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党建杂志社 党建杂志 党建论文范文 四川党建期刊集团 党建论文题目 党建论文 税务党建论文 党建论文下载 教师党建论文 党建杂志订阅 党建文章发表 党建杂志网

关于党建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离退休党建管理模式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党建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8

离退休党建管理模式,该文是党建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跟管理模式和党建和离退休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离退休党支部在联系广大退休党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党委与退休党员进行思想方面交流的重要桥梁.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充分做好离退休党建管理工作,让离退休党员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支持者.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离退休党建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我国离退休党建管理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创新;离退休;党建管理模式

离退休党支部的主要工作是对退休党员进行有效规范管理,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应创新出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使得退休党员可在新时代安度晚年并坚定政治立场,不断革新思想理念.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离退休党建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以推进党支部细小化,党员身份唯一化,学习阵地固定化,主题活动自愿化为基点,实现党建管理的有效规范.

一、明确实际状况拓宽思路

目前中国党员有8944万人,其中离退休党员1600万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增高,这支队伍也在不断扩大.离退休党员的思想在一个方面反映着中国的思想基础,从而影响着社会风气.在党的长期领导下,离退休党员具备极高的政治素养,并且对党与党组织具有绝对的忠诚度,在长期工作中也养成了乐于奉献、甘于付出的政治素养与优良品德.离退休党员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并对国家大事给予足够的关心,且离退休后赋闲在家的过程中对于社会中滋生的不良风气极度厌恶,而对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则是信心满满.离退休党支部的有效管理,则可使离退休党员在思想上,行为上更加与党保持一致,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支持者.在安度晚年的同时,发挥更多的余热,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奉献出更多的力量.

事实上离退休党员与在职党员之间在心理、行为、思想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别.离退休党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年龄层次的差异.高龄党员离退休后多难以参与党支部所组织的活动,而刚刚退休的相对较为年轻的党员,年龄多在60岁左右,体力与精力较为充足旺盛,同时对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等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佳,可积极参与到党支部的各项活动中,因此,现今离退休党员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当党员退休后思想变化会较为明显.由于离开岗位后获取信息速度也随之降低,对于当前发展变化无法快速适应,都会使离退休党员出现强烈的失落感,同时党员退休后收入也会随之降低,与在职工之间的差异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差距,也会使心理不平衡感加重.再加上离退休党员的年龄较大,身体状况逐渐衰退,都会影响离退休党员的心理情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增长,离退休党员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有所增多,基于此,为离退休党员提供丰富多样的党支部活动与学习培训,可使离退休党员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在精神方面也可得到慰藉与安抚,使离退休党员的人生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因此,离退休党支部的党建管理,应注意选择正确的切入点进行有效管理,建立有效的离退休党建管理模式与制度,从而使党支部的建设力度得以强化.

二、离退休党建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建设

(一)管理模式的有效结合,提升离退休党员的凝聚力.离退休党员管理模式的创建需要与工作模式相结合,遵从“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对离退休党员人员不同的特点进行考虑衡量,进而进行有效的结合,取长补短,使各类党员的补充与融合可以较好实现,使离退休党支部的核心凝聚力得到显著提升.离退休党建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将传统模式加以改善,组建党支部以党支部细小化为原则(一般20-30名),党员以唯一身份存在(发放党员卡),实现居住地就近、人员结构多元、老少结合创建一个人员混合的党支部,使年龄稍大的离退休党员与刚退休的党员组成一个具有激励意义的党支部,同时将身体健康与体力稍弱的离退休党员结合成一个学习小组.年纪较大的离退休党员的生活阅历较为丰富,而年轻退休的党员思想上较为活跃,将二者结合,可使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同时使离退休党员之间的感情得以凝聚,使离退休党员对党支部的归属感得以有效强化.在建设创新型离退休党建管理模式时,也需要对现实状况加以考量,专管结合,使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实现融合,使党支部的组织管理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

