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互联网金融论文 互联网金融论文题目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论文 关于金融的论文 金融经济杂志社 金融博览杂志 互联网金融风险和防范开题报告 互联网金融期刊 文献综述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影响 互联网金融国外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论文 毕业论文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类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互联网金融从哪里出发基于农户异质化的分析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互联网金融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8

互联网金融从哪里出发基于农户异质化的分析,本文是互联网金融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和异质和互联网金融和农户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文章在介绍目前农户融资现状后,从农户角度,对目前互联网金融模式和传统金融模式的偏好以及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多案例的方式加以佐证,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对于农户而言是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农户的异质化导致其对互联网金融的意愿不同.最终提出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普及率、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加大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监管力度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农户差异 融资意愿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4-115-05

一、引言

  互联网的出现为农户选择金融服务提供了新思路.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支撑(李继尊,2015).互联网金融在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信贷可得性、减少信息不对称、拓展交易可能性集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谢平等,2015).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以“互联网+普惠金融”和“互联网+现代农业”为主.根据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具体实施现状,可将农村互联网金融模式划分为六类:一是手机银行、网络银行;二是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三是农业供应链金融;四是基于互联网农商平台的网络贷款;五是P2P小贷模式;六是众筹融资模式(王刚贞等,2017).

  从融资看,大企业、国有企业能够通过银行、公开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获得资金,而面向农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仍十分短缺,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2016年发布的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发挥互联网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有益作用,引导其缓解小微企业、农户和各类低收入人群的融资难问题”后在互联网金融实务领域,P2P网络借贷通过在线信用分析、在线运营与第三方担保结合等方式突破了传统地缘、人缘等限制,打破了资金供需的束缚,同时阿里巴巴和腾讯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公司主动选择进入农村市场(董昀等,2014).

  但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仍受到一些制约.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和使用成本较高造成了农户“不会用,不能用,不敢用”的现实困境,而农户本身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对新生事物接受困难和缓慢的现状,形成了恶性循环(董玉峰等,2016).由此我们不禁想问,目前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发展现状如何?互联网金融对解决农户融资问题是否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户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状况与其异质性有关吗?

  现有关于互联网金融与农户的文献,一方面主要围绕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机理以及政策影响,李文启(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独特的“进入机制”和运行机制,改善了原先融资模式的不公平、不公正、低效率的状况,为中小企业便捷满足其融资需求提供了新思路.姜业庆(2016)指出传统的金融机构繁杂的申请、审批流程已经不能适应农村新经济的特征,而互联网金融凭借其技术优势,消除金融的地域歧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融资渠道缺乏驱动力、主动性、积极性的问题.姚海阳(2016)以“宜农贷”为例,通过分析其发展情况、运营情况等,并与传统金融、其他P2P平台的融资可获得性进行比较,提出互联网模式的发展还存在着使用范围窄,农户了解程度低的问题.另一方面,主要探究影响农户融资状况及其因素分析.黄祖辉、刘西川(2007)等通过对贷款用途的调查,发现很多农户将名义上生产性贷款用于生活消费,农村存在大量生活消费性贷款需求.邓伟平(2015)在了解广东省清远市农户的资金需求特点、融资困境之后,发现农户对于合作社担保贷款、联保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方式的参与意愿较高.陈鹏、刘锡良(2011)指出金融信息、家庭出售农产品收入占比、家庭外出务工人员占比和家庭年度总收入等因素对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影响较为显著.同时韩俊(2007)、周宗安(2010)、王芳(2012)通过对不同地区研究发现,一些普遍因素例如:农户家庭收入、农户资产状况、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等对农户的正规借款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可知,国内外学者在互联网金融和农户融资方面已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主要从互联网金融角度入手,强调互联网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模式的比较优势,并未阐明农户对两者的认知差异.二是互联网金融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互联网金融与农户融资之间的“隐形”屏障究竟为何?三是过分强调农户的整体性,忽视了农户异质性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关系.对此,本文有以下现实意义:第一,从农户角度出发,分析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的联系.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普惠金融”的新型渠道服务于农户,解决其生产生活中面临的资金问题,相较于传统金融渠道,明确两者的关系究竟是竞争还是互补.第二,通过相关数据及案例,探究农户异质性与其使用互联网金融的意愿之间的联系.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户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靠地种粮.”当前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渠道整合性强,并未将农户细分,农户无法获得准确、及时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以融资为例,出现农户对互联网金融的需求差异,该结论为农村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二、关于农户特点和其融资状况的分析

(一)农户基本情况

  1.样本选择.本研究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分别选取太谷县、灵石县、介休市,以及晋中市市政府所在地榆次区作为调研地区,课题组共收回问卷219份,有效问卷204份,问卷有效率为93.15%.

