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社会性别文化论文 性别刻板印象论文 性别社会学论文 性别社会学论文5 性别心理学论文 性别差异的英语论文

性别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与社会性别视角下花腰彝族归家风俗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性别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6

社会性别视角下花腰彝族归家风俗,本文是性别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跟社会性别视角和风俗和彝族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社会性别视角下花腰彝族“归家”风俗初探

娄丹丹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 要:婚姻自原始状态起就是组成家庭的基础和根据.“婚”,从女,从昏,昏亦声,为形声字.寓意古时女子出嫁要在黄昏之时,由明月洒满出嫁之路,满载着光明与幸福的祈愿奔赴夫家.“姻”,从女,从因,因亦声,会意形声字.本意指结亲的男家,也指夫或夫之父.自古以来,不论婚姻的形态与内容如何演化,其背后关于爱的主题总是经久不衰,维系爱的男女关系总是故事唯一的主旋律.本文将用近年来运用颇广的社会性别视角,来解读云南石屏花腰彝族新人成婚时“三年不落夫家”即“归家”的独特婚姻风俗.

关键词:归家;性别分离;性别和谐

作者简介:娄丹丹(1987-),女,纳西族,云南古城人,文学硕士,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先秦时期古代文学、民族文学.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2

云南各少数民族男女相识、相爱的方式多种多样,或以歌舞相识,或以物定情,或举行隆重的婚礼仪式……婚俗相互交融而又独一无二.居住在云南石屏县北部的花腰彝人,在婚姻制度上奉行古老的族规,除了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同宗不婚制”外,最独特的就是“三年不落夫家”制,这也是花腰彝人区别于其他彝族支系婚俗的最大特点.“三年不落夫家”制的风俗也称为“归家”,寓意新郎新娘成婚后,新娘不能与新郎同房,至少三年才能落居夫家.此风俗可以上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于形成的缘由因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但可以明确的是,这样奇特又充满神秘魅力的婚俗,定然与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男女的角色构建相关.近年来,社会性别视角在重新审视中国文化方面被广泛运用.它旨在重新探寻人类之间最原始和最基本的男女关系,将历史中被长期忽略的女性主体重新纳入历史叙事之中.本文试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重新审视云南花腰彝族“归家”婚俗,具体从性别分离、性别和谐两个方面,由女性角色的构建为切入点,对花腰彝人“归家”风俗形成的缘由,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花腰彝族的“归家”婚俗

“云南各民族的婚恋形态和礼俗,不仅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感到诧异、兴奋和眼花缭乱,也为社会学科研究提供了翔实、珍贵的资料.在人类婚姻史中提到的各种婚姻形态,在云南都能找到例证.可以说,云南是人类婚姻史和婚姻演化过程的博物馆,是一部活的人类婚姻发展史和演化史.”[1]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居住着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他们属于云南彝族尼苏支系的一部分,因女性服饰色彩明丽,刺绣精巧细致,并装点以精致的银器,行走间银铃伴着衣裙摇曳,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腰彝族”;同时,因男女间有赠送女方亲手刺绣的花腰带为定情信物的风俗,又俗称花腰彝.花腰彝人有一个美丽而古老的风俗:男女举行盛大的成婚仪式后,至少要等三年,新娘才能住进新郎的家,此风俗在当地被称为“归家”.“归家”的过程非常独特:热闹的婚礼仪式过后,男女双方必须分房居住,次日早晨,新郎就要启程送新娘回家,开始“三年不落夫家”的生活,自此以后,男女双方都需经历三年等待的考验,方可在一起生活.而在这三年内,女方除了丧失恋爱的权利外,仍可以像未婚女子一般自由参加村社中的社交活动,虽然身份上已然成为别人的妻子,但是真正等到三年后才可以“归家”,正式地诠释、人母的角色.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成婚后要经历漫长的孤独与相思之苦,花腰彝婚姻告吹、变卦的情况却非常罕见.可见在花腰彝族古老而又神秘的婚俗之下,饱含着先祖对子孙无尽的爱护与劝诫:学会等待,学会尊重,才能寻找到爱的真谛.

二、“归家”风俗中的性别分离

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轰轰烈烈的运动中,社会性别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它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观点,“即区分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差异,强调了社会、文化等因素对男女的影响,显示出社会对男女的性别角色和行为有不同的期待和规范,表达了男女的性别角色和行为都是由社会文化所构建,且社会文化因素是性别不平等产生的根源的观点.” [2]在中国文化中,社会性别概念之下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传统思想观念之中.如《诗经小雅斯干》就有:“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锡,载弄之瓦.”[3]之间的不平衡,自降生伊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关系,随着父权制的形成,加上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信仰、风俗的演化,女性往往成为部族中男权的附庸.花腰彝族“归家”的婚俗,相较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婚姻制度,更加大胆,更加自由.花腰彝族除了严格奉行“一夫一妻制”“同宗不婚制”以外,古老的族规“三年不落夫家”制,使女性出现在历史的叙事中,在这里男女的性别分离得到清晰的表现.“归家”婚俗,成婚后三年的相思等待,没有偏颇,考验的是男女双方的忠诚;三年时间里,女性可以继续享受村寨社交活动的自由,可以为即将长期扮演的“妻子”、“母亲”的角色做好准备,这些都足见女性主体地位在这里得到的重构.女性不再是男权的附庸与工具,他们的婚姻理念较前代更为独特,更为大胆,在婚姻上拥有了较大自主性,婚姻的开放程度也更高.

