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培养小学生心灵美论文 大学生心灵成长论文 进化的心灵和文化论文 心灵成长论文 心灵哲学论文 心灵世界杂志

心灵方面有关论文范文 和《克莱默夫妇》直击心灵的温情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心灵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9

《克莱默夫妇》直击心灵的温情,该文是心灵类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和《克莱默夫妇》和温情和心灵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摘 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历了60年代民权运动、嬉皮士时代的自由叛逆之后,美国民众杂乱交织的情感追求渐渐融合,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找寻稳定的倾向.美国电影在好莱坞模式的冲击下凸显出了一种“回归”的主题.在商业经济的碰撞下,回归家庭、回归温情、回归传统道德成为人们主流的思想倾向.1979年上映的《克莱默夫妇》被美国报刊评价为“当年最赚人眼泪的片子”,它的题材和主题深刻地触及了社会现实,同时也颇具“回归”色彩,讲述了庸常世界中的家庭生活主题,带给一代又一代人直击心灵的温暖.

【关键词】《克莱默夫妇》;轮回;回归;家庭;温情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6-0099-02

《克莱默夫妇》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它荣获了五项奥斯卡奖;它以回归传统的温情,留给人无限的思考.《克莱默夫妇》的导演罗伯特·本顿“轮回”般的艺术构思、独特的影片镜头处理技巧,促使其成为好莱坞重回传统电影潮流的标志性影片.相比于影片所反映的女权主义社会思潮,家庭生活中的温情更能唤起人们心底的爱,更能凸显好莱坞电影的传统回归.本文从叙事艺术、表达主题、镜头技巧、音乐美学等角度出发,分析电影“回归”的主题思想和直击心灵的温情表达.

一、轮回般的独特构思,凸显爱的温暖

《克莱默夫妇》是罗伯特·本顿执导的最著名的影片,它的优秀体现在其轮回般的叙事艺术上,影片中有很多组对应的画面,这种前后照应的场景鲜明展现了主人公的改变和情感的倾向.父子二人两次合力做早餐的场景是影片的经典片段,第一次合力做早餐是在影片开篇,在母亲乔安娜离开的第二天早晨,父亲泰德手忙脚乱地给儿子比利做早餐,他不停地抱怨着、咒骂着,彰显了泰德因为之前从未关心过家庭而暴露出的慌张,以及父子关系的僵化.而第二次编剧则有意安排在了影片末尾,在乔安娜要来接比利的早上,父子二人在做早餐时默契配合,无声中充满着情感.泰德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父亲,父子关系的亲密与父爱的无言不再需要额外的修饰.在影片的一首一尾,在轮回的情节中看到了一个父亲的转变.

导演在叙事中有意无意地用似曾相识的画面,将整个片子连成一条线,而温情则流淌于整部影片之中.影片中三次展现电梯中夫妻二人面对面的场景.第一次是乔安娜离家出走时;第二次是法庭审判后道歉时;最后一次则是在影片的结尾,妻子放弃领走孩子,征求丈夫的同意后去看望比利.这种独特的构思让我们在分离中能感受到家庭温情的回归.电影中激烈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温暖心灵的主题作了铺垫,父爱的回归与母亲的理解融化在最后电梯升起的瞬间,给饱受心灵创伤的人们一种慰藉.

《克莱默夫妇》充分体现了这种轮回式的构想,摒弃了故事发展到底的平白直述,在前后照应中,体现主人公的成长,凸显其所呼吁的回归家庭、社会以及人们之间和解的主题.导演的这种叙事构思,使观影者能够对影片发展进行联想,关注到导演轮回重复的画面,在心灵上形成共鸣.

二、深刻的社会反思,回归家庭温暖的主题

影片除了反映女权运动兴起的主题外,更深刻的主题在于对父爱以及家庭温暖的思考.20世纪70年代,美国单亲家庭数量激增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片中所表现的家庭与事业的矛盾是一个普遍现象,情感在社会现实面前变得冷漠.许多美国青少年面临着家庭破碎的危机,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克莱默夫妇》探讨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关系,立足于回归传统的道德,给在冰冷现实中的美国人民带来了心灵抚慰.影片的英文名为《KramerVsKramer》,凸显了男性与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对立.导演在矛盾的展现中,始终没有放弃“爱”的存在,希望唤起家庭温暖的回归.影片最终父亲完成了转变,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母亲虽然含泪放弃了孩子,但知道了“家”的真正含义.

父爱是这部影片另一个温暖的主题,也是直击心灵的另一种展现.泰德的父爱形象是成功的.为了孩子,他付出了种种努力.跟随着电影的镜头,一个真正的父亲正在改变,正在“回归”,回归家庭,回归温暖,父爱的温暖流淌在每一个观影者的心间.

三、巧妙的镜头与景别运用,加强感染力

《克莱默夫妇》在电影技巧的运用上有着高超的魅力,镜头与景别的综合运用加强了电影带来的心灵冲击.影片在镜头上使用的是很纯熟的新好莱坞的镜头特色,即不夸张,尽量掩饰镜头运动,服务于叙事,在空间的连贯性和真实感的传达上基本无可挑剔.《克莱默夫妇》的所有镜头,都依赖于对故事中某一小段情节的理解,摆脱了好莱坞电影技术掩盖故事的艺术形式,整体上呈现一种“慢”的节奏,让人们更能关注到故事的本身,感受家庭现实的温暖,实现了20世纪80年代传统美学的回归.

