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应用化学专业导论论文 化学专业导论论文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化学专业期刊 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化学专业导论课论文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题目 化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 化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答辩讲稿

有关化学专业论文范文 和化学专业型本科生成长历程和特征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化学专业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9

化学专业型本科生成长历程和特征,该文是有关化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成长历程和研究型和化学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通过访谈化学专业的两位研究型本科生个案,梳理出他们开展学习和创新研究的成长历程,并归纳出这类大学生的特征.

[关键词]研究型本科生;创新;成长历程;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8) 03-0046-05

在国家、省市和学校不同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下,我国高校的一大批优秀大学生从本科阶段就开始融入本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中.这为发掘大学生的创新研究潜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成为高校补充常规教学不足的重要途径.已有的实证研究,比较了参与科研和未参与科研的大学生在创新素质得分上的差异,初步发现参与科研的大学生在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参与科研的学生.此外,“大创”项目作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是一种具有充分专业价值的学习经历,它对于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专业性价值观的获得、专业发展道路和职业的选择都有促进作用.华中科技大学学者,构建了创新支持、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创造行为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工具性支持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精神支持和人际支持对个体创新行为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不过已有的实证研究大多基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特色;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研究也只局限于教学经验总结层面,缺少从学的角度了解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收获的实证研究.

南京晓庄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虽然受限于高考生源情况,但是多年来学校一直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应用型品牌大学为建设目标,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相关的成果曾经以《在传承与创新中实践“行知思想”———南京晓庄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再谱新篇章》为题在《中国教育报》上报道.本文试图通过两位毕业的研究型本科生成长的个案研究,揭示创新人才的成长历程和特征表现.

一研究对象选取

本科生不同于研究生,主要任务仍然停留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方法的训练.但是一大批优秀大学生从本科阶段,依托导师制和“大创”项目,较早融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中,其中一些同学创新态度积极,创新研究潜力超群,研究成果丰富,我们把这类学生称为“研究型本科生”.

本文选取的两位研究对象堪称研究型本科生中的优秀代表,来自化学专业不同方向,他们都具备很强的研究能力,都是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实践训练创新项目的主持人,本科期间成果丰硕.

研究对象C,化学师范生,本科阶段专业成绩优异,善于在学习中应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微型化学实验研究.本科期间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参与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发表会议论文;大学毕业后被推荐至澳门大学攻读研究生,专攻科学教育,获得博士学位.

研究对象Z,化学专业非师范生,本科阶段对很多问题都表达自己独到的理解,对电分析技术兴趣尤为浓厚,沉浸于实验室中仪器和药品的进行钻研.本科阶段Z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多篇,并在全国电化学学术会议上表现活跃.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

两位受访者欣然接受我们的邀请,整个访谈过程在他们熟悉的办公室和实验室中分别进行.我们对访谈全过程进行了全程录音,并采用纸笔记录访谈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和即时体会.访谈者和受访者非常熟悉,营造出的轻松气氛利于深入交流.访谈结束后,研究者整理出文字稿.访谈问题主要围绕两位对象的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科研历程等方面.

此外,研究对象在本科期间发表的论文,也被我们用来作为研究参考.C 以第一作者身份以及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13篇,包括CSSCI 期刊、CSSCI 拓展版期刊、北大图书馆版核心期刊等,还有部分普通省级期刊,论文主题涵盖化学科普推广、微型化学实验、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三个方向;Z 发表论文12 篇,包括化学类核心期刊,也有教育类核心期刊,以及普通省级期刊多篇———Z 作为一个分析技术方向的同学,注重基本专业技能的熟练和提高,专注于电分析、色谱分析的技术应用,由于思维的活跃和开放性,他也能在中学化学教学实验方面提出新颖、实用的改进方法.

