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如何寻找好的论文选题 如何寻找论文点 发掘被遮蔽的期刊寻找失踪的民国杂志 寻找免费论文查重的五种有效方法 寻找摄影论文目录 数学寻找小数论文

寻找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吕品晶:在乡村寻找遗失的美好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寻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2

吕品晶:在乡村寻找遗失的美好,本文是寻找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和吕品晶和寻找遗失的美好和乡村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在贵州、云南、广西三省的交界处,一个被誉为“最后的布依家园”的小山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板万村,坐落于崇山峻岭之中.

两年前,建筑师吕品晶带着他的团队来到这里.

从打通乡村道路到排水系统的重建规划,从扶正传统吊脚楼到村落整体风貌的统一协调,从村中心小学改建到布依非遗传习所的设立……吕品晶以俯身大地的姿态进行着他的乡村振兴实践.

他说:“面对失落的村庄,我们需要做的远远不止盖房子这么简单.”

建筑师难道就只管盖房子

5 月初的一天,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板万村爆竹声响,锣鼓喧天,这里又迎来了许多远方的贵客.村民们换上节日的盛装,摆好米酒、糍粑和五彩饭,载歌载舞,用布依族最隆重的礼仪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非遗传承人.

为这场“民艺兴乡——非遗技艺扶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前后奔忙的,是那个村民们再熟悉不过的身影——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吕品晶.

两年前,因为一档公益改造节目《梦想改造家》的邀请,吕品晶带领团队来到这里,对日渐落寞的布依族家园进行整体改造设计,也因为这次媒体聚焦下的乡村改造实践,社会各界开始关注这个偏远的山村.

问:有人说,您在板万村的乡村改造中做了许多远远超过建筑师本职工作的事.您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吕品晶:我不这么认为.

对于板万村,我们先在物质空间的改造上下了许多功夫,包括村里108 栋建筑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村里道路的修整、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建立、公共空间的布局扩展等等.

但从更深层次考虑,板万村因为地处偏远,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布依族传统文化,所以对它的改造尤其强调要与振兴村落传统工艺和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努力相结合.我们在村小学的改造中专门设立了布依乡土文化教室,目的是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和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我们把一幢闲置的吊脚楼改造成了锦绣坊,为布依族传统的织染刺绣技艺提供生产和传习场地;改建土陶窑和酿酒坊,希望传统工艺的生产性保护和村民的日常生活能够有机结合;我们还为布依戏、八音坐唱、哑面戏等当地传统非遗活动搭建了戏台,新修风雨桥和布依非遗传习所……这些都超出了建筑师的工作范畴.

建筑师难道就只管盖房子?事实上,你的规划和设计,小到对村民的生活习惯,大到对整个村子产业的规划、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影响.规划的指导思想从哪里来,建筑改造的原则怎么确立,这些都要从怎样才能真正帮扶到村民的角度出发.如果没有这个基点,那就是一个很机械的技术指标设计,是没有灵魂的规划,它是不能真正贴近这个村庄和这些村民的.

问:要做到“真正的贴近”并不容易,是吗?

吕品晶:对.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建筑师走进乡村,可是很多设计没有真正从乡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还是按照城市规划的一套路子去做.其实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建筑设计,最后面对的还是具体的人,每个村的村民都有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有他们的需求和愿望,还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不能拿城市人的眼光去进行乡村改造和设计.

问:我们在现实中见到的乡村改造,建筑师即使能最大程度地尊重当地的生产生活传统,但似乎更注重“形”的塑造.而对“神”的激活,尤其是如何可持续地将文脉传承下去,应该作怎样的努力?

吕品晶:可能我对形态的追求不如别的建筑师那么多,我考虑得更多的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这个村庄本身就是一个很完整的系统,因为城市文化的入侵把很多传统的习俗打乱了,那就应该以文化修复的路径将原有的文化生态激活,让村民们知道这些传统技艺也好、民俗活动也好,并非都是落后的,而是值得骄傲和传承的.

传统村落改造实践,要在物质性的空间存续上做足文章,更要在精神性的文化传承上下功夫,织补、延续和发展传统乡村的文脉.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要兼顾地域文化的保护.我们希望板万村的改造正是这样一种尝试.

观念之变往往是最难的

“以前的老房子住得舒服吗?”“舒服啊.”“那为什么还要造新房?”“因为别人家都造了……”

这是吕品晶和当地一户盖了砖瓦新楼的村民的寻常对话.村民们最朴素的想法,正是当下中国乡村审美缺失的直观体现.

近40 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互动加深,城市观念汹涌进入农村,西式建筑风格成为村民们向往城市生活的直接体现,罗马柱和建筑高度往往成为农村的价值指向和财富象征.于是,一座座小洋楼突兀地出现在古老的村落之中,颠覆着村民们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传统村落的原真性渐渐消失.