  2.样本特征描述.被调查样本农户个人特征见表1.从表1中可知,年龄处于40~49岁之间的农户数最多,占样本总数的47.54%,其次是年龄处于50~59岁之间的农户,占比22.06%.而其他年龄段的农户占比相对较少,从该地区农户年龄状况来看,样本农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教育程度来看,40.2%的农户为高中(含中专)水平,所占比例最大,小学水平以下的农户占比较小,大部分农户的教育水平处在高中水平.详情见表1.

农户年经济收入差异性较大,收入为3~5万的农户与收入为5~10万的农户占比较大,分别为41.67%、39.22%,目前该区域内农业生产总量仍较小.从农户收入来源来看,所得多为种植,其占比为39.71%,而养殖、工商业经营以及外出打工所得所占比重较少,分别占比为16.18%、14.71%,15.69%.详情见表2.

(二)农户融资行为分析

  在完成对农户基本状况和收入状况的调查之后,继续围绕农户获取了一些与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发展现状相关的数据.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获得融资的农户共有11位,占样本总数的5.39%,从未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活动的农户有193位,占94.61%.未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融资的农户占比较大,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该地区内农户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融资的情况在样本总体中少之又少,可以说为“特例”,大部分农户并未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过融资,说明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在农村地区利用率较低,但农户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使用有一定的意愿,在访谈中发现,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不了解是制约农户未能通过互联网金融途径获得融资的主要原因.但在进一步询问未获得互联网金融融资的农户过程中发现,其中认为有必要普及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比例为87.25%,说明农户对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融资的方式总体持积极态度.详情见表3.

那么农户目前主要的融资渠道为何呢?通过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204个农户中,目前进行融资的主流渠道为银行、信用社,分别占比30.88%、29.52%,而通过亲戚朋友获得融资的占比为14.17%,其他通过金融公司、私人社会贷款等其他渠道累积占比为24.89%.详情见表4.

  农户仍偏向选择传统金融渠道,在访谈中了解到,农户承认通过传统金融渠道,尤其是银行、信用社获得资金存在耗时较长、手续繁琐,甚至最终获得资金有限的状况,但这些途径仍为农户获得资金的主要方式.

那么农户在选择融资途径时究竟考虑哪些因素呢?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不同农户在选择融资途径时其偏好因素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将资金来源的安全性放在首位的占比为45.59%,优先考虑提供资金方的可信度占比25%,而首先考虑提供融资的金额数量与融资利率的占比合计为29.41%.详情见表5.

通过对农户目前融资状况的调查,该区域内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借贷服务是农户选择获得资金的主要途径,农户在选择时更偏向选择资金来源相对安全的方式,对于融资数量和融资利率没有强烈的要求.农户和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模式为金融机构提供基础服务然后农户进行选择,而并非针对农户的不同需求发展相关金融服务,农户处于为了选择而选择的被动境地.同时在该地区调查发现,农户对用于生产生活的资金数量需求低,即使没有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相关服务,尤其是针对农户的贷款,依靠民间资金的帮助,也能够满足其资金需求.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农户融资意愿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有关农户融资意愿的信息,即农户是否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融资的意愿,为二分选择变量,无意愿和有意愿.

  针对农户选择了以下解释变量:农户基本特征包括农户年龄、个人受教育程度;农户家庭经营特征包括目前家庭收入金额、家庭收入来源;农户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状况包括存在的风险是否能接受、能否获取金信息.各变量的定义与赋值,详见表6.

因变量“农户是否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融资意愿”为0-1变量,选择二元Logit模型进行实证估计.个体的两种选择,即是否有融资意愿(y),用模型可以表示:

(二)各因素影响农户对互联网金融融资意愿的预期与描述性统计

农户基本特征方面:相较于年龄较大的农户,年纪轻的农户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更愿意尝试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渠道获得融资;受教育年限越高的农村居民,其具有独立的思辨能力,能够运用理性的思路选择适合自身状况的融资渠道,同时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操作更为熟悉,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融资的可能性也较高.