三数据分析

对于以上数据,研究者首先对访谈资料进行反复阅读然后分级登录,分级主要根据关键词、文本主题和文本片段.主要针对文本中出现的如“帮助”、“影响”、“印象深刻”、“难忘”、“指导”、“感谢”、“最早”等体现成长历程中印象深刻、影响深远的人或者事的关键词进行编码,也有“压力”、“动力”、“习惯”、“兴趣”、“成就感”、“成果”等凸显个人投入研究创新的情感关键词,分类编码录入表格.然后,不断更新对文本的理解,寻找关键事件和重要他人,提炼出研究型本科生成长的“本土概念”.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研究型化学专业本科生个案的成长历程叙事

1 个案C 的成长故事

高考未能如愿考上心仪的南京师范大学,C 进入南京晓庄学院化学(师范)班,同样追寻内心深处的师范之路.同其他大学生一样,刚进校时对未来对专业都是一片迷茫,跟大部分同学相比,大学一年级他也只是付出更多课程内的努力,那时整个学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研究气氛很是淡漠.C 坦言当初投入研究纯属是一个偶然机会让他产生了对科研的兴趣,开启了他后面三年投入化学教育科研的大门.C 说到:“当时学校举办‘三求杯’大学生论文大赛,那个时候正好是大学一年级的暑假,觉得自己可以去尝试一下,所以就找CK 老师进行指导.他给了我很多资料,我开始接触思维导图.其实当时我的出发点是想结合自己大学一年级一年学习的无机化学知识,用思维导图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合,这样对我自己的课程学习可能有帮助.于是我就根据自己的这个想法做了下去,发现这些学科知识在思维导图的整合下愈加形成体系,于是产生了很多灵感,可以说那次尝试打开了我整个科研活动的大门,研究化学学习、化学教育很有意思.”

初试身手就获得“三求杯”一等奖的C 并未满足于所获得的成果,他深知这篇处女作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教育技术应用于学科学习经验的初步探索,还需要将这种经验加以深入验证以获得实证结果.大学二年级,C 在修习有机化学课程中展开行动研究,将思维导图设计、心理学理论融入有机化学学科知识,持之以恒一个学年,边学习边反思边研究,终于成文《思维导图应用于有机化学学习》,发表在北京大学主办的《大学化学》期刊上,成为国内第一篇关注思维导图与大学化学学习整合的研究论文;对于一位地方性普通高校的大学二年级学生来说难能可贵,但是C 对于这篇成果却只是一笑置之,在他看来发表论文并非是一件功利性的事,不是为了最终论文发表的篇数,当提及他是如何看待科研动机问题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当你开始从事科研活动的时候,或多或少地会存在一定的功利心,但到后期你渐渐地就会发现,在你科研的整个过程中你自己付出了,你想得到的回报应该是有价值的东西,你会觉得你科研价值的体现才是你最想得到的东西.当你对于自己科研的意义有了正确的定位之后,你的功利心也就随之淡去,你更重视的会是你科研成果的价值.在整个科研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把它当成是丰富自己学习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获取功利的途径,放平心态,我认为这样的科研活动才是充实而有意义的.”在C 看来,从事科研一定要从内心发出对科研由衷地热爱,对一件事物有了兴趣以后才能谈更深远的发展———正是这样一份由衷的热爱让他在本科生科研创新道路上收获了累累硕果,更加获得了快乐和幸福感.

C 的努力与一般本科生不同的是:不止关注课程内学科知识的掌握,不停留在应试的需要,而更加关注职业或专业研究需要的核心素养发展.现在很多大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量寥寥,造就了他们在课堂上听取了网络工具的技巧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资源,更不用说认真阅读和思考、进行深入学习;主动性、针对性的缺失使得大学生信息素养偏低.每天利用多种搜索工具搜集学科、教育资源并进行分类整理,久而久之,这种自发的习惯强化了他的检索能力,也融入他的生活,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素养.发展信息素养、拓展学科视野的另一种途径是阅读学术期刊,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进图书馆茫无目的地阅读期刊,到大学二年级时基于研究的需要针对性挑选学术期刊,从大学三年级时针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的科研需要到大学四年级时的完成毕业论文,即使有网络数据库的电子期刊资源,C 也习惯于在图书馆、阅览室中阅读学术著作、做笔记和思考.“阅读的学术期刊多了,科研意识自然就会增强,有时候科研灵感就是在阅读别人的学术文章时迸发的.”在日常生活中,哲学、社会学著作也是C 的兴趣:“虽然这些书与我目前的研究没有紧密联系,但它能使我在科研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去思考研究”.

