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课程编辑部 新课程刊物 课程教学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中国护理教育课程设置论文 课程设置论文 中国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参考文献 芭蕉河课程设计开题报告 工程管理课程论文 国际贸易概论课程论文

课程设置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跟当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和优化探析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课程设置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9

当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和优化探析,本文是课程设置方面论文怎么写和通识教育和课程设置和优化探析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优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综合分析、案例研究及文献调查等方法,提出要围绕通识教育课程目标来设置通识课程,突出通识教育及其课程的内容与特色,以及要以通识核心课程为主并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的难度,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与界限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要建立合理而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以便能更好地克服通识课程结构比例失调问题.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人文素质 课程设置优化探究

Analysis ontheSettingandOptimizationofLiberalEdu原cationCoursesinCurrentChineseUniversities //WeiLei Abstract Inviewofthe problemsinthesetting andoptimization ofliberal education coursesincurrentChinese universities, throughcomprehensiveanalysiethods,literaturesurveymeth-ods,casestudymethods,thispaperproposesto set upaliberal educationcourse aroundthegoalofthe generaleducationcur-riculum,highlightingthecontentsitu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 generaleducationanditscurriculum,focusingonthecorecur-riculum,breaking theprofessionalbarriersandboundariesof disciplines,and establishingareasonableandscientificcurricu-lum structuresystem.

Keywords liberaleducation;humanisticquality;curriculum set-tings;optimizationinquiry

以人为本是通识教育的基础,而人文精神是通识教育的核心,“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1] 则是通识教育的目的,也是人文精神的终极目的,同时还是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观.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早就意识到通识重要性,他曾说道 “经国之远图,存乎通识.”[2]蔡元培先生担任北大校长力倡大学本科教学要“融通文理”,梅贻琦先生主政清华大学倡

导“通识为本,专识为末”[3]教育理念.2016 年我国颁布的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4]切实贯彻实行该纲要将极大提升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水平,但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及其课程还存在诸多不足,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就当前国内高校通识教育及其课程设置与优化略作以下探讨.

1 围绕通识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突出通识课程国学修养模块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雅情趣、完美人格及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合格公民,以臻马克思在《资本论》提出 “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课程目标来看,哈佛大学2007年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报告提出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四大目标:一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心和高素质的公民;二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态度;三是使学生能用历史的、理性的视角对社会变革做出批判性与建设性的回应;四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选择未来能够指导自己行动的道德准则.[5]上海交通大学则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统一,具有宽厚、复合、开放、创新特征的高水平、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大学目标虽各有不同,仍具不少共性之处:通识教育最终目的都体现在 “人”的培养上面,“人”的培养始终是通识教育的实质或核心,也是通识教育或自由教育应该探讨的实质所在.这就提示我们要切实围绕通识课程目标来设置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从国学修养课程模块看,蔡元培先生提出要用儒家道德资源来为中国社会的公民教育和公德建设服务.而儒家的孔门四科———德行、政事、文学、言语,以德行为先,以人格修养为重.孔子更是主张“君子怀德”“为政以德”“导之以德,齐之以礼.”[6]中国传统教育核心是使人通过教育与修

养把握仁、智、勇而成就“三达德”.传统教育要义是寓教于 “六艺”,并通过领悟与实践经典形成知、情、意协调发展的理想人格即君子.山东大学从 2010 年以来全面实施“通识教育计划”,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国学修养、艺术审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创新创业、自然科学等7 个课程模块.国学修养模块课程以“四书五经”等传统经典研读为重点,目的在于发挥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拓展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形成内容与特色鲜明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在国学名师的引导下深入体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提升人生境界与人文素质.

