一李姓作者和李有源说.2015年春节前我去了一趟佳县,和李有源的孙儿李锦鹏一起攀谈.从目前情况看,源于陕北民歌《探家》说最可靠,但李锦鹏没见过《探家》这首陕北民歌.

凑巧手头有一册1945年10月成书,1950年重印,1954年再版的《陕北民歌选》,此书由何其芳、张松如选辑.此书第101页就有《探家》这首陕北民歌,全歌共三大段,八个小节.《探家》歌词格式完全与后来的《移民歌》《东方红》相同,何其芳的《陕北民歌选》第101页从《探家》、第165页《刘志丹》、第231页《骑白马》、第245页《移民歌》,隐约可见《东方红》的推演和形成过程,这无疑是给后来人留下了的路标里程.

关于《东方红》起源于晋西南《麻油灯》小调之说,陕西电视台摄制的五集纪录片《东方红纪事》中第二集,“翻身农民把歌唱”,山西运城师范学院音乐系卫凌说:查阅遍山西民歌2000多首,没有《麻油灯》这样一首民歌,所以此说法为空穴来风.

关于《东方红》源于《探家》说,有霍向贵先生编的《陕北民歌大全》(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上册的目录中第29页,从《探家》《骑白马》《麻油灯》《移民歌》《东方红》这样的排序是目前我们看到陕北民歌、音乐工作者最准确的排序.另垄耘先生的《信天而游:陕北民歌考察笔记》一书第228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2年12月出版),与霍向贵先生所说大同小异.

关于《东方红》还有其他作者的说法,此言论早在1961年陕西省委组成调查组,了解李有源创作《东方红》的过程,已有调查结论,“李有源是《东方红》歌曲第一段歌词的创作者,创作时间是1942年冬天.”此件现存于陕西省档案局.还有人说《东方红》源于“打开榆林城,一人一个女学生”的说法,这均比较晚,打榆林城是1947年,1942年李有源的《东方红》就开始传唱了.

正因如此,在过去的影视作品中,对李有源创作《东方红》的描写不坚定,甚至游离,无视1961年陕西省委的调查结论.一些同类题材回避李有源创作《东方红》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强调了阶级压迫,甚至不惜让李有源抢劫杀人.其二强调《东方红》源于爱情歌曲,加大李有源的爱情描写.尽管这两点均可达到娱乐好看的目的,恰恰是违背了历史真实,违背李有源是离我们时代不远的真实历史人物,陷入误区,淡化了创作这首民歌的过程.于是导致一再失败.

《东方红》作者李有源艺术塑造

弄清了李有源这个人和《东方红》创作过程,我在剧本原基础上以多个方面为重点,紧紧扣住李有源的这个人,和他创作这首歌的一字一句出处,把他个人生活与这首民歌创作过程联系起来.

确立李有源是一个有文化,粗知文墨农民歌手,我给他设计了,从沙盘到毛笔记账的过程,画龙点睛地告诉观众,李有源能知尧、舜、唐,绝非彻底的文盲,况且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民歌,《东方红》只是其中的一首罢了.并且尽可能让别人,李有源的侄儿李增正说出《移民歌》《东方红》的作者是:“我的叔父李有源!”

影片开头一组民国秧歌,让我很伤脑筋,最后佳县原文化局局长高根胜先生一席话点亮了我,他说早期民国秧歌均以丑为美了,蛇蝎之类暗喻蛇蝎心后娘心.而李有源少年时一段连子嘴是一位亲戚讲民国人生存困难的快书,类似“七笔勾”,那样调侃生活的苦难.一天我在榆林街道遇到红色*家薜俊富先生,他问我最近弄啥?我说:拍微电影《东方红》,他说你知道不知道,最初的《东方红》与歌颂西北革命领袖刘志丹有关,这让我豁然开朗“中国出了”,不正是源于“陕北出了刘志丹吗?”这些均在影片中达到充分的表达.

监狱是什么样子,我看过陕北人白明善、张德生、马明芳均坐过国民党地方军阀的牢.陕北牢房应有地方特色,可以在窑洞内加上一排铁栅,老高自言是谢子长的人,唱刘志丹上横山,尽可能把陕北两名首领同时提到,也歌颂了西北革命,也暗含了佳县地下党张达志的故事和县委书记张俊贤的一些事迹.

加大旁白的文学性,一窥电影文学的本质,显其含蓄隽永,语言的优美,并力图亲切、深沉,接地气,如泣如诉,仿佛朋友间的倾诉,而显历史的沧桑和哲理文学意味,力图回到那个特定的年代气候、时间、氛围等,有亲临感.

男主角李有源(李政飞饰)最称道的表演是淡淡的微笑:“娶了个老婆二不楞,不如我打光棍”的调笑.

作为电视艺术,有些历史真实一定要遵循,有些不完全依照历史真实.此如李有源的真实生活中是掏大粪,编剧王克文先生改为卖菜,完全正确,担什么并不重要.

