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哈姆雷特文献综述 哈姆雷特性格分析论文 哈姆雷特英语论文 哈姆雷特英文参考文献 哈姆雷特电影赏析课程论文 哈姆雷特参考文献

哈姆雷特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与《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之死》和《哈姆雷特》的互文性解读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哈姆雷特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3

《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之死》和《哈姆雷特》的互文性解读,本文是哈姆雷特类论文范例跟《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之死》和互文性和《哈姆雷特》相关论文范例.

课题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名称:新时期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优化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JG16DB165;基于就业力的英语专业课程资源重组与整合研究,项目编号:JG2016ZD0007.

摘 要:《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之死》是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的代表作之一,剧作家从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选取了两名次要人物作为主角,采用戏中戏的写作手法,探讨了人生命运的荒诞性,富有浓重的哲理气息.本文运用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来研究这部作品在情节,人物上与《哈姆雷特》的互文性.

关键词:互文性;情节;人物

作者简介:刘静(1986-),女,汉族,辽宁抚顺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164-01

引言:

汤姆?斯托帕德(Tom Stoppard,1937— ),英国当代剧作家,出生于捷克,1946年到英国.他创作了许多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电影脚本,翻译和改编了欧洲一些剧作家的作品.这些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使斯托帕德在国际戏剧界赢得了盛誉.他的代表作是《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之死》、《跳跃者》和《怪诞的效仿》.他经常使用其他剧目作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改编.对斯托帕德有重要影响的剧作家有莎士比亚、王尔德、贝克特等.但是他在性格塑造和语言运用方面又有其自己的特点.他的人物多属于绝望型,当然也并非总是生活在灰暗里.在语言方面,他自成一体,主张表达的流利和说理时的令人信服.

《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之死》(以下简称《罗》剧)是斯托帕德的成名作,该剧在英国获《旗帜晚报》1967年度最佳戏剧奖和约翰?怀廷奖,1967年在美国上演时又获得戏剧评论界最佳戏剧奖和一项托尼奖.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以下简称《哈》剧)为《罗》剧提供了不少素材.

一.互文性理论介绍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又称“文本间性”或“互文本性”),这一概念首先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它本文的吸收和转化.”其基本内涵是,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

二.情节互文

《罗》剧的情节取之于《哈》剧: 莎剧中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受命于国王克劳迪亚斯护送哈姆雷特王子去英国,却糊里糊涂地送了性命.在《罗》剧中,虽然斯托帕德借用了莎剧中有关哈姆雷特的许多情节,但对剧情的处理却与《哈》剧截然不同.其中穿插了《哈》剧的部分剧情,当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处于戏中戏时,直接引用了《哈》剧的情节;当他们处于本戏时,便是斯托帕德自己的创作.

该剧共分三幕,第一幕开始, 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坐在台的,两人旋转着一枚硬币在玩打赌.罗森格兰兹连要90多次硬币人头的那面,结果每次都猜中了,这让吉尔登斯敦大惑不解.他们感觉好像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推动着走向某个既定的命运.观众逐渐明白,那种力量就是莎剧文本的“既定情节”.

在接下来的第二幕里,戏剧情节与莎士比亚的原著一样,哈姆雷特找来了几个戏子演了一出名为《谋杀贡扎古》的悲剧.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也前去观看.但戏里上演却是他们两人在《哈》剧中的死亡结局.

第三幕,现实中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的生活与《哈》剧中的某些片断穿插在一起.时而大量的原莎剧中的人物会出现在舞台上,他们突然不可思议地闯上舞台,将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卷入原莎剧中的某个情节.

最后,本剧以对《哈》剧中海上历险情节的荒诞改编而结束.

三.人物互文

《哈》剧中有两个不容易分清的配角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是哈姆雷特王子的同学,后来糊里糊涂做了国王克劳迪亚斯的密探.斯托帕德从莎翁剧里借来这两个小人物,使他们成为主人公,而原剧中的主角哈姆雷特反而做了配角.

与莎翁塑造英雄人物截然相反,斯托帕德将戏剧创作的重心放在描绘那种可怜的、值得同情的小人物形象上.《哈》剧的主人公是哈姆雷特,表现的是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而《罗》剧的主人公是两位不太引人注意的小人物,反映的是普通人的悲惨命运.与哈姆雷特相比,这两个小人物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淡化哈姆雷特,反而凸显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则表达了剧作家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和肯定.

不同于莎士比亚,斯托帕德认为,这两个小人物并不是国王的心腹,而是不知真相的无辜受害者.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他们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变得茫然不知所措.他们无法把握自己命运,在糊里糊涂的情况下丧了命,成为丹麦宫廷斗争的牺牲品.然而,在莎翁笔下,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却被描述成两个没有原则、没有立场的坏人.

相反,斯托帕德把哈姆雷特王子塑造成一个与人物原型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他冷漠、残忍、狡猾.在《罗》剧中,哈姆雷特一共出场了十六次,有对白的部分仅七处,而且这七处均体现了此剧与《哈》剧的互文性关系.

结语:

《罗》剧阐释了人类在已经注定的命运面前的无奈:无论人们做什么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命运不能把握,事物不可捉摸.《罗》剧在情节,人物上与《哈》剧产生互文.在互文性理论的视角下研究戏剧改编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戏剧研究.

参考文献:

[1]傅俊. 英国戏剧读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守仁,方杰. 英国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邱佳岭. 英美当代戏剧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上文点评,本文论述了关于对写作《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之死》和互文性和《哈姆雷特》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哈姆雷特本科毕业论文哈姆雷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世界主义和去地域化论《白日焰火》和《第三人》互文性话语实践 王雪璞白日焰火(2014)是近几年中国犯罪题材影片的佼佼之作,一举拿下2014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与最佳男演员奖,而在65年前,英国导演卡罗尔·里德的作品第三人(1949)则是在第三届戛纳.

2、 互文性视阈下中国民族历史资源的现代性改编以徐克的《狄仁杰》系列为例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如滔滔长河,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 一直以来,中国的影视艺术创作致力于将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视野相融合,在开掘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并为大众献上了一道道.

3、 其味无穷的对话以互文性理论《西游记》改编 【摘 要】互文性理论与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对文学名著西游记的互文性改编更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长盛不衰的文化现象 这场后现代语境下的改编就像是一场与古典名著之间其味无穷的对话,具有极.

4、 《哈姆雷特》中的人文精神和学生人文性的培养探究 摘要在世界范围内,各国著名文学作品均呈现着人的理性思考,特别是欧洲文学,其凸出的特点便是人文主义色彩 本文以哈姆雷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的人文精神,探讨了学生人文性培养的重要性及对策,相信,通过不断.

5、 从《哈姆雷特》和《麦克白》的叙事对比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 内容摘要哈姆雷特(16011602)与麦克白(1606)创作于同一时期且两部作品在人物、主题上有很多相似处 把两部作品对比阅读能发现在17世纪文化转型期,莎士比亚面领着文化焦虑,莎士比亚有莎士比亚式的.

6、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两种中译本评析 1 引言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集大成者,是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也是享誉文坛的戏剧大师 哈姆雷特是其巅峰之作,是最负盛名的悲剧 该剧创作于1601 年左右,这部作品是莎翁艺术风格日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