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资本结构分析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论文结构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毕业论文结构 产业经济学论文 产业结构论文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文献综述 区域产业结构参考文献 产业结构开题报告 农村产业结构论文 有关产业结构的本科论文题目

关于产业结构类论文如何写 与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考察和优化思路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产业结构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3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考察和优化思路,该文是关于产业结构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跟产业结构和中国产业结构和考察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刘瑞娜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郑州450011)

摘 要:所谓优化产业结构,意味着各产业的比例协调、技术先进、发展层次较高,能够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带来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考察,发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既有不合理化现象,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够高级化的问题.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改进和优化: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3-0008-04

作者简介:刘瑞娜(1985-),女, 河南新乡人,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

一、引言

产业结构指的是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构成及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它对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也可能严重地阻碍经济发展.怎样才能发挥其促进作用、防止阻碍作用呢?唯一的途径就是要不断地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让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所谓优化产业结构,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国民经济各产业在依靠科技进步、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市场需求过程.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它指的是,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即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变更、调整,促进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使一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有效供给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它指的是,随着科技水平、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动,代表现代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产业部门比重不断增大,朝阳产业不断增加,夕阳产业或被淘汰或被改善创新,这样一种产业结构向高一级演进的过程.主要标志是技术集约化、产品加工度提高和高附加值化.[1]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产业结构合理化为产业结构高级化提供前提;产业结构高度化,则推动产业结构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合理化.因此,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以产业结构高度化带动产业结构合理化,两者不可偏废其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源承载能力已达极限;劳动力优势已出现拐点,越来越多地方的“用工荒”就是典型例证;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外部需求也放缓,等等.面对不断被挤压的利润空间,我国经济要保持过去的高速增长面临很大困难,为成功迈过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问题

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考察发现,我国产业结构既有不合理化现象,也有不够高度化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蹒跚.目前,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有着新的经济特点,固有的产业结构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再考虑国际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和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的形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更是迫在眉睫.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是毋庸置疑的,具体情况见表1.我国三大产业的比重明显发生了改变,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明显下降,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上升较快,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发展.但是,总的来看,我国产业结构依然比较落后,三次产业结构合理程度还不够,高度化发展也不足.突出地表现在,我国的工业产值仍然占比很大,服务业所占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甚至我国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份额还明显低于世界上其他40个低收入国家的水平,更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和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2]问题突出表现在产业的发展方式、比例、质量等方面.

具体而言,我国产业结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三次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首先,第一产业发展不够稳.在第一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够,发展基础很薄弱,还未彻底解决靠天吃饭的窘境;对农村的科技投入和科技服务不够,现代化的农牧业比重很小,农业现代化主体缺位;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占将近40%的农村劳动人口却只创造10%的国内生产总值.其次,第二产业发展“大”而不“强”.我国工业已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是工业大国,但还不是工业强国.我国很多工业产品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我们生产的产品现代化水平还不高,附加值还比较低,大多都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只能赚取很少的加工组装费用,利润率非常低.最后,第三产业发展既总量不足,又有内部结构矛盾.虽然说近些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已取得较快发展,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40%多,但从总量上看,与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还未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发展还很不足.从内部结构来看,由于工业对生产性的需求大量都延伸到国外,导致我国国内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新闻出版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还很不足.今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

2各个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结构问题更为明显.在第一产业内部,生产的农产品粮食作物多,经济作物少;低品质作物多,高品质作物少.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低层次服务业占比较大,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不足30%.第二产业虽然占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较高,但是“大”而不“强”,存在着明显的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中国制造”一直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利润率很低,并且产业继续升级面临困难.在国际产业分工中, 我国制造业被长期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许多行业都集中在加工、组装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而在研发、技术、专利、标准制定和品牌、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没有话语权、没有比较优势.根据实践检验,处在“微笑曲线”两端的产业环节,获取的附加值和利润率都比较高,一般利润率在20%-25%,而处于“微笑曲线”中间的产业环节,由于只能赚取很少的加工、组装费用,利润率只有5%左右.由于我国还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完整的生产技术体系和销售网络体系,大量产业只能集中在价值链的低端,企业很难获得高利润,给进一步产业升级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2)传统产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产业发展无“芯”.我国大多数传统产业没有核心技术.截至2005年,我国自主产业生产率只有20%,而99%以上的企业都没有核心技术.近几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是没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支柱产业由于没有核心技术造成“空心化”,比如,在汽车和重大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中,我国自主产业的国内市场份额仅有20%-30%;再有,我国是微波炉生产大国,但在生产微波炉的200多项专利技术中我国仅掌握20多项,致使每出口一台微波炉还需要交3-5美元的专利费,等等.要想优化产业结构,改变国际分工的地位,向产业链的两端发展,就必须提高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产能过剩.当前,我国产能过剩范围波及面比较大,在24个重要工业行业中有19个都出现了过剩情况,有些还属于严重过剩,比如,钢铁、焦炭、水泥、电子通讯、汽车、纺织、服装等行业.与此同时,很多新兴行业也出现了过剩,比如,20多个省市扩建的多晶硅生产线总产能达177万吨,相当于世界产量的3倍和目前中国产量的150倍;光伏玻璃生产线也由2001年的4条激增至40多条,光伏电池产量由3兆瓦飙升至2000兆瓦,六年增长了600多倍,[3]等等.还有一个突出的矛盾,一方面是高价房过剩,另一方面是农村基础设施、公共福利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明显不足.总之,产业结构中的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