花腰彝族崇拜龙,认为龙可以为村寨驱邪避害,为村民带来瓜果丰收.所以历来有祭龙的仪式和舞龙的传统,祭龙仪式神秘而满怀敬意;舞龙活动而别具特色.花腰彝族观念中的龙有雌雄之分,舞龙活动有自己的规矩,女子舞青龙即雌龙,男子舞黄龙即雄龙;双龙共舞之时,寓意雌雄相戏凤先飞.不得不说,花腰彝族在对图腾的崇拜之上,也未遗忘女性的主体性.在祭龙、舞龙的传统之中,男女的性别分离又一次清晰地呈现出来.相较于女性对男性的依附与失衡关系,花腰彝族自觉不自觉的一次次将女性推进历史叙事之中,达到性别制度中和谐共进的发展.

三、“归家”风俗中的性别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阴阳观念,“阴”“阳”是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日月、昼夜、男女等存在和现象的总结与思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的儒家思想,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在“男尊女卑”“内外有别”的中国文化大背景之下,阴阳观念与儒家思想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与心理习惯,并潜移默化的作用到关系的发展与演化中.使男女的关系在明显向男性倾斜的性别制度之下,达到相对应的平衡与和谐.在父权制社会环境之下形成的中国女性道德, 受“三从四德”原则的约束,孝女、贤妻、良母成为女性获得肯定与尊重的标准.自古以来,女性也在自觉不自觉地以此审视自己的言谈举止,以寻求在性别制度上的平衡.正如孙绍先在《女性主义文学》中指出的:“女性既不能做父系文化的附庸,也不可能推翻父系文化重建母系文化,出路只有一条:建立‘双性文化’.”[4]“归家”婚俗从侧面展现了一个包容和谐的环境氛围,花腰彝族男性在面对关系时,对于女性从客体的位置走进历史的发展,是喜闻乐见的,是鼓励的,这些都促进了性别和谐的发展.在“归家”风俗之下,男性几乎没有特权,婚礼既成,考验的就是新人双方的忠诚,不失公允.对于妻子与母亲,这两个家庭中重要女性角色的诠释,女性拥有了更多自由.“归家”之前,女性除了丧失恋爱的权利外,参加社交活动不受限制,享有和村寨未婚女子同等的权利.“归家”之后,女性正式落居夫家,认真阐释妻子、母亲的角色,罕有婚后变卦、离异的情况.在促进和谐共融的性别制度上,花腰彝族以自己神秘独特的方式与智慧,生动演绎了尊重与爱是和谐的关键要素.

“婚姻从原始状态起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故事之一.因为爱即生活,爱又是一个谜,是美,是憧憬,是希望和创造力……婚姻形态不管怎样过渡和演变,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动人心魄的故事,爱永远是变化中的基调和主题.”[5]花腰彝族成婚后“三年不落夫家”制被称为“归家”,“归”带有认同感和仪式感,有了三年时间的缓冲,一个少女不必手忙脚乱的切入婚姻生活,一个少年也有时间思索责任的厚重.在时间的累积中更加成熟,在时间的考验中更臻于完美,在爱的永恒母题下,达到和解.

参考文献:

[1]杨利先编著,《云南民族文化知识丛书相约彩云下——云南民族婚恋》,2000年版,第2页.

[2]祝平燕、周天枢、宋岩编,《女性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1页.

[3]高亨注,《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64页.

[4]孙绍先著,《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0页.

[5]杨利先编著,《云南民族文化知识丛书相约彩云下——云南民族婚恋》,2000年版,第2页.

该文结论:该文是关于对写作社会性别视角和风俗和彝族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性别本科毕业论文性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社会性别视角下高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发展,社会性别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性别意识缺失的现象,通过强化师生社会性别意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思想政治.

2、 基于社会经济视角人力资源流失分析中国式自杀原因与干预 摘 要自杀是一个全球现象 由于具有自杀传染性和模仿性,其影响后果严重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自杀已成为前五类死亡原因,降低自杀率是每一个国家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 文章依据2016年至2018年中国网络随机调查.

3、 社会治理视角下警院学员步行巡逻盘查知觉预测能力培养 摘要研究以经验后天获得理论为依据,从认知心理学知觉预测视角出发,利用实验法探索警院学员步行巡逻盘查知觉预测能力获得的过程,以期为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 人,实验组采用为期5 .

4、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私人订制》幽默语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电影语言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发生的源于真实或预想真实语境的话语交际行为的展示方式,是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最适合的“温床” “社会语言学”起源于20世纪6.

5、 政治信任的缺失:对妖魔化现状的一种解读基于社会转型视角 唐礼勇,丁盛熔(浙江农林大学 法政学院,杭州 311300)摘要近年来,城市管理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因暴力执法并陷入“塔西佗陷阱”的“怪圈”,导致被&l.

6、 当代中国的社会性别观念一一以社会现象富养女,穷养儿为例 摘要社会性别是指男性和女性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扮演的动态的社会角色 社会性别强调文化、家庭、种族……社会因素而非生物性因素 本文以社会性别为主要理论框架,从家庭和社会期望两个因素对当代“富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