在C 看来,科研的规划并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只是达到研究目的的最初预期:“关于我的科研规划,其实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定论,当时参与科研时就将自己的方向定位于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整合,不过我觉得大学生毕竟不是研究生,没必要拘泥于一个方向,从我的论文中也能看出有涉及化学实验和化学教材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具体来说的规划就是,当我拿到一个主题之后,会给自己提出一个预期,预期自己在多长时间内会做出什么样的成果,但在真正操作的过程中,预期会随着科研的开展而改变.而且从我个人来说,我比较反对限定自己一定要在某一个阶段完成某项研究,研究是具有延续性的,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把某个主题研究成熟,特别是作为大学生来说,缺乏理论知识,所以只能是研究到某种程度后暂告一个段落,在接下来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对这个主题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然后继续这个主题的研究就会更深入.”C 认为每个本科研究者主要将课题研究看作是自我充实、自我学习的机会,规划中严格的时间节点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如何在研究的每个细节处投入行动和思考,习得新的知识并且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获得成果更重要.科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未必有能力在短期内就把一个课题研究透彻,而此时规划更大的意义就在于研究者能够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分析,并综合自己在研究中逐渐积累的知识,对研究内容产生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想法.

本科生从事科研的意义是什么?C 给出了自己的想法:除了学术训练的过程意义以及创新成果的学术价值,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应该体现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传承价值.一个成功的研究者更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科研老师”,这一点在C 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对于那些“初入师门”的化学师范生,他总是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在学弟学妹们的心目中,C 不仅是他们的学长,更是他们的“小先生”.C 认为科研不是个人的名利追求,他不仅注重自我修炼,还十分关心其他化学师范生的科研情况———直至毕业以后仍然为他们提供资源、思路和经验,发挥了正面和积极的引导作用.

除了自我意识和个人信念,一位大学生的卓越成长也离不开强有力的外在支持———尤其是“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C 被访谈过程中,提及最多的是他的科研导师CK老师———一位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作为他们的班主任,为了这个班的学生成长付出了大量精力;CK 老师在大学教学中有着独到见解,教学热情高涨,极具感染力;横跨物理化学和化学教学论两个研究方向,对中学化学教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C对于这位老师的教学奉献极为感慨:“学校还没有实施导师制,省里也没有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时,他召集了一些愿意投入和付出的同学,成天在他办公室讨论,贡献出点子让我们实施,发表论文署名的机会也给我们,要知道当时教师整体科研气氛也不够浓厚,我们作为本科生居然能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这是多难得的机会啊”师生热情相互感染、惺惺相惜,C 把CK 老师奉为良师益友,经常一起讨论教育问题和学术想法,不但开拓眼界、掌握了基本研究方法,更加领悟到了一些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由于CK 老师率先开创导师制的氛围,C 得以利用工作室的平台与不同年级的优秀大学生成为好友,合作完成任务,也获得了学习共同体中智慧和资源的共享.不得不承认,C 的学习不止发生在课堂,也不只是在应试,在学习共同体中表现出学生的探究主动权、建构知识的合作特征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这也是创新型本科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2 个案Z 的科研之路

由于语文、英语功底薄弱,已经复读一年、二次参加高考的Z,其实从中学开始就表现出了对化学的热爱,刚进入大学便申请了无机化学实验室勤工助学岗位,为实验课准备药品、负责实验室的卫生,但正是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使他结识了很多“贵人”———当时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开放项目的几位学长学姐就是Z 的小老师,Z 经常观察他们的实验操作,还不时地请教实验背后的研究背景,学长学姐的热情解答让Z 获益匪浅.“当时看着他们从事科研忙碌的身影,我从心底涌起了一股参与研究的强烈愿望,我也十分清楚想要踏上研究的道路,以我的基础还需要付出更多,于是我需要抓紧一切时机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自己能具备开展研究工作的条件.”