  农户家庭特征方面:家庭年收入较高的农户,对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融资抱着尝试的态度,同时其电脑、手机、互联网等基础设备较为完备,接触互联网的条件更为完备,而年收入较少的农户更为谨慎.收入来源以农为主的农户,生产生活区域集中在农村地区,对互联网金融较为陌生,因而其使用意愿可能较低.

  农户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状况方面: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和互联网金融相关信息的农户,对相关政策内容、不同融资平台的特征较为熟悉,能将互联网金融“为己用”,弥补传统融资渠道的缺点;而无法获取相关信息的农户,对互联网金融不了解,不熟悉,便会影响其使用意愿.互联网金融处在发展初期,仍具有一定系统风险,能够接受风险的农户可能对互联网金融持乐观态度,而较为保守、风险规避型农户可能对互联网金融“拒之门外”.

  三类变量的描述性分析,见表7.

(三)回归结果与分析

  本文通过Stata13.1/MP软件,采用Logit模型对互联网金融下农户融资意愿与其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模型估计结果具体结果见表8.

从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农户家庭经营特征中收入金额与农户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意愿呈正相关,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该结果表明在农户家庭收入较高的情况下,农户有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资金的意愿.

  而从农户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状况分析,农户获得相关金融信息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信息的获取成为其对互联网金融有意愿的重要因素.农户获取有关互联网金融的信息越便捷、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越全面、及时,将会影响农户选择互联网金融的意愿,若互联网金融和农户之间的关系仍处于“隔绝”或者“半透明”的阶段将会影响农户接受程度.

四、农户参与互联网金融意愿的典型案例与案例总结

  通过实证分析,农户家庭特征中家庭收入和对互联网金融认知中获取金融信息的情况影响农户对其意愿,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地区内农户在生产规模、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仅凭调查中统一的问题无法获取全面而立体的有关互联网金融在该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农户状况,故选取来自四地中在前文提到的178户认为应当普及互联网金融的农户进行案例分析,其中太谷县、灵石县、榆次区、介休市分别占比94.23%、91.11%、82.19%、82.35%.在了解农户生产生活状况之后,笔者通过设置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递进性的问题,更为有效地获取农户对其认知状况的信息,将其结果分类,明晰其中的差异,完善互联网金融与农户之间的关系.结合四个地区目前不同的农业发展状况,发现以果树种植、相关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太谷县,农业生产规模较大,对于通过互联网金融途径,例如众筹平台等模式获得融资金额的意愿较高.而处于由煤炭加工产业转型为绿色环保产业阶段的灵石县,一些农户愿意尝试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型融资渠道.而着重发展果蔬种植业的榆次区和介休市,农户对于从互联网金融途径获得融资仍持观望态度.现将部分案例介绍如下:

(一)果树种植类农户

  典型案例一:某果蔬种植农户.该农户于2016年末承包蔬菜大棚,承包初期由于建设大棚、购买种子等农作物及农具缺乏充足资金,在农村信用社提供部分贷款和乡政府提供部分补贴之后,完成了果蔬大棚的初期投资.在2017年初,该农户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果蔬种植——果蔬收取——果蔬运输的运作模式.由于其初期规模较小,产出能够完全销售,资金流运作良好.

在“产供销”一体化初步形成之后,目前该农户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在询问其“是否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获得融资”时,该农户表示只有在小额、直接的收付时会通过移动端的互联网平台完成,但从未听说过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获得较大金额的、非面对面式的资金.在笔者向其介绍目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主要运作机制后(通过互联网达到资金双方的匹配,并通过相关线上软件完成资金的借贷过程),询问其“是否有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获得融资的意愿?”农户表示没有此意愿,继续询问其原因时,农户解释道目前资金能够满足日常种植、果蔬管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需求.同时,乡政府为鼓励更多的农户参与果蔬大棚的生产中,已经提供了一部分下一阶段的资金,目前没有资金的顾虑.