2 突出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特色,提升通识课程的合理性与系统性

通识课程内容是通识教育的核心要素, 而通识课程内容特色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提升通识教育课程的合理性与系统性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上,要着眼于突出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与特色.创办于 1906年,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在 1983 年、国务院下发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的文件中,就确定了暨南大学“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百余年来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的校训及“宏教泽而系侨情”的办学宗旨,通过多年的努力与实践,结合港澳台侨生及外国学生实际,探索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以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多元文化底蕴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为途径的本科教学之自身特色,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为了贯彻“兼顾差异,分流培养”的教学模式,暨南大学制定内、外招生有别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对内招生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安排通识必修课程,对外招生则于 2010 年秋季成立了“四海书院”,具体负责外招生通识教育阶段教学与管理工作,书院学生全部来自香港、澳门、台湾侨生及外国学生,至今四海书院已培养港澳台侨华人及外籍学生近 4000 名.四海书院以“侨校 + 名校”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为办学理念,根据“培养目标”“课程知识群”“能力要求”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大学与人生导论”及“当代中国发展概要”,致力于国情教育、培养文化认同与国家意识的通识课程,既适应侨校生了解中国社会及文化的需求,也体现作为侨校 + 名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与特色,也进一步提升了通识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及系统性.

“四海书院”还把“因材施教”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与国际社会教育发展趋势和谐融合,以便能切实提高港澳台侨生和外国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努力营造“乐于学、爱文化、重基础、求创新”的港澳台侨生及国外学生培养摇篮基地.

3 关注社会人生最重要的问题,以核心为主并确保课程难度

国内高校连年扩招,虽实现了学生数量攀升,却不能带来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实质提升.不少国内高校由于过度注重实用技能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单向度、局部的专业教育而忽视全面发展的通识教育,加之市场经济社会日趋功利化,使国内高校的通识教育成效不够.现今中国大学及其教育缺失的究竟是什么呢?缺失的是如何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素质,缺失的是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朽经典成为当今学生面对社会压力、人生困顿、情感纠葛乃至完善自我的精神导师.中华传统文化包括经史子集经典有许多堪称楷模的仁人志士故事,其为人为学之道千古传颂,故《大学》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闻名遐迩传统文化经典,昭示着一条直抵真正的为人为学之道———根本在于通过砥砺品行、服务社稷民生,最终成为有真善美相统一理想人格之君子.由此可见,当前我国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与优化,应关注人生社会重要问题,以德行为先,以人格修养为重,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经典的成贤成圣之境界,以便能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另外,还要防止通识课变成所谓的“水课”,对待通识课要与专业必修课同样严格要求.要保证通识课的质量,就不能降低通识课的难度,通识课的设置优化要以通识核心课程为主,以不过分干扰学生专业课学习为度.在这方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核心课程”的课程体系建设颇为值得借鉴,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哥伦比亚大学就基本完成“通识核心课程”主要体系建设,所谓核心课程是一般所说的经典名著或经典阅读课程.逐渐形成了哥伦比亚大学以“当代文明”“人文”“艺术”“大学读写”“科学前沿”这五大模块为主体框架的通识核心必修课程,赋予所有将要进入不同学科的专业学生都能拥有一个共同知识基础,以此来确保通识课程的深度与难度.可见通识课程数量要少而精并以核心课程为主,通识教育课程数目也不宜繁多芜杂,以确保通识教育课程难度与质量,克服通识教育课程比例失调问题.