(二)灵活性管理,增强离退休党员的适应性.离退休党员初退休时,身体健康,在原岗位继续服务的意愿较强,同时具有丰富的经验与一定的技能专长,责任心较强.因此,初退休的党员对于党支部活动的参与意愿较强,积极性较高,可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若继续聘用可为单位作出更大贡献.对于身体机体水平较差、行动不便的离退休党员需加强其与街道社区之间的联系,组织离退休党员在附近学习,参加社会活动,使其得到更多的关怀,使离退休党员的核心价值与作用得以激发.针对长期定居于国外或者外地的离退休党员,可以通过网络工具建立网络党组织沟通交流群,使离退休党员之间的紧密性可以长期保持,同时也可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单独联系,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使离退休党员对党支部的活动能快速了解,同时使异地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感受到来自党组织的关心.

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工作水平

离退休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有固定的学习阵地,主题鲜明的党日活动.以制度化为原则,使所建立的离退休党组织的可行性与社会大众的认可性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在开展离退休党建工作过程中需要固定各类活动的种类,相应的党建活动的组织方式,使管理规则化、制度化,从而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离退休党建特色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离退休党建工作的开展也需对活动时间加以把握,使活动时间更为灵活,可分散性、小规模地开展党组织活动,在开展离退休党建工作过程中要遵循认真、务实的工作原则,使离退休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时间,与培训学习的参与时间得到有效保障.在开展党建活动过程中最好选择固定的场所,并在场所内配置人性化的用具设施,并准备培训学习相关的学习资料,最终以创建党组织阵地、树立党组织的旗帜的原则加以实现与把握,使每个离退休党员均可自豪地展现自身身份,树立鲜活的党组织形象,展现党组织雄姿.在设计党建活动内容过程中也需要把握实效性,对学习内容与计划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科学规范每日行程,同时加强考勤管理工作,做好每一次学习会议的记录笔记,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进行归纳总结,对活动开展的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党建活动模式与制度.与此同时,对设置分类管理、层次化管理、主题化活动等内容的有效开展,使离退休党建管理模式可以完善建立,党建活动可以顺利开展.离退休党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今党建工作的特征,离退休党员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方案与对策,可使离退休党建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使管理工作效果得到有效优化,使党组织内部的向心力、凝聚力显著提升,同时使离退休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可度与拥护度显著提升,从而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战略得以有效实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离退休党建管理模式是当前新形式下离退休党建工作人员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离退休党建工作人员应在时代的发展下通过不断的探索,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共同进行研究,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促使离退休党建管理工作可以随着社会的进步迈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徐守刚.关于创新离退休党建管理模式的研究[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5):185-186.

[2]盖景辉.创新离退休党建管理模式的研究[J].活力,2016(10):121.

[3]王卓.创新方法,做好新时期离退休党员党建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8):36-37.

[ 4 ] 马丽君. 离退休党建管理模式探讨[ J ] . 人力资源管理,2014(6):304.

[5]李元强.石化企业离退休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9):181-182.

[6]赵铁生.电力企业离退休党建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1):1266.

此文总结,此文是适合管理模式和党建和离退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党建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党建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企业离退休干部管理的模式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型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在此背景下,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妥善安置离退休干部,使其幸福度提升、价值观上升,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首.

2、 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的全方位学生管理模式探析以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管理中要充分考虑生源的变化,以学生为根本,简化管理机构,转变辅导员角色,做学生的贴心人,同时打造出一支全面优化的学生干部队伍,并以党员模仿为引领,建立全方.

3、 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模式探析 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探析庄继泽1,赵建平2(1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服务分公司,天津 300450;2 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天津 300452)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时.

4、 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模式的 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褚云鹤(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郑州 45000)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传统数据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庞大数据了 因此,企业只有科学挖掘大数据所包含的巨大商业价值,才能.

5、 全媒体语境下突发事件舆情信息风险管理模式* 夏一雪1兰月新1曾润喜2韦 凡1 (1 中国人民部队学院 河北廊坊 065000)(2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重庆 401331)摘 要文章从主客体两个方面分析全媒体语境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