经过一年的实验室工作和自我充电,Z 在大学二年级终于选定导师,如愿以偿地拥有了获得发挥空间的实验室,从此实验室就成了他的另一个“家”.他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付出在课题研究上,别人休闲娱乐的暑假他也在实验室挥汗如雨,纵然是寒假他也只在家停留一周,更多时间回学校从摆弄瓶瓶罐罐和高新仪器中找寻科研乐趣.许多认识Z 的老师、同学都赞叹他是天生从事科研的材料,对于这个说法,Z 并不赞同,他说“世上没有绝对的天才,任何成功都是自己努力付出的结果,自己应该去主动思考、主动行动,态度决定一切”.

对于科研态度Z 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科研中主动性是一个关键因素,你要保持十分的热情和努力去对待科研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就科研态度而言,从事科研的动机一定要纯,现在很多大学生仅仅是为了发表论文而参加科研,我觉得这种现象非常不好.结果其实并不重要,如果你真心想要进行科研,你更应该注重的是事实性,就算你的科研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你也一定要呈现出结果的真实性,并且从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收获快乐,使自己逐步成长,这才是科研的本质.”

踏上科研这条道路后,Z 一直在不懈努力,在他眼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Z 清楚地意识到,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每一个科研者所不能或缺的基本素养.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基础,这样的科研往往是不会成功的.一些大学生想参加科研时往往摩拳擦掌,但是真正能投入其中的却很少,有时不是这些同学没有用心,而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在本科期间从事科研的道路非常艰难,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学科基础知识不牢,导致他们所做的研究工作还只是局限于技术操作层面.

对于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Z 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方法.他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一定要有一种“超前意识”,重视课程预习,自学能力非常重要———和之前提到的“主动性”遥相呼应.他针对身边部分参与科研的大学生不够主动的事实批判说:“他们通常表现出过分的依赖性.在科研的过程中,部分学生遇到一些小小的问题并不是主动进行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一味依赖自己的指导老师,缺乏自我探索的主动性,并且对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加以反思,盲目、被动地接受.甚至有的同学在课题选取、资料收集、课题实施过程以及后期的写作成文,每个步骤都没有自己主动的思考和分析,经常是跟着指导老师的节奏前进,整个过程往往都在等指导老师吩咐而按部就班,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试问这样的科研谈何主动性.”

科研主动性的缺乏的确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地方性本科院校尤其突出.一方面这些同学在中小学时接受应试教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地学习,另一方面科研态度的不端正,功利地追逐发表论文、比赛获奖带来的荣誉和成就感.在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时往往没有清楚学术研究的要求就盲目接任务,却没有付诸于匹配的投入.

在谈及科研规划问题的时候,Z 再次强调“主动性”.他说到:“在我看来,科研规划比科研本身的操作更具价值,具体的操作只是用来验证自己科研想法和实施自己的计划,而定期进行规划是进行科研活动的一种高效手段.”当然规划除了“主动性”还需要“实际性”.Z 认为“实际性则需要我们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做规划,在每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可能会使我们无法按照自己原先的计划进行,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适时地“知难而退”,分析并制定出一个更适应当下课题进展情况的规划.”

在Z 的“主动性”意识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他对研究创新的那份强烈热情,他认为科研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他对科研这份情感也感染了身边很多的人,包括化学师范生;当他大学四年级时已经成为许多学弟学妹的“小老师”,甚至能替代导师对他们提供直接地指导,在他的实验室里经常会围绕很多对创新有着浓厚兴趣但又迷茫无助的低年级大学生跟随学习,接受他耐心地指导.访谈中他认为科研的意义要将科研活动的价值延续下去.

Z 的导师是刚获得南大分析化学博士学位的HFY 副教授,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方面,她都给予了Z 在科研道路上的绝对支持.Z 正式进入创新研究状态就是从一次和HFY 副教授的交流开始,那次的交流让Z 明白了科研的本质和价值在于创造、发展.当Z 在科研中遇到困难,HFY 老师都会对他进行悉心的指导,帮助他保持心态的平和,也给予他正确的思路指点,有时候还会陪同Z 在实验室探索实验技术问题直到很晚,她对于科研的执着和热情深深感动着Z.访谈中Z 特别强调HFY 老师的一句话:“人要保证每天都有习得新的知识,这样你才没有白活.”这句话一直激励着Z 在科研道路上努力完善自己,不断进取.

