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杂志社 人文社科类期刊 护理人文关怀论文 素质论文 国家人文地理杂志 大学生人文素质论文 人文素质论文 幼儿教师专业素质论文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 综合素质论文摘要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订阅

关于人文素质相关论文如何写 和高校人文素质类公选课教学困境与教学模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人文素质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6

高校人文素质类公选课教学困境与教学模式,本文是人文素质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和人文素质和公选和教学模式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摘 要:人文素质类课程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手段,历经多年的呼吁与探索、反思与完善后,依然面临着严重边缘化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是复杂而多元的.既有当前社会转型、科技发展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冲击与重塑,亦有具体教学环节中出现的种种不理想因素,影响了学生对这类课程的接受与喜爱.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深入考察当前人文素质类课程面临的教学困境,进而从完善与创新教师教学模式角度入手,寻求改进策略,使人文素质类课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人文素质;公选课;困境;创新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大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相辅相成、融会贯通,能有效拓宽学生视野,改善知识结构,培养更加开阔宏远的思维能力.同时,良好的人文素质熏陶,能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构建更加诗意的精神结构和心灵家园,进而更加深邃地认识自我和变幻万千的世界,更加深切地体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高校教育工作者即大力呼吁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如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杨叔子院士曾提出:“现代大学应高度重视的第一件事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①.同时经过坚持不懈地自我探索和开拓,并借鉴西方高校的成功经验,逐渐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目前,国内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开设人文素质类课程,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心理等各个领域.而在这其中,除极少数如《大学语文》等为公共必修课外,绝大多数人文素质类课程以全校公共选修课面目出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及兴趣灵活选择,通过教师知识讲授和文化熏陶,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人文理想和情怀.

我们从未怀疑过高校设立人文素质类公选课的初衷.然而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理想与现实之间横亘着多远的距离?人文素质类公选课是否真正给予了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人文启蒙,是否真正培养了学生高尚的人文理想和情怀?结合笔者从事高校人文素质公选课教学多年的经历来看,答案是令人担忧的.仅以教学现场情景为例,偌大的课堂,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台下认真听课的学生寥寥无几,绝大部分学生低头写作业、阅读杂志、玩手机、睡觉等,课堂相当沉闷和单调.以往在探讨高校人文素质类公选课教学收效甚微的原因时,往往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逐一展开分析.就笔者所在高校来讲,近年来,学校对人文素质类公选课程教学可谓日益重视,每年通过课程建设方式鼓励教师申报,并给予时间周期和经费支持,在增加人文素质类课程数量的同时,严格确保课程质量.同时,积极引进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超星尔雅”等优质在线课程若干门,尽可能做到形式多样、种类丰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多层次、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那么在教师和学生层面到底存在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深入考察,笔者面向全校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计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1份(问卷有效率达97.63%),试图从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学生这一最真实的视角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他们的主观期望,进而探求改善路径.

一、教学现状

能够最直观、最深刻反映高校人文素质类公选课是否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来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和学习收获.通过对调查问卷所做分析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非常不理想,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主观期待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力,对人文素质类公选课内心轻视,选择随意

对于选择人文素质类公选课的目的,51.8%的学生选择“充实生活,开拓视野”;26.3%的学生选择“提升自身人文的素养”;但是依然有20.4%的学生认为仅仅是为了“凑足学分,顺利毕业”.问及学生“在选课前,最想了解课程的什么信息来辅助选课”这一问题时,34.3%的学生根据“授课内容”,28.7%的学生根据“教师授课方式”,20.8%的学生根据“考核方式”,16.2%的学生根据“授课教师是否点名”.问及学生“选课时,有不同的课程类别,首要考虑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时,60.4%的学生认为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课程,14.1%的学生选择“容易通过的课程”,12.9%的学生选择“上课不点名的课程”,7.4%的学生选择“与同学选相同的课程”,5.2%的学生选择“同学推荐的课程”.