在景别运用上,《克莱默夫妇》将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进行了综合运用,符合不同场景的情感体现.影片伊始,母亲的出场是正面特写加中景,她轻轻抚摸着孩子,眼角流着泪痕,体现了与儿子的亲近感,并为随后的离家制造反差.影片结尾也是对母亲在电梯上的特写,她的脸上又留有泪痕.特写镜头的运用充分体现着女主人公的情感,首尾的特写使乔安娜从周围环境中凸显出来,强调的效果.我们感受到母亲强烈地爱着孩子,有着极端的不舍.但她明白了家庭温暖的真正意义,也许放手是爱最好的表达方式,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感染.

法庭辩论则是电影发展的部分,镜头在全景与近景中转换,对泰勒的捕捉,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进行了细致刻画.他认识到了自己疏忽家庭的问题,理解乔安娜离家出走的原因,父子的温暖给了他别样的感受.《克莱默夫妇》通过景别的转换,体现主人公不同时期的心理感受,从而揭示家庭回归的主题,让观影者深深融入其中,为故事的走向担忧,为故事的发展紧张,为泰勒与比利之间的父爱感动.虽然家庭没有挽回,但是乔安娜的眼泪证明了一切,爱的回归已经直击人们的心灵.

四、声画美学与剪辑处理,增添艺术色彩

声画应用是增加电影艺术色彩的重要手段,罗伯特·本顿的《克莱默夫妇》不仅在故事上贯穿着温情的主题,在背景音乐以及画面色调的选择上也带有一种温暖.他对电影技艺的娴熟运用,使该片堪称电影古典主义的完美之作.影片开始的小提琴曲轻快、悦耳,让观影者认为这部电影的最终结局是回归温暖.配乐整体上以短小灵动的吉他为主,有20世纪70年代电影独有的俏皮和生活化的气息.温暖的背景音乐贯穿着整个剧情的发展,始终让人沉浸在父亲与孩子的亲情之中.同时,温和煦暖的色调是影片主要的画面色彩.导演对蒙太奇手法的细腻运用也是影片的一大艺术特色.《克莱默夫妇》实际上由几百个镜头剪接而来,罗伯特·本顿在剪切时减少凌厉的蒙太奇手法,将父亲与孩子相处的故事与争夺孩子的故事很自然衔接在一起,用细腻的方式保持了作品整体的温和风格.

五、结语

《克莱默夫妇》可以看作是好莱坞电影在新旧交替时的一次调和,它摆脱了好莱坞商业化的发展浪潮,立足于生活中的小事.影片无论是主题内容、构思方式还是电影艺术的技巧方面,都体现出“回归”的主题以及温暖人心的力量.它力求通过自己的叙述语言,改变美国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嬉皮士”的风格,引导人们回归80年代的传统美学.影片引发了人们对家庭生活的思考,在冰冷的社会中唤醒“家”的温情,给同时代以及后代人带来心灵的冲击.

参考文献:

[1]蔡红玉,姬振亭.影片《克莱默夫妇》对现代生活的启示[J].电影文学,2012,(23):111-112.

[2]杨晓燕.《克莱默夫妇》——传统家庭观念的回归[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2):403-404.

[3]桑玉萍.从话轮转换看《克莱默夫妇》中的父子关系[J].电影文学,2010,(22):85-86.

[4]奈·阿尔芒都,朱角.《克莱默夫妇》的摄影艺术[J].世界电影,1982,(01):218-224.

该文结论:这篇文章为关于《克莱默夫妇》和温情和心灵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心灵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心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勒克莱齐奥的《沙漠》中语言的主观性 内容摘要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说话人的主观意识成分 在勒克莱齐奥的长篇小说沙漠中,作者用第三人称讲述了两个故事,虽然作者试图通过这一叙述方式保持客观性,但是读者仍会感受到这位“叙述者&rdquo.

2、 李商隐夫妇的剪子《夜雨寄北》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诗词素以玄迷多义著称,夜雨寄北是否也无意中设了一个“干扰局之浪漫主义假说”,以致连知识渊博的古文专家以及百人团都蒙过去了——题记1有关李商隐的夜雨.

3、 邓包书风的传承和拓展述新见石克士《临池一得》 内容提要合肥近代书法史上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当数邓石如一脉的包安吴书风 诗书俱佳的石克士作为邓包书法的传人之一,受包安吴书风的影响很大 近来发现了石克士先生的论书手稿,内容丰富,相对以往书论有了更多的.

4、 玛雅克莱默:不可控的缺席 金舜华(Jin Shunhua)生命缺席之处,幽灵在起舞 伟大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将技艺带给了人类,人类从茹毛饮血中走出来 技术的神话一直伴随人类的进程,航海术、工业革命、信息革命,让人类自信成为开天辟.

5、 纳丁戈迪默《另几种结局》的后殖义解读 周美莹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摘 要戈迪默贝多芬是十六分之一黑人这部短篇小说集中包含三篇非虚构性随笔,总命名为另几种结局,本文以这几篇文章为着眼点,从后殖义视角探析戈迪默创作中对南非白人这一群体的.

6、 论《肖申克的救赎》中美国个人价值观与其对当代美国人 摘 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由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丽塔海沃斯和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而成的 这部电影很好地描述了美国个人核心价值观,其影响了部分美国人 本文分析了美国的个人核心价值观及这部电影是如何来表达和呈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