(二)特色生产型农户

  典型案例二:某核桃种植农户.该农户在乡政府的帮助下承包了县内的一块土地,2016年中旬开始从事核桃的种植.该农户由于其种植范围较大,初始投资成本较高,同时在核桃栽培期施肥、修剪、嫁接等需要一定的人力成本,个人投资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故选择了银行抵押贷款的方式获得了部分资金,剩余部分该农户选择了向亲朋好友求助的方式.

目前该农户还在核桃种植的初期阶段,暂未获得核桃种植的收入.得知该农户目前状况之后,笔者向其介绍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中有一种众筹的模式,可以为其提供新思路.该农户了解后,笔者向其询问“是否了解过该种互联网金融模式”,该农户表示身边曾经有使用过众筹方式筹得资金的情况.笔者继续询问“您为何不使用该种方式”,农户解释道,首先不了解众筹的本质,大致明白可以通过该种方式获得资金满足核桃种植初期的资金需要,但对于如何吸引消费者,如何定位,如何宣传等不了解;其次,不清楚相关政策,如果核桃产量无法满足预期,以何种方式承担责任;最后,该农户表示,自己及家人目前无人可以对选择众筹方式的整个过程做到全面的控制,故无法选择.笔者继续问道“如果通过讲座等方式了解了关于众筹的相关知识,您是否有利用该途径获得资金的意愿.”该农户表示,非常愿意,并表示在全面了解之后,希望能先利用一部分的核桃树进行“预众筹”,在完成一个“核桃众筹”的流程之后,再选择扩大“众筹”范围或继续采取传统种植的方式.

(三)大规模农产品生产农户

  典型案例三:某大规模农产品生产农户.该农户目前生产规模较大,有厂房、生产线等固定资产,同时其农产品商标已经注册为无形资产,并且依托该农产品开发文化旅游项目.

当前资金较为充足,当笔者询问其“目前获得资金的主要途径”时,该农户表示通过银行获得了数量较大的资金.笔者继续询问其“是否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过资金时”,该农户表示不了解“互联网金融模式”究竟指哪些,但其提到目前该农产品已经通过天猫、京东等平台进行销售,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占整体销量的20%以上.独立的电商部对每一次促销的时间、、数量进行预测和评估.在笔者以较为简洁的语言向其介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相关信息和目前主要模式后,向其询问“是否有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获得资金的意愿”,其表示愿意尝试涉及资金数量较少的、客户活跃度高的途径,笔者继续询问“您对互联网金融模式持观望态度的原因为何”,该农户表示第一,了解程度不够,没有使用的先例;第二,风险不可预知,尽管自己是资金的需求者,如若无法定期偿还,对自己需要承担的风险不甚了解;第三,目前融资渠道能够满足自身对资金的需要,没必要尝试新的方式,新的方式就会有新的风险.

(四)案例总结

在笔者调查的榆次区、介休市、灵石县和太谷县中,榆次区、介休市主要以传统型农户为主,生产规模较小,对资金需求较少,同时目前的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关服务已能够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该区域内农户对互联网金融没有使用意愿,主要原因为目前融资渠道已经比较完善,同时对互联网金融不甚了解,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太谷县的具有一些特色农户,其资金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目前的主要融资渠道仍为传统金融渠道.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较为谨慎,明确表示在详细了解之后愿意尝试这种模式.

而灵石县由于处在由重工业向特色农业种植的转型过程中,许多农户从煤炭行业转变为农业种植,仍处于初期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完成生产资料的购买、人力资本的支付等基本支出,此类农户仍采用银行贷款和向亲朋好友借款的方式弥补资金缺口.该类农户是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过互联网金融模式中众筹模式的群体,但该模式使用率仍然较低.