2. 学习过程中逃课严重,上课消极

因严重不重视,学生在内心深处把人文素质类公选课当做专业学习之外的点缀或消遣性课程.无故逃课、迟到早退或在课堂上做无关的事情,即使教师三令五申,此种现象仍屡禁不止.关于人文素质类公选课整体出勤情况,20.6%的学生选择“几乎都到齐”,60.9%的学生选择“大部分人出勤”,18.5%的学生选择“少于半数人出勤”.课堂上,37.5%的学生“看课外书或做其他课程作业”,8.33%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聊天或听音乐”,5.56%的学生选择“发呆或睡觉”,有46.1%的学生“认真听讲”.同时,学生对自己在人文素质类课程中应该收获什么,如何设计明晰的学习计划,都缺乏相应的思考.问及“学生学习完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收获”时,15.97%的学生选择“学有所成,收获颇丰”,59.03%的学生选择“学到一些,收获一般”,19.44%的学生选择“ 有所了解,收获很小”,5.56%的学生选择“一无所获”.

3. 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考核机制存在诸多不满

对于教师授课方式,55.2%的学生认为“教师只讲自己的,不管课堂气氛如何”,29.6%的学生认为“教师偶尔叫学生发言”,12.1%的学生认为“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发言”,3.1%的学生认为“教师基本不讲课,大量播放电影或视频”.这种以单纯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了传播人文传统和价值观的效果,阻碍了学生走进人文素质教育世界的步伐.另外,人文素质类公选课程的考核方式过于简单随意,期末往往采取一篇论文定成绩的形式,大部分学生论文写作基本采取复制粘贴、七拼八凑形式,而任课教师实在无暇核实论文的真实性,这种情况极有可能造成少数认真思考、认真撰写论文的学生学习成绩比不上某些会抄袭的学生,这种考核体系对于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而言,显然缺乏科学性在与公正性.

二、原因探析

高校人文素质类公选课在大学生中遭遇寒流,学生始终无法喜爱、无法亲近,人文素质类课程承担的使命和价值更是无从发挥,形同虚设.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应予以全面看待.可以说,既有社会大环境的急剧变化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冲击,也有具体教学环节中出现的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因素等.

1.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直接改变了学生的职业取向

当前社会,科学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同时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科技带来的迅捷和快感.在这种背景下,势必导致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高校在学科设置、经费支持等方面都倾向于技术类学科,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能相对容易就业等.这种情势造成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严重失衡.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大都选择理科,进入大学深造,技术类专业更是他们的首选目标.人文教育往往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因社会大环境造成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日渐衰落,势必导致学生对人文教育,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轻视和排斥.

2. 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价值导向

诚然,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其带来的成效和进步也有目共睹.但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其“往往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看重工具的层面而忽视价值的层面,看重现实的追求而忽视理想的追求,看重片面的‘经济人’而忽视全面发展的‘文化人’.”②这种过强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使得大学生在课程选择时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能对自己未来深造或日后就业有益处.而人文素质教育更多的是通过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式的引导,引领学生如实地看待世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最终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怀、会思考的人.这些显然需要长期积淀,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因此,学生与其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学习,还不如花时间扎扎实实学习英语、计算机类课程,显然,这些课程无论是对学生评选奖学金、就业、深造或者出国等都非常“有用”.

3. 现代“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若干年前谈起教学,我们能想到的唯一画面就是教室里老师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面黑板讲解,学生坐在讲台下面认真聆听.而现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强有力渗透,教学极大地打破了过去依靠经验性的、单向度的知识传递.自2012 年底美国在教育领域率先推出Coursera、edX、Udacity 三大平台,超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简称MOOC,慕课)面向全球开放,学生只要鼠标点击,完成注册,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到全球最顶尖、最优质的课程资源,不必完全受时间地点的制约,不再完全依赖教师面对面讲授.互联网教育技术在为高等教育改革注入活力的同时,更对任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要求.尤其是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师枯燥的教学内容、陈旧的教学手段根本无法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轻视、逃课、敷衍等现象即成为家常便饭,因为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精彩的知识.

以上简要分析了高校人文素质类公选课程遭受冷落的原因.确实,由于社会大环境变迁造成的大学生价值观念、职业选择的变化,很难依靠高校、教师的一己之力完全扭转.那么,难道教师只能在社会转型的潮流中茫然顺从而无力改变些什么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除却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对人文素质类公选课难以产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授课从方式到内容都不能使他们体味到学习的乐趣.而这是教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改变的,教师需要认真研究人文素质类课程的特殊性,改变现有陈旧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而有活力的课堂.