(二)研究型化学专业本科生的特征初探

在对C 和Z 两位化学专业不同方向的优秀大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研究型化学专业本科生的特征如下:

1 热情

C 和Z 对研究的热情是他们在大学阶段,多年坚持的内在源动力.C 是化学师范生,他对科研的热情也源于他对教育的热爱,对现有化学教育的批判性认识让他具有改变现状的想法和行动力,同样,热爱教育的导师是他学习的榜样和目标.与C 不同,对于物质世界的好奇是Z 科研热情的驱动力,家庭的环境造就Z 喜欢探索,同一个问题他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试图找到答案.在研究过程中,他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发现,满怀热情地对待每一项研究主题.从对话中我们能感受到Z 在科研的道路上不安于现状,把开拓创新当作是一种享受.

热情的研究者不仅精力充沛、研究投入多,对待身边的师生也是热情洋溢.在实际的科研学习中,C 和Z 都是学弟学妹们当之无愧的“小先生”.C 帮助导师分忧,为课题组里的其他同学修改论文,指点教育研究方法;Z 更侧重于言传身教,经常在实验室向学弟学妹们进行实验的讲解和示范,还带领他们参加一些以环境分析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型本科生正以他们热情贯注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更多的大学生.

2 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大学生信息素养不仅局限于图书馆资源的应用能力,还包括体现专业领域特色的软件应用能力、学科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也从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多方面有相应要求.信息素养的发展不能只依靠课程学习任务的完成来获得相关的技能,而需要大学生在实践中将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逐步体系化,以达到获取信息能力、可持续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综合化发展.

研究个案C 主要研究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平时就很关注化学教育软件功能的深度挖掘,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实验设计和化学网络资源的获取、整合和评价.在一次应用Wikipedia(维基百科)检索化学资源时,他敏锐地注意到英文版的Wikipedia 包罗万象、且信息更新快,于是创造性地利用这些信息,融合进新课程教学备课和化学主题科普论文写作.当他和导师合作发表相关论文之后一年,美国Journal ofchemical education 才有类似的教研文章发表.

Z 发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防腐剂》一文的科研想法,也是来源于他对生活中信息敏感度.有段时间网络上充斥着防腐剂使用过量会对人体有害信息,Z 为了能够高效率地测定出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已有的分析技术文献和防腐剂添加标准,自主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食品中防腐剂苯甲酸与山梨酸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方法.研究型本科生对于信息的敏感度以及具有较高的检索信息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辨析对信息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创造性地加以应用.

3 具有知识的兼容和整合能力

C 和Z 都具有良好的记忆能力———但都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而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善于自学和反思.对于知识的学习,研究型本科生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课程内获取、片段化学习,还能够跳出教材知识,体现跨学科跨课程的知识整合能力,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各种来源的信息.Z 的科研方向主要是纳米电分析化学,但是兴趣广泛的他多次参与到化学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活动中,汲取表达能力训练之道;也曾将分析技术移用到中学化学实验改进,例如设计了一个定量测定雪碧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微型实验,对中学开展定量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C 认为“师范生不只需要关注中学层面的化学学科知识”,他注重吸纳化学学科领域前沿成果以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善于使用思维导图将课程内学习所得更加符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知识体系.研究型本科生能够从心理上消除对知识功能的固着,在学习的过程中兼容和整合多元化的知识,将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学习“广采百家为我所用”,以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4 具备完善的系统思维

“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劳厄的谈话并非否定知识的重要性,而是更看重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实践正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佳途径.系统思维要求人们在考察对象时要从它纵横交错的各个方面的关系和联系出发,从整体上综合地把握对象.从研究型本科生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看出,真正合格的研究型本科生必然具备了独立的思维,他的思维不是狭隘静止的,而是一个兼具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动态性、综合性等特点的完善的系统思维.就如C 和Z一样,他们在科研活动中都体现出了思维严密的逻辑性,把要处理的问题当作一个整体的系统去分析,用优化的系统观点看问题,同时注重问题与实际的联系,在动态的思维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的广度以及深度,高瞻远瞩地去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

5 具有理性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强调用探究的方法和态度看待世界,以创造、动态的观点看待事物.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客观地考虑多角度的意见,虚心地进行自我检查,坚持正确的观点,摈弃错误的想法.