吕品晶要做的,就是重新找寻传统乡村建筑与文脉中那些“遗失的美好”.然而,随着乡村改造实践的深入,复杂的农村问题让吕品晶越发感受到——原来,观念之变往往是最难的.

问:您曾经去找盖了新房的村民协商,请他们加入整村建筑风貌统一改造.说服他们困难吗?

吕品晶:当然面临很多困难.我们团队用一个多月,将村中的每幢建筑逐一进行编号、测绘、拍照和建模,并针对每户屋主的情况和建筑特色编写了详细的建筑档案.因为对这次乡村改造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村里这76 栋传统木构吊脚楼和30多栋风貌迥异的新建砖混房屋进行建筑风貌的统一协调.

对传统吊脚楼民居的改造,村民们大多是非常欢迎的.我们对房屋结构进行了扶正和加固,外墙保留了原来的夯土做法,立面板壁则遵循原来的风貌进行修整完善,从硬件上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

而对新建砖混住房的改造就困难多了.屋主大多是在发达地区打工挣了钱回乡后才盖的新房,要说服他们把新房变回传统的夯土面貌,难度很大,我们反复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有一户说什么都不同意,因为他告诉我他家贴着大红瓷砖的小楼看起来“很像天安门”.

但工作不能不做.板万村是被列入国家第三批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这些新式的砖混建筑兀立其中,实在格格不入.我们就想了很多“迂回”的办法,比如在不破坏建筑原貌的情况下,在外立面添加木结构再仿做夯土层,告诉屋主将来不喜欢了可以拆掉,还是他以前的房子;尽量采用传统的材料、结构和工艺,还聘请了当地的村民加入风貌协调工作,因为他们会带着感情投入到家园的建设中去.可以说我们是采用了一种温和而非极致的方法,最后完成了全部108 栋建筑的风貌协调统一.

问:“极致的方法”指的是什么?

吕品晶:如果真要做得很“极致”,那就是把不符合传统乡村风貌的新房都拆掉,建成传统的木构吊脚楼.板万村地处偏远山区,吸引别人千里迢迢来看的就应该是很传统的东西,但我们却没有选择这样做,为什么?

首先还是基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考虑.而更重要的是,在保留内在文化的同时还要引进外部文明,对整个村寨进行建筑改造的首要目的,是希望能够真正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我们看到那些所谓的新房其实并不“新”,虽然它盖得很高、贴了瓷砖,可内部空间却没有任何规划和分隔,储物基本都在地面,看起来就是乱七八糟、破破烂烂.这反映出村民生活审美能力的缺失,他们既丢掉了传统的东西,对于新事物和新观念又没有真正领会.对于他们来说,与其*现有的房子建造新房子,不如给予一些引导,将房子的内部空间进行更好地规划和利用,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一些现代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带给他们.

问:通过这次实践,您对乡村改造的复杂性是否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吕品晶:确实.这种实践对于当地人和外来者而言,都是一种全新的认知与体验.乡村改造完全不同于城市里的设计实践,它需要更多对乡村生活的感知,对乡土文化的体会,对村体和对乡村问题复杂性的认识,这必须是俯下身去做才能获得的,而不是仅仅坐在办公室里写写画画.

就拿板万村的水源问题来说,事实上村里的高位水箱和接到每家每户的自来水管早就装好了,可至今仍未通水,为什么?

因为村民们说自己以前用山泉、井水都是不要钱的,现在用自来水管里的水要收费了,大家就接受不了.村里一直协调不好这个矛盾.农村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此.

在孩子们的内心播下种子

吕品晶手机里的一款航班软件完整地记录了他近年来的航程.身为美院副院长的他,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许多外地的会务和交流也是他的分内事,然而不出所料,软件上显示他往返次数最多的目的地,便是贵州兴义.

由于地势偏远、交通不便,每次吕品晶都要坐3 个半小时的飞机到贵州兴义,再开车走上3 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板万村.

2016 年11 月25 日,板万梦想家小学落成,标志着板万村的改造初步完成.然而,从那时起至今的近两年时间里,吕品晶记不得自己去了板万村多少次.有时是去完成工程的后续收尾,有时是接到村里的求助去解决难题,有时是去探望乡里百姓……更多时候他思考的是改造后的传统村落该如何持续运营.因为他知道,改造更新只是一个开始,如何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并使之持续运行,才是乡村振兴的真谛.

问:在板万村改造之初,您就特别注重把民族传统工艺的生产性保护和村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还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做了许多努力.现在看来,这些探索成功了吗?

吕品晶:从改造开始,我们就一直向村里和镇里强调,传统村落的改造更新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存续、保护和修复,更不能仅限于审美范畴上的乡村风貌营造,一定要考虑长期运营的问题.

