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关于文化软实力的论文 文化软实力的论文 文化软实力论文 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论文 提高文化软实力论文 文化软实力论文3000字

文化软实力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中西文化软实力路径差异的哲学分析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文化软实力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8

中西文化软实力路径差异的哲学分析,本文是文化软实力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和中西文化和哲学分析和软实力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周德刚 李丹

[摘 要]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本质在于建立“影响”,从而使得他人(民族)对我们的文化产生认同,而西方的文化软实力的本质在于建立“征服”,从而使得他人(民族)对他们的文化产生臣服.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本文从哲学的角度、文化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路径

一、东西方哲学的不同导致文化软实力核心的差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而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民族的灵魂.相比于中国大陆国家的农业文化,欧洲海洋国家的商业文化是比较晚出的.我们都知道两希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如果说希腊人的生活经验着重积累了对外在的自然秩序的追求,那么罗马人的生活经验则着重积累了对外在的社会秩序的追求---建设普遍性的法律.而原来生活于西亚、北非的希伯来人,即后来的犹太人,其悲惨的颠沛流离的生活经验,通过基督教的教义和宗教活动给欧洲文化注入了灵魂和精髓.总之,希腊文化的人文和科学精神,罗马文化的政治和法律传统,希伯来文化的宗教意识是西方文化的源头活水.”[1]

与西方所主张的人类中心主义不同的是,中国社会是大陆国家,主张农业文化,这种文化更主张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孟子说,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浯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宋代被张载发展为“民胞物与”的思想----人类万物都是天地所生,因而要爱一切人如爱自己的同胞手足,进而“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类.”

也就是说,中国的农业文明使他们不主张采取与自然对立的态度,而以一种友善的适应、适度的变通达到天人合一、内外和谐.由此可见,中西对自然的不同态度塑造了不同的文化意蕴.

由以上可以看出,中西文化发展的路向不同,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侧重点是有着根本的差异的.西方文化的路向是征服世界、征服自然,一切都是以个人的存在为价值的;中国文化的路向是协和万邦、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切都是以“*”的存在为价值的.所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文化软实力的侧重点的差异.

二、文化道统的扬弃与坚守使得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差异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其实是历经了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文化适应(文化融合)、文化碰撞(文化冲突)、文化差异(文化认同)的过程.没有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绝对的、纯粹的自生长的文化.“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要想达到一定程度的融合,其必须首先能够适应这种文化.所谓文化适应是指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经过长期的接触、矛盾、调整而改变原来的性质、模式的过程.在这里,不同文化间的适应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2]后世的人们往往把日本文化归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或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物,这种简单的划分方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时,一方面是外来的中国传统文化要适应日本本土的传统文化,接受日本本土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利主义的改造,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更是从‘仁’为核心,被日本文化改造成以‘礼’为核心,从而从形式上、内容上更符合日本国本土传统文化的要求;另一方面,日本本土的传统文化也要适应外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汉唐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水平要比日本本土的传统文化水平高.因此可以看出,文化适应是不同的文化之间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过程,它一方面也许失去了一些文化特质,另一方面又有可能获得了一些新的文化特质,双方在交互作用中不断发生变化.文化适应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抛弃一些原有文化的旧的文化特质,或采纳一些所接受文化的新的文化特质,而是一种新的综合过程,是在新的文化主体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文化融合,即在新的文化主体已经形成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文化主体的需要而创建的.”[2]在这个时候,多种文化的一些因素相互作用并融为一体的过程,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就蕴涵着新的创造的过程.“比如说美国文化正是建基于反对英国统治的斗争当中(因为去开辟新大陆的人大都是不被容于旧大陆的基督教新教的人,一方面具有反抗精神,另一方面也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追求自由的精神,由此形成了美国精神)”.[2]