(4)各地产业结构雷同,明显不合理.以长三角为例,上海、浙江、江苏之间的产业结构同构比例达78%、86%、92%,汽车、电子信息和石化都是几个地区将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在长三角16座城市中,有12座选择电子信息产业、11座选择汽车、8座选择石化作为重点产业.地区产业结构雷同,不仅会导致它们内部恶性竞争,还会带来产能过剩,造成极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3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仍然严重,大企业没有做强,小企业没有做专;区域间产业发展集中度不高,规模效应不高,等等.

(1)产业集中度低.目前,我国各类产业发展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分散程度高,集中度低,没有办法形成具有主导和影响力的地区主打产业,难以提升地区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一方面,由于行业整合度低,难以有效配置资源,从而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产业集中度低,会造成地区间行业的恶性竞争,给市场稳定性带来极大的隐患.

(2)规模经济水平低.从企业的绝对规模来看,不用说小企业,就是我国很多大企业的规模也根本没有办法与国际大企业相比.企业规模偏小,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3)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水平不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自成体系的阶段.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相互间的协作水平都还不高,企业间有关生产技术的联系往来不多,限制了规模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

4高投入、高物耗产业的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大多依靠的是低劳动成本、低土地、低资源、低污染成本等一系列成本优势,导致经济增长过度依赖高资本投入、高物耗、高能耗,这种发展模式给资源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比如,目前我国钢铁、水泥、电力等高耗能产业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20%左右;矿产回收率仅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低15%-25%左右,等等.这显示出我国产业结构中,高投入、高物耗、高耗能产业比重过大,同时也直接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据环保局监测,我国水污染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水体污染严重.2005年,对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结果显示,有27%的断面为劣质V类水质,全国有1/2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

从长期来看,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当前产业结构是不可持续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否则,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将可能面临更多问题与困难,甚至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阻碍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

中国已步入中等收入阶段,未来的几年将是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战略起点,也是改革发展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期,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基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中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需要保障粮食供给,这样才不至于在关键时刻被人左右.要把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提高农村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农村发展.要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1)扩大农业设施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提升农业的规模操作.加强农产品、农业原料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推动农用工业发展,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建立并完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生产、科研、推广的协作,形成促进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3)加强对农业资源的保障工作.当前,很多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把农业用地转化为工业用地,这是极不可取的.要坚决执行严格的耕地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对中低田的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农田,提升农业质量建设.

2关键: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个阶段第二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对于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产业发展的重心和核心竞争力仍然体现于第二产业.所以,要继续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这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承接产业的技术层次,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在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同时,采取各种手段鼓励国外企业向我国转移核心技术,以不断提升我国承接产业的技术层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设立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鼓励国外企业在我国开设研发机构,使我国逐渐由“世界加工厂”向“研发中心”转变.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做好发展规划,以承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等为重点,调整招商引资领域,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2)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发展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在新一轮世界产业技术革命中,谁能把握机遇,引领技术创新潮流,谁就能在新的国际产业分工中获得先机.所以,要想进行产业优化升级,改变国际分工地位,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开发对经济集约化增长有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既包括对高新技术产业有带动力的关键技术,也包括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重点技术和配套技术.这需要做到,一方面,增强对引进技术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在引进技术的时候注重技术专利和专有技术的引进,加强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和模仿创新,形成引进技术的系统合成或综合创新,以形成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激励我国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争取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我国从事研发活动的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不足,要加大对研发单位和个人的激励程度,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3)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促进我国产业趋向高端化、细分化.鉴于我国制造业在目前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内比重都会一直偏高的现实,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增加产品品种、改变生产和管理流程、改善产品质量等一系列措施来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增加传统产业的技术成分和附加值,向高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对于一些发展态势不好的传统产业,可以进行淘汰.这样,既可以减轻传统产业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可以改变产能过剩、产业结构雷同等一系列问题.

(4)把握好“去制造业”发展的度.毫无疑问,未来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肯定是工业比重尤其是制造业的比重会下降,但是,制造业能否一味地下降呢?本文认为,我国在产业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一些国家过度“去制造业”导致“产业空心化”,实体经济大幅减少,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了很多问题.在我国,就制造业和服务业比较而言,在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尽管服务业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我国产业竞争力仍可能更多地体现于制造业.所以,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去制造业”发展要保持一定的度,中国拥有一个比重较高且具竞争力的制造业,还将是很长时间参与国际竞争的必需条件.