C 和Z 在本科阶段就经常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包括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专家讲座等,其中体验学术精粹、接触学术“大牛”.在和他们的交流过程中,CB 和ZZF 不仅是细细聆听,同时他们不迷信权威,敢于主动表达自己对某个学术问题的看法.像CB 和ZZF 这样,就体现了研究型本科生理性的批判性思维,具体说来,研究型本科生的思维充满着反思和超越,他们用探询的方法和态度看待问题,以创造、动态的观点看待事物,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客观地考虑正反两个方面的意见.他们不迷信权威,不囿于以往的结论,敢于提出质疑,在合理怀疑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除此以外,研究型本科生还能够做到自我质疑,合理地进行自我检查,在自我质疑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矫正从而寻求自身发展的新高度.C 认为“应将学习培养成为一种习惯.只有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总结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掌握住精华的知识.”

6 可持续发展潜力

在个体自身的学习和工作中,研究型本科生具备的强烈的进取心和规划意识,促使他们不断地挖掘自身的潜能,并规划和开拓自身的发展空间.他们目光远大、胸襟开阔,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和学习渠道,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并完善其自身的综合素质.

Z 毕业后虽未攻读研究生,但以其超群的实力从一群名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一家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后来成为该公司销售部经理.Z 在工作岗位上体现出了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如今与诸多科技精英合作创业,成为公司商务总监,但仍然关注技术的创新,将本科阶段学到的基础研究所得发扬光大.他凭借自己本科阶段参与科研活动积累下来的经验和获得的能力,帮助公司进行了几项技术改进,填补了公司一些重要分析技术的空白.

C 希望自己能在学术这条路上走的更远,终究以其本科阶段丰硕的科研成果以及自身综合能力,被学校领导和教授联名推荐进入澳门大学深造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在课程修读中他以对于研究前沿信息的把握、文献检索的能力以及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与其他毕业于重点高校的研究生相比丝毫不逊色.攻读博士期间,C 发表CSSCI 期刊论文8 篇、SSCI 期刊论文2 篇.获得博士后经历后进入南方一所高校执教,继续保持创新研究的势头.五研究启示

本研究关注的对象是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的两位表现卓越、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本科生,虽然只是个案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事迹在学校和本专业内影响深远,他们的学习成长历程对于高等教育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尤其是高校卓越人才的培养需要重拾精英教育理念.谁在影响着这些研究型本科生?优秀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努力学习?如何打破“学校出身”的束缚来获取不一样的成长经历?都是值得大学教学工作者研究和思考的.在他们毕业之后,我们也曾延用类似的培养方法,并推广他们的事迹,在学校化学专业里感染了一届又一届学子,也涌现出二三十位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卓越人才.参考文献

[1]杨建, 从文奇. 借鉴国际经验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评《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J]. 中国教育学刊, 2015(3).

[2]郭卉, 刘琳, 彭湃,等. 参与科研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

言而总之: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化学专业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成长历程和研究型和化学相关化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福建自贸区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李娜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摘要本文通过研究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结合福建自贸区发展对创新型物流人才的需求,提出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型人.

2、 校企共育,电子商务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已纳入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我们要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国家职业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高职电子商务专.

3、 阿里巴巴成长历程的四个关键节点 摘要阿里巴巴1999年成立,2017年市值达到450亿美元,成为了全球估值最高的电商平台 阿里巴巴的成长历程存在四个关键节点阿里巴巴的B2B模式、淘宝的C2C模式、支付宝和余额宝、云计算 关键词阿里巴.

4、 材料物理和化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摘要以大学本科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简要分析目前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重点研究非化学专业学生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简要探讨提高教学质量.

5、 如何做一名学习型专业型的办公室主任 【摘要】笔者从自身多年工作管理经验总结出,作为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的管理者,不仅要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和能力,更要对研究所的各个学科专业有全面大体的了解,这就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与管理经验,发挥自身特.

6、 高职药学类专业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我国从20世界中后期便开始提倡创新性应用人才的培养,与培养研究型药学人才不同,高职类院校的培养重点则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对高职院校的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此,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