而坚守文化道统学的结果就是文化乃至社会发展的缓慢甚至是停滞,中国自从宋朝达到当时世界文化高峰后开始走向保守,直至清朝的闭关锁国,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失去了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文化适应与交流的机会,从而使得中国社会开始落后于其他国家.其实,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存在与发展是受到其传统的文化道统的影响的,正如怀特所说的,“文化的伟大传统强有力地控制着我们每一个人.”[3]比如,过去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时候,必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内去分析、理解,于是有了义利观、善恶观等*观的争辩;而现代的中国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必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域内去分析问题、理解问题,于是有了旗帜问题、道路问题的思考,于是有了“如果复活、如果周恩来再世”的调侃.问题在于,如果我们总是坚守传统的文化道统,那么我们的文化是否还有发展的空间?言必曰孔子,这势必会导致文化的发展走进死胡同,从而导致文化软实力逐渐丧失活力,并最终衰亡.前面讲过,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必然是不断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相互适应、融合基础上逐渐完善、发展的,这个过程可能是痛苦的,比如当年中国走向改革开放之路的时候,对于坚守计划经济和阶级斗争思想的人来说,放弃原有的文化道统,是非常不适应的,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既然痛苦是快乐的源泉,那又何必因痛苦而伤心?”[4]也就是说,正是我们曾经的体用之辨,导致了中国文化走向封闭,使得中国文化丧失活力,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失去了对世界的影响力以及对国民的向心力.

三、文化模式不同导致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向路不同.

这个命题的产生是源于战争以后,中国封建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普遍的正面的接触,使得我们可以把中国社会的封建文化与西方近代的资本主义文化进行比较分析.

我们在前面曾经说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一个民族必然是有一定的文化的.一定的民族坚守一定的文化,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之中.同时,“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而存在,正是这种强大的力量的存在才使得我们成为一定社会的成员,而只有在属于一个强大社会的情况下才能够与盲目而强大的自然界作斗争从而获得人类的解放并进而实现人的本质,达到人的自由状态.”[2]那么,作为文化表现体的东西方社会,其文化模式的差异表现在哪里呢?

中西文化之差异总起来表现在不同地区的文化模式的差异:即中国文化强调和谐与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斗争与对抗.这就是中西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区别所在.中国文化受到历史传承的影响,主张和谐、和平、合作的“和合精神”,在此基础上与其他人、其他民族、其他国家进行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交往,主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正是费孝通老先生的命题: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而西方文化受到历史传承的影响,主张进攻、征服、占领的“攻伐精神”,在此基础上与其他民族、国家进行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交往,并在这个过程中,主张对弱小的国家和民族进行经济殖民、文化殖民,实在不行就军事攻伐,导致康德老先生的“世界和平”遥遥无期.

参考文献:

[1]郭齐勇.文化学概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

[2]周德刚.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3]怀特.文化科学—人和文明的研究[M].曹锦清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项目号L13DZX023)阶段性结果.

作者简介:周德刚(1964-),男,汉族,辽宁海城人,沈阳理工大学思政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李丹,女,沈阳理工大学思政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文评论,此文为一篇关于中西文化和哲学分析和软实力方面的文化软实力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化软实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以文化产业为路径提升文化软实力 摘要面对全面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课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成为紧迫的发展任务 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武器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制高点上,我国需要进一步促进文化产.

2、 江门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旅游协同路径 摘要文化如水,是滴水穿石的无形力量,是城市魂之所在 在和平发展的潮流下,文化软实力的地位与作用逐渐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将其视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同样,文化软实力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核心要素 但对文化.

3、 认同塑造和承认获取: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刘学斌(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天津300387)摘要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核心价值观向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转变主要是通过两种机制——认同和承认&.

4、 军事精神文化软实力 摘 要军事精神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在军事领域能够影响军事硬实力效能和战斗力形成的军事文化资源,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是先进军事文化所能产生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创新力 科学阐述我军精神文化软实力的本质和内涵,.

5、 论社交媒体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对外传播 陈文胜,孙壮珍(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摘要文化软实力的跨国传播已成为全球文化生态的表征,而跨文化传播研究不能忽略文化交往与变迁过程中媒体的角色与功能 社交媒体作为新媒体翘楚,在国家文化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