板万村是国家级贫困村,在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下,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难以为继,必须找到新的模式,恢复村庄的“造血”机制.与经济和物质上的贫乏相比,板万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成为这个传统村落脱贫的抓手.于是大家看到,我们把废弃吊脚楼改成了锦绣坊,希望村中有织造手艺的妇女能在这里进行布依锦绣的制造生产、展示交易;我们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的回乡大学生何标家建起了一座土陶窑,帮助他利用已有的陶瓷技艺和传统工艺开发土陶产品;我们还对村内酿酒人家的传统民居进行了建筑规划改造,使他们能够兼顾生产和生活.这些尝试正在进行中,不能说已经成功了,但我们仍在努力.

问:去年,在您的积极组织下,村里8 名布依族绣娘作为中国非遗文化传承人培训学员,赴苏州进行了集中培训;今年5 月,您又召集众多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齐聚板万村,召开“民艺兴乡——非遗技艺扶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会”.据说,这些为乡村持续发展所作的努力,也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

吕品晶:就拿绣娘培训来说,我知道有这样的机会后就去积极联系,争取到了10 个名额,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都由培训单位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从国家的研培计划中支出.结果正好遇到农忙,绣娘们怕耽误农活,又缺少路费,我又去找了公益基金赞助,经历了一番波折才终于成行.还有的时候,我们前期做了许多工作,后续的支持却没有跟上,问题也会产生.

传统村落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建筑和设施的改造,也是乡村空间关系的适应更新,是乡村人际关系的织补弥合,是乡土文化的激活再生,需要激发出其内生动力才能持续地良性运营.见人见物见生活,这才是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应有的面貌.

问:这种内生动力的激发和持续运营,除了建筑师的努力,是否还需要更多力量介入?

吕品晶:当然,乡村振兴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建筑师的努力虽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却非常重要.设计真的能够改变乡村吗?通过改造乡村的建筑,去影响整个村落的面貌甚至改变人的命运,真的能做到吗?这样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好几年了.我的答案是,做总比不做好.

建筑师通过一个好的规划和设计,往往能够带给村庄更多的想象和可能.就像此次板万村改造中最重要的村中心小学改造一样.在我们介入改造前,由于小学功能不全,当地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本来计划把这个小学迁走,而我们提出要把小学留在那里.因为小学在一个边远山村中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建筑,可以说是偏僻乡村里的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公共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如果学校搬走了,板万村的孩子就要到更远的地方去上学,原本就是留守儿童的他们甚至连爷爷奶奶也见不到了.

于是,我们不但改造了村小学,还在学校建起了布依文化博物馆和传习所.孩子们看到有人千里迢迢来欣赏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耳濡目染,便会对自己的文化产生天然的认同和自豪感.我们还特别在乡土教室外的走廊上设计了一面校友墙,把从板万小学毕业的有代表性的毕业生展示出来,既有走出去的干部和大学生,也有留在村里的工匠和非遗传承人,希望孩子们能以他们为榜样,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改造完成后,小学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板万梦想家小学.现在,乡村振兴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可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在他们内心播下种子,将来就会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此文点评,本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吕品晶和寻找遗失的美好和乡村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寻找本科毕业论文寻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吕志青:最充分的想象,最充分的写实 吕志青访问者冷朝阳进入黑暗心灵是一件有趣的事冷朝阳您写作黑屋子的冲动是因何触发的吕志青这种情况很常见,写中、短篇时常常会这样,正写着一个,或者正打算写某一个,另一个突然冒出来 2012年,正写着一个长.

2、 汪品先:82岁的深海勇士 不久前,8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搭载“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深潜器,在南海9天内完成3次下潜 为何耄耋之年坚持下潜他在海底看到了什么听听.

3、 农民日报七论乡村振兴:建设乡村的强大合力如何形成? 乡村振兴是一项伟大事业,是一项前景光明的崇高事业,也是一项需要顽强拼搏的奋斗大业,更是一项需要凝聚各方能量形成强大合力、同心同向发力的世纪伟业 如何才能形成共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需要全党全国全社会对乡.

4、 吕兆恩:我家有个小动物园 她档案姓名吕兆恩昵称琪宝星座天蝎座就读学校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最喜欢的事读书和写作最尴尬的事被关在楼顶两个小时,被雨水淋透最喜欢的偶像杨颖最害怕的人数学老师曾获得的荣誉中国少年作家协会会员,.

5、 82岁深海勇士汪品先:唯对时间不能慷慨 人物时事速递2018 年5 月11 日至23 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在南海完成首航 深潜器上最年长的“乘客”是82 岁的中科院院士汪.

6、 现代吕不韦:张静江的跌宕人生 孙中山称张静江为革命圣人,就历史地位而言,没有张静江的慷慨解囊,就没有辛亥革命的早日成功;没有张静江的极力提携,也无法步入国民政府的核心 他是民国传奇式的人物,是二十世纪初江浙财团的大亨,是国民党&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