不同地区农户对于互联网金融不同的态度,表现出其异质性意愿.处于发展初期的互联网金融应当从差异出发,提升匹配度,发挥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优势.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17年山西省晋中市四个地区的农户调研情况为样本,分析了当地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结论:首先,互联网金融与农户之间仍存在很大的距离,具体体现在农户对于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服务不了解,对使用互联网金融的操作不熟悉,对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政策意见不关注.其次,从农户使用角度出发,互联网金融相比较于传统金融机构体现的低门槛、低交易成本、风险高可控性、资金高配置效率“两低两高”的优势仍不是农户在选择融资渠道的必要因素,相反,农户仍偏向选择手续相对繁琐,耗时较长的传统金融机构.第三,针对互联网金融目前提供的四种途径,P2P网络信贷融资模式、大数据小额贷款融资模式、众筹平台融资模式和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各自平台内部整合性较强,对不同区域从事不同农业生产的农户并未进行细分,双方匹配度较低.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下述建议.第一,提升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普及率.政府及相关部门向农户普及运用互联网的相关知识,为农户提供关于互联网金融相关内容的交流平台,解决农户在享受互联网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农户进行定期教育和相关技能的培训,消除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一些误解,增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熟悉程度.改变农户在信息市场中由于缺乏获取相关信息的主动性长期处于劣势的状态.更为重要的是,相关机构应当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渠道的基础建设,村村通宽带,普及移动上网设备,为农户参与互联网金融做好物质基础.第二,提高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设计需注重农户的差异性,从事不同农业生产的农户具有不同的特点,根据农户的特点细分市场,同时注重营销的渠道和模式,找到有效的进入农村的切入点,增强对农户的吸引力度.第三,加大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农户对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仍保持一种观望的态度,本质是双方还未建立“信任感”,民间征信体系的发展需要相关监管机构明确各方权利范围,互联网平台不仅仅是信息提供者,更应该保证其信息的安全性.尤其是面对虚假信息的惩罚机制,而当前,农户在使用互联网渠道获得融资时风险性较大,制约了农户选择该渠道获得融资的能动性.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需要从农户、资金提供方、互联网平台三方面入手,明晰各自使用资金的范围,确定各方在融资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并设定严格的奖惩机制,缩小“灰色地带”,用法律规章制度的强制性消除资金流动造成的风险性.

[本文得到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金融下农户融资可获得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项目编号:201710307092)的资助.]

(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18页)

参考文献:

[1] 李继尊.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思考[J].管理世界,2015(7)

[2] 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J].金融研究,2015(8)

[3] 王刚贞,江光辉.“农业价值链+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研究——以农富贷和京东贷为例[J].农村经济,2017(4)

[4] 董昀,李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于文献的探究[J].金融评论,2014(5)

[5] 董玉峰,刘婷婷,路振家.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现实需求、困境与建议[J].新金融,2016(11)

[6] 李文启.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J].中州学刊,2014(8)

[7] 姜业庆.农村金融:走在“互联网+”的大道上[J].中国经济时报,2016.12

[8] 姚海阳.农户在P2P助农网络借贷平台的融资可得性分析——以“宜农贷”为例[J].知识经济,2016(8)

[9] 黄祖辉,刘西川,程恩江.中国农户的信贷需求:生产性抑或消费性——方法比较与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3)

[10] 邓伟平.入社农户对新型融资方式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1)

[11] 陈鹏,刘锡良.中国农户融资选择意愿研究——来自10省2万家农户借贷调查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1(7)

[12] 韩俊,罗丹,程郁.信贷约束下农户借贷行为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2)

[13] 周宗安.农户信贷需求的调查与评析:以山东省为例[J].金融研究,2010(2)

[14] 王芳,罗剑朝.农户金融需求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

[作者简介:胡昕玥,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惠莉,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农村金融.]

(责编:贾伟)

该文总结:本文论述了适合不知如何写异质和互联网金融和农户方面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互联网金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摘要城市商业银行在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竞争时,无论是业务规模,还是市场核心竞争力,都远远比不上后两者 但是城市商业银行在当地拥有广泛的知名度,这就使得城市商业银行拥有十分稳定的客户关系,.

2、 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的 摘要如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令人欣喜行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张,业务与产品品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日益丰富 然而,从行业发展呈现出的分化趋势可以看出行业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高风险性、相关监管不到位、P2P网贷平台问.

3、 互联网金融基于南宁市小微企业融资的新视野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支柱 互联网金融也在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

4、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学生的理财方式探析 摘要人们经常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达成其经济目标的计划、规划或解决方案 具体实施该规划方案的过程,多用于个人对于个人财产或家庭财产的经营 个人或机构根据当前的实际经济状况,设定想要达成的经济目标,这种方式.

5、 李爱君互联网金融应回归法治轨道 李爱君互联网金融应回归法治轨道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它的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在这次P2P 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互联网金融既然是金融,就要.

6、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与 宋韬(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摘要农业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这其中有制度法律不完善的原因,也有农业企业规模较小、经营不规范……原因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