3战略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抢占未来发展先机.近几年来,我国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但是,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中就业的人员总数[4]来看,服务业还不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1)做好服务业专项规划工作,实施有力的产业引导.规划是科学决策和行动的纲领,做好服务业的规划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力保障.政府应该按照产业的要求、地区的特点,选好领域,找准项目,积极从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上来支持这些服务业,以小带大,从而促进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2)改革服务业的管理体制.传统的服务业管理体制一般权责不清,经常会出现“有利大家分,有责无人问”的情形,应改变这种机构设置.在组织上形成隶属于国家发改委总体管理的服务业发展局,在省、市设立服务业发展处,加强负责和协调,权责设置明确、职能细化.在执行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管理规范,不因公徇私.

(3)解决服务业发展融资困难和负担过重的问题.在金融服务的组织、服务等方面对服务业给予帮助;鼓励投资基金转向服务业领域;对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和关键共性技术等加强扶持.对于一些新兴的服务性企业,在发展的初期给予一定的融资支持和渠道拓展帮助,对于发展中的服务业,应注重解决中小企业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清除阻碍服务业发展的各种障碍.

(4)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企业.目前,我国的服务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层次低、国际影响力弱的问题,大力发展服务业,需要培育一些具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这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研发技术等一系列措施来推动.

(5)建设相关的服务业标准规范和统计体系.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壮大,规范的标准和统计指标体系显得日趋重要.以往的竞争秩序混乱、规范混乱、统计方法不完备、指标体系不健全等各种问题,严重制约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应该而且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和统计体系.

(6)引进和培养高端服务人才.目前,我国的服务型企业大多都是中小企业,从事服务业的人员也大多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能力素质参差不齐,要培育知名品牌的服务企业,需要引进和培养高端的服务型人才.应设立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和专项资金,建立完善的服务业人才培养系统和培训基地,开设符合发展的课程,等等.

4方式选择: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群,指的是大量有互相联系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在一定区域聚集,依靠稳定的分工协作,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产业集群可以选择纵向延伸至上游的原材料、设备等或下游的产品再加工、分类、销售等,也可以选择横向伸延到互补产业、*组织、服务机构等,它们互相依存、相互配合,作为一种有共同经济利益的同盟,有很多自己的优势.比如,资源优势,作为一种高效率的产业组织形式,能使物资、技术、人力资源和各种配套措施快速集聚,展开生产经营,进而吸引更多的相关产业或不同产业来加盟,扩大地区的产业规模;成本优势,由于各企业布局集中、地理位置靠近,以社会分工的优势有效降低企业的信息成本、劳动力成本和流通成本;创新优势,大量产业相关的企业集聚到一个地区,既可以加强彼此间的竞争,又可以促进互相学习,加快产业创新的步伐;市场优势,产业集群对各种资源的吸引力,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市场,培育知名品牌,开拓国际化市场;扩张优势,产业集群凭借大量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规模,拉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5]总之,这些具有各种优势的企业集中到一起,在市场规模、社会资源、信息、生产要素等各方面形成战略联盟,充分利用分工协作的优势,促进技术和成果的转化,提高循环的速度,改变本地区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能够促使产业结构自发地进行调整和升级.在实现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针对各地方的产业发展特点,围绕优势产业建设有特色的产业集群,积极探索合理布局多种形式的产业集群区.比如,在已有的产业集群区内部或周围建立各种金融、技术、贸易、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在各种高新技术区域建立为它们服务的法律、融资、工程、物流等支撑体系;在核心大都市建立都市中心商务区,发挥商务中心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等等.

参考文献:

[1]何干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285.

[2]杨承训,郭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1.

[3]宗寒.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及其防治[J].理论研究,2010,(1).

[4]夏杰长.“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0,(12).

[5]吴宣恭.企业集群的优势及形成机理[J].经济纵横,2002,(11).

【责任编辑:孙巍】

结束语,上述文章是关于对写作产业结构和中国产业结构和考察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产业结构本科毕业论文产业结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用经济学看中国产业结构演变 用发展经济学看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张 锦1 刘 畅2(1 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33;2 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0) 【摘要】本文基于对经济周期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的.

2、 中国经济金融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机制的实证 摘要金融化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关系十分密切,也是大多数国家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上世纪末期,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二产业不断加大推进力度,使中国经济实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经济金融化的实施,.

3、 关于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 朱书阳(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经济学院,意大利00185)摘要我国产业结构在政策及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逐步实现转型 而FDI模式的实施对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直接及间接的影响,合理地利用FDI可以有效促进我国传统.

4、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农业经济增长关系 摘 要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型产业,正在加速发展 新形势下,随着产业升级与行业转型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秩序.

5、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分析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当前我国的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着分显著的影响 为此文章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贡献中图分类.

6、 中国投入产出网络的产业结构变迁 摘 要研究了20002014年中国投入产出网络拓扑性质的变化规律 探测并分析了中国投入产出网络核社团结构的变迁规律 研究表明,“化学和化学产品的生产”产业部门对产业结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