三、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大学课堂是尊重知识,追求真理之地,是培养理性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场所.高校教育应本着自由、争鸣和思辨的精神,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大学课堂成为培养个性、独立、宽容、疑问、反思等精神品质的沃土.笔者以为,高校教育,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更应当肩负起以上使命.而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如何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深入浅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具备独立与宽容、疑问与反思的精神气质,这应是人文素质课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

1.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并深刻研究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规律

人文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情感的熏陶,是心灵的启迪,是灵魂的升华,是品质的历练,单纯的人文知识的讲授和传递仅仅是途径之一,人生感悟和价值选择才是教学的核心目标.这与高校开设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专业课授课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基于此,首先要求授课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说,在大学念书,不仅阅读书本,也阅读教师.”③当一名教师通过博览群书而呈现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精神气质,具备并在课堂上自然流露的知识准备、学术热情、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人文气质、思考和表达方式等,时时刻刻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感染作用,也使学生最直观、最近距离领悟到人文教育的魅力.其次,要求教师合理安排学科教学目标,知识体系作为教学的基础和手段,这是不能脱离的,反之,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便成为空中楼阁,在此基础上,更应该增加学生的体验、移情、理解、对话和反思等主要环节,让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悄无声息地渗入学生心中.

2. 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互动

理想的人文素质教育课堂,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应当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现出一种开放的格局.“教授的课堂教育还需要同时调动学生们头脑的冷静理解和心灵的热情感悟,在人文课堂里尤其如此.由于人文课堂上的日常活动是随时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师生平等的讨论,师生关系有些像旧式言传身教的师徒关系,这个师傅是个‘过来人’,他的知识就是他的经验.学生们是在日常相处中熟悉他的,对他有一种特别的信任和亲切感,即使在与他的随便交谈中也能感觉到有可以向他学习的东西.”④师生平等交流、深入探讨的目的,绝不仅是在讨论终结时达成某种共同意见,而是让每位学生亲历整个过程,各自获得比原先各自单独的看法更为丰富和多元的意见,在每一次的讨论中,每位参与者都会受到根植于人类文化深处的人文传统和价值观的熏陶,而这样的精神滋养往往在别处难以寻觅.另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思维定势,懂得独立思考,就已成定论的观点、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通过大量阅读、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独立而自由的思想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3. 实施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如前所述,人文素质类公选课的考核方式过于宽松随意,部分学生平日学习态度极不端正,无故迟到、早退或旷课等,但期末仅凭一篇七拼八凑的论文就能拿到成绩和学分,这种极不合理的评分体系对那些态度认真而又学业优秀的学生来说显然有失公平,对那些学习态度不好和学业成绩差的学生,亦是不负责任的纵容.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可能合理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收获,笔者认为,学校层面应该出台相关文件,将人文素质类公选课的成绩纳入学生“评优选先”的参考依据,同时应该显示在学生的成绩档案中.另外,教师可以尝试改变以论文定成绩的形式,尽量结合授课内容,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主观题,以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主.这样那些真正用心学习、勤于思考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这才是符合人文精神的考核方式.

引文注释

①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4).

②李维武.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与复兴[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③陈平原. 读书的风景[N]. 光明日报,2009-8-20.

④徐贲.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4.

[基金项目:本文系青海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Y151615)“青海大学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资助成果]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

此文结束语: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人文素质和公选和教学模式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人文素质本科毕业论文人文素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国药精粹和保健养生》公选课教学和从《》中看现代养生 孙延芳1,孙杨2,徐涛1,吕洪飞1,梁宗锁1(1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18;2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0)摘要我国医学历史悠久,有很多的古代医学名著在现代.

2、 本科高校中电力类专科实践教学改革 摘 要高……职业教育着力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针对在本科高校中办学,依托本科教学资源,电力类专科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

3、 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教学管理问题以汉江师范学院为例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着力提升办学理念,改进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系列工作,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成为合格或优秀的本科院校 本文基于对汉江师范学院公共选修课的现状调查.

4、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对于当前经济管理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当中,不仅能够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主要.

5、 译林版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摘要英语教学在注重提升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 要注重渗透人文精神,注重创设人文情境,注重拓展培养途径,不断优化英语教学方法,有效拓展人文素养.

6、 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探究 摘要体育已经成为人民普遍关注的焦点,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也在显著的提高,尤其是高校的教学中 在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因此,各大高校不得不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对相.