4 打破学科专业的壁垒与界限,调动师生双方积极和主动性

从通识课程的学分量和课程质量来看,美国著名大学都把本国历史文化与经典作为通识课甚至核心通识课程.国内高校的文史哲、文化艺术等能体现人文学科精髓的通识选修课普遍不足总学分的 10%.如此低的学分课时量要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知识广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课程目标是难以完成和实现的.通识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因而打破学科专业的封闭壁垒与人为界限,让优秀骨干教师既愿意又乐意承担人文学科通识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教育的教学尤其是人文学科教学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两者的辩证统一,教与学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彼此以对方的存在为依据.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顺利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前提条件,学生通过优秀教师的有效教学引导才能在有限时间内真正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与认知规律.现代教育显著特征之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国内不少高校还没能把优秀骨干教师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从而参与到通识课程教学上来,优秀骨干教师在通识教育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有限,从目前承担通识课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及综合素质看,其知识储备相对单一,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暨南大学于 2010 年秋季成立“四海书院”,其宗旨是“致力于培养具有较深厚的中国文化根基和人文道德素养、能慎思明辨、目光远大、独立思考,对不同文化兼收并蓄的人才”.四海书院建院以来曾先后组织三批约 120 余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香港高校培训,学习借鉴香港高校教育模式及通识课教学方法等,极大地提高了通识课程授课教师的整体素质与教学水平,教师亦更积极地探索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识教育及其课程的教与学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 建立合理而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克服课程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

课程结构是课程体系的骨架,显示出课程理念与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限定着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专业与各学科专业内容的比例关系等.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与学校设置的必修课,前者包括“思想政治课”、大学外语、体育及计算机等课程,这类教育部规定必修课约占全部通识教育总学分的65%以上.但国内较多高校并没有把这类公共必修课看作是通识教育课程的一部分,而是把通识教育的重任交给了“通识教育选修课”,而国内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所占的比例普遍偏少.如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2014 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需修满 165学分才给予毕业,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30 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约 35 学分,专业课程约 30 学分,专业选修课约25 学分,非限选课程 10 学分,实践环节约 35 学分.可见该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仅为 10 学分左右;在这 10 学分之中能真正体现通识教育目标,真正起到提升学生品德修养、语言表达与审美能力等的人文学科通识选修课就更少了,加上国内高校本科教育又过于重视专业教育,缺乏文理科相互渗透融合的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这样的课程体系是难以培养出具有广博知识、高雅品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据统计,哈佛大学本科生 4 年上 32门课,耶鲁大学本科生 4 年上 36 门课.值得一提的是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与芝加哥大学总学分其中三分之一是通识课程,三分之一是专业课程,还有三分之一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其他选修课程.而我国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只占所有课程的 1/10,跟上述美国大学美国著名研究型大学占三分之一比例的通识课还相差甚远.当前国内高校通识教育课占比例过低的课程体系结构,是难以实现提升大学生文化底蕴和人文素质,以及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文精神是通识教育的核心,因此,打破学科专业的壁垒与界限,加大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类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比例,建立合理而科学课程体系结构,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

[2]王夫之.读通鉴论(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5:120.

[3]梅贻琦.梅贻琦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6-3-16.

[5]HarvardCommittee.ReportoftheTaskForceonGeneral Education[M].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7:45-48.

[6]李学勤.论语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9:55.

编辑 张效瑞

小结,此文是关于通识教育和课程设置和优化探析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课程设置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课程设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基于旅游产业分析高校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摘要高校专业建设的基石就是课程设置,课程设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高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是否可以对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给予满足 我国旅游业近些年来蓬勃发展,促使旅游英语专业也不断发展 以我国旅.

2、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与 收稿日期20150803作者简介孙晓雪(1992),女,吉林长春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孙晓雪(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摘要通识教育现已成为高.

3、 独立学院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为例 李文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通识教育的有效贯彻对于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已愈加凸显,不同层次的高校在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较大不同 文章在分析基于独立学院开设通识教育课.

4、 论高校通识教育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冯源(河南工程学院高教研究所,河南郑州451191)摘要高校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关系通识教育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识教育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其.

5、 香港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变革 摘要香港高校自2012年起推行四年新学制以及新的课程架构,其特点为(1)课程理念与目标已经超出传统学术与智性发展范畴,开始融入与共通能力、态度有关的元素 (2)课程架构以必修课与分布选修结合为主要特征.

6、 慕课背景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 摘要本文将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研究视角,以慕课教学法的应用为背景,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现存问题以及改进对策进行思考,以进一步推进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慕课应用型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