李政飞饰演的李有源从开始的拘谨,到后来与李增正放声大唱《东方红》一场最为给力.他黑红的脸膛,得体的服装与帽子已融为一体.还有看见大墙上“是人民的大救星”标语时,他转过脸来,浮现出一脸憨笑,煞是可爱.他清晨起床下炕的懵懂感表演很真切,只有过起早贪黑人的经历,才有能表演的这么到位.

文学中的笔触轻重,在电影中就指的是节奏,无论如何地推波助澜,一波三折,均为过程,而部分则是人物命运的高点,也就是在影片的后半部,微电影《东方红》的自然在李有源登山挑担看日出,而咏叹出《东方红》.这应该举全剧之力,是影片节奏中的“上甘岭”,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强攻的制高点.

我们拍摄这场戏,起了两个早晨,第一天5时起床,赶到山上时太阳已经露脸了,无奈.第二天半夜4时就出发了,登上山时,太阳还沉浸在苍茫的云海中,混沌未分,茫茫渺渺,劲烈的晓寒,吹醒了人昏沉的睡眠,人变得格外清醒.因为日出时间有限,一切镜头机位,必须提前想好,多少个后背、左侧、右侧、正面、仰拍、特写、大特写机位不容等待.是的、神圣庄严的时刻到了,河东的日出,李有源屏住气息,注目群山之巅,诞生新的太阳……我快速地说着景别,摄影师边拍边搬机位,最后正面拍下最大的特写,李有源望着初升的太阳,东方伟大普照的光明,他流下悲欣交集的泪水.

从山上的李有源看日出到窑洞里李有源写歌词,东方红,太阳升……包括回忆片断中的黑白画面,彩色画面和山上拍的不同机位,反映的李有源共计六七场,平行蒙太奇,交叉运行,在不同变换的机位内容相互交集,冲上巅峰,完成了主人公主形象塑造的最高点.

当艺术渲染达到高点后,最需要的是用确凿史实坚定人物历史活动的真实性.

从历史走向当代.“东方红”的演变,伴随着一代伟人的不同时期,于是从延安到天安门像的叠加,由当代面向未来.片尾由李有源的侄儿李增正,一小唢呐手吹“东方红”,逐渐演变为,老年的李有源在大山之巅走来,由当代面向未来,用童声或模拟童声唱出新的《东方红》,高歌一曲,引向永远.

《东方红》是陕北民歌微电影,民歌自然是用方言唱才有魅力,所以演员我选了陕北民歌手,自唱自演,说那些平常人能听懂的陕北话.有许多人正是以陕北话别人听不懂,而不用方言,我认为不妥,尽可能讲那些别人也能听懂的陕北话该有多好.这就有了佳县话:“一根苗苗也没种出来,还要钱哩”老掌柜的话.“哎,老子把你”局长的话,成为大家笑点.

其实用民歌故事拍电影早有先例,如《刘三姐》《阿诗玛》等,可是建国以来,由于历史原因,西北革命创作是禁区没人敢拍电影.此次《东方红》能成功,不外乎这么几个原因.

陕北民歌微电影,一定是用方言,民歌一定要用民歌手,台词与对白,本身说的方言,陕北民歌微电影用陕北民歌手唱,陕北人演是取自然之美,得天独厚之利.

其次是剧本好,音乐作曲名家担当.导演、摄影也是陕北人,况且是有着乡愁情怀的陕北人,加之主创人员历史阅历,熟悉风土人情,决定了这部微电影的成功.

一部影片的成功,犹如海上浮着的冰山一角,从导演开始这部作品就围绕着它,进行一场不为人知的战争,特别是历史题材,他需要的学识考据,是一场极为艰辛的劳动,而大多人不愿从事这样的劳动,所以成功者总是少数人,我就是其中一个影片背后的苦行者,所以花开花落,宠辱不惊.

本文汇总,这是一篇关于《东方红》和手记和创作方面的微电影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微电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声之新命和乐之本事《东方红》的时代变奏和音乐考古 摘要在救亡、革命、解放的背景下,“其本在人心感于物”的音乐被要求承担更大的历史新命,“东方红”因而由抒发“我”之情志的民歌一变而.

2、 《游乐园》创作手记 准备这次创作大概用了半年的时间,因为跟小兔子有关的这一系列创作,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有8年的时间了 这8年一直在不断地往里面增加内容,也一直期盼有一个能够集中展示的时间和地点 上一次展示我的作品还是5年前.

3、 军垦题材影视作品的和出路以电影《伊犁河谷》为例 军垦题材影视作品的创新与出路——以电影伊犁河谷为例刘 洋(贵州民族大学 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 要文章以军垦题材电影伊犁河谷的创作为例,从剖析这部电影的亮点与问.

4、 诗和散文评电影《路边野餐》和《八月》的时间意象 摘 要在路边野餐八月这两部影片里,导演们都用时间意象去阐释梦的意识,两部影片都在某种“真实的”环境中营造了一个梦境,在这个梦境里,幻想与现实随时切换 导演毕赣和张大磊正是用这.

5、 《高梁红》红了 文·图遇波由国家文化旅游部和云南省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已于7月11日21日在昆明举办,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原创作品高粱·红经过重重选拔,在众多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